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1.市場投資決策層;2.市場投資一般從業者;3.作者所在機構的特定讀者群;4.關心經濟問題的普通大眾讀者。 首席經濟學傢叢書依托於“中國首席經濟學傢論壇”,對知名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傢的研究成果做定期整理並編輯齣版,傳遞市場強音。憑藉叢書作者均為國內外市場第一綫的研究翹楚,力求辦成一套指導市場投資者決策必備的參考叢書。
內容簡介
2016年,全球經濟充滿瞭變數,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事件增加瞭世界經濟金融的不確定性,日本、歐洲等發達的經濟體經濟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新興經濟體增長麵臨瞭諸多的挑戰。與此同時,我國經濟處於增速減緩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的新時期。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特徵更加明顯,基本麵長期嚮好的態勢也沒有改變。
在本書中,中外首席經濟學傢們呈現各種思想亮點,共同解讀未來經濟形勢的演進,從不確定中找到確定性,為廣大讀者吹走心頭的霧霾。
作者簡介
夏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原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國傢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評審組專傢,“中國經濟學傢50人論壇”成員,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銀行傢》雜誌編委會主任,上海、北京等多個省市政府特聘專傢、顧問,中國數所大學及國傢行政學院兼職教授,中國並購公會首席經濟學傢。曾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證監會交易部主任、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負責人、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司司長。著有《中國貨幣供給理論的實證研究》《貨幣供應量不宜作為貨幣調控的目標》《中國私募基金報告》《關於中國30年漸進改革理論框架的認識》等。
目錄
宏觀經濟展望:未來中國關注什麼?
2017年:經濟調整轉型的邏輯沒變,但需要關注什麼?
一、從2008年美國危機到2016年中國“三去一降一補”
二、2017年:調整與轉型的邏輯沒變
三、這一輪調整轉型基本成功的標誌是什麼?
四、2017年需要密切重點關注什麼?
中國經濟是滯脹,還是復蘇?
一、2016年是不是中國經濟復蘇的開始?
二、典型的滯脹
三、真正的復蘇應該是什麼樣?
如何實現可持續增長?
一、中國經濟展望
二、長期可持續增長
服務業是未來深化改革的方嚮
一、我國三大産業的GDP構成
二、國有企業在製造業中的占比持續下降
三、服務業的地位持續提升
四、服務業的勞動生産率偏低
五、加快服務業發展意義重大
六、深化改革釋放服務業活力
金融政策轉變:中國能否穩中求進?
金融周期帶來“類滯脹”
一、金融周期接近拐點齣現“類滯脹”
二、“滯”從何來?
三、“脹”從何來?
四、2017宏觀政策:“緊信用”還是“緊貨幣”?
找迴人民幣丟失的“錨”
一、“樓市不拐,滯脹不止”
二、找迴人民幣定價的“錨”?
三、“鋼絲上的舞蹈”
四、2017年,隻能嚮前看
金融政策四管齊下支持經濟穩中求進
一、信貸政策應保持審慎並提高針對性
二、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增加靈活性
三、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控製在閤理區間
四、非對稱地管理資本流動,控製國際收支的不平衡
2017年影響股市的經濟、政治與人性
一、經濟決定股市長期走勢
二、政治決定股市走勢的斜率
三、人性決定股市流動性與波動率
房地産與資産配置:切身利益如何維護?
2017年房價還漲的動嗎?
一、人口城市化是房價上漲的宏觀背景
二、房地産政策和信貸政策的調整是地産價格短期波動的主要動因
三、對安全資産的配置需求是推動本輪房價上漲的關鍵因素
四、當前的房市有沒有泡沫呢?
日本房地産後泡沫時期政策響應:中國可以吸取的教訓
一、日本的房地産泡沫
二、後泡沫經濟時代政策響應
三、日本化
四、從日本身上吸取的經驗教訓
五、結論
房地産市場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改革思維
一、房子不是用來住的?
二、未來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全球宏觀形勢與資産配置
一、全球經濟增長疲弱
二、資産如何配置?
三、中國能頂得住嗎?
黃金與全球資産配置
一、全世界都想要通貨緊縮?
二、“你不可能每次都獲得你想要的東西”
三、黃金不應該作為貨幣標準?
四、黃金纔是最安全的
五、特朗普及他的政策藝術
國際形勢研判:“特朗普經濟”如何應對?
反全球化的警示長江養老保險俞平康
全球化與貧富分化
美國:內部問題激發民粹孤立主義
歐洲:一體化麵臨考驗
中國:前進中的希望與反思
特朗普經濟預測:特朗普的經濟政策與美國前景展望
一、特朗普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在哪裏?
二、市場信息也並非完全可靠
三、持續進行的美國經濟結構調整
特朗普時代中美經濟關係
一、特朗普的競選模式
二、中國議程
三、報復性展望
新興市場經濟體是否能挺過“特朗普經濟”?
一、特朗普執政會對宏觀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二、特朗普執政會對經濟結構造成什麼影響?
精彩書摘
中國的經濟遇到瞭一個繞不過去的檻,本國貨幣定價的基石受到長期的金融泡沫和資産泡沫的衝擊損毀嚴重。人民幣定價國內的“錨”已經丟失瞭。地基損毀,房子就有坍塌的風險。
2012年以來中國最大的失誤在於:國企不改革、財政不改革,經濟中到處都是軟約束的主體的條件下,金融自由化單兵突進,商業金融係統理論上存在的貨幣信用創造的無限性被釋放瞭齣來,這就是“洪荒之力”,金融交易性資産創造無序繁榮,資産泡沫終以衝擊本國貨幣定價而呈現齣巨大的災難性。
長時間金融混亂之後,一個個能夠提供收益的非實體領域的資産陸陸續續都被玩壞。期限利差被抹平,信用利差被抹平,甚至可能把流動性溢價差也抹平,資産的風險/收益的性價比變得越來越差,同時耗損的是産業資本,一天一天地被金融資本所擠齣。
我們試圖靠體製所特有的“製度管製”來維持著這種扭麯(關門放水泡資産)。但越管製越資産荒,越荒越不進實體,大水漫灌債市和樓市,瘋狂消滅一切收益率差。當境內外利差壓縮,資産價格裂口發散時,最後必然麵對的是資本外流。錶象上看整個商業金融係統正在經曆越來越嚴重的所謂資産荒,但硬幣的另一麵,問題的實質是本國貨幣定價的基石被毀掉瞭,正在纍積越來越嚴重的貶值壓力。
今天匯率和資産的嚴重背離已經是一種客觀存在,但這個信息對於金融交易來講已經鈍化,因為無論是交易者還是政策決策者心裏都特彆清楚,我們實際上已經失去瞭讓人民幣匯率與資産價格快速修正偏離的時間窗口,我們已經沒有辦法使匯率和資産這兩個變量在短時間內實現“接吻”,如果要短時間內“接吻”一定是危機反應模式,這是宏觀決策者不允許的,要盡力避免的。短時間內完成收斂而不成危機,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現實中也沒有辦法。
交易者真正關注的是,如何不要讓這種嚴重背離滑齣體製控製的“軌道”,我們是不是還有這個能力,將這種嚴重偏離導入一種“時間換空間”的軌道之中,讓時間慢慢地去熬,去找平穩地解決問題的方法。2015—2016年所發生各種事件不斷地衝擊著交易者對於這個體製的“信任”,比方說樓市失控,房子差一點成為壓垮人民幣匯率的最後一根稻草;比方說金融杠杆交易的亢奮和無序繁榮,2016年1—10月,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淨債權在2016年的淨增加居然達到瞭10萬億元以上,這個有點自殺式衝鋒的味道,這種通過同業負債的方式,以期實現“彎道超車”式的資産擴張,導緻瞭商業銀行與央行之間、城商行和大型銀行之間、銀行和非銀行機構之間,存在巨大資金裂口,隻要央行略微緊縮一下流動性的投放,市場立刻就會“血濺五步”;再比方說想在國際貨幣市場一次性集中釋放匯率貶值的壓力,所有種種都有可能導緻失控齣軌,列車傾覆。這些都是今天我們市場所麵對的重大風險。
偏離已經這麼嚴重的變量該怎麼調?當然最簡單的辦法是,如果能在國際貨幣市場單方麵釋放匯率貶值的壓力,這是最省事的辦法,但是現實的情況你能辦到嗎?中美G2格局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鏡像互補”(貿易分工—金融分工)的結構,兩個十萬億美元的超級經濟體閤在一起,甚至超過全球總量三分之一,而且未來還會繼續上升。中美兩個國傢像這樣水乳交融和利益攸關的關係,在人類經濟史上從來沒有齣現過,即便當年日本最牛的時候也沒有。這樣的結構決定瞭人民幣和美元之間事實上仍處在一個貨幣同盟當中,想脫鈎事實上也脫不瞭。
2016年人民幣匯率逐步建立瞭類似於一種參考雙“錨”的機製,可能會常態化,這是兩個超級大國博弈下來的結果。美元和一籃子貨幣,誰弱,人民幣就和誰保持相對穩定。
……
前言/序言
聚焦全球金融脈搏,洞察宏觀經濟風雲 書名:《全球金融脈搏:駕馭不確定時代的投資航道》 作者:[虛構作者名] 字數:約1500字 --- 內容簡介: 《全球金融脈搏:駕馭不確定時代的投資航道》 是一本深入剖析當代全球宏觀經濟格局、金融市場運行邏輯及其相互作用的權威著作。本書不聚焦於單一國傢的經濟現象,而是以全球視野為坐標係,係統梳理瞭自二戰後至今,特彆是近二十年來,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的幾大核心驅動力——技術革命、地緣政治演變、全球化進程的重塑,以及各國央行政策工具的演進。 麵對當前“黑天鵝”事件頻發、經濟周期加速更迭的時代,投資者和政策製定者迫切需要一套超越短期市場波動的分析框架。本書正是為此目的而設計。它以嚴謹的學術基礎為支撐,結閤豐富的市場案例和實證數據,為讀者描繪齣一幅清晰的全球金融生態圖景。 第一部分:宏觀框架的重塑——理解世界經濟的底層邏輯 本部分旨在構建讀者理解復雜宏觀環境的基礎模型。我們首先探討“新常態”下的全球經濟增長動力轉移。傳統的生産要素投入驅動模式已趨於極限,本書深入分析瞭數字經濟、綠色轉型和人口結構變化如何成為新的增長引擎,以及這種轉變對傳統産業和資本配置的深遠影響。 隨後,我們聚焦於全球貨幣體係的變遷與挑戰。從布雷頓森林體係的瓦解到美元霸權的持續演化,再到非美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增強,本書詳細解析瞭匯率波動、跨境資本流動背後的復雜博弈。特彆是對近年來央行量化寬鬆(QE)和量化緊縮(QT)的副作用及溢齣效應進行瞭深入的案例研究,論證瞭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在維護金融穩定中的關鍵作用。 地緣政治不再是金融市場的邊緣因素,而是核心變量。第三章專門剖析瞭地緣政治風險如何轉化為金融風險,例如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關鍵供應鏈重構(“去風險化”)對全球通脹預期的衝擊。我們通過對近年幾次重大國際衝突後金融市場的反應進行迴溯分析,提煉齣識彆和量化此類非傳統風險的實用方法。 第二部分:資産類彆的深度解構與聯動分析 金融市場的深度聯動性要求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單一資産。本書的第二部分將分析固定收益、股票、大宗商品和另類投資如何在全球宏觀背景下相互影響。 固定收益市場:本書詳細考察瞭主權債務風險的升級,特彆關注瞭發達經濟體高企的公共債務對長期利率的結構性影響。我們探討瞭期限溢價的變動邏輯,並分析瞭在通脹與滯脹風險並存的環境下,如何評估不同久期債券的相對價值。 全球股票市場:麵對利率環境的根本性變化,本書重新審視瞭股票估值模型的適用性。我們深入分析瞭“科技巨頭”的超額收益來源——其是否僅僅是技術創新驅動,還是包含瞭對未來現金流的過度摺現。此外,本書對比瞭不同區域(北美、歐洲、新興市場)在同一宏觀周期下的盈利能力差異與估值窪地。 大宗商品與通脹預期:大宗商品市場是宏觀經濟的敏感指標。本書不僅分析瞭能源和金屬價格的供需基本麵,更強調瞭金融投機力量和ESG轉型壓力對價格波動的影響。通過對核心CPI、PCE等通脹指標的分解,我們揭示瞭本輪全球通脹的結構性根源,及其對央行政策路徑選擇的限製。 第三部分:風險管理與未來展望——構建韌性的投資組閤 成功的投資不在於預測未來,而在於為未來可能齣現的多種情景做好準備。《全球金融脈搏》的最後一部分轉嚮實踐操作層麵,旨在為專業投資者和機構決策者提供策略工具。 我們首先探討瞭跨資産對衝策略的構建。在低相關性失效的時代,傳統的多元化策略麵臨挑戰。本書提齣瞭基於宏觀因子(如利率、匯率、波動率因子)的對衝模型,強調在構建投資組閤時,應將對衝視為主動管理的一部分,而非被動的保險。 此外,本書對主權財富基金與養老基金等長期資本的配置策略進行瞭前瞻性探討。在長壽風險加劇、實際迴報率下降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配置基礎設施、私募股權等非流動性資産,以及如何管理其與宏觀經濟周期的敞口,是本部分的核心內容。 最終,本書展望瞭數字金融與央行數字貨幣(CBDC)對全球支付體係和資本流動的潛在顛覆。我們分析瞭這些技術變革如何改變金融中介的職能,並對未來十年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演變趨勢做齣審慎預判。 結語: 《全球金融脈搏》旨在幫助讀者穿透市場噪音,把握宏觀經濟運行的底層邏輯。它不是一本提供即時買賣建議的書,而是一套幫助您在持續變化的全球經濟環境中,建立理性判斷體係、提升風險識彆能力的思維工具箱。通過深入理解全球金融的脈搏,讀者將更有信心在波動的浪潮中,穩健地駕馭自己的投資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