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行政管理思想史》是國內第1部對傳統中國行政管理思想進行係統研究的專門之作,時間斷限是從殷商至清嘉道前。
《中國古代行政管理思想史》運用現代行政學理論作為方法論,主要講論瞭中國古代思想傢、政論傢、政治傢關於行政原則、人事行政、民事管理、政策製定與推行、行政決策、政府財政管理以及救荒減災危機管理等方麵的行政管理思想。在梳理和認定史實的基礎上,對這些思想的政治性質、理論特點、管理效能、曆史價值和當代藉鑒意義,以及傳統行政管理思想的發展規律等形成瞭學術判斷,為當代中國治理理論及其社會實踐提供瞭曆史參照。
作者簡介
葛荃,博士,政治學教授。曾任教於南開大學、山東大學,逡巡於中國政治思想與政治文化領域三十餘年,迄今齣版著述二十多種。在學術界有較高知名度,兼任中國政治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會會長等。代錶作有《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修訂本)》《中國政治文化教程》《權力宰製理性——士人、傳統政治文化與中國社會》《立命與忠誠——士人政治精神的典型分析》《認識與沉思的積澱——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曆程》。
目錄
第一章 殷商至東周初期行政管理思想的萌生與初步發展
第一節 殷商帝王的個人專權管理思想
一、神、祖崇拜與殷商帝王統治權力的閤法性
二、以個人專權為特色的強製管理思想
第二節 周公的協調天人行政管理思想
一、周初對天命觀的修正
二、周公協調天人的行政管理思想
三、關於君臣行政權力關係的認識
第三節 西周末年重民思潮的發展與行政管理思想
一、西周後期的政治危機與民對統治者的怨恨
二、西周晚期重民思潮的行政管理意義
三、中國行政思想萌芽時期的理論特點
第四節 子産以開言路和剛柔相濟為特點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剛柔並濟、廣開言路的民事管理思想
二、學後為政、擇能而使的用人原則
三、行無越思、循序漸進的決策思想
四、德法結閤、寬猛相濟的行政管理方法
第五節 管仲的四民“分業定居”行政管理思想
一、“分業定居”的管理原則
二、人事行政思想
三、關於行政首腦的認識
四、關於行政組織的論述
第二章 儒傢強調等級和倫理原則的管理思想
第一節 孑L子以建構統治秩序為標的的管理思想
一、等級管理原則
二、“正名”管理思想
三、道德修習與教化管理方法
第二節 孟子重民任賢管理思想
一、重民管理原則
二、施仁政的管理方法
三、舉用賢纔與政治製約管理思想
第三節 荀子以尊君重道為重點的管理思想
一、“王製”管理目標與“道高於君”管理原則
二、禮為主、法為輔的管理方法
三、政治製約思想
第四節 《中庸》《大學》關於行政首腦素質的認識
一、“修身為本”的政治素質思想
二、修身與管理的邏輯關係認識
第五節 先秦儒傢學派行政管理思想的理論特點
一、以人性論作為行政管理思想的哲學基礎
二、對等級原則和君主政治的肯定和維護
三、為政在人、推己及人的人治管理方式
四、道高於君與政治製約思想
五、管理手段上,禮為主法為輔模式的形成
第三章 墨子“尚同”“尚賢”管理思想
第一節 “尚同”管理原則與政體思想
一、“壹同天下之義”的行政管理基本原則——尚同
二、行政管理體製的構想——政長係統
第二節 “尚賢”人事管理思想
一、尚賢的必要性和“賢”的標準
二、“尚賢”的人事任用與管理政策思想
三、賢纔的基本職責
第三節 墨傢學派行政管理思想的理論特點
一、具有無需掩飾的專製性
二、行政思想與社會政治理想的內在衝突
三、具有時代閤理性
第四章 道傢以遵循自然法則為特色的行政管理思想
第一節 老子的“無為”管理思想
一、“無為”管理原則
二、“為無為,則無不治”的管理思想
三、“知常”“知止”的管理方法
第二節 《黃老帛書》“順天循理”與法治為主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順天循理的管理原則
二、法治為主的管理方法
三、以“刑名”掌控臣民的管理措施
第三節 《管子》道傢遵循規律,儒法並用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遵循天人規律的管理原則
二、兼用禮、法的管理方法
第五章 法傢以法治和尊君為核心的行政管理思想
第一節 前期法傢各有側重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李悝重法的行政管理思想
二、慎到“貴勢”和法治的行政管理思想
三、申不害的“術治”行政管理思想
第二節 《商君書》以“重罰”為特色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商君書》的法治管理原則
二、重罰主義與“以刑去刑”
三、“農、戰”政策思想
四、君主的管理職能與人事、民事管理思想
第三節 《管子》法傢突齣君主權威的法治管理思想
一、立法理論與法治管理原則
二、君主權威與人事管理
三、法治管理方法
四、國傢政治體製與行政決策思想
第四節 韓非以集權為特色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以君為本的行政管理原則
二、勢治與“以法為本”的管理方法
三、人事管理與馭臣之術
四、思想文化管理
第六章 秦漢時期行政管理思想的麯摺發展
第一節 李斯的“尊君”與官僚管理思想
一、尊君管理原則與行政體製思想
二、人事行政與專製管理思想
第二節 漢初道傢黃老派“清靜無為”管理思想
一、西漢統治者選擇道傢黃老派行政管理思想的背景
二、無為管理原則
三、禮法兼用,“與民休息”的管理方法
四、賦役管理與“靜勿擾民”思想
第三節 賈誼強化君權和禮法兼施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尊君行政原則與“強乾弱枝”管理思想
二、重民與仁政管理思想
三、禮法兼施管理方法
第四節 董仲舒的天人協調行政管理思想
一、天人協調管理思想的理論基礎
二、行政權力論
三、行政實施理論
四、人事行政思想
第五節 桑弘羊的財政管理思想
一、桑弘羊財政管理思想的理論基礎與背景
二、國傢財政管理的主要政策與措施
第六節 王符的“治吏”行政管理思想
一、對東漢後期吏治敗壞的批判
二、人事錄用主張
三、行政官員考核思想
第七節 仲長統“政在一人”的管理思想
一、反對分封的行政權力論
二、“政在一人”的行政體製論
三、行政實施思想
四、人事行政主張
五、宏觀經濟管理思想
六、秦漢時期行政管理思想發展的特點
第七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注重法治和人事的行政管理思想
第一節 曹操的法治和“唯纔是舉”管理思想
一、法治思想
二、“唯纔是舉”的人事管理思想
第二節 諸葛亮法主德輔和選賢任能管理思想
一、法主德輔管理思想
二、選賢任能的人事管理思想
第三節 劉劭的人事行政思想
一、關於纔性鑒定
二、人纔分類
三、鑒彆人纔的“八觀”“五視”與“七繆”
四、人纔選拔標準
五、人纔使用
六、理想君主
第四節 周朗的人事管理和財政思想
一、人事管理思想
二、財政管理思想
第八章 隋唐時期以復興文武之道為中心的行政管理思想
第一節 隋文帝的德法兼施行政管理思想
一、行政組織改革及財政管理思想
二、行政實施思想
第二節 唐太宗重在調節 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從諫如流:以注重調節 為導嚮的行政決策思想
二、任人唯賢的人事行政思想
三、儒道相輔的行政道德思想
四、賞罰明正的依法行政思想
第三節 武則天厲行刑賞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緊握刑賞二柄,高度集權的統治思想
二、人事管理思想
第四節 陸贄信賞必罰和加強集權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人事重於天命:行政管理思想的理論基礎
二、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思想
三、先德後刑:行政管理原則思想
四、信賞必罰:強化行政掌控思想
五、求纔貴廣、考課貴精的人事管理思想
六、糾正行政決策偏失
第五節 柳宗元以行政體製理論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一、生人之意:關於權力閤法性的認識
二、吏為民役:關於管理主體的認識
三、堅持郡縣製的行政體製思想
四、重民與法治管理思想
第六節 自居易“用賢”和“行仁政”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重在政策調整的仁政管理主張
二、刑禮道並用與慎用刑賞
三、求賢用賢為中心的人事行政思想
第七節 羅隱的行政首腦素質論
一、君主統治權威的閤法性與治亂
二、對最高行政首腦即君主的批判
三、明君論:行政首腦的素質
第九章 宋元時期以人事和財政為中心的行政管理思想
第一節 範仲淹的人纔與財政管理思想
一、人事管理思想
二、財政經濟管理思想
第二節 李覯的“強本節用”與“考功”管理思想
一、財政管理思想
二、考功思想
第三節 王安石“新法”的管理思想
一、財政管理思想
二、立法思想
三、人纔管理思想
第四節 司馬光以財政、人纔為主旨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財政管理思想
二、人纔管理思想
第五節 葉適的理財與分權管理思想
一、財政管理思想
二、分權思想
三、人纔管理
第六節 董煟的《救荒活民書》與荒政管理思想
一、荒政與《救荒活民書》
二、災荒之害
三、救荒之策
四、荒政體製
第七節 許衡以人纔與教化為特色的管理思想
一、人纔思想
二、教化主張
第八節 張養浩《為政忠告》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行政監察思想
二、論宰執大臣
三、論地方官
第十章 明清時期強化或限製君權的行政思想
第一節 硃元璋強化君權和整頓吏治的行政思想
一、中央集權的行政思想
二、重典治吏的吏治思想
第二節 張居正“尊主威”的管理思想
一、“振紀綱”“重詔令”的行政集權思想
二、“綜核名實”的官吏管理思想
三、“強公室、杜私門”的財政管理思想
第三節 黃宗羲限製君權的行政思想
一、君臣關係與共治天下
二、宰相理政以分權
三、學校議政以製約君權
四、置方鎮以削中央集權之弊
第四節 顧炎武關於行政體製的設想和育纔選官思想
一、“分天子之權以各治其事”的行政體製設想
二、“生員之製”與“闢舉之法”並用的人事行政思想
第五節 唐甄“治亂在君”的行政思想
一、對無道之君的批判
二、為君之道
第六節 《官箴》及尹會一的行政思想
一、官箴及其行政管理思想價值
二、尹會一《撫豫條教》的地方行政思想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古代行政管理思想史》:
在夏、商、周三代的文獻中,實際涉及行政管理思想的內容並不多,不過這一時期也確實齣現瞭一些關於政治統治和行政管理的思想,有些觀點很有特色,對於後世管理思想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總括而言,這一時期的管理思想有以下特點:
(一)強調君主的至上地位和最高管理權力
在實際政治生活中,王是三代時期的最高統治者。具體的稱謂有所不同,但君主政治的性質和統治的需要在思想上必然有體現。殷商時代的王,具有軍事、政治和宗教三重領袖身份,周天子既是政治領袖,同時又是全國最大的父傢長,擁有絕對的權力。這種政治事實和統治需要在管理思想上即錶現為,殷商帝王的“予一人”思想、周公關於天命和天子的認識等等。在觀念上,這一時期的王對天下臣民擁有無上的權力,對於中央機構的大臣、諸侯國的國君及各級貴族臣僚來說,凡任命、奬懲、督察、懲戒和殺戮等權力都為帝王所有,因而這一時期的管理思想具有一定的強製性。周公的思想以協調天人關係為特色,但他在論述君主與臣民的關係時,毫不猶豫地以周天子的至高無上政治地位作為前提。這一理論特點為中國傳統行政管理思想的發展奠定瞭基本格局,在以後的曆史進程中,這種思想不斷得到理論充實,與實際政治的專製、集權相輔相成,最終促成瞭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專製主義本色。
(二)道德的政治化與強調“德政”
將“德”的觀念引入政治,無疑是這一時期統治和管理思想最突齣的特點。德的觀念的提齣及其政治化,使得人類社會最初形成的善惡觀念得以規範化,並且具有瞭某種權威性。於是道德從最初的社會行為禁忌逐漸演變成為具有政治規定性的行為規範,以至於成為統治集團成員進行治理或管理時的政治標準。對於君主而言,有德與否是得到統治權力的基本條件,由於是否有德需要天的驗證,於是因有德而“受命”便成為一代王朝權力閤法性的檢驗公式。
在這一時期,德政的思想已經進入行政管理的層麵,道德成為檢驗政策閤理與否的標準,施行德政也成為統治者進行政治評估的基本標準。因此,這一時期的管理思想中,提齣瞭許多道德性的行為規範,諸如順天命、尊祖先、敬人事、慎刑罰等,這些規範將統治者們的個人行為與政治行為混在一起,恰恰應和瞭政治權力私有化的管理需要。
道德思想介人政治對後世管理思想的發展産生瞭重要影響,經過儒傢學派的發揚光大,終於鑄成瞭傳統管理思想中倫理道德與政治互化的理論特色。
(三)“保民”與重民思想
重民思想在三代時期已現端倪,比較完整的錶述就是周公的“保民”觀,諸如“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懷保小民”,以及“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等。學術界認定今存古文《尚書》係僞書的意見始終占上風,不過,其中的一些思想錶達或多或少反映瞭那個時期的重民觀。如《五子之歌》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寜”,《泰誓》的“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如若對照《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引《泰誓》逸文“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則重民思想的淵源或者可以推得更遠,但至遲在西周時期已經成為統治者認真思考的政策原則問題,並對後世行政管理原則的形成有著重大的影響。
重民思想是西周統治者政治理性成熟的體現,是周公在總結政治經驗的基礎上概括齣來的。這種認識不是簡單地維護王權,而是要鞏固王權的社會基礎。重民思想具有鮮明的道德性,在君主政治的權力私有條件下,重民思想成為行政管理原則中“善”的一方的組成部分。這種思想經由儒傢學派的弘揚,成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主題之一。
需要說明的是,三代時期的政治發展水平尚低,行政管理思想隻是處於萌生階段,遠遠說不上深刻和係統。不過這一時期行政管理思想的特點和提齣的問題,卻與後世思想的發展有著內在的邏輯關聯。
……
中國古代行政管理思想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