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特色:
模块化编排内容,注重例题和习题的典型性、实用性和系统性
“教学基本要求”模块:指明教学要求及学习内容
“重点分析”模块:给出每章主要知识点、内容、概念和结论
“例题精解”模块:分析典型例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和过程
“习题解析”模块:提供丰富的题型,并给出答案和解题思路
内容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是王友仁教授等编著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的配套教学指导书。全书共有8章,主要内容有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基础、模拟集成运算放大器、模拟信号运算与处理电路、反馈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各章包括“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分析”、“例题精解”和“习题解析”4个模块。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辅助教材或学习指导书,也可作为准备报考有关专业研究生的本科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系统复习、自学参考用书,还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半导体器件
1.1 教学基本要求
1.2 重点分析
1.2.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2.2 半导体二极管
1.2.3 半导体三极管
1.2.4 场效应晶体管
1.3 例题精解
1.4 习题解析
第2章 放大电路基础
2.1 教学基本要求
2.2 重点分析
2.2.1 放大器的概念与技术指标
2.2.2 共射放大电路
2.2.3 共基和共集放大电路
2.2.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2.5 多级放大电路
2.2.6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3 例题精解
2.4 习题解析
第3章 模拟集成运算放大器
3.1 教学基本要求
3.2 重点分析
3.2.1 电流源电路
3.2.2 差动放大电路
3.2.3 双极型集成运算放大器
3.2.4 场效应管集成运算放大器
3.2.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3.2.6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
3.3 例题精解
3.4 习题解析
第4章 模拟信号运算与处理电路
4.1 教学基本要求
4.2 重点分析
4.2.1 基本运算电路
4.2.2 有源滤波器
4.2.3 电压比较器
4.2.4 模拟乘法器
4.3 例题精解
4.4 习题解析
第5章 反馈放大电路
5.1 教学基本要求
5.2 重点分析
5.2.1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5.2.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5.2.3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5.2.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分析
5.3 例题精解
5.4 习题解析
第6章 信号产生电路
6.1 教学基本要求
6.2 重点分析
6.2.1 正弦波振荡电路
6.2.2 非正弦信号发生器
6.3 例题精解
6.4 习题解析
第7章 功率放大电路
7.1 教学基本要求
7.2 重点分析
7.2.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7.2.2 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7.2.3 丁类功率放大器
7.2.4 集成功率放大器
7.2.5 功率器件
……
第8章 直流稳压电源
前言/序言
本书是王友仁教授等编著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科学出版社,2011)的配套学指导书,其目的是帮助从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进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帮助学习该课程的同学和有关读者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
全书共有8章,分别为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基础、模拟集成运算放大器、模拟信号运算与处理电路、反馈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各章包括“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分析”、“例题精解”和“习题解析”4个模块。
“教学基本要求”模块指明每章的教学要求与学习内容掌握程度;“重点分析”模块给出每章的主要内容、知识要点、重要的概念与结论;“例题精解”模块通过每章精选的有代表性例题的分析求解,着重讲清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过程,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设计模拟电路的能力和拓宽知识面;“习题解析”模块除了包含教材中各章相应的习题之外,还额外增加了一定数量的习题(如综合题、扩充提高题、选择题及填空题),并给出了所有习题的答案与解题思路,便于读者学习参考。在例题和习题的选材上注意典型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在内容的编排上由浅入深,兼顾了不同层次水平读者的要求。
本书由王友仁主编,其中第3、4、5、8章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友仁和林华编写,第1、2章由河海大学李东新编写,第6、7章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睿编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鸿茂教授审阅了本书,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与建议,在此深表谢意。研究生杨玲、陈好、任晋华、吴祎、袁鹏、王晓艳、刘斐文和罗慧等参与了书中插图绘制和文稿录入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的能力和水平所限,书中可能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电路分析:原理与应用》 内容概述 《电路分析:原理与应用》是一本旨在为读者提供扎实的电路分析基础知识和深入理解电路行为的权威教材。本书内容全面,结构清晰,从最基本的电路元件和定律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电路分析技术和应用。本书不仅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帮助读者掌握电路分析的精髓,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 章节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基础电路元件与定律 第一章:电荷、电流与电压 本章将从电学的最基本概念——电荷开始,深入阐述电荷的性质、单位以及电荷的运动如何形成电流。 我们将详细介绍电流的定义、方向、单位(安培 A),并探讨不同类型的电流,如直流电和交流电。 随后,本章将引入电压的概念,解释电压的产生、性质、单位(伏特 V),以及电压与电场、电势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电荷、电流和电压之间基本关系的深入理解,为后续的电路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电阻与欧姆定律 本章聚焦于电路中最基本、最普遍的被动元件——电阻。 我们将详细介绍电阻的物理本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以及电阻的单位(欧姆 Ω)。 本书将重点讲解欧姆定律,这一基础中的基础定律,清晰阐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U = I R)。 此外,本章还将介绍电阻的额定功率,以及功率的计算方法,这对于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实际工作状态至关重要。 第三章:基尔霍夫定律 本章将介绍电学分析的两大基本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我们将详细解释 KVL 的内容,即在任何闭合回路中,电压升之和等于电压降之和,并提供多种应用场景下的推导和验证。 同时,本章也将深入讲解 KCL,即在任何节点处,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并阐述其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量的例题,读者将学会如何运用这两大定律来分析和求解复杂的电路。 第四章:串联与并联电路 本章将基于前几章介绍的基本概念和定律,重点分析两种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我们将详细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如电流处处相等、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电压分配等,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应用案例。 随后,本章将深入分析并联电路的特性,如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电压相等、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本章的重点在于帮助读者理解不同连接方式下电路参数的变化规律,并能准确计算相关数值。 第二部分:电路分析方法 第五章: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 本章将介绍两种更系统、更通用的电路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侧重于以节点电压为基本未知量,通过列写节点方程来求解电路。我们将详细介绍选取参考节点、列写节点方程以及求解方程组的步骤。 网孔电流法则以网孔电流为基本未知量,通过列写网孔方程来求解电路。本章将详细讲解识别网孔、定义网孔电流、列写网孔方程以及求解方程组的过程。 通过对比和练习,读者将能够熟练掌握这两种方法,并根据电路特点选择最有效率的分析手段。 第六章: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本章将介绍两个强大的电路简化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戴维宁定理允许我们将一个复杂的线性二端网络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与一个串联电阻的组合。本章将详细讲解如何计算等效电压源(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短路电流法或零输入响应法)。 诺顿定理则允许我们将一个复杂的线性二端网络等效为一个电流源与一个并联电阻的组合。本章将阐述其与戴维宁定理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计算等效电流源(短路电流)和等效电阻。 这两个定理在分析复杂电路、简化计算和理解电路的等效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第七章:叠加定理与互易定理 本章将介绍另外两个重要的线性电路分析定理:叠加定理和互易定理。 叠加定理适用于分析多独立源电路,它指出在线性电路中,任何一点的响应等于各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响应之和。本章将详细讲解如何运用叠加定理,包括独立源的替换和线性叠加的过程。 互易定理则描述了在双端口网络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的电压和电流关系。本章将阐述互易定理的内容,并展示其在分析某些特定类型网络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动态电路分析 第八章: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 本章将引入电路分析中的另外两种基本无源元件:电感和电容。 我们将详细介绍电感的物理原理、性质、单位(亨利 H),以及电感上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v = L di/dt)。 随后,本章将深入阐述电容的物理原理、性质、单位(法拉 F),以及电容上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i = C dv/dt)。 通过对这两种储能元件的深入理解,为分析动态电路(含有电感或电容的电路)打下基础。 第九章: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响应 本章将聚焦于包含一个电感或一个电容的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瞬态)分析。 我们将详细分析电路在开关动作或电源改变后的响应过程,即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稳态状态的过程。 本章将重点讲解时间常数 τ 的概念,并推导出一阶动态电路的典型响应方程,如 RC 充放电和 RL 暂态过程。 通过大量的例题,读者将学会分析一阶动态电路的充电、放电过程以及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响应。 第十章:二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响应 本章将进一步扩展动态电路分析的范围,讨论包含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的二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响应。 我们将介绍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并根据阻尼系数和固有频率的不同,分析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三种情况下的响应特征。 本章将重点讲解 RLC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暂态过程,以及如何利用初始条件和微分方程来求解电路的响应。 第四部分:交流电路分析 十一章:正弦稳态分析——相量法 本章将正式引入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相量法。 我们将详细介绍正弦信号的表示方法,如幅值、角频率、初相位,并引入复数表示法(相量)来简化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本章将详细讲解电阻、电感、电容在相量域中的阻抗和导纳表示,以及如何将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转化为相量域的方程。 通过相量法的应用,可以极大地简化交流电路的计算,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 十二章: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本章将深入探讨交流电路中的功率概念,包括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我们将详细讲解功率因数及其对电路效率的影响,并介绍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如补偿电容)。 本章将通过例题说明如何在交流电路中计算各种类型的功率,以及功率三角形的概念。 十三章:谐振电路 本章将专门讨论具有电感和电容的电路在特定频率下的特性,即谐振现象。 我们将分析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谐振频率、品质因数(Q 值)以及带宽等参数。 谐振电路在滤波器、振荡器等许多电子设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章将阐述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五部分:三相电路与非正弦周期信号 十四章:三相电路 本章将介绍工业生产和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三相交流电路。 我们将详细介绍三相电源的产生、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星形连接 Y 和三角形连接 Δ),以及三相电路的相电压、线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之间的关系。 本章还将讨论三相功率的计算,以及三相电路的对称和不对称运行情况。 十五章: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析 本章将扩展电路分析的范围,讨论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析方法。 我们将介绍傅里叶级数,它能将任何周期信号分解为一系列正弦信号的叠加。 本章将讲解如何利用傅里叶级数分析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特性,并探讨非正弦信号在电路中的响应。 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 学习指导:本书每一章都配有详细的学习指导,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章内容。学习指导中会提供学习重点、难点提示、学习方法建议,以及一些思考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例题精析:本书包含了大量的例题,这些例题涵盖了本章介绍的各种概念和分析方法。每道例题都进行详细的解答,步骤清晰,分析透彻,旨在帮助读者理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习题解析:在每一章的末尾,都附有精心设计的习题,旨在检验读者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本书提供这些习题的详细解析,帮助读者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解析部分不仅给出最终答案,更重要的是阐述解题过程和关键步骤,让读者明白“为什么”这样解。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本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强调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丰富的例题和仿真分析,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本书的章节安排符合学习规律,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分析方法,逐步深入,确保读者能够扎实地掌握每一阶段的知识。 精选例题,详尽解析:精心挑选的例题和习题,以及详尽的解析,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能够帮助读者有效提升解题能力。 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本书结构逻辑严谨,章节之间过渡自然,语言表达清晰易懂,力求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学习体验。 面向读者: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 《电路分析:原理与应用》是一本集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相信它将成为您深入学习和掌握电路分析知识的可靠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