记录英语民族历史的辉煌之作,历史爱好者人手一部的经典读物
大英帝国雄踞19世纪,其属地与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而新生的美国则称霸20世纪,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地影响着20世纪历史进程。 自工业革命以来,两个英语国家相续雄霸世界达200余年,这绝不是偶然。温斯顿·丘吉尔以其如椽大笔,深刻而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其中奥秘,这就是其历史名著《英语民族史》,再加上其回忆巨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几乎完整地描述了英语民族从蛮荒走到世界超强的历史轨迹。 地球上一个由讲英语的人口构成的宠大帝国——包括了不列颠、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强国——历经了漫长曲折的历程而渐渐形成;它们的存在,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文明版图,强有力地左右着人类命运和历史的走向……在这部创作时间长达 30年的伟大作品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历史上负盛名的人物丘吉尔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诗般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帝国画卷”。
本卷为《英语民族史》系列的第二部“新世界”,1485 年至1688 年间,英语民族开始向全世界扩张,击败了西班牙帝国。在打通了海上通道后,美洲殖民地相继建立起来。大西洋西岸出现了许多充满生机并且富有独立精神的小社会,它们后来组成了美利坚合众国。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和作家,曾于1940年至1945年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内领导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联合美国等国家对抗德国,并取得了最终胜利,1945年5月23日,丘吉尔辞职,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被认为是20世纪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对英国乃至于世界均影响深远。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于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伟大的英国人。
目录
第四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1
第一章 圆形的世界 / 3
第二章 都铎王朝 / 11
第三章 国王亨利八世 / 19
第四章 红衣主教沃尔西 / 27
第五章 与罗马决裂 / 37
第六章 关闭修道院 / 49
第七章 新教斗争 / 59
第八章 英明的伊丽莎白女王 / 70
第九章 西班牙无敌舰队 / 83
第十章 光荣的女王 / 92
第五部 内战硝烟 / 101
第十一章 王位的结合 / 103
第十二章 “五月花号” / 115
第十三章 查理一世和白金汉 / 124
第十四章 个人独裁 / 132
第十五章 议会暴动 / 145
第十六章 大动乱 / 158
第十七章 马斯顿荒野之战与内斯比战役 / 169
第十八章 斧头终落 / 177
第六部 王权复辟 / 191
第十九章 英格兰共和国 / 193
第二十章 护国公 / 203
第二十一章 王权复辟 / 214
第二十二章 快乐的君主 / 225
第二十三章 天主教会的阴谋 / 239
第二十四章 辉格党与托利党 / 247
第二十五章 信奉天主教的国王 / 258
第二十六章 1688 年革命 / 267
第一章 圆形的世界
现在,我们来谈谈十六世纪初的情况——这意味着该世纪的年份,都将以数字15 来开头。如此纪年在英语中必不可免,却容易把人弄糊涂了。这一时期出现一些影响全欧洲的巨大变化。有些变化之前处于长期酝酿中,却在这一时期全力爆发出来。两百或两百余年以来,文艺复兴一直在搅动着意大利思想界,现在,他们要让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传统生动复活,在并不影响基督教信仰基础的限度内扩张开来。此时,教皇已成为俗世统治者,他们与别的统治者一样,贪得无厌且作风铺排,但他们声称,自己仍拥有精神统治权,肩负着上帝的使命。靠兜售“赎罪券”,教会的收益不断膨胀。所谓的“赎罪券”,就是用来使活人或死人免受炼狱之苦的东西。主教和红衣主教的职位可以进行买卖,平民则被课以重税。人们对教会的种种弊端心知肚明,且怨声载道,但教会并没有进行改进。与此同时,文学、哲学和艺术则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灵感,繁荣起来,一些学者得以拥有新观念以及开阔的视野。这些学者就是人文主义者,试图将古典文化与基督教教义进行调和,其中的先驱便是鹿特丹的伊拉斯莫,他的一大功绩是将文艺复兴的思想介绍到英国。印刷术使知识和一些论点在许多宗教团体中传播,这些宗教团体是中世纪欧洲的支柱。
1450 年前后,印刷机成为不断扩大的文明领域的核心。当时,从里斯本到布拉格,西方已有六十所大学。到十六世纪初,这些大学主动为彼此间的学习与交流开辟了更为广泛的途径,这让大学更具生机,且不再古板。在中世纪,教育的目的主要局限于培养教士,现在,它不断壮大,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教士,也要造就俗界学者和有学问的绅士。那些多才多艺、大有作为的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理想典范。
随着思想的剧变,人们对传统理论提出质疑。十五世纪的人们第一次将过去的一千年称为中世纪。尽管他们头脑中还保留着中世纪的观念,但他们已感觉到,一个现代化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在新时代中,不仅有非凡的艺术与建筑成就,还有以哥白尼为首而开始的科学革命。哥白尼证明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伽利略之后又在一个重大场合对此观点进行了肯定。这一创新观点对人类的世界观产生深刻影响。在此之前,人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地球才是整个宇宙的中心。现在,新的广阔天地开始展现在人类眼前。
……
从内容广度来看,这本书似乎将“民族”的定义扩展到了一个非常宽泛的范畴,这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史学视角。它似乎有意避开了对某一单一族群的刻板描摹,而是着力于展现不同文化在碰撞、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复杂张力与新的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书中对边缘群体声音的捕捉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那些通常在主流历史叙事中被忽略的土著、被奴役者或早期非主流移民群体的生存状态,得到了细致的刻画。这种多声部的叙事策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新世界”形成初期社会结构的理解。不过,这种包罗万象的取向也带来了一个挑战:在试图囊括过多元素时,某些核心议题的探讨深度似乎受到了影响。当一切都被平等地呈现时,读者反而难以抓住作者真正想要强调的、最具突破性的论点。它更像是一张色彩斑斓的挂毯,图案繁复精美,但如果想寻找某一个主色调,则需要花费一番心思。
评分该书在时间跨度上的处理,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跳跃式的结构。它似乎并不遵循严格的年代顺序,而是围绕着特定的主题或地理位置进行反复的迂回和深入挖掘。例如,可能在某一章中深入探讨了十七世纪某港口的贸易模式,而下一章却直接跃升到二十世纪初移民政策的演变,再通过引述早期文献来建立起两者之间的隐秘联系。这种结构要求读者具备极高的心智灵活性,需要不断地在不同的历史层次之间进行切换和重组信息。对于习惯于线性叙事、依赖时间轴梳理历史的读者而言,这种结构无疑是晦涩难懂的,甚至可能导致信息遗漏。但对于那些热衷于发现事物间深层结构性联系的人来说,这种非传统的时间观或许能揭示出一些隐藏在传统编年史之下的、更本质的规律。这更像是一种“主题式”的考古发掘,而非坦途直进的旅程。
评分这部作品在叙事手法上展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特质。作者似乎没有采用传统历史著作那种宏大叙事和时间线索的梳理方式,而是将焦点聚焦于一些极具画面感的微观历史片段。比如,书中对特定时期移民船上气味的细致描摹,或是对某个早期定居点集会上人们眼神交流的捕捉,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种写作策略无疑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情感张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史料变得生动起来。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读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自行构建历史的脉络。它更像是一系列精致的油画,而非一张完整的全景地图,这对于期待全面、系统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读者来说,可能会略感不满足。它提供了丰富的细节体验,却要求读者自己去填补那些因跳跃式叙事而留下的空白。这种风格的取舍,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历史散文集”,而非严谨的学术专著。阅读过程像是在走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每一步都有惊喜,但终点在哪里却常常需要自己去推断。
评分令人关注的是本书对于“证据”的运用方式。它似乎更倾向于使用文学作品、私人信件或官方文件中那些极具感染力的片段,而非堆砌大量的统计数据或机构报告。这种对“文本性”证据的偏爱,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画面感和代入感,使得历史的“质感”非常真实。我们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物的呼吸和焦虑。但是,这种侧重也带来了一个潜在的风险:即历史论断的稳固性是否因此打了折扣。当一个宏大的历史结论仅仅建立在几封措辞优美的信件之上时,读者不禁会好奇,那些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的大多数人的经验又是如何被考量的?这本书在“讲故事”的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但它在提供“可验证性”的基石方面,似乎显得有些单薄。它更像是一部由富有洞察力的观察者写下的“心灵史”,而非一份基于全面数据支撑的社会科学研究报告。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极其强劲且充满个人色彩的,这一点从遣词造句中便可窥见一斑。作者似乎毫不掩饰其批判性的立场,许多句子都带有强烈的语气和明确的价值判断,这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张力,犹如一场持续不断的辩论。对于那些寻求中立、客观陈述的读者来说,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可能会被视为带有偏见,因为它缺乏历史学家惯常使用的那种谨慎和暧昧的措辞。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勇气,它打破了历史写作中常见的温吞水般的叙述腔调,让历史仿佛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然而,这种激情洋溢的表达也可能让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显得过于简化,仿佛所有复杂的社会动因都被归结为几个清晰的对立面。这种风格使得本书在思想上更像是一份宣言,而不是一份详尽的档案记录,它更适合那些喜欢被挑战、并乐于接受作者鲜明观点的读者。
评分眼光观点与人不同。
评分非常不错,非常好,希望一如既往地好下去!!!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丘吉尔一生中著名的历史著作
评分书很不错,印刷很精美,有点小贵。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评分好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