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小学生至初中低年级学生。 《儿童恐龙百科全书——恐龙探秘》系统地讲述了从地球孕育生命初期,到恐龙出现,再到恐龙繁衍,直到恐龙灭亡,化石的形成与发掘;《儿童恐龙百科全书——植食恐龙》《儿童恐龙百科全书——肉食恐龙》《儿童恐龙百科全书——海龙与翼龙》根据孩子们比较易懂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汇集了来自不同恐龙家族的具有代表性的恐龙,并全方位的对恐龙进行解读。《儿童恐龙百科全书》复活史前100余种恐龙,跟随中国龙王——董枝明的步伐,穿越时光隧道,走进令人震撼的恐龙时代,走近远古时代的恐龙!
内容简介
这是一群令人称奇又感到恐怖的动物,恐龙曾称霸地球长达1.6亿年,在一场未知事件中它们全部离奇死亡、消失,只留下一些残骸断片作为生命的证据,令人浮想联翩。《儿童恐龙百科全书》这套书不仅对恐龙的出现、繁衍及灭亡进行了系统描述,同时详尽介绍了来自不同恐龙家族的颇具代表性的恐龙,并从生活时期、栖息环境、食性、化石发现点、独特事件等方面对恐龙进行了全面、详尽的介绍;全套书采用写实手绘图,全景生动地展现了各种恐龙及其生活环境,更有许多张珍贵的化石和专家考察照片,展现了考古发现场景和手图片资料,是国内著名古生物专家的力作。
作者简介
董枝明(1937年1月-),有“中国恐龙之父”之称,古生物学家。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后师从我国有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先生研究恐龙。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禄丰恐龙研究中心主任。曾参与对中国自贡和禄丰等地恐龙化石的发掘和研究。1986年,董参与中国-加拿大恐龙科考队,从内蒙古一路前往北极考察。董枝明一共曾为35种恐龙命名,号称命名恐龙*多的人。 曾荣获“竺可桢野外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野外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省楚雄州文化建设杰出贡献奖等。
内页插图
目录
板龙科
板 龙 6
禄丰龙 7
大椎龙科
大椎龙 8
鲸龙科
蜀 龙 10
鲸 龙 12
巴塔哥尼亚龙 13
圆顶龙科
圆顶龙 14
梁龙科
迷惑龙 16
超 龙 17
重 龙 18
梁 龙 20
地震龙 22
马门溪龙科
马门溪龙 24
峨眉龙 26
天山龙 27
腕龙科
腕 龙 28
侧空龙 30
波塞东龙 31
火山齿龙科
火山齿龙 32
巨脚龙 33
泰坦龙科
泰坦龙 34
萨尔塔龙 35
阿根廷龙 36
瑞氏普尔塔龙 38
南极龙 39
异齿龙科
醒 龙 40
果齿龙 41
异齿龙 42
天宇龙 43
棱齿龙科
奔山龙 44
加斯帕里尼龙 45
棱齿龙 46
禽龙科
禽 龙 48
高吻龙 50
豪勇龙 51
鸭嘴龙科
鸭嘴龙 52
副栉龙 53
棘鼻青岛龙 54
冠 龙 55
慈母龙 56
埃德蒙顿龙 58
剑龙类
剑 龙 60
华阳龙 62
钉状龙 63
甲龙科
甲 龙 64
怪嘴龙 65
头甲龙 66
戈壁龙 67
包头龙 68
角龙科
五角龙 70
开角龙 71
牛角龙 72
无鼻角龙 73
华丽角龙 74
尖角龙 75
三角龙 76
肿头龙类
肿头龙 78
冥河龙 80
前言/序言
这是一群令人称奇又感到恐怖的动物,它们拥有庞大的身体和无穷的力量,它们曾称霸地球长达1.6亿年之久它们经历了地壳板块运动和环境变化的重要过程,它们在一场未知事件中全部离奇死亡、消失,只留下一些残骸断片作为生命的证据。
它们,就是恐龙,地球曾经的主宰者。
按着食性,恐龙分为肉食恐龙与植食恐龙。那犹如高楼的植食恐龙是不是让你震惊不已,当然还有敢于和霸王龙斗争的三角龙更是让人记忆深刻……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以灌木、树叶等植物为食。因为它们没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它们的牙齿呈勺状、棒状或者叶片状。并且植食恐龙多为四足行走,头小体大,不具备尖牙利爪之类的进攻性武器,但部分植食恐龙有防御型结构,如骨板、骨刺或角等。
其中,梁龙科恐龙以长脖子和像鞭子一样的长尾巴而著名,是恐龙王国典型的“巨人”。在恐龙时代末期登场的三角龙,是角龙家族中著名的一种,被称为“角龙之王”。当三角龙遭到攻击时,它们会收缩庞大的身体,将尖角指向对方,吓退敌人。而剑龙类突出的特点就是其颈部至尾部有两排突出的骨板或剑板,尾巴上还武装着可怕的刺突,不过剑龙类恐龙是恐龙王国中先灭亡的一支。
本分册由中国“恐龙之父”董枝明教授及写实绘画团队共同完成,以精美的图片,恢宏的场景及生动的文字,再现了史前各种植食恐龙的生存条件与生活环境。如蜥脚类恐龙中的板龙科、圆顶龙科、梁龙科、马门溪龙科、腕龙科等,鸟脚类恐龙中的异齿龙科、禽龙科、鸭嘴龙科等,还有剑龙类、甲龙类、角龙类等恐龙。其代表恐龙有板龙、圆顶龙、梁龙、马门溪龙、腕龙、异齿龙、禽龙、鸭嘴龙、剑龙、甲
龙、三角龙等。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儿童恐龙百科全书——植食恐龙》,一探植食恐龙的奥秘吧!
《巨兽的餐桌:草食恐龙的神秘世界》 献给所有对古老巨兽充满好奇的小小探险家们 你是否曾仰望星空,想象那些遥远的过去?你是否曾在博物馆里,被巨大的恐龙骨架震撼得说不出话?在地球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生物占据着这片土地,它们的身影,至今仍在我们的想象中挥之不去。而在这群令人惊叹的生物中,有一类格外引人注目——它们以植物为食,却体型庞大,姿态万千,它们就是——草食恐龙。 本书,《巨兽的餐桌:草食恐龙的神秘世界》,将带你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幻旅程,深入探索那些温和的巨人们,揭开它们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并非聚焦于那些嗜血的掠食者,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默默啃食着大地馈赠的生灵。它们或许没有尖牙利爪,却凭借着惊人的体型、独特的防御机制以及智慧的生存策略,在恐龙时代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什么是草食恐龙?它们为何如此特别? 在恐龙王国中,草食恐龙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物种。它们就像是那个时代的“大食客”,用它们庞大的身躯和强大的消化系统,处理着地球上种类繁多的植物。从高耸入云的巨树到地面的茂密蕨类,它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能量。我们常听说的腕龙、梁龙、剑龙、三角龙,甚至是那些像小鸡一样敏捷的窃蛋龙(没错,它们早期也被认为是草食性或杂食性!),都属于这个庞大的家族。 本书将从最基础的问题入手,为你一一解答: “草食恐龙”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有些恐龙吃植物,有些却吃肉?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演化奥秘? 它们真的只吃草吗? 揭秘恐龙时代丰富多样的植物世界,了解它们究竟是怎样“享用”这些史前美味的。从坚韧的针叶树,到柔软的蕨类,甚至是早期开花植物,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菜单”。 它们的“餐具”是什么样的? 恐龙的牙齿、嘴巴、以及整个消化系统,是如何进化来适应它们特殊的食性的?我们将为你一一细致地描绘,那些令人惊叹的生物学构造。 巨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草食恐龙 恐龙的体型差异是巨大的,而草食恐龙更是将这种差异发挥到了极致。从体长可达几十米,体重如同一座小山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到体型小巧,却身披铠甲的剑龙,它们用各自独特的方式适应着不同的生态环境。 1. 顶天立地的巨无霸——蜥脚类恐龙: 想象一下,一个生物的身高能让你抬头仰望,它的脖子长得像一座摩天大楼,而它却只是悠闲地啃食着树冠上的嫩叶。这就是蜥脚类恐龙,如腕龙(Brachiosaurus)、梁龙(Diplodocus)、阿根廷龙(Argentinosaurus)等。它们是地球上已知存在过的最庞大的陆地动物。 它们为什么长得这么大? 是为了消化更多的植物?是为了躲避捕食者?还是有其他我们尚未知晓的原因?我们将深入探讨关于巨型化的假说,并分析它们在食物链中的独特位置。 它们如何喝水? 如此庞大的身躯,如何满足每天巨大的饮水需求?我们将一同探寻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如何找到水源,以及它们每天需要饮用多少水。 它们是如何交流的? 如此庞大的身体,是否意味着它们也拥有特殊的交流方式?从低沉的轰鸣声到身体的姿态,我们将尝试解读这些古老巨兽的“语言”。 2. 披坚执锐的卫士——甲龙类与剑龙类: 当庞大的身躯不足以完全抵御危险时,一些草食恐龙进化出了令人惊叹的防御武器。剑龙(Stegosaurus)背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刺,甲龙(Ankylosaurus)身上厚重的铠甲和坚硬的尾槌,都是自然界中最杰出的防御设计。 剑龙的背板有什么用? 是为了防御?散热?还是吸引配偶?关于剑龙背板功能的种种猜想,本书将为你一一梳理,并提供最新的科学解释。 甲龙的尾槌是如何工作的? 它的尾槌有多大的力量?它能否击碎一只霸王龙的骨头?我们将模拟它的攻击方式,感受这史前“坦克”的威力。 这些“铠甲”是如何形成的? 骨骼、皮肤、骨板,这些防御性结构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而来的?我们将追溯它们基因的演变,了解自然选择的奇妙力量。 3. 坚毅的守护者——角龙类: 三角龙(Triceratops)、戟龙(Styracosaurus)等角龙类,以其标志性的头盾和锋利的角闻名。它们并非凶猛的掠食者,却拥有足以与顶级掠食者抗衡的防御能力。 三角龙的角和头盾的真正作用是什么? 是为了打斗?宣示领地?还是吸引异性?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结构的功能,并研究它们在种群内部的竞争和防御中的作用。 角龙类是如何协同作战的? 它们是单独行动,还是会形成群体来抵御危险?通过化石证据,我们将拼凑出它们社会结构的碎片。 它们是如何繁衍后代的? 雄性之间会为了争夺配偶而进行激烈的搏斗吗?我们将探讨角龙类的繁殖行为,以及它们为保护下一代所做的努力。 4. 优雅的奔跑者与灵活的捕食者(杂食性)——窃蛋龙类与似鸟龙类(提及性): 虽然本书重点关注草食恐龙,但我们也无法回避那些处于模糊地带的物种。一些曾经被认为是纯粹的草食恐龙,现在被证明具有杂食性。例如,窃蛋龙(Oviraptor)的名字就来源于误解,它实际上是食性非常广泛的恐龙。似鸟龙(Ornithomimus)等恐龙,虽然体型纤细,奔跑速度惊人,但它们的食性也可能包括植物、昆虫甚至小动物。 恐龙的食性是如何变化的? 为什么有些恐龙的食性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我们将探讨食性演化的灵活性,以及它在适应环境中的重要性。 杂食性对恐龙的生存有什么好处? 能够摄取多种食物,是否意味着它们更容易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解开历史的密码:化石与科学 我们今天对草食恐龙的了解,都来自于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古老化石。这些化石就像是地球留给我们的时间胶囊,里面记录着生命进化的故事。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埋藏、石化、挖掘,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神奇。我们将带你走进古生物学家的工作现场,了解他们是如何从坚硬的岩石中,挖掘出这些珍贵的生命痕迹。 科学家是如何研究恐龙的? 从解剖学到生物力学,从同位素分析到古环境重建,科学家们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一步步还原恐龙的生活场景。 恐龙灭绝的真相是什么? 这一部分,我们将不会深入探讨,但会提及,这些曾经繁盛的草食恐龙,最终也走向了灭绝。这又是怎样的自然法则? 走进恐龙的家园:史前世界 在探索草食恐龙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它们所处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生代(Mesozoic Era)。 恐龙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当时的气候、地貌、以及植物和动物群落,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我们将描绘出恐龙时代的真实画卷。 恐龙是如何与其他生物互动的? 它们是怎样与其他食草恐龙争夺食物的?它们又是如何躲避那些可怕的食肉恐龙的? 恐龙时代是如何结束的? 这是一个让无数人着迷的谜团。我们将简要提及导致恐龙灭绝的关键事件,并思考生命进化的残酷与顽强。 《巨兽的餐桌:草食恐龙的神秘世界》,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扇通往古老地球的窗户,是开启你无限想象力的大门。在这里,你将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你将成为一个小小探险家,与这些温和的巨兽一同漫步在史前的绿野,感受生命的力量,探索自然的奇迹。 本书将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精美的插图,以及严谨科学的态度,为小读者们打开一扇了解草食恐龙的窗口。我们将不仅仅呈现恐龙的形态,更会深入剖析它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策略以及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这是一场关于好奇心、探索和智慧的盛宴,等待着每一个热爱恐龙的孩子们来参与。 准备好了吗?系好你的探险靴,带上你的好奇心,让我们一同出发,去揭开《巨兽的餐桌:草食恐龙的神秘世界》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