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下述三个原则展开研究,即:研究理路上以洪业为师法;诗义阐释上以宋注为源头;版本源流上以编次(系年)为核心。内容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为“杜集传谱考论”。阐述杜诗宋本、早期宋注、唐宋时期杜甫《传》、《谱》的文献沿革流变、撰述特点等问题。
下编为“杜诗选释”。宋人姚宽《西溪从语》卷上说:“或谓诗史者,有年月地里本末之类,故名诗史。盖唐人尝目杜甫为诗史。”杜诗非但为一国之诗史,亦为一人之诗史,故下编在洪业《杜甫》一书所选近四百首诗篇的基础上,进一步选取具有与杜甫个人行实、唐代史事较相关,宋人讨论分歧较多的代表性杜诗一百十七首,以编次(系年)为核心,以宋注为源头,汇集诸家注释及于“年月地里本末”者,分“系年”、“题解”与“笺释”三部分加以考释。
杜诗研究著述分为上、下编——其中下编为诗选注,是上编的文献基础与例证来源——这是现代杜诗研究著述的一种常见体例。
曾祥波,四川泸州人,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与文献。著有《从唐音到宋调:以北宋前期诗歌为中心》,译有《杜甫:中国伟大的诗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读懂一位诗人,尤其是像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就必须深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诗歌创作的语言根基。《杜诗考释》这本书,恰恰在这两方面都做得极为扎实。它不仅仅是在解读诗歌的文字,更是在解读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解读杜甫内心的波澜起伏。书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引用,以及对当时社会风俗的描绘,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杜甫诗歌的理解。我不再是孤立地去品味那些诗句,而是能够将它们放置在更广阔的历史画卷中去欣赏。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杜甫的诗歌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共鸣。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杜甫精神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悲悯、他的忧愁、他的壮志。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杜诗考释》所呈现的,远不止是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杜甫诗歌的“探秘”手册。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寻根究底”的精神。对于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典故,它都力求找到其最源头、最准确的解释。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在阅读时感到无比安心,仿佛所有困惑都能在这里得到解答。而且,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专著,而是用一种相对平实而又不失学术深度的语言,将复杂的考证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考释的精妙之处而拍案叫绝,感觉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理解一首诗,不仅仅是感受它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它背后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积淀。这对于提升我个人的文学鉴赏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杜甫诗歌的著作。《杜诗考释》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这本书的编纂者展现出了非凡的学养和耐心。它不仅仅是对杜甫诗歌字词的简单释义,更是一次对诗歌文本细致入微的“解剖”。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很多传统考据的争鸣之处,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和令人信服的论证。这让我明白,学术的研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着不断探索和修正的过程。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杜甫诗歌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优美的文字,更是承载着历史信息、文化内涵和深刻思想的宝库。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正一步步地接近杜甫诗歌的本真,这种体验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杜诗考释》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帮我解决那些让我头疼的疑难杂句。毕竟,杜甫的诗歌,虽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但其中蕴含的典故和用语,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字词,更重要的是,它能将这些解释与诗歌本身的意境和情感紧密结合起来。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看似寻常的意象,比如“白发”或“江水”,竟然也能挖掘出其背后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和作者当时的心境。这种深入的解读,让我对杜甫诗歌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读这本书,就像是拥有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他能耐心而细致地引导你,让你在品读杜甫诗歌时,不再感到迷茫,而是充满发现的乐趣。它让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诗句,瞬间变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
评分这本《杜诗考释》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翻开目录就觉得内容翔实得惊人。作为一个对杜甫诗歌情有独钟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苦于在理解那些典故、词句时常常会遇到障碍,感觉自己仿佛隔着一层纱看月亮。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点亮了无数盏明灯。我尤其欣赏它考证的严谨和细致。比如,书中对某些字词的读音、字形演变,以及在不同时期含义上的微妙变化,都做了深入的溯源。我常常会惊讶于古人造字、用词的精妙,而这本书恰恰能把这些不易察觉的痕迹一点点挖掘出来,让我们这些后人也能窥见其万一。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字词解释,而是将每一个考释都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文学、历史、文化语境中去解读,让你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读这本书,感觉像是在和历史对话,和杜甫本人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交流。那种求真的态度,以及对文本细致入微的打磨,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