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抑郁症:走出不安、焦躁和悲观

图解抑郁症:走出不安、焦躁和悲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一之渡尚道,久保田浩也 著,杨军,孙闯,王颖 译
图书标签:
  • 抑郁症
  • 心理健康
  • 情绪管理
  • 自我疗愈
  • 焦虑
  • 悲观
  • 心理疾病
  • 图解
  • 科普
  • 自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997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4007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想要了解抑郁症的读者,可做上班族、学生了解抑郁症的常识性读物
从症状到预防
通俗易懂地介绍现代人易患的心理问题——抑郁症
用漫画与图表
形象生动地讲解抑郁症的发现、预防和治疗

防止患上抑郁症 维持心理健康
找到正确治疗法 轻松享受人生
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愿意去了解它

为什么周一总是不愿意去工作?
中层管理人员为什么容易得抑郁症?
妈妈好像患上了更年期抑郁症,怎么办?
经前综合征也是轻度抑郁症的表现?
抗抑郁症药物有什么特征?
全世界只有我有轻微抑郁状态吗?
良好的睡眠方法可以预防抑郁症吗?
多读书真的不容易抑郁吗?

内容简介

《图解抑郁症:走出不安、焦躁和悲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的漫画和图表向读者介绍了如何发现抑郁症、怎样预防家庭成员的抑郁症、了解抑郁症,从而面对抑郁症并战胜抑郁症。
《图解抑郁症:走出不安、焦躁和悲观》结构清晰、篇幅短小精悍,适合在上下班途中阅读;旨在通过对对抑郁症的介绍,帮助有抑郁状态的读者发现、预防并治疗抑郁症,实现轻松幸福的人生。

作者简介

一之渡 尚道
东洋学园大学校长。1937年出生,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历任日本琉球大学副教授、日本防卫医科大学教授、校长。从2003年开始担任东洋学园大学校长。
久保田 浩也
心理健康综合研究所代表。前日本生产性总部研究调查总部部长兼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1988年获得日本能率协会经营技术开发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发现抑郁症
1. 星期一病  10
2. 中层管理人员是抑郁症的后备军?  12
3. 升迁迟缓抑郁症是平静而慢慢发展的  14
4. 降级受挫会导致抑郁症  16
5. 不愿意出勤是心理不健康的危险信号  18
6. 任何时候都容易疲劳!  20
7. 实现目标后的抑郁状态  22
8. 季节性抑郁症  24
9. 一遇到重要的会议双腿就会战栗  26
10. 老年期抑郁症  28
11. 当心更年期抑郁症  30
12. 医院的环境促使假病成真?  32
13. 假性抑郁症  34
14. 食欲是生存的欲望  36
15. 工作无法集中精力  38
16. 负性思维  40
17. 一件事情也坚持不下来  42
18. 欲望丧失  44
19. 社交恐惧症 不愿意见人  46
20. 头痛 肩凝 腰痛  48
21. 发现自己的头脑反应迟钝了  50
22. 参加会议或约会总是迟到  52
23. 失眠症  54
24. 性欲减退  56
心理故事 那些名人也患有抑郁症?  58
第2章 预防家庭成员的抑郁症
25. 漠不关心孩子的妻子  60
26. 搬迁抑郁症  62
27. 同居一室时产生的抑郁状态  64
28. 空巢症候群  66
29. 产妇恐惧症  68
30. 不爱婴儿的妻子  70
31. 经前综合征(PMS)  72
32. 高龄者与抑郁症  74
33. 刚到50 岁,妻子突然变得性格沉闷,很难和别人交流  76
34. 抑郁症的自我评定量表  78
第3章 概述了解抑郁症
35. 抑郁症真的就是“心理感冒”吗?  82
36. 没有心理疾病的人是不存在的  84
37.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①  86
38.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②  88
39.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90
40. 什么年龄容易患上抑郁症?  92
41. 抑郁症会遗传吗?  94
42.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在不断增加?  96
43. 抑郁症的初期是怎样的症状?  98
44. 容易和抑郁症混淆的疾病有哪些?  100
45. 抑郁症和情绪低落的区别是什么?  102
46. 为什么抑郁症会成为问题?  104
47. 什么性别的人容易患上抑郁症?  106
48. 什么性格的人容易患上抑郁症?  108
49. 什么样的人不容易患上抑郁症?  110
50. 原本日本人是不容易患上抑郁症的  112
51. 孩子和老板苦恼最少  114
52. 抑郁症最大的病因就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116
53. 压力由于压力源发生的变化  118
54. 压力源的种类 ①  120
55. 压力源的种类 ②  122
56. 有些药物为什么会引发抑郁状态?  124
57. 由于机体疾病引发的抑郁状态  126
58. 解决和看待事物的两个极端方面  128
59. “强制意识”会导致恶性状态  130
心理故事 自古就有的抑郁症  132
第4章 面对抑郁症
60. 从某种程度上讲,抑郁症可以自我诊断  134
61. 发现抑郁症的要点①自己发现  136
62. 发现抑郁症的要点②别人发现  138
63. 如果发现异常的症状,应该去哪里就诊?  140
64. 在精神科会进行怎样的治疗?  142
65. 治疗时间一般有多久?  144
66. 如果家里出现了疑似抑郁症的患者,可以得到行政部门的帮助吗?  146
67. 抑郁症患者的被害妄想  148
68. 因与上司的关系造成的抑郁症  150
69. 因与同事的关系造成的抑郁症  152
70. 因与下属的关系造成的抑郁症  154
71. 因与其他部门的关系造成的抑郁症  156
72. 派别争斗中的抑郁症  158
73. 职场欺凌  160
74. 普通人很难在早期发现抑郁症  162
75. 由谁决定到精神科就诊?  164
76. 下属和同事怎样和抑郁症患者相处  166
77. 家庭对抑郁症患者应当采取的对策①  168
78. 家庭对抑郁症患者应当采取的对策②  170
79. 家庭对抑郁症患者应当采取的对策③  172
80. 有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绝不可以做的事情  174
81. 抗抑郁症药物的各种作用及副作用  176
82. 抗抑郁症药物的种类和特征①  178
83. 抗抑郁症药物的种类和特征②  180
84.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①  182
85.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②  184
86. 必须防止自杀的时期  186
心理故事 抑郁症始于艺术?  188
第5章 战胜抑郁症
87. 大部分的抑郁状态都可以预防  190
88. 善于从机械思维中摆脱困境  192
89. 学识渊博的人不会陷入抑郁状态  194
90. 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特效音乐  196
91. 适度的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  198
92. 时不时地去酒馆小酌几杯、闲聊几句,可以使心情爽快  200
93. 重新看待“笑的作用”  202
94. 不患抑郁症的饮食方法  204
95. 不患抑郁症的睡眠方法  206
96. “心理体操”的效果  208
97. “心理体操”可以缓解凝滞症状  210
98.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做的“心理体操”  212
99. “心理体操”上班篇  214
100. “心理体操”应用篇  216
心理故事 抑郁症大国的良方  218
参考文献  219
《心灵的画室:描绘情绪的色彩,重塑内心的风景》 内容简介: 在这个快节奏、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情绪的海洋中经历风浪。有时,海面平静如镜,让我们感受到宁静与喜悦;有时,巨浪滔天,将我们卷入不安、焦躁和低落的漩涡。然而,情绪并非不可捉摸的幽灵,也不是无法战胜的敌人。它们是我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表达,是引导我们认识自我、探索生命、实现成长的珍贵线索。《心灵的画室》是一本邀您一同走进内心世界的指南,它不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治愈”方案,也不预设任何心灵的“完美”状态,而是鼓励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去理解、去描绘自己复杂而多变的情绪,并在此过程中,逐渐重塑内心的风景,发现属于自己的力量与色彩。 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我们的情绪如同画布上的色彩,它们以不同的色调、笔触和组合,共同构成了我们独特的内心世界。然而,许多时候,我们习惯于被动地承受情绪的侵袭,或是试图压抑、逃避那些让我们不适的色彩,却忽略了作为“画师”的我们,其实拥有改变画作的权利与能力。这本书将引导您成为自己心灵的画师,学习辨认情绪的颜色,理解它们的来源与意义,掌握调和与组合的技巧,最终在心灵的画室里,创造出更加丰富、和谐、充满生命力的作品。 第一部分:情绪的调色盘——看见并理解你的色彩 在踏上心灵的画室之前,我们需要先认识构成我们情绪的各种“颜色”。本书将带领读者从根本上理解情绪的本质,打破对情绪的刻板印象和误解。 情绪的构成与功能: 我们将探讨,情绪不仅仅是简单的快乐或悲伤,而是由生理反应、认知评估、行为倾向等多种元素交织而成。理解情绪的生理基础,例如神经递质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科学地看待情绪的波动。同时,我们将深入分析情绪的功能,认识到焦虑可能源于对未知的预警,抑郁可能指向了未被满足的需求,而愤怒则可能是在维护我们的界限。 识别情绪的细微差别: 许多人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常常将“不开心”笼统概括。本书将提供一套“情绪词汇表”,帮助您区分和识别更细致的情感,例如从“难过”中分辨出“失望”、“失落”、“悲伤”、“哀痛”;从“烦躁”中辨别出“焦虑”、“不满”、“易怒”、“焦躁”。通过细致的辨识,我们能更精准地捕捉情绪的根源。 探索情绪的来源: 情绪并非凭空而来,它们往往与我们的经历、思维模式、人际关系、生理状态等息息相关。本书将鼓励您回溯,探寻那些触发特定情绪的“导火索”,识别那些反复出现的“情绪模式”。这可能包括童年经历的影响,人际交往中的不安全感,或者对未来不切实际的担忧。 接纳不适的情绪: “负面情绪”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人类正常体验的一部分。本书将强调接纳的重要性,教导您如何在感到不安、焦虑或低落时,不加评判地观察它们,理解它们的出现可能带来的信息,而非将其视为失败的标志。我们将学习如何与这些“不舒服”的颜色共处,而不是急于将其擦掉。 第二部分:心灵的画笔——掌握情绪的描绘与调和 认识了情绪的色彩后,我们便可以拿起心灵的画笔,开始创造。这一部分将聚焦于具体的情绪调节与管理技巧,帮助您主动地影响内心的画作。 认知重构:看见不同的风景: 我们的思维模式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解读,从而影响情绪。本书将介绍认知行为疗法(CBT)中的一些核心概念,例如“认知扭曲”——自动出现的负面想法,如“灾难化”、“非黑即白”、“过度概括”等。您将学习如何识别这些思维陷阱,并用更现实、更平衡的视角去审视情境,从而改变负面情绪的画布。例如,当出现“我总是搞砸一切”的想法时,您将学习如何寻找支持这一想法的证据,以及反驳它的证据,从而形成更客观的结论。 正念与觉察:静观其变: 正念是一种不带评判地活在当下的能力。本书将提供一系列正念练习,帮助您在情绪涌起时,保持一种平静的观察者姿态。通过深呼吸、身体扫描、行走正念等练习,您将学会与情绪共存,感受情绪的起伏,但不被其淹没。这将有助于您在焦躁不安时,找到片刻的宁静,在低落时,不至于完全失去希望。 情绪表达与沟通:说出你的颜色: 有时,我们之所以感到压抑,是因为我们未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本书将指导您如何以健康的方式表达情绪,无论是通过写作、绘画、倾诉,还是通过清晰、尊重的沟通。学习“我”信息(I-statements)的沟通技巧,例如“我感到…(情绪)…,因为…(原因)…,我希望…(请求)…”,可以帮助您在人际关系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边界,同时又不伤害他人。 行为激活:为内心注入活力: 情绪低落时,我们往往会陷入“做什么都没动力”的境地。本书将介绍行为激活的原理,鼓励您即使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也采取一些简单、积极的行动。这些行动可能包括一次短暂的散步,听一首喜欢的音乐,或者完成一项力所能及的小任务。这些微小的“色彩”注入,能够逐渐打破情绪的僵局,重新点燃内心的活力。 压力管理与放松技巧:给画布留白: 持续的压力会让画布变得杂乱无章。本书将提供多种实用的压力管理和放松技巧,例如渐进式肌肉放松、引导式想象、芳香疗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您在紧张的时刻,找到缓解身心压力的途径,为内心的创作留出空间。 第三部分:心灵的画室——构建属于你的内在风景 当您掌握了辨识情绪、描绘和调和情绪的技巧后,便可以开始在心灵的画室里,有意识地构建属于自己的内在风景。 情绪的界限:保护你的空间: 了解并设定情绪的界限至关重要。本书将探讨如何在人际关系中,识别并拒绝那些可能消耗您情绪能量的互动。同时,也强调了自我关怀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为自己留出充电的时间和空间,避免过度透支。 应对挫折与挑战:为画面增添深度: 生活的画布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污点”或“破损”。本书将帮助您学习如何以更具韧性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失败和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我们将探索从挑战中学习成长的力量,将每一次跌倒都视为一次重新站起的契机,为内心的风景增添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层次。 寻求支持:与他人共绘蓝图: 艺术创作并非孤军奋战。本书将强调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连接的重要性,鼓励您在需要时,勇敢地向家人、朋友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支持。他人的理解、陪伴与建议,能够为您提供新的视角和力量,共同描绘出更加明亮的内心风景。 培养内在的“绿洲”:滋养你的心灵: 找到那些能够滋养你心灵的事物,并将其融入你的生活。这可能是阅读一本好书,欣赏一幅画,聆听一段音乐,或者在自然中漫步。这些“绿洲”能够帮助您在忙碌和压力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为心灵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持续的创作与演进:生命的艺术: 心灵的画室是一个不断演进的空间。情绪是流动的,我们的内心风景也随之变化。本书倡导一种持续的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态度,鼓励您将情绪的管理和内心的建设视为一个终生的艺术创作过程。每一次的观察、每一次的练习,都是在为您的生命画布增添新的色彩与笔触,最终创造出独一无二、充满生命活力的内在世界。 《心灵的画室》并非提供速成的灵丹妙药,而是提供一把钥匙,邀请您亲自去开启那扇通往内心深处的大门。它鼓励您拥抱自己所有的情绪,无论是鲜艳的还是暗淡的,并相信您有能力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用生命中最丰富、最真挚的色彩,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心灵画作。这本书,是您踏上自我探索之旅的忠实伙伴,它将陪伴您,在情绪的海洋中,扬帆起航,驶向更加辽阔而平静的内心港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在于它提供了大量的“微行动”方案,这些方案设计得非常巧妙,完全融入日常生活,几乎没有被察觉的痕迹。比如,它建议在感到压力时,不要立刻“逃避”,而是进行一个“五感扫描”的小练习,快速地将注意力从脑海中的纷乱拉回到当下身体的感受。我尝试了这个方法,效果惊人,尤其是在那些突发性的恐慌时刻,它能有效地“打断”负面情绪的自动驾驶模式。此外,书中对于如何与关心你的亲友沟通自己内心的感受,也提供了非常得体的语言模板。这解决了很多人想倾诉却不知如何开口的难题,避免了因为表达不清而引发的误解或关系紧张。它不只是关于如何调整“我”的内心,也间接提供了如何更好地与“我们”相处的方法论,构建了一个更健康的心理生态系统。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抑郁症”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综合指南。

评分

我通常对那些试图“治愈一切”的自助类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都流于表面,讲的都是些“积极思考”、“保持微笑”的空话。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刮目相看。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开心”,而是深入探讨了抑郁情绪背后的复杂成因——社会环境的压力、童年经历的影响,甚至包括我们日常饮食和睡眠习惯的微妙关联。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悲观”情绪时的那种细腻和不偏激。它承认悲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它,这一点让我这个天生的“悲观主义者”感到被尊重。书中关于认知扭曲的解析部分,简直是一场头脑风暴,它揭示了我们大脑是如何自动地把中性的事件解读成负面的,并且持续加强这个负面循环的。当我开始用书中教的方法去“质问”自己那些自动冒出来的负面想法时,我发现很多“真理”其实站不住脚。这种理性的解构过程,比单纯的自我安慰有效得多,它建立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可持续的心理韧性,而不是暂时的情绪麻痹。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指路明灯,让我这个一直陷在情绪泥潭里的人,看到了走出困境的可能。说实话,我以前对心理学和精神健康方面的书籍一直有些敬而远之,总觉得那些专业术语太晦涩难懂,读起来费劲。但这本完全不同,它的语言风格极其亲切自然,仿佛是一个经验丰富、又非常理解你的朋友在和你娓娓道来。尤其是它对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微的情绪变化的捕捉,精准得让人心惊。比如,它描述的“为什么有时候只是一个很小的挫折,就能让人感到全世界都崩塌了”,我读到那里时,眼泪差点就掉下来了,那种被理解的感觉,太重要了。它没有给我空洞的口号,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可以立即在生活中尝试的调整呼吸和思维的小练习。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想太多”,其实背后是有科学依据和生理基础的,这让我不再苛责自己“意志力不坚定”,而是愿意去学习如何科学地“重塑”大脑的反应模式。这本书的叙述结构也非常清晰,像是一步步引导你走进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强行把你拽出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到非常安全和放松。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它的定价。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心理咨询,那种花费昂贵且时间周期长的模式,对我来说压力很大。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探索的私密空间。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不安”的细致划分,它区分了那种源自于具体事件的焦虑和那种弥散性的、找不到源头的“存在性不安”。对于后者,很多人往往束手无策,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富有哲学思辨性的引导,帮助我们将这种模糊的不适感“锚定”在一个可以思考的框架内。它鼓励的不是停止思考,而是优化思考的质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不再是完全被自己的情绪所裹挟。它教会我如何与那些不舒服的感觉“共处”,而不是急于将它们“赶走”,这种接纳的态度,反而让那些负面情绪的能量减弱了不少。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设计简直是加分项,这点我必须提出来。我拿到实体书时,首先注意到的是它那种让人心安的米黄色纸张,阅读体验非常好,长时间盯着也不会太累。更重要的是,它巧妙地运用了图表和插画来辅助说明那些原本抽象的心理学概念。比如,解释“习得性无助”时,那个简单的图示比任何长篇大论都来得直观有力。我一直觉得,对于心智状态不佳的人来说,大段密集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负担,而这本书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它用简洁明了的图文结合方式,让信息的吸收效率大大提高。我甚至会把其中一些关键的图表拍下来,设成手机壁纸,时不时看一眼作为提醒。这种对读者体验的细致关怀,体现了作者和出版方真的站在了正在与焦虑、不安搏斗的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它不只是内容上的专业,更是在形式上做到了“温柔可及”。

评分

大品牌就是好 一直用这个牌子

评分

还没有用,很期待效果不错

评分

书很好,和书店的一样

评分

大品牌就是好 一直用这个牌子

评分

有一定的作用,练习书中的方法防止抑郁症,提高心理健康

评分

好好好!包装完整,没有使用过的痕迹!

评分

好,北京发货有点慢

评分

评分

刚收到时感觉很幼稚的一本书,看完觉得挺有收获的 ,里面的知识真实易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