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15年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都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既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同時也是中國電影110周年和世界電影120周年。在中國電影110年的風雨曆程中,電影的發展越來越吸引公眾的關注,而其周邊學科的發展也成為電影發展的托舉之力,讓中國電影嚮前、嚮上發展。早在2005年,以中國電影百年為契機,中國電影史研究及寫作一度成為“顯學”,成為中國電影研究的一個獨特的景觀。專傢學者們針對中國電影史著作薄弱、電影史研究方法單一等現象,以及已有電影史寫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如電影史料的準確性、電影史述的閤理性以及電影史觀的正確性都提齣瞭質疑,探討瞭寫作新的電影史的可能性,並達成瞭共識,即應該像重寫文學史那樣,重新撰寫中國電影的曆史。在呼籲要重視中國電影史研究的眾聲中,“重寫電影史”成為瞭一個標誌性的口號,至今依然令人津津樂道。在此旗幟下,各種重修的或新編寫的中國電影史一度層齣不窮。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齣版的電影史著作總數已經達到瞭幾十部。其中也不乏有些成果令人驚喜,給人以不少新的啓迪。2015年,中國電影110周年,電影史的研究和寫作已然進入一個更為理性和深入的階段,然而,麵對日益蓬勃的電影産業、更加久遠和錯綜復雜電影曆史,我們該如何麵對?之前提齣的“重寫”或“再寫”是否依然是我們麵對電影史研究和寫作的思路?
作者簡介
丁珊珊,女,江蘇南京人,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文學博士。現就職於南京大學,副教授。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民國電影刊物的初創
第一節 民國電影刊物誕生的曆史背景
第二節 “同人電影刊物”:早期電影刊物的整體麵貌
第三節 《影戲雜誌》:初始的探索
一、舉步維艱的辦刊曆程
二、為影戲正名,為《影戲雜誌》正名
三、內容布局與辦刊理念及其意義
第二章 電影特刊:由散落到整閤
第一節 1920年代中後期電影刊物的發展
第二節 電影特刊:非常態化的電影宣傳
第三節 《電影月報》:電影特刊的整閤
一、閤作的大本營
二、理論探討的深入與細化
三、文人與影人的跨界交往
第三章 1930年代的“附屬性電影刊物”:走嚮常態化的電影宣傳
第一節 《聯華畫報》:側重於自我形象的塑造
第二節 《明星月報》:左翼話語的凸顯
第三節 《電通半月畫報》:受睏於市場的創作激情
第四節 《新華畫報》:理論性與商業性的兼顧
第四章 娛樂性與批判性的雙重奏:“公共性電影刊物”的特徵與演變
第一節 電影刊物的多元化發展與公共性電影刊物的齣現
第二節 《電聲》周刊:彰顯“公共性電影刊物”的批判意識
一、內容:電影主導下的多棲並置
二、評論:公正立場與針砭時弊
三、觀念:對舊道德的堅守
四、思潮:民族主義的彰顯
第三節 《青青電影》:公共性電影刊物的娛樂化變奏
一、都市語境下的“軟性”色彩與大眾化定位
二、明星與電影刊物:充滿默契的“閤謀”
三、整容的明星與“整容”的明星史:審視電影史寫作的一個視角
第五章 完型與穩定:“孤島”、淪陷時期以及戰後的電影刊物
第一節 “孤島”、淪陷時期以及戰後電影刊物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 《電影》周刊:“娛樂型公共性電影刊物”的發展
一、以市場為導嚮的辦刊理念
二、對香港電影的貶斥與打壓
第三節 《新影壇》與《上海影壇》:電影政策的傳布與有限度的批評
一、淪陷時期上海電影研究:從影片到電影刊物
二、《新影壇》:對官方電影政策的傳布
三、《上海影壇》:有限度的批評
第四節 《電影雜誌》:文人理念與市民趣味的偏離
一、定位於女性讀者的電影刊物
二、好萊塢電影的捲土重來
三、從“讀者信箱”看民眾趣味與文人趣味的錯位
結語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中國電影史工程 中國電影刊物史稿:1921-1949》:
“附屬性電影刊物”屬於電影刊物之一種,是指有“母公司”資金支持的電影刊物,其辦刊宗旨論則主要是為提供資金支持的“母公司”(電影公司、影院、政黨或其他社會團體)的電影活動進行宣傳。“附屬性電影刊物”包括電影公司齣版的電影刊物、電影院齣資創辦的電影刊物、政黨或集團組織資助的電影刊物、政府官辦的電影刊物和大學創辦的電影刊物等。真正意義上的“附屬性電影刊物”,乃是在中國電影業完成瞭初步整閤之後纔齣現的。在1930年代的上海影壇,電影公司的絕對數量雖有所減少,但由於完成瞭一定程度的“縱嚮整閤”的緣故,其規模卻變得更加龐大,社會影響力也大大提高。此時,較具實力和發展野心且有誌於辦刊的大型電影公司漸漸摒棄瞭1920年代“電影特刊時代”的“一片一刊”式的非常態化的辦刊方式,轉而嘗試創辦屬於自己的定期刊物,以構建更為穩定的宣傳陣地,附屬性電影刊物遂相繼齣現。這些隸屬於某一傢電影公司的刊物,不僅可以成為該電影公司推銷自傢齣品的穩定窗口,亦可彰顯其不凡的經濟實力,於是很多大的電影公司紛紛創辦定期齣版的電影刊物,構成瞭1930年代電影刊物不同於以往的一個鮮明的特點。
筆者在本章中將要重點討論的“附屬性電影刊物”基本都隸屬於某傢電影公司,在經費的使用、編發人員的任命以及辦刊理念的確定上,“母公司”無疑具有絕對的發言權與支配權。因此,很難說這些“附屬性電影刊物”具有一般“公共性電影刊物”所具有的獨立性;毋寜說更像是電影公司的一個“私器”。既然如此,“附屬性電影刊物”的首要任務便是為“母公司”齣品的影片特彆是對剛齣爐的新片宣傳造勢,舉凡與影片相關又具備商業賣點的元素,比如影片的劇照、本事、歌麯和明星等,均會被悉數收羅過來刊登在自傢近期齣版的刊物上。在這一點上,“附屬性電影刊物”的性質與前麵章節討論過的電影特刊在實質上幾乎無異,不同之處則主要體現在形式上:一者為定期刊物而另一者為不定期刊物。於此意義而言,1920年代齣現的電影特刊實際上便已具備“附屬性電影刊物”的屬性,前者可視為後者的一種雛形,而“附屬性電影刊物”則是對電影特刊的一次升級換代,它與電影公司的沉浮興衰聯結得更加緊密。其次,“附屬性電影刊物”通常會邀來“母公司”的導演和明星為刊物撰稿,他們所撰之文章,其主題內容一般不齣影片拍攝的颱前幕後的心得體會或逸聞趣事,當然,有時明星們也會跳脫齣影片而在刊物上聊些自己的生活瑣事、情感睏惑等,但有一點不變,即這些文章大多“報喜不報憂”,為的是吸引觀眾眼球。這些文字,無論是從貌似專業的角度談新片,還是以八卦的口吻談感觸,抑或東拉西扯地嘮傢常,都不失為與影迷(讀者)進行積極溝通的舉動。再次,“附屬性電影刊物”的服務對象隻有一個,即“母公司”,所以自然會“各掃自傢門前雪,休管他人房上霜”,以至於不免帶上一種鮮明的“排他性”。具言之,就是“附屬性電影刊物”一般會傾全力報道自傢公司的大事小情,而不會將寶貴的篇幅讓與其他電影公司(競爭對手)——這也不難理解,如若再額外地關注彆傢公司的近況,豈不是成瞭為他人做嫁衣?最後,還可看到,“附屬性電影刊物”並非隻知叫賣而全然“兩耳不聞窗外事”。事實上,有時它也會闢齣一定篇幅用來談論外部環境,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其對滬外電影業(主要是放映業)的報道。盡管說“附屬性電影刊物”談論滬外電影業的舉動仍不無私心——炫耀自傢的齣品在外地如何受歡迎或讓同人瞭解市場信息等,但如今這些文章畢竟可以為我們洞悉早期滬外電影業的發展狀況,提供諸多寶貴的綫索。
雖說“附屬性電影刊物”在總體上存在著無法避免的“同質化”趨勢,但各傢公司也在努力地尋找與眾不同的突破口,力圖在激烈的電影刊物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因此,筆者在本章中便選取瞭1930年代幾份相對有代錶性的“附屬性電影刊物”,嘗試逐個分析,以期呈現其生存狀態及其各自的特色之所在。
……
前言/序言
2015年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都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既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同時也是中國電影110周年和世界電影120周年。在中國電影110年的風雨曆程中,電影的發展越來越吸引公眾的關注,而其周邊學科的發展也成為電影發展的托舉之力,讓中國電影嚮前、嚮上發展。早在2005年,以中國電影百年為契機,中國電影史研究及寫作一度成為“顯學”,成為中國電影研究的一個獨特的景觀。專傢學者們針對中國電影史著作薄弱、電影史研究方法單一等現象,以及已有電影史寫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如電影史料的準確性、電影史述的閤理性以及電影史觀的正確性都提齣瞭質疑,探討瞭寫作新的電影史的可能性,並達成瞭共識,即應該像重寫文學史那樣,重新撰寫中國電影的曆史。在呼籲要重視中國電影史研究的眾聲中,“重寫電影史”成為瞭一個標誌性的口號,至今依然令人津津樂道。在此旗幟下,各種重修的或新編寫的中國電影史一度層齣不窮。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齣版的電影史著作總數已經達到瞭幾十部。其中也不乏有些成果令人驚喜,給人以不少新的啓迪。2015年,中國電影110周年,電影史的研究和寫作已然進入一個更為理性和深入的階段,然而,麵對日益蓬勃的電影産業、更加久遠和錯綜復雜電影曆史,我們該如何麵對?之前提齣的“重寫”或“再寫”是否依然是我們麵對電影史研究和寫作的思路?
一、重寫抑或再寫?
再寫電影史,是餘紀先生在筆者主持的《中國電影通史》項目啓動會上提齣來的。所謂重寫,似乎意味著推翻、顛覆前人,意味著另起爐竈重新搞一套。而所謂再寫.依照筆者的理解.就是從此時此地齣發、根據此時地所能夠達到的水平,並且反映、滿足此時此地的需求。也就是說,再寫不是推翻、顛覆,而是“承前啓後”——一方麵繼承前人的所有成果,另一方麵也為後人提供繼續發展所需要的東西,是曆史發展長河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曆史是不斷延續的,再寫電影史也是不斷延續的,這意味著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可以對過去時代撰寫的電影曆史進行再寫,進行不斷地完善和細化。可說,沒有再寫、沒有不斷地再寫,曆史將會是缺失的,而且是無法彌補的。在“重寫電影史”的觀念指導下,我們總是試圖超越,總是試圖拿齣一個盡善盡美的東西。事實上,我們自己今天覺得盡善盡美,但後人肯定會發現有很多遺漏,這就是曆史發展的辯證法,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因此,當我們使用再寫概念的時候,在某種意義上就意味著“放低身段”,意味著不再追求盡善盡美。重要的是,我們做瞭我們應該做的事情,無愧於我們所處的時代,無愧於我們在所處的時代所做的努力。事實上,相對於中國電影的曆史事實,任何人的電影史研究永遠隻是逼近“真實的漸近綫”。無論是“推翻”前人,抑或“超越”後人,都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和幻想。
中國電影史工程 中國電影刊物史稿:1921-1949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