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纂中心 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图书标签:
  • 词学
  • 元曲
  • 明清词
  • 文学鉴赏
  • 诗词鉴赏
  • 文学史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化
  • 辞典
  • 新一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942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0755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12
字数:17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

词学名家鉴赏品读,元明清经典词作荟萃一篇之中。闺秀词人、遗民词人、浙西词派、常州词派、晚清词学大家……词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流派在书中纷纷登台亮相。

内容简介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是本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之一。该书初版于2002年。在选目与赏文撰写方面,邀请了当时国内众多著名的词学专家共同参与,本着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宗旨遴选篇目,撰写赏文,编订附录,充分反映了当时元明清词学研究的丰硕成果与高水平。全书共收录元、明、清三朝约400位词人的词作840余篇。本书新一版拟以初版为基础,增删、改正若干舛讹,使本书质量更臻精审完善。并依照新一版版式对全书进行重新设计,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作者简介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专业的文学鉴赏辞典编纂机构,曾策划编纂了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观止与诗歌三百首鉴赏”系列以及“中国文学名家鉴赏”系列等精品图书。
本书作者集合了中国百年来近百位古典文学界著名的专家学者,有钱仲联、王兆鹏、叶嘉莹、董乃斌、莫砺锋、杨海明等。

目录

耶律楚材
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 3
李 治
迈陂塘(为多情、和天也老)……… 5
杨 果
摸鱼儿(怅年年、雁飞汾水)……… 7
杜仁杰
太常引(碧橱冰簟午风凉)……… 9
许 衡
满江红(河上徘徊)……………… 10
沁园春(月下檐西)……………… 12
刘秉忠
鹧鸪天(残月低檐挂玉钩)……… 14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15
洞仙歌(仓陈五斗)……………… 16
姜 彧
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19
耶律铸
眼儿媚(隔江谁唱《后庭花》)…… 21
白 朴
清平乐(朱颜渐老)……………… 22
念奴娇(江山信美)……………… 24
水龙吟(短亭休唱《阳关》)……… 25
夺锦标(霜水明秋)……………… 27
沁园春(独上遗台)……………… 30
沁园春(自古贤能)……………… 32
沁园春(千载寻盟)……………… 34
摸鱼子(问双星、有情几许)…… 36
胡祗遹
木兰花慢(话兴亡千古)………… 38
王 恽
点绛唇(谁惜幽居)……………… 40
浣溪沙(老雨长河壮怒涛)……… 41
鹧鸪天(短短罗袿淡淡妆)……… 13
鹧鸪引(波荡江湖万里余)……… 44
水调歌头(将军报书切)………… 45
水龙吟(春流两岸桃花)………… 47
水龙吟(春风赵国台荒)………… 48
魏 初
点绛唇(昨日邮亭)……………… 52
鹧鸪天(去岁今辰却到家)………

精彩书摘

  耶律楚材(1190-1244) 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金尚书右丞耶律履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等。初仕金,官至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蒙古成吉思汗破金中都(今北京),闻名召用,特见信任。及窝阔台汗嗣位,拜为中书令。元之立国规模,皆其所定。乃马真后时,卒于位。有谮者言其为相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后命近臣覆视,唯琴阮十余,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而已。元文宗至顺初,追封广宁王,谥文正。有《湛然居士文集》。存词一首,见《词综》。
  鹧鸪天 耶律楚材
  题七真洞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七真”是道教祖师茅盈等七人的合称,“七真洞”为供奉七位道教祖师的道观,故址在今北京。作者所生活的金元时期,北方大地几经沧桑,世事屡迁,短短的一百余年间,辽、金、宋、蒙古几个王朝相继废兴。世道的变幻、人生的无常,直接引起了以逃避现实、全身远害为归旨的新道教———全真道在北方的兴盛。此时作者站在这座几经劫难而成为历史见证者的道观面前,自然是感慨万千。耶律楚材的先祖为辽东丹王耶律突欲,其父耶律履曾任金尚书右丞。耶律楚材金末任开州(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同知、燕京行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十年(1215)降蒙古。
  作者这种特殊的身世,使得词中的沧桑之感和兴亡之慨也就更为深沉和凝重。
  作品起首紧扣词题,叙写眼前“七真洞”的景况:“花界倾颓事已迁。”花界,本指佛教寺院,此处借指道教宫观。道教宫观本是尘世中的众生躲避灾祸追求解脱的一块圣土,当年也曾是香火不断,信徒云集,而这样的往“事”如今早已“迁”变无存了,就连其自身也已颓败崩塌,七真洞盛衰迁移在词中显然是整个世事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接下来词人并未继续描绘眼前道观“倾颓”的景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山河大地,发出了“浩歌遥望意茫然”的感慨。词人高歌长啸,意欲抒泄心头的郁闷,然而怅惘迷茫的意绪却是无法摆脱的,面对颓败的道观和大好的“江山”,他陷入了历史兴亡的深思和困惑之中:“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古代的望气之术认为天子所在之地的上空有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的“王气”。“千劫”极言时间之长,佛经谓世界经历着反复形成和毁灭的过程,一次即为一劫,此处指燕京作为都城历史的久远。史载,耶律楚材通晓“星历、筮卜、杂算”等古代方术,作为缺乏现代科学意识的古代文人,他自然相信眼前的燕京古城有着凝聚不散的帝王之气;然而无情的事实使他看到的则是一座座高耸的帝王大厦接连地崩塌!一个“空”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在他难以理解的历史兴亡面前所感到的惊愕与困惑。“桃李春风”一句又以大自然的永恒更进一步反衬世事的沧桑翻覆。由此,词人的“茫然”之慨犹如出岫之云,浓浓地弥漫了词的上片。
  下片“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三句承接“桃李春风”句继续写“遥望”所见的自然景象:远山横亘大地,好似一道道青翠的屏障;寒意未退的云岚悬浮在山顶,犹如架起一条通向天际的桥梁。一片碧绿的草原上点缀着朵朵艳丽的野花;杜鹃悲凄地啼叫着,好像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哀怨。这一切看似全为眼前景色的描写,而实则皆是心中情语的吐露。迷濛的山峦、荒凉的原野、悲鸣的啼鹃,无一不透露着词人茫然、失落、悲凉和怅惘的心境。一个“寒”字、一个“怨”字,便是词人这种心境的标志。至煞尾处,词中的这种情感则由隐而显:“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面对这世道的沧桑翻覆、人事的盛衰兴亡,词人苦苦地思索,只觉得它如同梦幻一般无法理解和把握,于是只有借酒来解脱这深深的迷茫和无奈了。对词的这最后两句,况周颐曾评道:“高浑之至,淡而近于穆矣,庶几合苏之清、辛之健而一之。”(《蕙风词话》)的确,这里既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清淡之风,同时又体现了作者悲慨激越的豪健之气,“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同时融合在了词句之中。
  清陈廷焯《词则》以“雄秀”来称美此词语言上的特点,实际上全词的风格也可以此来概括。作为令词,作品尽管体制短小,却写得境界开阔,气象宏大,同时又笔触细腻,不失婉柔;既有“江山王气”的雄浑,又有“桃李春风”的秀丽。这豪健而兼婉秀的词境,正蕴涵着作者深重的沧桑之感和隐微的故国之思。(赵维江)


  渔父词 赵孟頫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据《太平清话》载,作者的夫人管仲姬也能诗善画,曾题《渔父图》云:“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作者此词,即为和作。
  从全词所含蕴的意境来看,作者这首题画词要比夫人的原作形象和空灵得多。首先,词的前两句用轻灵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浓淡相间、气韵生动的五湖秋泛图。图中在烟波浩渺的湖上着一扁舟,岸边的林木已在秋风中纷纷飘落。那情景自然使人联想起屈原《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名句,而“五湖”恰为洞庭的别称,可谓化用无痕,不落町畦。作者不愧是一代丹青高手,在他的笔下,既有阔大深邃的远景渲染,大笔涂抹,又有近景细物的随意点缀,在大小远近的相形中动静兼备,让人如亲临其境,心旷神怡。
  其次,词的后三句以此为背景,直抒舟中渔父的坦然胸次,飘逸洒脱中不乏硬骨傲气。“盟鸥鹭”借用《列子?黄帝》所记海边人与鸥鹭相狎故事,指不屑与世为伍而与云水常伴的意念;“傲王侯”即由此而来,直书对人间权势富贵的不屑和轻蔑;“管甚”句的精神层次更高,它说明渔父的秋江垂钓,原不在求取为人艳称的鲈鱼美味,而在于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平静与和谐,其取意正与相传陶渊明所弹无弦琴相仿,脱略形貌,直取神韵。这三句一句一意,层层递进,可谓深得历来《渔父词》的精髓。因此自唐张志和首创此调以来,这首词堪称情景相得、立意可直追屈原《渔父》的一流佳作。其得力处,自与作者本人的胸襟情怀不同凡响和文化素养高人一筹有关。
  (曹明纲)

前言/序言

  序 钱仲联
  我国韵文,《诗三百篇》而后,一变而有楚骚,再变而出现汉赋,再变而出现六朝乐府;诗至李唐,有登峰造极之势,不特大家如李、杜、韩、白辈出,且五、七言近体兴起,拓原有四言、杂言、乐府各体式而广之。至于词,本为隋唐间燕乐兴起后所配之歌词,因有曲子词之称。由民间而渐入文士之手,由唐末五代至两宋而全盛。由是词与诗,双峰并峙。词家巨匠,飙举云兴,论者或以为宋诗非宋词之匹,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也。
  然而事物发展,每有波折,极盛而衰,亦为恒律。词至元、明,乃趋下坡。然斯就大体言耳,词论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乃有“词至于明而词亡”之极贬,则过当矣。苟加采撷,则丛林之中,非无嫣红姹紫。元代之刘秉忠、白朴、王恽、刘因、张埜、许有壬、张翥、萨都剌俱掉鞅词坛,明初之刘基、高启、杨基,明末之陈子龙、张煌言、夏完淳,明遗民彭孙贻、屈大均、王夫之、金堡,亦皆名大家也。
  至于清而词又号中兴矣。前期朱彝尊、厉鹗创浙派之先河,陈维崧树阳羡派之大纛,纳兰性德、顾贞观、曹贞吉,派外名家。嘉、道之际张惠言力尊词体,倡常州派,至同、光间谭献而总结其局。清末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朱孝臧号四大家,文廷式复称尊于四家外,王国维又以小令夺诸家之席。不列宗派者,又有项廷纪、蒋春霖,谭献举以与纳兰性德分鼎三足,而龚自珍亦谭氏所推尚之人也。
  综观一代,叶恭绰氏编《全清词钞》,初选作者,已达千余家,可谓洋洋乎大观矣。
  上海辞书出版社曩曾有《唐宋词鉴赏辞典》之编,赏析名篇,示读者以赏析之准的,有功于词苑匪细。兹复继之而编《元明清词鉴赏辞典》,选词几近千阕,导读者以承先启后之途。前后两编,双峰并峙。余于此道,不过浅尝,编者不弃弇陋,嘱为引喤,余奚敢辞。
  二〇〇二年一月九十五叟钱仲联序于苏州大学文学院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是一部致力于展现中国古代词坛瑰宝的权威性鉴赏工具书。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清晰易懂的编排体例,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对中国古典文学怀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研究者及学生,提供了一扇深入理解元明清三代词作的窗口。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词作,而是通过精选的代表性作品,配以详尽的鉴赏性解读,力求让读者在品味词句之美的同时,更能体悟词作背后所蕴含的时代风貌、作者心绪以及审美意趣。 内容梗概与编纂特色: 本书精选了元、明、清三个时期最具代表性、艺术价值最高的词作品。元代词坛,在宋代词学繁荣的基础上,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曲词结合的趋向,以及一些带有江湖气息的创作风格。本书对元代词作的选录,不仅包括了早期如张养浩、白朴等大家的名篇,也涵盖了中后期在曲词融合方面有独到建树的词人。鉴赏部分将着重分析元代词作如何承接宋韵,又如何开辟新径,例如在题材上的拓展,如对日常生活、社会现实的描绘,以及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直率、粗犷的风格。 明代词坛,在经历了元代的变革后,进入了一个相对沉寂又孕育转型的时期。尽管与宋代鼎盛时期相比,明代词的原创性有所减弱,但其在继承与创新、以及与其他文学体裁的结合上,仍有可圈可点之处。本书收录的明代词作,会侧重于那些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展现出明代文人独特审美情趣的作品,例如一些文人雅集的唱和之作,以及对前代词风的温习与模仿,但同时也注意发掘那些具有个人风格、在词体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品。鉴赏部分将深入探讨明代词作的风格流变,分析其在词牌运用、遣词造句、意境营造等方面的特点,并考察其与明代诗歌、戏曲等其他文学体裁的相互影响。 清代词坛,是中国古代词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在词学理论的复兴和词创作的繁荣并举的背景下,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格各异、成就卓著的词人。本书对清代词作的选录将极为广泛,既包括了乾嘉学派词人如翁方纲、袁枚等人的作品,也涵盖了晚清时期,在变革图新中涌现的创新之作。鉴赏部分将是本书的重中之重,将对清代词坛的诸种流派、主要词人及其代表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例如,对陈廷焯、万树等词学理论家的思想进行梳理,对王国维“境界说”的提出及其对词学研究的深远影响进行阐释。在作品鉴赏方面,将重点解读如纳兰性德的婉约深情、顾贞观的慷慨悲凉、厉鹗的清丽雅致、陈维崧的豪迈奔放等不同风格,分析他们如何在继承古典词风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时代印记,从而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词作。 鉴赏部分的深入剖析: 本书的鉴赏部分,是其核心价值所在。每一首选录的词作,都配有经过精心打磨的鉴赏分析,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 背景梳理与作者解读: 详细介绍词作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心路历程,帮助读者理解词作创作的历史语境和作者个体情感的投射。例如,在鉴赏纳兰性德的词作时,将深入分析其坎坷的身世、宫廷生活以及他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词作中“悼亡”主题的缘由和情感深度。 2. 艺术手法分析: 深入剖析词作在遣词造句、章法结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通感等)以及意境营造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例如,会详细分析词人如何通过炼字,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如何运用对仗、叠词等手法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境,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 主题思想挖掘: 辨析词作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情感主题以及作者的人生哲思。无论是对家国情怀的忧思,对离愁别绪的感伤,对人生无常的叹息,还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以及对爱情友情的赞美,都将得到深入的解读。本书将引导读者超越字面意义,去体悟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和思想火花。 4. 词学理论联系: 在鉴赏过程中,适时引入相关的词学理论和批评观点,如“情景互生”、“意境”、“境界”等概念,将具体词作的艺术特色与中国古典词学的发展脉络相联系,提升鉴赏的理论深度。例如,在分析某首写景词时,会结合“写景之常,不离于情”的原则,分析景语如何承载道情。 5. 语言特点阐释: 针对元明清时期词语的演变和语言风格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阐释。例如,元词中可能出现的更为通俗、口语化的词语,以及清代词人追求的更为雅致、典重的语言风格,都会在鉴赏中有所体现。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普及意义。 学术价值: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权威的元明清词研究资料。通过对大量代表性作品的深入鉴赏,有助于研究者更清晰地把握这一时期词坛的整体面貌、主要成就以及发展脉络,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普及意义: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本书是一部极具可读性的入门读物。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分析,带领读者领略中国古典词的无穷魅力,感受中华民族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传统。本书的出现,将极大地激发大众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教学辅助: 对于广大师生而言,本书是学习和教学的宝贵辅助工具。它提供的精辟分析和详实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词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师也可以借助本书,设计更具启发性的教学内容。 版本特色(新一版): 作为“新一版”,本书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订与完善。 选篇的更新与优化: 更加注重作品的代表性与多样性,在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部分词作的选录进行了优化调整,力求更加全面地反映元明清词坛的面貌。 鉴赏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针对一些争议性或理解难度较大的词作,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鉴赏分析。同时,拓展了鉴赏的视野,将更多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融入其中,使鉴赏更具深度和广度。 考证的严谨性: 对词作的作者、时代、版本等信息进行了更为严谨的考证,力求提供最准确可靠的资料。 排版与设计的精益求精: 采用更为人性化的排版设计,便于读者阅读和查阅。同时,在装帧上也力求精美,使其不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一件具有收藏价值的文化艺术品。 总而言之,《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是一部集学术性、普及性、工具性于一体的优秀词学著作。它不仅梳理了中国古代词史上的重要篇章,更通过精美的鉴赏,赋予了这些古老的文字新的生命与光彩,必将成为广大读者探索元明清词世界的首选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脊设计简洁大方,虽然内容厚重,但拿在手中却意外的稳固,这让我对它的品质有了初步的信心。我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的诗词是民族文化瑰宝,而词作为一种极具抒情性的文学体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貌。宋词的婉约豪放固然深入人心,但元明清三代的词作,虽然可能不像宋词那样受到广泛的关注,却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这些被相对忽略的词作的大门。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梳理元明清三代词坛的发展脉络,介绍重要的词人群体,并对其代表作品进行细致的解读。我尤其看重“鉴赏”二字,希望能看到对于词作意境、情感、语言技巧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帮助我理解那些古老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时代情绪和文人情怀。如果能对不同时期词风的演变、以及词体本身的继承与创新有所阐述,那就更具启发意义了。

评分

初次翻阅此书,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排版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名在文学领域孜孜不倦探索的读者,我深知宋词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对于元明清时期的词坛,却总觉得有些隔阂。我渴望能有一本权威的著作,系统地引导我走进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份别样的风韵。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极具吸引力,“鉴赏辞典”,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作品的汇编,更包含了深入的解读与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一一呈现元、明、清三代重要的词人,介绍他们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他们在词史上的独特贡献。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那些精彩的词作赏析,能够帮助我领略词句的精妙之处,理解其深层的情感含义,并体会词作所折射出的时代文化气息。如果能对不同词牌的演变、以及各朝代词风的异同进行探讨,那将是对我理解能力的极大提升。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辞典能成为我深入理解元明清词的得力助手。

评分

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宋词的辉煌毋庸置疑,但元明清三代,尤其是在词的创作上,也涌现出不少值得称道的大家。我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耳熟能详,对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也略知一二,但对于元代词的其他成就,以及明清时期词的发展,却知之甚少。这本书的书名“鉴赏辞典”,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份详尽的词人名录,并对其中重要的词人进行深入的介绍,包括他们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他们在词史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精选那些代表性的作品,并配以权威的解读。这种解读,我希望不仅仅是对词句的字面翻译,更能触及词作的深层意蕴,挖掘其情感内涵、艺术特色以及文化价值。如果有关于词牌的变迁、以及不同时期词作的风格差异的分析,那就更能帮助我建立一个宏观的认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在阅读和研究元明清词时,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评分

收到这本书时,我被它厚重的分量所吸引。翻开第一页,一股淡淡的书香扑鼻而来,瞬间勾起了我对古典文学的无限遐思。作为一名对古典诗词有着濃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元明清的词虽然不及宋词那般家喻户晓,但其独特的韵味和历史价值同样不容忽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个充满韵律与情感的时代,去领略不同于宋词的词风。我期待它能够系统地介绍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重要词人,并对其生平、创作背景以及词风进行深入的剖析。更令我兴奋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收录大量的词作,并提供详尽的鉴赏。这些鉴赏,我希望不仅限于字词的解释,更能深入挖掘词作的情感表达、艺术手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时代特色。如果能有关于词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不同朝代的变化,那就更好了。总而言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元明清词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素雅,淡青色的背景配上烫金的“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几个大字,给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感。刚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不薄的纸张和扎实的装帧,显然是一本可以细细品读的工具书。我一直对古代诗词情有独钟,尤其是宋词,但元明清的词作,虽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却总感觉少了一份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的内容编排,我预计会非常系统,从元代开始,一直梳理到清代,每个朝代都有专门的篇章。我想象中,它应该会按照词人的生平、词风特点来介绍,然后精选其代表作进行赏析。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最期待的就是那些赏析部分,希望能有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够帮助我理解词作的意境、遣词造句的精妙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如果能有一些词牌的介绍,以及不同时期词风演变的梳理,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解释和生平介绍,更能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与思想,以及词体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变迁。

评分

内容很丰富,但不是叶老师所著,叶老师只是其中的几篇撰稿人。

评分

非常精美,此工具书,学习必备。

评分

图书装帧精美,内容丰富,欣赏词藻优美,京东优惠力度大。

评分

快递包装5分送货速度5分配送员服务态度5分快递包装5分送货速度5分配送员服务态度5分

评分

感谢京东商城图书勋章日,入手划算!

评分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宜阳)人。中唐浪漫主义诗人。诗风神奇瑰丽,想象丰富,有“鬼才”之称。本书以清宝笏楼刻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为底本,参校董氏诵芬楼影北宋宣成本、续古逸丛书影宋蜀刻本、蒙古本、万历本等诸本,其编年诗、未编年诗(附録存疑李贺诗),各出校记、笺注、编年、集评,以助学人理解诗意。书末附录《李贺年谱新编》、各代诗评、序跋题识汇辑及引用参考书目备考。

评分

读唐以前诗我们安利《昭明文选》,了解唐宋以后的古典诗歌有我们的《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一编足够。汇聚辽金元明清,直至晚清近代900年间的古典诗歌作品和诗人生平。领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真实场景,在大时代变迁与生活日常中解读元明清时代诗人真实的心曲,感受古典诗歌黄昏的温度。

评分

新一代的这套鉴赏辞典不错,值得入手。

评分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是本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之一。该书初版于1994年,在选目与赏文撰写方面,邀请了当时国内众多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本着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宗旨遴选篇目,撰写赏文,编订附录,充分反映了当时元明清诗歌研究的丰硕成果与较高水平。全书共收录辽、金、元、明、清、近代430位诗人的诗作1300余篇。本书新一版拟以原版为基础,增删、改正若干舛讹,并对附录作增补,增加了元明清诗研究参考书目。使本书质量更臻精审完善。并依照新一版版式对全书进行重新设计,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