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于山河之上,隐于草芥之中。这一次,李娟带着全新的自己和的神秘亲笔信呼啸而来,翻开书,看马陷落沼泽,心流浪天堂,打开耳朵听牧草在合唱。
茅盾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经典之作羊道系列*新版。阅读远在世界边缘的游牧民族的真实生活,领略他们深深根植大地、与自然紧密相依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态度,了解他们的艰辛、他们所面对的残酷的自然和他们的乐观,探寻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本质。
随书附赠有声书,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李敬泽、梁文道、柴静、王安忆赞赏推荐。
羊群在一整面山坡上弥漫开来,沿着平行着布满坡体的上百条弧线(那就是羊道)有序前行,丝丝入扣。”
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后一支*为纯正的游牧民族了。羊道,是哈萨克牧民生命中必经的道路,是大自然给他们安排的艰辛壮阔的迁徙之路。他们盛装跋涉在祖先的道路上,完成自己的一生,青春、衰老、贫穷、爱情……他们是真正的“在路上”。
“羊道”三部曲记录了李娟跟随哈萨克族的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粗犷苍茫的新疆阿勒泰山区游牧生活的日子。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生活在此得以呈现,在自然的静穆与残酷面前,这个游牧民族所展现出的淡然、坚韧与智慧,让宇宙里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都显得如此独特。
李娟
作家、诗人。
生于新疆,童年和少女时代不停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高中辍学后,跟随家庭有过短暂的阿勒泰哈萨克村庄的生活经历,后来这段经历成为早期作品的主要内容。又于十年后,两次重返牧场,深入哈萨克普通牧人家庭,创作出牧场系列作品。迄今出版作品有《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等。现居阿勒泰,供职于新疆文联。
羊道是飞于山河之上和隐于草芥之中的文字,李娟在此证明她的宽广绵长。她以未经损伤的完美钝感在羊道中确立了齐物论的世界:万事万物皆是新鲜庞大,人间小事同于世界大战。阅读这个世界,让人纠结于心智上的优越与羞惭。——李敬泽
李娟的文字,是一种很直白的文字,并不喜欢用太多很华美的一些词语,去描绘事件的那种文字……让我觉得惊为天人。——梁文道
李娟写这些,就像林风眠评论苏东坡的话:“不是想表现自己,超过别人,而只是自己的欢喜随意而至。”通篇的白描非常真实,但她并不是在简单地临摹自然,这样的真实里饱含着诗的精神。——柴静
她的文字一眼就能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王安忆
自序
吉尔阿特和塔门尔图
荒野来客
小小伙子胡安西
马陷落沼泽,心流浪天堂
每天一次的激烈相会
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
沙吾列漫无边际的童年时光
大风之夜
对阿娜尔罕的期待
涉江
向北的路
**热闹的地方
客人们
“可怜”的意思
和卡西的交流
城里的姑娘阿娜尔罕
骆驼的事
孩子窝的塔门尔图
羊的事
哈拉苏:离开和到达的路
可可仙灵
路上的访客
盛装的行程
美妙的抵达
荒野来客
在吉尔阿特,站在*高的山顶上四面张望,也看不到一棵树,看不到一个人。光秃秃的沙砾坡地连绵起伏,阴影处白雪厚积。遥远而孤独的羊群在半山坡上缓慢曼延,倾斜的天空光滑而清脆。吉尔阿特的确是荒凉的,但作为春牧场,它的温暖与坦阔深深安慰着刚从遥远寒冷的南方荒野跋涉而来的牧羊人们的心灵。
还不到五月,卡西就换上了短袖T恤,在微凉的空气中露出了健康明亮的胳膊。我们拎着大大的编织袋去南面山谷里拾牛粪。我们小心地绕过沼泽,沿着山脚陡峭的石壁侧身前行。
阳光畅通无阻地注满世界,荒野的阴冷地气在阳光推进下,深暗而沉重地缓缓下降,像水位线那样下降,一直降到脚踝处才停止,如坚硬的固体般凝结在那个位置,与灿烂阳光强强对峙。直到盛大的六月来临,那寒气才会彻底瘫软、融解,深深渗入大地。
无论如何,春天已经来了。白色的芨芨草丛在大地上稀稀拉拉扎生出纤细绿叶,灰绿色野草稀稀拉拉冒出细碎的点状叶片。尤其在低处的水流和沼泽一带,远远看去甚至已涂抹了成片的明显绿意。但走到近处会发现,那些绿不过是水边的苔藓和微弱的野草。
流经我们驻扎的山坡下的那条浅浅溪流就是从这条山谷的沼泽中渗出的。由于附近的牲畜全在这片沼泽边饮水,山谷里的小道上和芨芨草枯草丛中遍布着大块大块的牛马粪团。我们一路走去,遇到看上去很干的,先踢一脚,其分量在脚尖微妙地触动了一下,加之滚动时的速度和形态,立刻能判断它是否干透了。干透的自然拾走。没干透的,那一脚恰好使它翻了个面,潮湿之处袒曝在阳光下,加快了*后的潮气的挥发速度。于是,在回去的路上或者第二天路过时,再踢一脚就可以把它顺手拾起丢进袋子里了。
有时候踢翻一块牛粪,突然暴露出一大窝沸沸扬扬的屎壳郎,好像揭开了正在大宴宾客的宫殿屋顶。屎壳郎的名字虽然不好听,其实算得上是漂亮可爱的昆虫。它有明净发亮的甲壳和纤细整齐的肢爪,身子圆溜溜的,笨拙而勤奋。相比之下,张牙舞爪、色泽诡异的蝎子之类才让人畏惧而不快。
每当卡西踢翻一块大大的干牛粪看到那幕情景,总会夸张地大叫,指给我和胡安西看,然后冲它吐口水。
越往下走,我们三人彼此间离得越远,肩上扛的袋子也越来越沉重。我走到一块大石头边放下袋子休息了一会儿。抬头环顾,在沼泽对岸看到了卡西,她正躺在阳光下明亮的空地上休息。她的红T恤在荒野中就像电灯泡在黑夜里一样耀眼。离她不远处,男孩胡安西手持一根长棍往沼泽水里捅来捅去地玩,他后脑勺两条细细的小辫在风中飘扬。
半个小时后我们扛着各自鼓鼓的大袋子会合,走上回家的路。胡安西也背了小半袋,劳动令这个六岁的孩子像个真正的男子汉一样沉静而懂事。他一声不吭走在*后面,累了就悄悄靠在路边石头上休息一下。
快到家的时候,我们在半坡上站定了回头看,胡安西仍在视野下方远远的荒野中缓缓走着,孤零零的,小小的一点点儿,扛着袋子,深深地弓着腰身。
坡顶上,毡房门口,亲爱的扎克拜妈妈蹲在火坑边。她扒开清晨烧茶后的粪团灰烬,再搓碎一块干马粪撒在上面,俯下身子连吹几口气。很快,看似熄透了的灰烬如苏醒一般在粪渣间平稳升起几缕纤细的青烟。她又不慌不忙盖上几块碎牛粪,这时大风悠长地吹上山坡,烟越发浓稠纷乱。她再猛吹几口气,透明的火苗轰然爆发,像经过漫长的睡眠后猛地睁开了眼睛。
我连忙赶上前放下肩上的袋子,将所有牛粪倾倒在火坑边。妈妈拾捡几块*大的,团团围住火焰。一束束细锐锋利的火苗从干燥的牛粪缝隙中喷射出来。妈妈在火坑上支起三脚架,调好高度,挂上早已被烟火熏得黑乎乎的歪嘴铝壶。
就是在这一天,可可走了,斯马胡力来了。
毡房后停着两辆摩托车和一匹白蹄黑马。除了斯马胡力,扎克拜妈妈的二女儿莎勒玛罕及丈夫马吾列也来了。骑马来的则是卡西的一个同学。
我和卡西洗手进毡房之前,把又脏又破的外套脱下来塞进缠绕在毡房外的花带子缝隙里,再从同样的地方抽出一把梳子拢了拢头发,取下发夹重新别了一遍,还互相问一问脸脏不脏。
明明只来了四个客人和两个孩子,却顿觉房间里挤得满满当当。大家围着矮桌喝茶,食物摊开了一桌子。可可缩在堆叠被褥的角落里翻看相片簿,两个小孩子跑来跑去。还有一个跑不利索的婴儿端端正正地靠着矮桌号啕大哭。
我们在吉尔阿特唯一的邻居阿勒玛罕大姐也过来帮忙了,此时她正斜偎在巨大的锡盆边大力揉面,说要做“满得”招待客人。“满得”其实就是包子一样的食物。
昨天,妈妈和阿勒玛罕去了北面停驻在额尔齐斯河南岸的托汗爷爷家喝茶,带回了好几块宴席上吃剩的羊尾巴肥肉,煮得腻白腻白。另外还有好几大片厚厚的、浮在肉汤上的白色凝固油脂。当我得知阿勒玛罕要把这些好东西剁碎了做包子馅时,吓得一声不吭,暗暗决定等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突然嚷嚷肚子疼。
但真到了包子热气腾腾出锅的时候,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在拼命忍抑的情况下还是不知不觉吃了三个……边吃边极力提醒自己:嘴里正嚼的是白白的肥肉,腻汪汪的羊油……一点儿用也没有。
想在荒野里抗拒食物,几乎不可能。在这样的地方,但凡能入口的东西总是发疯似的香美诱人,枣核大的一截野生郁金香的根茎所释放的一点儿薄薄的清甜,都能满满当当充填口腔,经久不消。
多年来我一直在机关上班,并不像绝大多数读者所认为的那样恣意地生活在草原上。而我的前三本书《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阿勒泰的角落》与《我的阿勒泰》也是在循规蹈矩的工作之余写成的,我笔下的阿勒泰,是对记忆的临摹,也是心里的渴望。但是从2007年开始,一切有所改变。
2007年春天,我离开办公室,进入扎克拜妈妈一家生活。2008年,我存够了五千块钱,便辞了职,到江南一带打工、恋爱、生活。同时开始忆述那段日子,一边写一边发表,大约用了三年多时间。从一开始,我就将这些文字命名为《羊道》。*初,有对羊——或者是依附羊而生存的牧人们——的节制的生活方式的赞美,但写到后来,态度渐渐复杂了,便放弃了判断和驾驭,只剩对此种生活方式诚实的描述,并通过这场描述,点滴获知,逐渐释怀。因此,对我来说,这场写作颇具意义。它不但为我积累出眼下的四十万字,更是自己的一次深刻体验和重要成长。等这些文字差不多全结束时,仍停不下来,感到有更多的东西萌动不止。
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后一支*为纯正的游牧民族了,他们一年之中的迁徙距离之长,搬迁次数之频繁,令人惊叹。关于他们的文字也堆积如山,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生产方式、住居习俗、传统器具、文化、音乐……可是,知道了这些,又和一无所知有什么区别呢?所有的文字都在制造距离,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于是,我深深地克制自我,顺从扎克拜妈妈家既有的生活秩序,蹑手蹑脚地生活于其间,不敢有所惊动,甚至不敢轻易地拍取一张照片。希望能借此被接受,被喜爱,并为我袒露事实。我大约做到了,可还是觉得做得远远不够。
由于字数的原因,《羊道》分成三本书出版,恰好其内容也是较为完整、独立的三部分,时间顺序为《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这三本书各围绕扎克拜妈妈家迁徙之路上的一块牧场,展示着我所看所感的一切。想到能向许多陌生的人们呈现这些文字,真的非常高兴。又想到卡西那些寂静微弱的梦想和幸福,它们本如浩茫山野里的一片草叶般春荣秋败,梦了无痕。而我碰巧路过,又以文字记取,大声说出,使之独一无二。实在觉得这不是卡西的幸运,而是我的幸运。
*后感谢所有宽容耐心地读我、待我的人们,谢谢你们的温柔与善意。我何其有幸。
我必须承认,《春牧场》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实在是太过“私人”了。刚翻开它的时候,我期望的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是人物之间鲜明的情感冲突,是作者通过情节推动来传递某种道理。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它更像是在我内心深处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不能平息。我无法用清晰的逻辑去梳理书中的人物关系,也难以找到一个明确的“主角”。仿佛每一个出现在纸页上的名字,都只是作者为了描绘某种心境而投射出的一个侧影。那些看似零散的片段,那些不经意的对话,那些静默的凝视,都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力量。我反复咀嚼着那些句子,试图从中捕捉到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个东西”,却又常常感到扑朔迷离。它不是那种能够让你一口气读完,然后拍案叫绝的书,而更像是一种需要时间去沉淀,去反复品味的茶。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发现新的意味,新的感动,也新的困惑。这种模糊性,反而让它在我心中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评分《春牧场》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冲击,更多的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思考。我一直认为,阅读的意义在于能够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理解不同的人。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并没有直接抛出某个观点,让你去认同或反驳,而是通过一种非常迂回的方式,引导你去思考。书中对于“希望”的描绘,并非那种宏大叙事下的鼓舞人心,而是一种微弱却坚韧的存在。在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场景中,在人物不经意流露出的只言片语里,我看到了希望的萌芽,看到了在艰难困境中依然闪烁的光芒。它让我明白,希望并不总是轰轰烈烈,它也可以是沉默的,是内敛的,是如同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悄悄地融化冰雪。这本书,让我对“生活”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简单的生存,而是一种充满未知、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可能性的旅程。我喜欢这种不直接说教,却能引发深刻反思的写作方式。
评分《春牧场》这本书,是一次意想不到的阅读旅程。我本以为它会是关于自然风光或乡土人情的一部作品,却在阅读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时间”的寓言。书中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描绘,并非是线性的时间轴,而是一种模糊的、交织在一起的状态。那些回忆,那些憧憬,它们仿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渗透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我被书中对“变化”的细腻捕捉所吸引,无论是自然的更迭,还是人心的变迁,都被作者用一种极其克制却又充满力量的笔触勾勒出来。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时刻,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过往的经历紧密相连,也为未来的可能性埋下伏笔。这本书,让我对“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体悟,它不再仅仅是滴答作响的钟表,而是一种生命流动中,无法捕捉却又无处不在的存在。我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去感受那种在时间河流中,生命所展现出的韧性与美。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应该能够在我合上书页之后,依然在我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春牧场》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它却用一种极为温柔而又执着的力量,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反复回想起书中的一些场景,那些并非处于故事高潮,却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比如,某个清晨,主人公独自一人走在寂静的牧场上,感受到的那种纯粹的孤独,以及伴随而来的某种宁静。这种宁静,并非是没有烦恼的轻松,而是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一片净土。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在追逐热闹和喧嚣,却忽略了内心深处的宁静有多么宝贵。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在我需要的时候,静静地陪伴着我,给我力量,给我安慰。它不强求你去做什么,只是静静地存在着,让你在不经意间,被它所治愈。
评分《春牧场》这本书,初读之下,我以为是那种描绘辽阔草原风光,或是讲述牧民艰辛生活的写实之作。然而,它在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却远比表面的文字来得更为细腻与抽象。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作者似乎并不是在简单地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试图捕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一种在特定季节、特定地点悄然滋生的情感涟漪。书中对于“春”的描绘,并非那种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直观景象,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觉醒,一种对生命力潜滋暗长的感知。那些关于风吹过草地的声音,阳光落在肩头的温度,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青草与泥土混合的气息,都被作者用一种极为诗意的方式呈现出来,仿佛读者也置身于那片被称作“春牧场”的地方,感受着一切细微的变化。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平常所说的“春天”,究竟意味着什么?是视觉上的色彩斑斓,还是听觉上的鸟语花香?抑或是,它更像是一种潜藏在身体深处、等待被唤醒的某种渴望?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季节”这个概念,它不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标记,而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
评分京东商城的商品不错,送货速度快。
评分不错的书,送货满意!
评分李娟的书都很不错,女儿十分喜欢!
评分每次订购,服务都是一流。非常好!
评分书内容不错,直得看。
评分很不错,刚到手慢慢看吧……
评分每次订购,服务都是一流。非常好!
评分质量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