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三部曲(套装共3册)

中国共产党三部曲(套装共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鄢一龙,白钢,章永乐,欧树军,何建宇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共产党
  • 历史
  • 政治
  • 传记
  • 党史
  • 革命
  • 政治人物
  • 毛泽东
  • 邓小平
  • 习近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0003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129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内容简介

  本书高扬社会主义理念,直面“中国问题”,以贯通中西、跨学科的学术视野,从文明、政治、社会、基层、经济各方面分析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治理的优势与问题,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克服重重危机与挑战,并回答了干部群众关注和困惑的一些重大问题:

  在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中,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走得通?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又如何驾驭资本?中国社会主义如何从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发展?中国政治制度是否适用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如何把基层重建为以劳动人民为依归的共同体?如何把越来越多元和流动的中国社会重新组织起来?

  书中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面对国内外异常强大而又灵活的资本力量,中共党建的核心在于通过思想与制度建设保持政治主体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在于驾驭资本为人民服务;提出“评议式民主”的新思路;提出加强党的经典体系建设;提出把人民组织起来、落实基层直接民主的基层善治之道;提出保护人民的结社意愿、以人民社会包容公民社会的社会建设思路。

  2.《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内容简介

  中国凭什么取得巨大成就?但为什么人们又感觉危机四伏?为什么中华历代政府都强调对百姓的“责任”和“道义”?共产党搞革命需要人民,搞建设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资本家和资本?为什么说“大家庭”观是中华万世一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政府能办大事却管不了亿万家庭的小事?为什么说决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是民心?如何实现老百姓养小、送老、住房的公正?中国农村贫困的根源是什么?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谁?农地应该“流转集中”到谁手里?

  本书纵论21世纪的世界大势,以贯通中西的视野聚焦中国真问题。书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中国悠久的“民本”政治传统中汲取精华,提高组织社会和群众的能力;分析了中共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对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推陈出新;探讨了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讨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土地流转方向等关键问题。

  书中提出,人类生产方式正面临第二次大转折,由此带来“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衰落与“知识产权”的崛起,“代议民主”的衰落和“群众民主”的崛起。书中鲜明批判了“制度决定论”,提出党和政府应强调问题意识和政策导向,抓主要矛盾,在办好经济建设的“大事”的同时,以社会主义的方式组织人民办好养小、送老、住房等民生“小事”。书中分析了科层系统的优劣,提出重建社区扁平组织,强化科层系统与扁平组织的沟通,乃是我国的“久安之道”。

  3.《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内容简介

  研究中国共产党,是一门大学问。

  对很多西方学者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个谜。他们热衷于唱衰或是预言,却一次次落空,中国共产党依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傲立于世界政治舞台。

  本书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八位青年学者,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新锐的观点、清新的思想,力图挖掘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不断完善的基因,探寻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深入回答国内外读者关注和困惑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有哪些“看家本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什么能获得人民的认同?西方的政治制度真比中国的好吗?中国共产党如何避免重蹈苏共覆辙?面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挑战?


作者简介

  《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作者简介

  鄢一龙,1976年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著有《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2030中国》(合著)。

  白钢,1977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博士,著名语言学者,对中西文明史有深入研究。

  章永乐,1981年生,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博士,著有《旧邦新造:1911—1917》等。

  欧树军,197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著有《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认证与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何建宇,1975年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社团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作者简介

  潘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世界政治和中国政治。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攻读本科、硕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博士学位。著有《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华体制》、《法治与“民主迷信”》、《农民与市场》等。

  这是一个颇具思想创造力和学术创新力的学人,其观点引起过思想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他的演讲稿《理想主义与大学》、《科学工作者的祖国》在网上曾广为传播,他为《大道之行》一书撰写的序言《信仰人民》在微信上的阅读量达千万次,并引发强烈共鸣和反响。

  《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作者简介

  中共中央党校八位70、80后青年学者倾情合作。黄相怀,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专注于党的建设、中国政治的研究与解读工作,发表过众多研究成果。



《革命年代:星火燎原》 内容梗概: 《革命年代:星火燎原》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直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初步胜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全书以宏大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 第一部分:孕育与诞生(1919-1921) 本书的开端,将读者带回到五四运动的时代洪流之中。在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背景下,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艰苦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寻求改造中国的新道路。 本书将详细梳理了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过程,重点介绍李大钊、陈独秀等先驱者如何在黑暗中点燃革命的火种,他们创办刊物、组织工人运动、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读者将了解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如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等,以及它们在工人运动和思想启蒙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本书将生动还原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介绍参会代表的背景、他们讨论的核心议题,以及在那个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代表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与坚定的革命信念。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二部分:探索与奋斗(1921-1927)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与奋斗。本书将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新生的共和国土壤上,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革命实践。 这一部分将详细描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缘起、发展和破裂。读者将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以独立自主的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孙中山先生共同致力于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本书将聚焦北伐战争的伟大进程,展现共产党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他们与国民党右派之间的尖锐斗争。 然而,国民革命最终被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背叛,导致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分共。本书将深刻剖析这次历史悲剧的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血的教训中,如何逐步认识到独立领导革命的重要性。血的教训促使共产党人反思,并开始独立地组织和领导武装斗争。 第三部分:武装反抗与土地革命(1927-1937) 在国民党右派的屠杀下,中国共产党人并未屈服。本书将重点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斗争,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装起义。虽然这些起义在初期遭遇了挫折,但它们点燃了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 本书将详细介绍毛泽东等革命家如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创建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读者将深入了解根据地建设的艰辛,包括土地革命的开展、根据地政权的建立、党的建设以及苏维埃政府的运作。 同时,本书也将展现中国共产党在严峻形势下,所经历的艰难的战略转移,如红军长征。长征的艰辛,不仅是对体力与意志的极限挑战,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伟大升华。长征的胜利,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年代:星火燎原》旨在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深入挖掘与呈现,让读者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他们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的不懈探索与伟大创新。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叙事,更是一次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深刻回溯,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抗日烽火:全民抗战》 内容梗概: 《抗日烽火:全民抗战》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史诗。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以重大战役为节点,深刻描绘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万众一心的团结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的核心领导作用。 第一部分:民族危机的深重与抗日救亡的呼唤(1931-1937) 本书的开端,将读者拉回到“九一八”事变,那一声枪响打破了东北的宁静,也宣告了中华民族再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本书将详细叙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整个过程,以及国民党政府在当时采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导致了东北大片土地沦陷,无数同胞沦为亡国奴。 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积极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本书将重点介绍共产党人如何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组织和领导人民进行抗日宣传和武装斗争。例如,书中将讲述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的活动,通过文艺作品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也将提及共产党人如何在各地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局部抗战。 1935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华北事变,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加剧。中共中央通过“八一宣言”,再次郑重呼吁国共合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这一时期,以“一二·九”运动为代表的学生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学生们走上街头,高呼抗日口号,展现了中国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时代担当。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事件,以及它们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国共合作与全面抗战的爆发(1937-1941) “七七”事变,卢沟桥的枪声,标志着日本侵略者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考验就此拉开序幕。本书将生动描述“七七”事变爆发的经过,以及国民党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最终接受了共产党的建议,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本书将重点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如何积极履行承诺,率领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开辟敌后战场,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书中将详细叙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展现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正面战场之外,如何成为支撑整个抗战的重要力量,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为正面战场的作战减轻了压力。 同时,本书也将深入描绘共产党人如何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改革,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这些根据地成为了抗日战争的坚强堡垒,孕育了伟大的根据地文化,凝聚了全民族的抗战力量。 第三部分:艰苦卓绝的胜利之路(1941-1945) 随着战争的深入,抗战进入了最为艰苦的阶段。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屡遭挫折,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则日益发展壮大。本书将详细叙述这一时期的主要战略和战术,以及共产党人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持久抗战。 本书将重点描述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战场与日伪军展开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包括反“扫荡”、反“蚕食”等。同时,书中也将展现共产党人如何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民主人士、国民党内的开明人士以及其他爱国力量,共同为抗战胜利而努力。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本书将生动再现胜利的喜悦,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过程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历史地位。 《抗日烽火:全民抗战》不仅是一部记录战争史实的著作,更是一部讴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史诗。它深刻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何以顽强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最终赶走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将激励读者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热爱祖国,并将这种民族精神传承下去。 《解放战争:新中国的诞生》 内容梗概: 《解放战争:新中国的诞生》是一部系统梳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宏伟史诗,详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人民的力量为基础,最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辉煌历程。本书以历史事件为主线,深入剖析了战争的起因、发展、转折及最终结局,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部分:内战的阴云与和平的呼唤(1945-1946) 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尚未完全消散,中国就再次被内战的阴影笼罩。本书的开篇,将深入分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实现其一党独裁的野心。书中将详细介绍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的全面进攻,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所做的巨大努力,例如,书中将详述重庆谈判的经过,展现中共代表的和平诚意与国民党代表的策略欺骗。 尽管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但国民党反动派最终撕毁了“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本书将如实记录这一历史事实,并分析其深层原因,揭示国民党政权的腐朽与反动本质,以及人民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第二部分:战略防御与战略反攻的伟大转折(1946-1947)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力量对比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采取了以人民战争为基础的战略防御。本书将详细描述人民解放军如何以运动战、歼灭战为主要作战方式,巧妙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逐步将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战略调整。书中将重点介绍“土地改革”在解放区的大规模开展,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参军热情,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伟大开始。本书将重点分析这一战略转折点的重大意义,以及其对整个解放战争进程的影响。读者将了解到,这一举措打破了国民党将战争限制在解放区的企图,将战争推向了国民党统治区。 第三部分:战略决战与新中国的诞生(1947-1949) 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国。本书将详细描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辉煌进程。这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战,它们不仅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也彻底改变了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 书中将深入分析三大战役的战略部署、战术运用以及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例如,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如何集中优势兵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解放东北;在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如何以少胜多,通过高超的运动战和围歼战,重创国民党精锐部队;在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如何以政治攻势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兵不血刃地解放北平,避免了城市遭到破坏。 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政权已是风雨飘摇。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本书将记录这一历史性时刻,以及新中国的曙光初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本书的结尾,将生动再现开国大典的盛况,以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时刻。这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解放战争:新中国的诞生》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全面回顾,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的根本原因。本书不仅是一部军事史,更是一部政治史、社会史,它展现了人民的力量、革命的必然性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解放和复兴的伟大征程。本书将激励读者深入理解新中国的来之不易,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并坚定对国家繁荣富强的信念。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些关键节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关于思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部分。《中国共产党三部曲》(套装共3册)这本书,单从书名来看,就充满了历史厚重感,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我比较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清晰地阐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吸纳、融合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的。例如,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的提出,这些理论创新是如何孕育而生,又是如何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生动的历史例证,让我能更清晰地理解这些理论的演进脉络及其历史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政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梳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权威读物。《中国共产党三部曲》(套装共3册)这个书名,首先就给我的印象是其内容的宏大与系统性。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的年代记述,而是能够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思想革新来应对这些挑战的。从革命年代的艰难探索,到建设时期的曲折前进,再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这本书是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这条发展的主线?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政策制定背后的逻辑分析,以及这些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样的解读,将有助于我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战略。

评分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尤其钟情于那些能够展现宏大叙事背后个体生命轨迹的著作。《中国共产党三部曲》(套装共3册)这本书,从它的装帧设计到书名所蕴含的分量,都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个政党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崛起,并最终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那个时代背景下,无数普通人的选择与挣扎?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是厚重的史料堆砌,而是能用生动的人物故事、鲜活的细节描绘,来展现那个时代的风貌。那些决策者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彷徨与坚定,普通党员的信仰与牺牲,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淹没或被铭记的个体,都可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他们的身影。我期待它能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让我沉浸其中,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

评分

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常常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各种复杂国际国内环境时所展现出的战略智慧和决策能力。《中国共产党三部曲》(套装共3册)这本书,听起来就具备了深入探讨这些议题的潜力。我特别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是如何处理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的?在外交政策的制定上,有哪些关键的考量和转折点?在面对外部压力和挑战时,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并最终化解危机的?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揭示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是如何演变的,以及其外交战略的演进逻辑。这本书如果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那将是对我理解中国崛起和世界格局变化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近现代史深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读物。《中国共产党三部曲》(套装共3册)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但仅仅是书名就勾起了我强烈的阅读欲望。在翻阅前言和目录时,我初步感受到作者对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梳理脉络清晰,逻辑严谨。尤其吸引我的是,这本书似乎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重大事件的罗列,而是试图通过更细致的叙述,展现出历史事件背后的人物命运、思想演变以及社会变革的复杂图景。我期待着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去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当下世界的决策和奋斗。相信这部“三部曲”定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新视角,或许还能解答我心中一直存在的某些疑问,让我对这段历史有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

质量不错,速度很快,书是正版,值得购买!

评分

内在美 : 充满质朴的真情实感.

评分

质量很好,价格很便宜,物流速度很快,服务很满意。

评分

质量很好,是我想要的,以后还会支持。

评分

一次买了800多块钱的书,今日一块送到了,包装都挺好的,买书基本都在京东自营,很方便,点个赞。

评分

习惯了京东自营买书,第二天就可以到,速度快,活动也比较多,一般都可以200-16,这次也是下单了两百多,为论文准备的

评分

这本书不错,需要安静的读一读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质量也好

评分

好书,非常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