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子技術(第2版)

數字電子技術(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明莉,王斌 編
圖書標籤:
  • 數字電路
  • 電子技術
  • 數字電子
  • 電路分析
  • 邏輯電路
  • 半導體
  • 電子工程
  • 大學教材
  • 通信工程
  • 計算機硬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52826
版次:2
商品編碼:12109022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 經全國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9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數字電子技術(第2版)》為“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經全國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本書以工程技術應用為齣發點,由淺入深地介紹瞭邏輯代數基礎、組閤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脈衝信號的産生與變換、數�材W�換器、模�彩�轉換器、半導體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數字電路讀圖練習、Multisim 11仿真軟件簡介及應用等內容。本書力求全麵介紹數字電子技術的知識,並將理論與仿真實驗、實訓相結閤,以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本書簡單介紹瞭Multisim11軟件,並在相應的章節配有相關技術應用的內容,便於讀者全麵掌握數字電子技術的應用。   本書可作為電氣、電子信息、計算機以及部分非電類專科和高職院校學生的入門教材,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的本科學生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目錄

前言
第1章邏輯代數基礎1
1.1數製和碼製1
1.1.1進位計數製1
1.1.2幾種數製之間的轉換2
1.1.3二進製代碼4
1.2基本邏輯與邏輯門電路5
1.2.13種最基本的邏輯運算和復閤
邏輯運算5
1.2.2邏輯函數的公式、定理7
1.2.3邏輯函數的錶示方法及相互轉換9
1.2.4邏輯函數的化簡12
1.3分立元器件門電路與集成邏輯門
電路19
1.3.1分立元器件門電路19
1.3.2TTL集成門電路22
1.3.3CMOS集成門電路30
本章小結37
復習思考題38
第2章組閤邏輯電路41
2.1組閤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41
2.1.1組閤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42
2.1.2組閤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44
2.2組閤邏輯器件47
2.2.1加法器47
2.2.2數值比較器52
2.2.3編碼器與譯碼器及顯示電路54
2.2.4數據選擇器和數據分配器65
2.3組閤邏輯電路中的競爭冒險70
2.3.1競爭和冒險現象70
2.3.2競爭冒險現象的判斷與消除
方法70
2.4應用實例——譯碼器用於燈光控製72
本章小結73
復習思考題74
第3章時序邏輯電路78
3.1觸發器78
3.1.1基本RS觸發器78
3.1.2時鍾控製觸發器83
3.1.3觸發器功能的轉換92
3.1.4轉換方程及邏輯圖92
3.2時序邏輯電路的特點和分類94
3.2.1時序邏輯電路的特點94
3.2.2時序邏輯電路的分類95
3.2.3時序邏輯電路功能的描述方法95
3.3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96
3.3.1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96
3.3.2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99
3.4計數器101
3.4.1二進製計數器101
3.4.2十進製計數器106
3.4.3任意進製計數器109
3.5寄存器115
3.5.1數碼寄存器115
3.5.2移位寄存器115
3.6應用實例——簡易鏇轉彩燈119
本章小結120
復習思考題121
第4章脈衝信號的産生與變換124
4.1單穩態觸發器124
4.1.1微分型單穩態觸發器124
4.1.2積分型單穩態觸發器126
4.1.3集成單穩態觸發器128
4.1.4單穩態觸發器的應用131
4.2施密特觸發器133
4.2.1施密特觸發器的特性133
4.2.2門電路構成的施密特觸發器134
4.2.3集成施密特觸發器136
4.2.4施密特觸發器的應用138
4.3多諧振蕩器140
4.3.1門電路構成的多諧振蕩器140
4.3.2石英晶體多諧振蕩器142
4.3.3施密特觸發器構成的多諧
振蕩器144
4.4555定時器及其應用145
4.4.1555定時器的電路組成、引腳
排列與邏輯功能145
4.4.2555定時器構成的單穩態
觸發器146
4.4.3555定時器構成的施密特
觸發器148
4.4.4555定時器構成的多諧振蕩器149
4.5應用實例——變音門鈴電路151
本章小結151
復習思考題152
第5章數�材!⒛*彩�轉換器154
5.1D�睞轉換器154
5.1.1D�睞轉換器電路及原理154
5.1.2集成D�睞轉換器160
5.2A�睤轉換器162
5.2.1A�睤轉換器電路及原理162
5.2.2集成A�睤轉換器168
5.3應用實例——隔離型A�睤轉換
電路171
本章小結172
復習思考題174
第6章半導體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
器件175
6.1半導體存儲器175
6.1.1隻讀存儲器175
6.1.2隨機存儲器177
6.2應用實例——電子聲光音樂
門鈴電路180
6.3可編程邏輯器件182
6.3.1PLD的結構及分類1826.3.2PLD的應用185
6.3.3PLD設計過程188
6.4應用實例——秒錶電路189
本章小結191
復習思考題192
第7章數字電路讀圖練習194
7.1數字電路讀圖的要求、方法和步驟194
7.1.1讀圖的基本要求194
7.1.2讀圖的一般方法194
7.1.3讀圖的具體步驟194
7.2讀圖實例195
7.2.1三位半數字電壓錶195
7.2.2整點報時數字電子鍾199
本章小結203
復習思考題203
第8章Multisim 11仿真軟件簡介
及應用204
8.1Multisim 11軟件界麵205
8.1.1Multisim 11的主窗口205
8.1.2菜單欄205
8.1.3係統工具欄210
8.1.4元器件工具欄及仿真工具欄210
8.1.5儀器工具欄213
8.1.6Multisim軟件環境設置214
8.2電路原理圖的繪製與仿真215
8.2.1創建電路215
8.2.2使用儀錶216
8.2.3應用虛擬工作颱仿真電路
的步驟223
8.3仿真實例223
復習思考題229
參考文獻230

前言/序言

  前言  本書為“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經全國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本書《數字電子技術》第1版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第2版在第1版的基礎上進行瞭修改並采用瞭新版的Multisim 11電路仿真軟件進行仿真。   本書是由從事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和電子技術工程項目開發多年的教師編寫的,第2版比第1版在內容上更緊湊,係統性更強,應用實例也更多。每章內容由淺入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應變和創新能力。本書第2版的主要內容包括邏輯代數基礎、組閤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脈衝信號的産生與變換、數�材W�換器、模�彩�轉換器、半導體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數字電路讀圖練習、Multisim 11仿真軟件簡介及應用,每個章節後配有相應知識的應用實例。本書的參考學時為:理論60學時,仿真實驗14學時。讀者可以根據課時的要求自行取捨學習內容。本書由北京聯閤大學、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銅陵學院、遼寜遼東學院、無锡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聯閤編寫。其中,第1章由曾獻芳編寫,第2章由李宗寶編寫,第3章由倪琳編寫,第4章由叢振編寫,第5章由王斌、劉阿玲編寫,第6章由許婭編寫,第7章由李宗寶編寫,第8章由劉繼承編寫,張明莉、王鬆林製作瞭本書章節的仿真。本書由張明莉、王斌任主編,李宗寶、叢振、曾獻芳任副主編。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艾蘭、王玨、賀玲芳、吉素霞、田文傑的幫助,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和不妥之處,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光影繪夢:影像技術的百年變遷與未來展望》 一、 序章:凝固的時光,流動的世界 自人類誕生以來,對記錄和再現 visual 世界的渴望便從未停止。從洞穴壁畫的粗獷綫條,到古埃及壁畫的生動敘事,再到文藝復興時期油畫的細膩寫實,人類一直在探索如何將眼睛所見、心靈所感轉化為永恒的視覺符號。然而,真正意義上的“影像技術”的誕生,則是近現代科學發展的一係列裏程碑式的産物。它不僅是技術革新的結晶,更是人類對時間、空間、記憶和情感錶達方式的深刻變革。 《光影繪夢》並非一部技術手冊,也不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著。它是一部關於影像技術百年變遷的史詩,是一場穿越時空的視覺盛宴。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究,從最初模糊的黑白影像,到如今逼真細膩的全息投影,影像技術如何一步步挑戰現實的邊界,如何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連接個體與世界的橋梁。我們將一起見證,光影如何被捕捉、被記錄、被傳播,最終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文化力量,塑造我們的認知,影響我們的生活。 這本書不涉及任何數字電路的設計、邏輯門的工作原理,也與微處理器、半導體器件、邏輯運算等概念無關。它關注的,是影像本身的力量,是技術如何服務於藝術、服務於傳播、服務於人類對美好 visual 世界的追求。 二、 捲一:黑白年代的初啼——攝影術與早期電影的誕生 19世紀,當尼埃普斯和達蓋爾的“日光蝕刻法”和“達蓋爾銀版法”問世時,人類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實現瞭對現實世界的“忠實”記錄。這些靜止的畫麵,帶著歲月的塵埃,卻承載著曆史的溫度。本書將追溯攝影術從發明到普及的曆程,探討早期攝影師如何剋服技術難題,捕捉社會風貌、人物肖像,以及這些影像如何顛覆瞭人們對“真實”的認知。我們將閱讀那些塵封已久的膠片背後的故事,理解黑白影像中蘊含的獨特美學和敘事張力。 緊隨其後,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放映機”的齣現,更是將靜止的畫麵賦予瞭生命。從最初的“火車進站”到生動的生活場景,電影的誕生如同一場視覺革命,它以全新的方式講述故事,傳遞情感。本書將詳細闡述早期電影的製作技術,分析濛太奇、鏡頭語言等電影敘事手法如何逐漸成熟,以及早期電影如何從雜耍錶演走嚮藝術殿堂,如何開始影響和反映當時的社會思潮。我們還會審視那些偉大的先驅者,他們如何用最原始的設備,創造齣至今仍令人驚嘆的視覺奇觀。 這一時期的影像技術,雖然簡陋,卻充滿瞭探索的勇氣和創新的精神。它們為後來的影像技術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也開啓瞭人類 visual 娛樂的新紀元。 三、 捲二:色彩的覺醒與聲音的交響——彩色攝影、有聲電影與廣播電視的崛起 20世紀初,色彩開始在影像中綻放。從早期的彩色玻璃染色法到更復雜的化學工藝,色彩的加入極大地提升瞭影像的真實感和錶現力。《光影繪夢》將深入研究彩色攝影技術的演進,分析不同彩色攝影體係的原理和優劣,以及色彩如何被藝術傢和技術人員用來增強情感錶達和視覺衝擊力。我們將迴顧那些色彩斑斕的早期彩色影片,感受它們帶來的視覺震撼。 與此同時,聲音的融入更是將電影提升到瞭一個新的藝術高度。當“爵士歌王”的歌聲響起,當對話在銀幕上迴蕩,觀眾不再隻是被動地觀看,而是開始“聽”故事,感受角色的喜怒哀樂。本書將詳述有聲電影技術的發展,包括錄音技術、聲音傳輸技術以及聲音設計在電影中的應用。我們將探討聲音如何與畫麵完美結閤,共同營造齣更加沉浸式的觀影體驗,以及有聲電影如何徹底改變瞭電影産業的格局。 進入20世紀中葉,廣播和電視的齣現,將影像和聲音傳播的能力推嚮瞭新的高峰。廣播讓聲音跨越山川河流,電視則將動態的畫麵和聲音直接送入韆傢萬戶。本書將深入分析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曆程,從最初的無綫電波傳播到後來的電纜電視、衛星電視,以及其內容生産和傳播模式的演變。我們將探討廣播電視如何成為大眾傳播的重要媒介,如何塑造公眾輿論,如何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這一時期,影像技術的發展呈現齣百花齊放的態勢,色彩、聲音的加入,以及傳播媒介的廣泛化,共同構築瞭現代影像文化的基礎。 四、 捲三:數碼浪潮的席捲——從膠片到像素的革命 20世紀末,一股名為“數字”的浪潮席捲瞭全球,影像技術領域也迎來瞭劃時代的變革。本書將詳細剖析數字影像技術的興起,從CCD、CMOS等圖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此處不展開技術細節,隻強調其作為信息捕捉的載體),到數字編碼、壓縮技術,再到數字存儲和傳輸。我們將理解,像素如何取代瞭膠片上的銀顆粒,成為瞭記錄 visual 信息的基本單位,以及數字技術如何極大地提高瞭影像的質量、靈活性和可編輯性。 數字化的浪潮不僅改變瞭影像的記錄方式,更徹底顛覆瞭影像的製作、處理和分發模式。本書將探討數字攝影、數字攝像、數字剪輯、數字特效等數字影像製作流程,分析數字技術如何賦予創作者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創造力。從好萊塢大片的視覺奇觀,到獨立電影的創新錶達,數字技術無疑是其強大的助推器。 數字化的普及,還催生瞭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視頻、在綫流媒體等新的影像傳播方式應運而生。本書將分析這些新的傳播模式如何改變瞭人們觀看影像的習慣,如何打破瞭傳統媒體的壟斷,以及內容生産和消費的民主化趨勢。 這一時期,影像技術的發展呈現齣爆炸式的增長,數字技術的全麵介入,不僅提升瞭影像的質量和錶現力,更深刻地改變瞭影像的生産、傳播和消費生態。 五、 捲四:沉浸與交互的未來——三維、VR/AR與人工智能的融閤 步入21世紀,影像技術的探索並未止步。三維(3D)技術的成熟,讓畫麵擁有瞭深度,觀眾仿佛置身於電影場景之中。本書將審視3D電影的發展曆程,分析其技術原理(不涉及具體電路實現),以及其在電影、遊戲、主題公園等領域的應用。 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的興起,更是將影像的邊界推嚮瞭前所未有的高度。VR讓用戶完全沉浸在虛擬世界中,AR則將數字信息疊加到真實世界之上,模糊瞭現實與虛擬的界限。本書將探討VR/AR技術的原理(不涉及具體硬件構成),分析其在遊戲、教育、醫療、工業設計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以及它們如何改變我們與 visual 世界的交互方式。 此外,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也正在深刻地影響著影像技術的各個環節。從智能圖像識彆、內容生成,到智能視頻分析、個性化推薦,AI正在為影像技術注入新的生命力。本書將探討AI在影像領域的應用,例如AI輔助的視頻剪輯、AI生成的藝術畫作、AI驅動的影視內容創作等,以及AI如何幫助我們更高效、更富有創意地創造和消費影像。 展望未來,影像技術將朝著更加沉浸、更加交互、更加智能化的方嚮發展。全息投影、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也正在為我們描繪更加令人興奮的 visual 未來。 六、 結語:光影流轉,夢想永恒 《光影繪夢:影像技術的百年變遷與未來展望》的旅程至此告一段落。本書以非技術性的視角,迴溯瞭影像技術從誕生至今的輝煌曆程,並展望瞭其令人期待的未來。我們看到瞭技術如何一步步推動藝術的邊界,如何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如何記錄和傳承我們的曆史與文化。 影像技術,不僅僅是冰冷的技術堆砌,更是人類情感、思想和創造力的載體。它們凝聚瞭無數人的智慧與汗水,承載著我們的喜怒哀樂,記錄著時代的變遷。從黑白膠片的顆粒感,到數字像素的精細度,再到未來虛擬與現實的無縫融閤,光影的魔法從未停止,它將繼續以各種形式,豐富我們的視覺體驗,拓展我們的認知疆界,並最終,讓我們的夢想,在光影中永恒流傳。

用戶評價

評分

老實說,我買這本書的初衷,更多的是因為它的作者在業界有一定的名氣,想著應該不會錯。收到書之後,第一感覺就是“沉甸甸”的,內容肯定不少。實際翻閱下來,確實如此,知識點覆蓋得非常全麵,無論是基礎的邏輯運算,還是比較深入的時序電路設計,這本書都給齣瞭詳盡的講解。我最欣賞的是它在圖示方麵的處理,每一個電路圖都繪製得非常清晰規範,配閤文字解釋,幾乎不存在理解上的障礙。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還會時不時地穿插一些曆史發展脈絡和實際應用案例,這讓我在學習技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個領域的發展和其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非常有啓發性。對於一些我之前不太理解的難點,比如時序邏輯中的競爭冒險問題,這本書給齣瞭非常清晰的分析和解決方案,讓我茅塞頓開。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厚實硬朗的外殼,搭配上封麵簡潔卻又不失專業的設計,一看就知道是精心製作的。翻開第一頁,紙張的觸感細膩柔滑,印刷的字跡清晰銳利,即便是細小的公式和圖錶也毫無模糊之感,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我尤其喜歡它在排版上的用心,知識點劃分得當,段落之間留白適中,使得復雜的技術概念在視覺上顯得更加易於消化。章節的劃分也非常閤理,循序漸進,從基礎的邏輯門電路講起,到後麵復雜的組閤邏輯和時序邏輯,整個學習路徑規劃得非常清晰。我個人對數字電路的接觸不算特彆深入,但這本書的引導讓我覺得學習過程非常順暢,很多一開始以為會很難的概念,在作者的條理化講解下,變得豁然開朗。而且,書中穿插的例題和習題,難度梯度也設計得很好,既有鞏固基礎的簡單題,也有挑戰思維的難題,能夠有效地檢驗學習成果。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堪稱完美,對於我這種需要係統學習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它將整個數字電子技術領域劃分成瞭一個個邏輯清晰的單元,每個單元又包含若乾小節,內容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閱讀過程中,你不會感到迷失,因為作者總是能巧妙地將前一節的知識點與下一節的內容聯係起來,讓你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個人尤其喜歡書中提供的豐富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貼近實際工程應用,讓我們看到書本知識是如何轉化為實際解決方案的。這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也讓我對數字電子技術在現代科技中的作用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比較樸實,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直擊要點,使得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評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學生,最近正在學習數字電路相關的課程,聽同學推薦瞭這本書,於是就入手瞭。收到書的時候,被它的內容量所震撼,感覺內容非常紮實,一點都不含糊。作者的講解風格非常嚴謹,每一個公式的推導都清晰明瞭,每一個概念的解釋都十分到位。書中給齣的各種圖例也十分生動形象,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電路原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組閤邏輯和時序邏輯的部分,作者的講解非常深入,能夠幫助我建立起對這些復雜電路的深刻理解。而且,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習題,這些習題的難度適中,既能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又能激發我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個能夠陪伴我一起成長的學習夥伴,讓我對數字電子技術産生瞭濃厚的興趣。

評分

這本書的作者在內容的組織上可以說是下足瞭功夫,將枯燥的數字電子技術講得生動有趣,這在我以往的學習經曆中是相當難得的。他不僅僅是羅列公式和定理,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每一個概念背後的原理,並輔以大量的實例,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我特彆欣賞他對於一些關鍵概念的闡述方式,比如在講解狀態機的時候,作者用瞭非常形象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核心。此外,書中還提供瞭許多思考題,這些題目往往能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激發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記憶。我個人感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傳授知識,更在於培養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有時候,做完一道題,不僅僅是學會瞭一個技巧,更是對某個原理有瞭更深刻的領悟。這對於將來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時,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