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理论先进、内容丰富、思路缜密、性强的ICU领域译著,既可作为各类医务人员、医学生了解ICU基本概念和临床实践的通用教材,又可作为从事急、危、重症医疗领域的临床医务人员及专业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对产科急诊、烧伤监护和创伤等专科也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全书系统介绍了ICU领域诊疗方面的具体问题,对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及监护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还增补了血管导管、职业暴露、机械通气的其他替代模式、胰腺炎与肝衰竭、非药物治疗引起的中毒症候群等内容.重点突出了急、危、重症医学领域的新研究成果.本书充分展示了作者在ICU领域的独到见解,其主流观点均以实验观察为基本依据而非来自经验传闻;其阐述风格和组织构架同样令人耳目一新,在内容表达形式上更加丰富,临床影像及图表设置更有助于读者理解,每章结语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翻译团队都来自危重症专业临床一线的专家,他们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尽可能地把原著的理念和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文笔专业、流畅,完美地保持了原著的专业性及可读性.
孙运波,现任青岛大学医学院附院副院长、重症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从事急、危重症救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30年。擅长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休克复苏后重要器官的支持治疗。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营养代谢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脓毒症诊治相关的3项科研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现承担国家及省市在研课题8项。主编和参编专著5部,撰写论文30余篇,其中SCI 5篇。省医学会3等奖1项。培养了30余名医护高层次医学人才。曾获省、市十佳医生,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市白求恩式好医生、政府特贴和中国医师奖等荣誉称号。作为省首席专家在抗击SARS、抗击甲流、禽流感防控等历次重大疾病成功救治中成绩突出。08年带领山东省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圆满完成四川灾区危重病人的救治任务,并荣获省个人和集体二等功。
目录
篇血管通路
第1章血管导管
第2章中心静脉通路
第3章留置血管导管
第二篇ICU预防措施
第4章职业暴露
第5章消化道预防
第6章静脉血栓栓塞
第三篇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7章动脉血压监测
第8章肺动脉导管
第9章心血管的特性
第10章全身性氧合作用
第四篇循环障碍
第11章出血与血容量不足
第12章胶体液和晶体液复苏
第13章ICU内的急性心力衰竭
第14章炎性休克综合征
第五篇心脏急症
第15章快速性心律失常
第16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第17章心脏停搏
第六篇血液成分
第18章贫血与红细胞输注
第19章血小板与血浆
第七篇急性呼吸衰竭
第20章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第21章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测定
第22章氧疗
第23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24章ICU内的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八篇机械通气
第25章正压通气
第26章传统机械通气模式第
27章机械通气的其他替代模式
第28章呼吸机依赖患者的管理
第29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第30章机械通气的撤离
第九篇酸G碱平衡紊乱
第31章酸G碱平衡分析
第32章有机酸中毒
第33章代谢性碱中毒
第十篇肾脏与电解质紊乱
第34章急性肾损伤
第35章渗透性失衡
第36章钾
第37章镁
第38章钙与磷
第十一篇腹腔与盆腔
第39章胰腺炎与肝衰竭
第40章ICU内的腹腔感染
第41章ICU内的尿路感染
第十二篇体温异常
第42章发热与低体温
第43章ICU内的发热
第十三篇神经系统疾病
第44章意识障碍
第45章运动异常
第46章急性脑卒中
第十四篇营养与代谢
第47章机体营养需求
第48章肠内营养
第49章肠外营养
第50章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障碍
第十五篇危重病的药物治疗
第51章ICU内的镇痛和镇静
第52章抗生素治疗
第53章血流动力学药物
第十六篇急性中毒
第54章药物过量
第55章非药物治疗引起的中毒症候群
附录
附录A单位与换算
附录B正常值参考范围
附录C计算公式(524)
我最近刚入手了这本《Marino ICU 诊疗学》,刚翻了几页就被其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脉络所吸引。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机会完全深入研读,但仅从目录和前几章的介绍来看,它就给我一种“厚积薄发”的感觉。书中对重症监护单元(ICU)的诊疗流程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从疾病的早期识别、诊断思路的建立,到鉴别诊断的鉴别方法,再到具体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都有详尽的阐述。我特别欣赏它将复杂的临床情境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步骤,并且在每个步骤中都提供了详细的考量点和注意事项。例如,在关于呼吸衰竭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原因,而是引导读者从生理病理机制入手,层层剥茧,最终指向最可能的原因和最有效的干预措施。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对于我这样临床经验尚浅的年轻医生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引。我相信,随着我阅读的深入,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耐心指导,让我能够更自信、更精准地应对ICU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初次接触《Marino ICU 诊疗学》,我就被其“全局观”的写作视角所折服。作者并没有将ICU的诊疗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整个医疗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阐释,并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以及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风险管理”和“不良事件预防”的关注。在ICU这样一个高风险的环境中,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教会我们如何识别潜在的风险,如何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在发生不良事件后进行复盘和改进。这种“前瞻性”和“反思性”的教育方式,对于提升ICU的整体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书中对ICU团队协作的描述也十分生动,让我深刻体会到,ICU的成功诊疗离不开医生、护士、技师以及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紧密配合。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Marino ICU 诊疗学》的时候,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因为我读过的ICU相关书籍很多,总觉得大同小异。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相当出色。我对书中关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阐述尤为赞赏。它没有简单地将MODS视为一种“疾病”,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复杂的生理失调过程,并从不同的病理生理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各个器官功能衰竭的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框架,帮助我们系统地评估患者MODS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我们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对“决策过程”的强调。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在这种不确定性极高的环境中做出最优的决策。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对于ICU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对于《Marino ICU 诊疗学》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其“实践导向”的特质。我一直觉得,ICU的诊疗不像理论课本那样可以照搬照抄,而是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和对细节的敏锐把握。这本书似乎完全抓住了这一精髓。它在讲解每一个疾病或操作时,都融入了大量来自真实临床场景的案例和讨论,让我仿佛置身于ICU病房,与作者一同分析患者的病情。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容量管理的章节,书中不仅仅是介绍了各种监测指标,更重要的是详细解释了这些指标在不同情况下的解读意义,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反应来调整治疗方案。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做什么”,更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调整”。这种深入到“微观层面”的讲解,让我对很多习以为常的做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平时的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盲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直接,没有太多花哨的修饰,而是直击要点,这正是我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中非常需要的。
评分拿到《Marino ICU 诊疗学》后,我第一时间翻阅了关于镇静镇痛和机械通气的部分。这本书在这些核心ICU技术上的讲解,可以说既扎实又充满启发。作者并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操作步骤,而是深入剖析了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通气模式的原理以及它们在不同临床场景下的适用性。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机械通气时,不仅列举了各种参数的设置,更重要的是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生理反应和临床需求来动态调整通气策略,而不是死板地套用模板。书中关于如何“ weaning”患者脱机的讨论也十分详尽,提供了多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和评估指标。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临床实践的深度挖掘,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汇集,更是一份经验的传承。它让我对很多习以为常的ICU操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为我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评分书很实用,相当不错,大爱,会加油看完的……
评分书很实用,相当不错,大爱,会加油看完的……
评分经典著作,内容丰富!值得拥有!
评分经典好书,值得慢慢品读学习
评分强烈推荐
评分经典著作,内容丰富!值得拥有!
评分经典著作,内容丰富!值得拥有!
评分经典著作,内容丰富!值得拥有!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