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讲史:维新

马勇讲史:维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马勇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7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235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321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马勇讲史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晚清四书:觉醒/维新/国变/革命,首度集结出版

阅读晚读本,马勇首次披露四十年治学心路历程

敬意与温情,重叙晚清历史

传统与创新,重构中国社会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由改良派发动、光绪帝主导的维新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却一夜之间被慈禧太后扼杀的全过程。慈禧是为求自保杀康党,还是恋栈权柄擒光绪?康有为是百日维新之首脑功臣,还是变法失败之罪魁祸首?袁世凯是力推新政领先锋,还是背叛改革真告密?本书将为您揭晓答案。戊戌政变彻底斩断了维新变法之路,刚看到一丝曙光的晚清政府再一次跌入黑暗的深渊。

作者简介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学术史、中国现代化史、中国文明史等研究。著有《汉代春秋学研究》《近代中国文化诸问题》《1894-1915:梦想与困惑》《1895年大梦初醒》《1898年中国故事》《1900年中国尴尬记忆》《1911中国大革命》《chao越革命与改良》《晚清二十年》《重新认识近代中国》等,并为梁漱溟、董仲舒、严复、章太炎、蒋梦麟等多人立传。


目录

晚清的魅力

小 引

第一章 骚动的春天

伏阙忧危数上书

开学会振士气

爱国的权利

第二章 问题并非那么严重

西花厅问话

警惕“雅各宾主义”

“伴食宰相”的西方认知

第三章 一个亲王之死

晚清政局中的关键人物

令人遐想的十三天

扑朔迷离的决策内幕

闪电击倒了翁同

第四章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感觉错位的一次召见

“政治新锐”的失望

设译局透露出耐人寻味的信息

第五章 党争:中国政治的顽疾

变科举为新政第一要义

新旧党争拉开了序幕

乘胜而进,立废八股

“政治边缘人”的权利诉求

所谓维新志士

第六章 其实不是一个新旧问题

以改革的名义

结党攻讦,各立门户

礼部六堂官“集体下岗”

超常升迁的军机四章京

废我军机?

军机大臣找到了应对办法

不仅仅是一个饭碗问题

第七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风乍起

一个值得琢磨的细节

谁知我心

“康不得去,祸不得息”

想象中的敌

“非袁莫属”

告不告密确实是个问题

第八章 巧合,还是阴谋

期待客卿

一笑泯恩仇

觉悟似乎太迟了

了无深意的会面

列强斗法与宠臣失宠

走,还是留?

解铃还须系铃人

墙倒众人推

第九章 失望的结尾

“钦差大臣”悄然出走

吁请太后出园训政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事情正在起变化

归复旧制


精彩书摘

第一章骚动的春天

当胶州湾事件爆发时,中国思想界正在酝酿新一轮变法维新思潮。两年前在北京出尽风头的康有为虽然不知道北部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但他恰巧离开差不多隐居讲学两年之久的故里广州,于1897年9月至上海。稍后至杭州西湖泛舟。11月,复还上海。

伏阙忧危数上书

在上海,康有为拜会了文廷式,向他讨教北京官场的情况。文廷式是珍妃的老师,师生关系非同寻常,而且因光绪帝宠爱珍妃,爱屋及乌,皇上对文廷式自然是另眼相看,推崇备至;而文廷式则自以为当今帝师,有时不免不知收敛,无形中不知惹得多少显贵不舒服。

但不管怎么说,文廷式是京城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显要名流,只是由于他深深介入了宫廷内部纷争,于是在甲午战后失宠于慈禧太后,又受到言官弹劾,遂被驱逐回江西原籍,郁闷中经营煤矿,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文廷式不仅对京城官场的人脉了如指掌,而且自认为帝党中坚,当然乐意为帝党物色康有为这样的青年才俊。

康有为与文廷式也不是初次认识,他们于《马关条约》签订前后,一起在京师从事过救亡运动。文廷式在甲午战后力主追究李鸿章的责任,并予以严惩。对于《马关条约》,文廷式痛心疾首,坚守拒约、迁都、抗战三大原则,这些主张都深刻影响了康有为。

稍后,文廷式为改革现状,挽救国家,在北京发起成立强学会,思开启风气,变法图强。康有为、梁启超闻讯加入,并逐渐成为该会领袖人物。康有为与文廷式政治理念比较一致,因此文廷式也就乐于为康写了密札数通,为其到北京后疏通各方面关系提供方便。

康有为此次北京之行主要是为了请求清政府准许国人移民巴西。康以为中国人满为患,若大规模移民巴西,不仅可以化解这个问题,而且可以在巴西建立一“新中国”。据康说,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在1895年公车上书后似乎就已坚定了这一信念,在其当年不得不离开京师南下时,曾与友人陈炽郑重相约:“君维持旧国,吾开辟新国。”广东具有移民海外的悠久传统,如果一切顺利,康有为可能会成为海外移民的领袖,在巴西广袤的土地上建立一个以华人为主的新国家。

然而甲午战后,中国的政治不仅没有多大变化,而且在康看来,简直是一切不变:压制更甚,心虑必亡,于是“欲开巴西以存吾种”的信念更加坚定。与此同时,康遇见葡萄牙人及曾经游历过巴西的中国人,知巴西政府曾来约通商招工,其使至香港,而甲午战争起。巴西使节在香港逗留数月,本计划战争结束后与中国方面进行谈判,不料战事久拖不决,只好空手返国。而香港、澳门的商人获悉此消息后,均愿承担此任,尤以何穗田的计划最为详尽,任雇船招工之事。

何穗田又名何廷光,澳门巨商,且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与孙中山、康有为等人都有不同寻常的交往。康有为此次赴京,其实只是为了这桩移民巴西的生意。

在北京的那些天,康有为主要为移民巴西的事奔波。他通过关系找到当朝大臣李鸿章,向李详细介绍了这个构想。李鸿章原则上表示同意,只是他略感困难的是,此事并非中国政府说了算,而必须待巴西政府委派专使前来谈判乃可行。

李鸿章的表态合乎情理,在这种情况下,康有为再待在京师似乎已经没有多大必要。

在这一短暂时间里,正是中国外交危机急剧发生及变化的关键时刻。由巨野教案引发的胶州湾危机弄得朝中大臣不得安宁,尤其是德国政府不仅不肯让步,反而步步进逼,至12月5日出兵占领即墨城,故意扩大事态,迫使中国政府让步。

康有为有着天生的政治热情,他是不得已才从事移民巴西的商业活动,一旦有机会参与到现实政治中来,政治热情使他很快放弃一切。这段时间,因文廷式等人的关系,接触了不少像李鸿章、翁同龠禾这样的朝中大臣,他与他们的地位虽然比较悬殊,但这并不影响他发表自己对这些外交危机的看法。因为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康有为曾就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向清政府表达过意见,这几次上书虽然都没有取得具体效果,但康有为的名字在京城官场似乎并不陌生。所以,胶州湾危机可能是清政府的外交难题,但对康有为来说,无疑使他因此而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言机会。据他自己后来描述,胶州湾事件确实给他极度脆弱的心灵以致命打击,爱国保种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奋笔疾书,上书言事,很快草就《外衅危迫分割洊至急宜及时发愤革旧图新以少存国祚呈》。康有为期待由此重演1895年公车上书故事。

在这份后来被称为《上清帝第五书》的文件中,康有为详尽分析了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为甲午战后三年来,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筹划详明,绝无隐讳。康有为推测,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实在为列强瓜分中国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德如成功,列强必群起而效尤,诸国咸来,并思一脔,瓜分豆剖,渐露机牙,犹如地雷四伏,导管遍布,一处火燃,四面皆应,胶州湾事件只不过是列强的借口而已。

在康有为看来,中国如欲摆脱被动的国际环境,只有在内政上下功夫,使中国尽快以近代民主国家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至于如何变法,康在这份奏折中提出上中下三策:

上策:取法俄、日以定国是,铲除旧制度根基,建立君主立宪体制。

中策:大集群才而谋变政。

下策:中央政府拱手无为,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康自信,实行上策,国家可以富强;能行中策,中国还可以维持积弱的局面;仅行下策,大清王朝则不至于尽亡。若徘徊迟疑,因循守旧,上中下三策都不实行,那么幅员日割,手足俱缚,腹心已劃,大清王朝欲为偏安,无能为计,必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终必如前明一样,重演煤山故事。

康有为此时的官方职务为工部主事,理所当然,这份建议书要想上报清廷政治高层,只能通过工部主管予以转递。不料工部尚书淞谁读到“职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时,以为这些词句尽管说得极为痛心,极为真诚,但无疑具有明显的“犯上”倾向,至少不是吉祥之言。淞淮为此极为震怒,而且决定不能以工部的名义转递。

淞淮字寿泉,满洲镶蓝旗人。原为翁同龠禾任工部尚书时的属员,据说是翁一手提拔起来的。翁同龠禾获知康有为上书情形后,觉得有必要通过正常渠道将这份上书送到光绪帝手里,所以他凭借自己与淞淮的交情,先后两次到工部与淞淮交涉,作疏通工作,劝他将这份上书转呈。或许是淞淮受到其他更高层面的压力,或许是他真的认为这份上书没有多少价值,总之他并没有听从翁同龠禾的劝告。

不过,康有为在呈递给工部的同时,就有意识将这份上书分发出去。京城内外广为传抄,且刊载于报,受到一些士大夫和开明官僚的称赞。而翁同龠禾大概也是通过外间的流传看到这份上书,并找淞淮进行交涉的。

翁的交涉并没有起到作用,京城官场上关于这件事的各种传言大概也使康有为有点不快。总之,根据他的既定计划,将于1897年12月11日(十一月十八日)离开北京,返回南方,因为“是时将冰河”,不便久留,所以“行李已上车”。

临行前,康有为又草三疏交内阁侍读杨锐分转监察御史王鹏运、给事中高燮曾上之,又与户部主事曾习经(刚甫)相约同赴都察院面呈,并先与都察院主管徐寿蘅言之。就政治理念而言,康有为清楚地知道徐寿蘅本属旧党,不过他的优点也很突出,即“能待士”。徐寿蘅看了康的上书后,并不像淞淮那样以为有什么问题,很爽快地答应将这份文件转呈清政府高层。

当此时,梁启超的内兄、时任刑部左侍郎的李端棻也在胶州湾事件的刺激下,激昂忠愤,欲联九卿上书清廷,于是康有为在临行前也为他起草了一份奏折。不过遗憾的是,当李端棻拿着这份奏折找人联署时,竟然没有人同意。不得已,李端棻将此折转交国子监司业贻谷上之。

处理完这些文件后,康有为前往当今帝师翁同龠禾的官邸告辞。翁不在家,康“投以书告归”,留个纸条,说他将在今天(12月11日)返回南方。

翁同龠禾并不是故意不见康有为,这些天他正为胶州湾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当他退朝回家看到康的留言后觉得有必要劝他留下,以为外援,遂以帝师之尊枉顾南海会馆,明确告诉康不要走,并告诉康,他已在今天早朝时力荐康于上矣,谓康有为之才过臣百倍,请举国以听。相信朝廷不久将“大用君矣,不可行”。

或许是翁同龠禾知道光绪帝将大用康有为的心迹,或许是其真的爱才如渴,总之,翁期待这位将来终有一日掌握清政府大权的年轻后生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计较一时之得失,不要因为这些小小的挫折就放弃多年的追求,更不应该因为上书无法转至高层就意气用事一走了之。他似乎还就自己所知的一些情况作了介绍,甚至向康表白自己也是主张变法维新的新党,与他在本质上是同道。

在翁的劝说下,康有为回心转意。他觉得无论从哪个方面说,自己都应该继续留在京城利用已赢得的机会,更应该对得起翁师傅的厚爱,为国尽力,为国效忠,在政治场上进行一番拼杀,以达到光宗耀祖、留名青史的人生目的。不管怎么说,康此时至少相信,留在京师进行政治投资,肯定要比回到南方进行移民巴西的商业活动有利得多,也有效得多。

对于翁的诚恳挽留,康有为感激至深,他在后来所作的一首诗中比较真切地留存了这次晤面对其后来的深刻影响。诗中写道:

胶西警近圣人居,伏阙忧危数上书。

已格九关空痛哭,但思吾党赋归欤。

早携书剑将行马,忽枉轩裳特执裾。

深惜追亡萧相国,天心存汉果何如。

诗意虽然比较隐晦,但多少透露出他们谈话的信息。他把自己与翁的关系比喻为韩信与萧何,说翁深夜来访并挽留他,就是韩信月夜追萧何,是大清王朝礼聘能够辅佐江山的能臣贤相。他在这首诗的“题记”中说得更明白:“胶变,上书不达,思万木草堂学者,于十一月十九(12月12日)晓,束装决归。是日朝,常熟力荐于上,凌晨来南海馆,吾卧未起,排闼入汗漫舫,留行,遂不获归。”不过这次见面并不见于翁同龠禾的日记。



马勇讲史:维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马勇讲史:维新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马勇讲史:维新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马勇讲史:维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叙述了由改良派发动、光绪帝主导的维新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却一夜之间被慈禧太后扼杀的全过程。慈禧是为求自保杀康党,还是恋栈权柄擒光绪?康有为是百日维新之首脑功臣,还是变法失败之罪魁祸首?袁世凯是力推新政领先锋,还是背叛改革真告密?本书将为您揭晓答案。戊戌政变彻底斩断了维新变法之路,刚看到一丝曙光的晚清政府再一次跌入黑暗的深渊。

评分

挺好的,活动非常给力。家里的书基本都是购于京东,虽说开卷有益,但有些还是觉得应该在书店翻过再买。

评分

挺好的,活动非常给力。家里的书基本都是购于京东,虽说开卷有益,但有些还是觉得应该在书店翻过再买。

评分

精装本,用来收藏还不错~

评分

书不错,值得购买,就是有些小贵。希望能再便宜些。

评分

精装本,用来收藏还不错~

评分

马勇的作品,买来读读

评分

书很好!非常值!!!快递真快!!!

评分

书不错,值得购买,就是有些小贵。希望能再便宜些。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马勇讲史:维新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