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世界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作品·120周年诞辰全彩精装纪念版
首部以“初心”为主题的生活哲理作品集·单纯清澈的心是人生极有价值的东西
世界上快活的人不仅是活动的人,也是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遐想自己的心是半亩方塘,在尘世喧嚣中,偶然丢开一切,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人生才能体会到本质的无穷趣味。
◎【大师风采·怡情养性】享誉世界的美学大师朱光潜首部以“初心”为主题的全彩四色精装作品集,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畅销半个世纪】余光中、李泽厚、宗璞、蒋勋、齐邦媛、柴静等文化名人均受其影响
◎【当下的一记清凉散】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让初心醒来】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而不随波逐流的人,坚持生命的本色,皆是因为内心清明澈照,能处处发见生机。
◎【匠心品质】全彩四色精装,古韵插画+主题书签,翻阅它,发现生活之美
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以“初心”为主题,用娓娓道来的文笔谈美学、谈人生、谈朋友、谈戏剧对人生的启迪、谈生命的厚重、谈文学……汇集了《无言之美》《谈摆脱》《谈交友》《悲剧与人生的距离》《诗人的孤寂》《生命》等30篇经典散文佳作。对于生活之美,你无需去刻意地追求,更不必过分地奢望,不忘初心,从平凡的生活中用心感受,找到美的根源,生活会还给你一池清澈。
生命是一个说故事的人,而每一刻间的故事都是新鲜的。愿身在尘世喧嚷中的你,心中时有天光云影以怡情,时有源头活水以养性,最终获得内心的和谐与宁静,收获一个丰富而厚重的人生。
朱光潜(1897-1986)
笔名孟实。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是我国现当代极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著作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西方美学史》等。
“没有一字不直白,但像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常有人把艺术说得云山雾罩的,看到这样的话就格外亲切……”
——柴静说朱光潜的文字
“朱光潜是我敬佩的美学家。”
——蒋勋
即便是阐述艰深费解的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也都是以极其晓畅通俗的笔调在和读者谈心。接触过他的人也同样感到,在生活中,他喜爱和朋友、学生随意交谈。亲切随和的谈心,汩汩地流入他露珠似的深邃思想和为人为文的品格。
——散文家 吴泰昌
第一章 对自己负责任,是一切向上心的出发点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每个人的世界都由自我伸张而成
谈立志:成功是我的成功,失败也是我的失败
谈青年的心理病态:对自己负责任,是一切向上心的出发点
精进的程序:自己要说的话是否从心所欲地说出,只有自己知道
谈交友:你自己是什样的人,就会得到什样的朋友
第二章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情人眼底出西施:只要能欣赏,都是一样的美
谈美感教育: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
无言之美: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有希望的机会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
第三章 万物皆自得
谈冷静:冷静的人才能静观,才能发现“万物皆自得”
谈摆脱:成功的秘诀就是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谈理想的青年:人家既可以做得到,我就没有理由做不到
选择与安排:与其用有限的力量于十件事上而不能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不如以同样的力量集中在一件事上,把它做得斩钉截铁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遇见一种工作不仅要估量它的成功如何,还有问它是否由努力得来
第四章 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
谈休息:人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
文学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
生命:刹那中自有终古,微尘中自有大千
漫谈日记:记日记和读日记都永远是一件有趣的事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能欣赏诗的人绝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第五章 人生苦恼起于演,人生解脱在看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却不必有悲剧
诗人的孤寂:我们身旁都围着许多“相识”的人,其实我们又何尝“看见”彼此呢?
看戏与演戏——两种人生理想:人生苦恼起于演,人生解脱在看
“舍不得分手”:大家行尸走肉似地在悲剧生活中翻来复去,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演悲剧
谈恐惧心理:能引起恐惧的危险情境大抵不是绝境
第六章 欣赏一部书,就应该在心里再造一部书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没有创造就不能有欣赏
空中楼阁:在诗的微妙境界,我们尤其不可拘虚绳墨
我与文学:许多人的厄运在不学而求创造,也有许多人的厄运在安心模仿而不求创造
只言片语妙天下:所谓漂亮并非指滔滔雄辩,而是指微妙精巧,耐人寻味
谈书评:欣赏一部书,就应该在心里再造一部书
其实何只爱情?世间有许多奥妙,人心有许多灵悟,都非言语可以传达,一经言语道破,反如甘蔗渣滓,索然无味。这个道理还可以推到宇宙人生诸问题方面去。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但是实在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potentiality)才大。这种可能而未能的状况就是无言之美。世间有许多奥妙,要留着不说出;世间有许多理想,也应该留着不实现。因为实现以后,跟着“我知道了!”的快慰便是“原来不过如是!”的失望。
——《无言之美》
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想好,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就欢喜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天性;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
——《谈美感教育》
一个人不会生来就烦闷或消沉的,因为人都有生气,而生气需要发扬,需要活动。有生气而不能发扬,或是活动遇到阻碍,才会烦闷和消沉。烦闷是感觉到困难,消沉是无力征服困难而自甘失败。这两种心理病态都是挫折以后的反应。一个人如果经得起挫折,就不会起这种心理变态。所谓经不起挫折,就是没有决心和勇气,就是意志薄弱。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宽自解的话,就是把所有的过错都推诿到环境。明明是自己无能,而埋怨环境不允许我显本领;明明是自己甘心做坏人,而埋怨环境不允许我做好人。这其实是懦夫的心理,对于自己全不肯负责任。环境永远不会美满的,万一它生来就美满,人的成就也就无甚价值。人所以可贵,就在他不像猪豚,被饲而肥,他能够不安于污浊的环境,拿力量来改变它,征服它。
——《谈立志》
初见此书,便被那质朴而充满诗意的书名所吸引。“问渠哪得清如许”,这句源自古诗的问语,如同一个温柔的邀约,邀请我一同探寻生命中最本质的清澈之源。翻阅书页,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力量,它没有激昂的呼喊,也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用一种极其自然、甚至可以说是舒缓的方式,触及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作者的叙事风格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意境悠远,留白之处引人遐思。我在这画中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困惑,也看到了通往澄明之路的可能性。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一次与心灵的对话,它不强求我接受任何既定的观点,而是鼓励我跟随自己的感受去独立思考。我发现,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洗礼。它让我有机会放下外界的喧嚣,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辨别那些真正值得珍视的东西。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去发现生活本身蕴含的美好与深意。有时,我会因为书中某个观点而豁然开朗,仿佛有一道光照亮了曾经晦暗的角落;有时,我也会因为某个描述而引发深深的共鸣,感觉作者正是说出了我内心深处难以言喻的感受。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指引我走向更广阔的精神天地。
评分“问渠哪得清如许”,这本书的题目,如同一个古老的禅机,又似一道温柔的叩门声,在我心头轻轻回响。翻开书页,我没有立刻看到明确的“答案”,而是被带入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场景和对话之中。作者的叙述方式并非线性推进,而是像串珠子一样,将看似零散的片段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富有逻辑却又充满留白的整体。我在这其中,常常会暂停阅读,陷入沉思,试图去捕捉那些文字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它不是那种能够让你一眼看穿的书,它需要你用心去“品”,去“嚼”。我喜欢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在与作者的“智识碰撞”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解。书中的某些观点,如同晨曦中的露珠,晶莹剔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不禁反复咀嚼,品味其中的甘甜。而另一些描述,则如同夜晚的星辰,遥远而深邃,引发我对生命更宏大的思考。这本书,仿佛在我内心深处种下了一颗种子,它不承诺立刻开花结果,但它确信,在适当的时候,它会悄然绽放,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当我初次接触这本书时,“问渠哪得清如许”这个书名便深深地吸引了我。它简洁却意味深长,仿佛一个古老的谜语,在轻声呼唤着读者内心深处的追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和专注。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焦渴的心灵,让我从日常的琐碎和嘈杂中抽离出来,得以重新审视自己和这个世界。他没有用强硬的逻辑去说服我,而是用一种更贴近生活、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引导我进行自我探索。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是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和“如何”。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感受,如何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我会在通勤的路上,在睡前的片刻,翻开这本书,让那些文字在我的脑海中轻轻地荡漾。有时,我会因为书中某个细腻的描写而感到温暖,仿佛看见了作者眼中那个充满善意和智慧的世界;有时,我会因为某个深刻的洞见而若有所思,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经历和选择。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位温柔的倾听者,它耐心地陪伴我,在我迷失方向时,给予我一点微光,让我知道,内心的清澈,并非遥不可及。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我干涸的心田。初次翻开它,我被那简洁而充满意境的书名所吸引——“问渠哪得清如许”。它瞬间勾起了我对内心深处那些尘封已久疑问的追寻,也预示着一场关于自我认知和生命哲学的探索之旅即将展开。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竹林,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香,也吹散了我心中积压已久的迷茫。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导我进行自我审视,去挖掘那些潜藏在意识深处的答案。每一页都像是一个小小的谜语,需要我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悟。我会在某个午后,捧着这本书,坐在窗边,任由阳光洒在书页上,也洒在我的心上,感受文字的温度,品味思想的深度。有时,我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句,仿佛那是人生旅途中某个重要的路标。它让我开始思考,是什么造就了我们内心的清澈,又是什么让生活变得浑浊。这本书不是那种能够速读速忘的书,它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你需要的时候,静静地陪在你身边,给你启迪,给你力量。它教会我,真正的答案往往不在外部,而在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需要我们耐心去发掘,去浇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着实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问渠哪得清如许”,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回味、去思考。我拿到这本书时,正值心绪有些浮躁,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琐事和噪音,让我感觉自己仿佛被一层厚厚的尘埃所笼罩,看不清前方的道路。然而,当我的指尖触碰到书页,当我的目光落在那些文字上时,一种奇妙的平静便开始在我心中蔓延。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一种能够穿透表象直抵本质的力量。他没有试图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而是用最真诚、最实在的方式,去探讨那些关乎我们生存的根本性问题。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作者在细心地为我剥开一层层误解和迷雾,让我逐渐看清那些隐藏在生活表象之下的真实。它不是那种提供快速解决方案的“心灵鸡汤”,而更像是一场缓慢而深刻的自我疗愈。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浑浊并非源于外界的干扰,而是源于我们自身的不够清晰,不够坚定。这本书,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在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那份清澈与安宁。
评分内容很好,适合亲子阅读。包装很严实,送货及时。
评分经典之作,收藏收藏!
评分每天工作挣钱有时候是件没意思的事,看看书还挺好。
评分脱7名您进敏敏你莫够了
评分买了,还没看,看了介绍和试读,感觉还不错啊??
评分一整套书,套装没活动,分开拍买的,京东图书,送货快,正版质量也很赞
评分首先质量来说,书很不错,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书不错 很喜欢看 京东小哥非常好 也很有礼貌
评分中午定的货,晚上就收到了,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