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交通史

中国海外交通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高华,陈尚胜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交通史
  • 海外交通
  • 航运史
  • 海陆交通
  • 近代中国
  • 通商口岸
  • 交通发展
  • 历史地理
  • 中国近代史
  • 海外贸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9790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516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海外交通的开辟和发展,是人类征服海洋活动的主要方面。中国古代的海外交通,体现了世世代代中国人开发海洋的努力,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书试图为中国古代的海外交通勾画出一个简单的轮廓,书稿共五章内容,从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海外交通的萌芽与发展,到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海外交通的繁荣与鼎盛,再到明清时期由盛转衰的演变的过程,都在本书一一体现,展现了中国作为海洋强国,为人类征服海洋的活动作出的重要的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的光辉篇章。


作者简介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1938年3月生,1955年至196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历史研究所工作。曾任历史所宋辽金元研究室副主任、所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元史,代表作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元大都》。,陈尚胜,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出生于1958年7月。籍贯安徽潜山。


目录

目录

第一章海外交通的萌芽和发展(1)

第一节海外交通的萌芽(1)

第二节秦汉:海外交通粗具规模时期(5)

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海外交通的发展(16)

第二章隋唐五代十国:海外交通的繁荣(31)

第一节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海外交通概况(31)

第二节唐代海上航线和交往的国家、地区(36)

第三节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港口和贸易物品(48)

第三章宋元:海外交通的鼎盛(63)

第一节宋元时期海外交通鼎盛的社会背景(63)

第二节宋元时期的航线和交往的国家、地区(70)

第三节宋元时期对外交通的港口、市舶司和市舶

条例(84)

第四节宋元时期由海道进出口的物品(101)

第五节“蕃客”和“唐人”(116)

第四章明代:海外交通由盛转衰(127)

第一节明代前期的海外交通政策(127)

第二节郑和下西洋(139)

第三节明代中、后期海外交通政策的变化(155)

第四节明代中期以后交往的海外国家、地区(171)

第五节明代中期以后由海道进出口的物品(187)

第五章清代:海外交通的衰落(198)

第一节清前期海外交通政策的演变(198)

第二节清前期与亚洲国家的海上交通(211)

第三节清前期与西方国家的海上交通(224)

第四节鸦片战争后的条约港口与海外交通(236)

第五节清代海外交通与中外文化交流(249)



《中国海外交通史》并非一本探讨中国海外交通历史的书籍。这本书的重点在于考察古代中国在陆地和海洋上的交通方式、技术、路线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它并非一本聚焦于“海外交通”这一狭窄领域的著作,而是以更宏观的视角,审视中国古代交通体系的整体发展脉络,并以此为基础,延伸至其在国际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书首先将目光投向中国广袤的内陆交通网络。在陆地上,从秦汉时期的驰道、驿道,到唐宋时期日益完善的驿传系统,再到明清时期发达的内河航运和陆路商道,本书详细描绘了不同朝代在修建和维护道路、桥梁、运河方面的努力与成就。它将考察这些交通线路如何支撑起庞大的帝国统治,如何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以及如何成为信息和人员流动的重要通道。在这里,我们并非仅仅关注“道路”本身,而是深入探讨不同时期交通工具的演进,如马车的改进、水运船只的设计,以及车马、船只与道路、航道的匹配关系。 在考察陆地交通的同时,本书也必然要触及中国近海及内河的水上交通。长江、黄河、大运河等水系在中国古代的经济命脉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本书将追溯这些水系的开发与利用,探讨不同时期船只的类型、建造技术,以及水运在物资运输、军事调动、人口迁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它还将分析水运枢纽城市的兴起,以及沿河、沿湖、沿海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然而,本书的核心重点,并非局限于中国本土的交通体系。它将以中国古代发达的陆地和水上交通为基础,着重探讨这些交通方式如何成为中国与外界联系的纽带,特别是那些跨越海洋的交流。本书的“海外交通”并非传统意义上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海军或远洋航线的著作,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中国交通史框架下进行审视。 这里所指的“海外交通”更多的是指通过陆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其他陆海复合的交通网络,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本书将梳理唐宋时期蓬勃发展的海上贸易,考察中国商船的航行技术、造船工艺,以及当时主要的贸易港口和贸易路线。它将深入分析这些贸易如何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中东乃至更遥远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并探讨中国商品(如丝绸、瓷器)和技术(如造纸术、火药)如何通过这些交通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本书还将关注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体系。通过对朝贡体系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如何以一种政治和经济相结合的方式,与周边国家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交流模式。这其中涉及到的船队往来、物品交换,虽然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但也构成了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区域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还将触及中国古代的对外交通在文化层面的影响。通过陆海交通,不仅商品和技术得以传播,思想、宗教、艺术、科技等也得以交流。本书将探讨佛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如何通过陆海通道传入中国,以及中国的儒学、道教等思想如何影响周边国家。同时,也将考察中国人在海上或陆地上进行的探险、游历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认知产生的拓展。 在叙述过程中,本书将强调中国古代交通体系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它会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在工程技术、航海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独特贡献,例如对天文、地理知识的应用,对罗盘等导航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在港口建设和海上管理方面的经验。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海外交通史》一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孤立地研究“海外交通”这一概念,而是将其置于中国古代交通体系的整体发展之中。这意味着,本书在分析海上交通时,也会充分考虑其与陆路交通、内河航运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它旨在展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中国古代交通网络,以及这个网络如何支撑起中国与世界的广泛联系。 本书的研究将借鉴考古发现、历史文献、地理学资料等多种证据,力求展现一个真实、生动、富有洞察力的中国古代交通图景。它希望通过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梳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运作方式,以及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独特地位。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将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交通体系,尤其是其对外联系的渠道,并非仅仅是物质的输送,更是文化、思想、技术的交流平台,是塑造古代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并非专业史学研究者,但《中国海外交通史》的文字却丝毫不显得枯燥乏味。作者巧妙地将宏观的历史脉络与微观的个体故事相结合,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如同品味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从早期秦汉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的初步接触,到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再到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辉煌,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细节。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海上贸易路线的详细描述,以及对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商品如何跨越海洋,影响世界贸易格局的深刻分析。书中的地图和插图也极具价值,它们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航线的走向和地理环境,使得阅读体验更加丰富。

评分

总而言之,《中国海外交通史》是一部格局宏大、内容详实、视角独特的史学巨著。它不仅为我揭示了中国海外交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让我深刻理解了中国在全球文明交流史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本书填补了我知识上的诸多空白,也激发了我对中国海洋历史文化的更多好奇。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历史、世界贸易、以及人类文明交流感兴趣的读者。它会让你重新认识中国,也会让你重新认识世界。

评分

我发现《中国海外交通史》的魅力在于其“讲故事”的能力,即便是在讨论复杂的历史问题时,作者也总能找到引人入胜的角度。书中关于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衰、商帮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航海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应对策略的描述,都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渔民、商贩、船工,他们在大海的怀抱中,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书写着中国的海外交通史。这种将历史人物和事件“拉近”的叙述方式,让我对这厚重的历史产生了更深的共鸣。

评分

阅读《中国海外交通史》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远航。我跟着书中的文字,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出发,一路向西,经历风雨,穿越惊涛骇浪,最终抵达那些遥远的异域。我看到了中国商品如何成为世界各地人们追逐的珍品,也看到了中国文化如何在那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作者对每一次远航的动机、目的、以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的分析,都做得非常到位。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海洋并非阻隔,而是连接,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世界的重要一环。

评分

读罢《中国海外交通史》,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海外交通史不仅仅是中国自身的历史,更是世界文明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并没有将中国置于一个孤立的视角下,而是着重强调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乃至于更遥远地区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从佛教的传入、伊斯兰文明的影响,到新的农作物、手工艺技术的传播,中国在海外交通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文化传播者和交流促进者。书中对这些跨文化交流的细节描绘,让我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明发展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打破了我过去对历史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多元的中国形象。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惊叹的作品,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为我打开了认识中国海外交通史的大门。我一直对历史充满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连接不同文明、促进交流互鉴的宏大叙事。而《中国海外交通史》恰恰满足了我这份渴望,它并非简单罗列年代和事件,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个时期中国在海外交通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种角色如何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书的开篇就以极其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古代中国船只的精妙设计和高超航海技术,让我仿佛亲眼看见了那些在茫茫大海上乘风破浪的中国商船。作者对古代航海仪器、天文导航、季风利用等方面的细致讲解,更是让我对先人的智慧和勇气肃然起敬。

评分

《中国海外交通史》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那种“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我曾经对古代中国的航海能力持有一种模糊的认知,认为可能仅限于近海活动。然而,这本书用详实的证据和清晰的逻辑,展现了中国古代船只穿越浩瀚海洋,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惊人壮举。书中对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描写,让我看到了当时中国作为世界性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对文献的细致梳理和对考古发现的恰当运用,都为书中论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让我读来信服不已。

评分

我一直以为,关于中国的海外交通史,无非是几条主要的贸易路线和一些著名人物的故事。然而,《中国海外交通史》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历史细节的极致挖掘,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解读。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航海活动和贸易细节,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探索海洋、拓展贸易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时期船只类型、建造技术、载货能力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印象深刻,这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先进水平和持续创新。

评分

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尤其是那些被忽视的、却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部分的读者而言,《中国海外交通史》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深刻对话。我从这本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也获得了许多全新的视角。作者的叙述风格严谨而又不失生动,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乏文学的感染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格局、甚至宗教信仰如何与海外交通相互影响的分析,这使得整个历史叙事更加完整和立体。

评分

我之所以被《中国海外交通史》深深吸引,还在于它展现了中国人民面对未知和挑战时的勇气与智慧。书中对古代航海技术的演进,从依靠经验到利用科学,再到对季风、洋流的精准把握,都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推动中国海外交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作者在叙述中,既有对技术层面的细致讲解,也有对人文精神的深入挖掘,使得这本书在学术性和可读性之间取得了极佳的平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