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飞行的历程 美国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100种珍藏

人类飞行的历程 美国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100种珍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著,徐大军,李俊 译
图书标签:
  • 航空史
  • 飞行
  • 史密森博物馆
  • 航空航天
  • 人类飞行
  • 历史
  • 珍藏
  • 科普
  • 图鉴
  • 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545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9890
包装:平装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首次跨越大西洋飞行的"圣路易斯精神号"飞机
突破声障的贝尔X-1试验机
执行过39次飞行任务的"发现号"航天飞机
……
足不出户
游览世界知名飞行专题博物馆
从航空到航天
100种珍藏
探访人类飞行的各个历程

内容简介

美国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简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是世界上专门收藏具有历史价值的航空与航天飞行器的知名博物馆,它收藏的展品是对人类飞行及太空探索过程中里程碑性事件的纪念。
本书中展现的100件馆藏珍品由该博物馆的馆长亲自挑选,包括由查尔斯?林白驾驶的实现首次次跨越大西洋飞行的“圣路易斯精神号”飞机;由查克?耶格尔驾驶的突破声障的贝尔X-1试验机;巴兹?奥尔德林在“阿波罗11号”飞行任务期间穿过的航天服,以及曾经执行过39次飞行任务并在太空累计度过了365天的“发现号”航天飞机。每一件展品均有全幅图像,并配有基本信息说明。
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足不出户,即可游览世界知名博物馆。

作者简介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1976年7月开馆,是史密森学会创建的众多博物馆之一,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有关飞行的专题博物馆。各展厅陈列着人类飞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类飞机、火箭、导弹、宇宙飞船及飞行员、宇航员用过的器物,藏品超过6万件。这里是开展航空与太空飞行以及相关科技史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地球与行星研究中心的所在地。

内页插图

目录

航空藏品
1894年李林塔尔的滑翔机 11
1899年莱特兄弟的风筝 13
1900年莱特兄弟的滑翔机 15
兰利的四分之一缩比飞机 17
1903年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号”飞机 19
1909年莱特兄弟的军用型“飞行者号”飞机 21
莱特EX型飞机“Vin Fiz号” 23
埃克的“飞船” 25
布莱里奥的XI型飞机 27
寇蒂斯JN-4D“珍妮号”飞机 29
瓦赞8型飞机 31
德 哈维兰DH-4型飞机 33
斯帕德S.XIII型飞机“史密斯四号” 35
福克D.VII战斗机 37
信天翁D.Va战斗机 39
索普威斯7F.1“鹬”式战斗机 41
寇蒂斯D-III无头推进式飞机 43
福克T-2飞机 45
道格拉斯“世界巡航者”飞机“芝加哥号” 47
寇蒂斯R3C-2“竞赛者”飞机 49
瑞安NYP“圣路易斯精神号”飞机 51
洛克希德“织女星”5B飞机 53
福特5-AT三发飞机 55
洛克希德8型“天狼星”飞机“大鸟号” 57
波音F4B-4战斗机 59
诺斯罗普“伽马”2B型飞机“极星号” 61
波音247-D型飞机“灵活的安妮” 63
道格拉斯DC-3飞机 65
休斯H-1“竞速者号”飞机 67
“探索者II号”气球 69
比奇C17L交错翼飞机 71
休泼马林“喷火”HF. Mk. 7c战斗机 73
格鲁曼FM-1(F4F-4)型“野猫”战斗机 75
派珀J-3“小熊”飞机 77
马基C.202“雷电”战斗机 79
贝尔XP-59A“空中彗星”喷气式飞机 81
梅塞施密特Bf 109G-6/R3战斗机 83
三菱A6M5“零式”52型战斗机 85
马丁B-26“掠夺者”轰炸机“高射炮"
引诱者号” 87
洛克希德XP-80“露露美人”战斗机 89
道格拉斯SBD-6“无畏”俯冲轰炸机 91
沃特F4U-1D“海盗”战斗机 93
梅塞施密特Me 262A-1A“雨燕”喷气式
战斗机 95
阿拉多Ar 234B-2“闪电”喷气式飞机 97
北美P-51D-30-NA“野马”战斗机 99
波音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
“伊诺拉 盖伊号” 101
诺斯罗普P-61-C“黑寡妇”战斗机 103
贝尔X-1“迷人的葛兰妮号”试验机 105
惠特曼特-20飞机“奥什科什总督”/
“巴斯特号” 107
洛克希德U-2C侦察机 109
道格拉斯DC-7旅客机“佛蒙特旗舰号” 111
麦克唐纳 道格拉斯F-4S-44“鬼怪II”
战斗机 113
北美X-15试验机 115
塞斯纳180“哥伦布精神号”轻型飞机 117
洛克希德SR-71“黑鸟”侦察机 119
波音747-151宽体旅客机 121
道格拉斯A4D-2N/A-4C“天鹰”攻击机 123
贝尔206L-1“远程突击队员II”直升机
“得克萨斯精神号” 125
RQ-2A“先锋”无人驾驶飞机 127
空中客车A320旅客机驾驶舱 129
洛克希德 马丁/波音联合研制的RQ-3A“暗星”
无人驾驶飞机 131
通用原子公司MQ-1L“捕食者A”无人驾驶
作战飞机 133
航空环境公司RQ-14A“龙眼”无人驾驶飞机 135
RQ-7A“影子200”无人驾驶飞机
“尖叫恶魔号” 137
波音X-45A“联合无人作战飞机系统”
(J-UCAS)“艾西 梅号” 139


航天藏品与其他

戈达德火箭(1926年) 143
“箍衬裙”火箭 145
V-1巡航导弹 147
V-2导弹 149
WAC“下士”探空火箭 151
“空蜂150”探空火箭 153
“维金12”火箭 155
“先锋号”卫星 157
“丘比特-C”火箭 159
尤里 加加林的增压航天服 161
“水星”计划中的“友谊7号”飞船 163
F-1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165
“徘徊者7号”月球探测器 167
月球轨道飞行器 169
“勘测者3号”月球探测器 171
“阿波罗”登月舱2号 173
“阿波罗11号”指令舱“哥伦比亚号” 175
约翰 格伦、尼尔 阿姆斯特朗、巴兹 奥尔德林的
航天服 177
M2-F3升力体飞行器 179
哈勃空间望远镜模型 181
“民兵三型”洲际弹道导弹 183
月球车与月球岩石 185
“童子军”D型火箭 187
天空实验室 189
“阿波罗-联盟号”实验计划 191
“海盗号”火星着陆器 193
“战斧”式巡航导弹 195
“旅行者号”探测器 197
“潘兴II”导弹 199
“水星号”载人飞船 201
“发现号”航天飞机 203
SS-20“军刀”导弹 205
火星探测车 207
“太空船一号” 209
航天飞机主发动机 211
翱翔的梦想:从达芬奇的草图到现代喷气式飞机 人类对飞行的渴望,如同一颗种子,深埋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从仰望鸟儿展翅的童真遐想,到构筑奇思妙想的机械雏形,这颗种子汲取着好奇、勇气与智慧的养分,终在近代绽放出绚烂的花朵。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探寻人类如何一步步将飞行的梦想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领略那些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先驱者们,以及他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是如何共同谱写了这曲壮丽的“人类飞行史诗”。 第一章:古人的幻想与早期探索 在人类掌握了制造和操控飞行器之前,飞行更多地存在于神话、传说和哲学家的思考之中。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虽以悲剧收场,却象征着人类不屈不挠的飞天梦想。中国古代的“木鸢”传说,也描绘了古人对借助于外力升空的尝试。而真正的科学探索,则要等到文艺复兴时期。 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天才,是早期航空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仔细观察鸟类的飞行姿态,研究空气动力学原理,绘制了大量飞行器的设计图,包括扑翼机、螺旋桨式飞行器等。虽然这些设计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但它们无疑为后来的航空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他的笔记中充满了对空气、升力、阻力等概念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超越时代的科学预见性。 达·芬奇之后,许多其他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也开始进行飞行研究。例如,17世纪的意大利科学家乔瓦尼·阿尔方索·博雷利,通过数学方法分析了鸟类的飞行能力,得出了人造扑翼机成功的可能性极低的结论,这也促使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其他飞行方式。18世纪,风筝在东方和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证明了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可以产生升力,尽管规模有限。 第二章:热气球与飞艇的时代:挣脱地心引力的初步胜利 人类最早成功摆脱地心引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飞行的,是热气球。1783年,法国的孟格菲兄弟成功放飞了他们的热气球,标志着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热气球的升空原理,是利用加热空气使其密度小于周围空气,从而产生浮力。这一发现,迅速在欧洲引起轰动,人们纷纷尝试制造和乘坐热气球,体验飞翔的乐趣。 热气球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飞行的热情。随之而来的是对更可控、更持久飞行器的探索。飞艇,也称为“可操纵气球”,应运而生。通过在热气球内部添加推进系统(如蒸汽机)和方向舵,飞艇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方向控制和航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飞艇发展的黄金时期。 其中,德国的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是飞艇技术的杰出代表。他领导制造的巨型飞艇,如“齐柏林”号,能够载客进行洲际飞行,成为当时一项令人惊叹的工程壮举。这些庞然大物,如同一条条天空中的巨鲸,承载着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科技进步的自豪。飞艇的航线遍布欧洲,甚至横跨大西洋,在军事侦察、客运和货运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飞艇的易燃性(特别是使用氢气作为填充气体)以及其巨大的体积,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最终被更安全的飞机所取代。 第三章:飞机的黎明:莱特兄弟与动力飞行的实现 虽然热气球和飞艇的成功令人振奋,但它们都依赖于空气的浮力,且操控性有限。人类真正的目标,是制造一种能够像鸟一样,通过自身动力和翼面的设计,主动在空中飞行的机器。这个梦想,最终由美国人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莱特兄弟,得以实现。 莱特兄弟并非凭空而起,他们之前也对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原理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在风洞中测试不同翼型的升力性能,精细地测量阻力,并花了数年时间进行滑翔机的试验飞行,不断改进机翼的控制系统。他们最核心的创新之一,是发明了“三轴控制系统”,即通过改变机翼的倾斜角度(副翼)、飞机的俯仰角度(升降舵)和飞机的偏航角度(方向舵),来实现对飞机精确的控制。 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亲手制造的“飞行者一号”,成功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有动力的、可控的、持续的飞行。这次历史性的飞行,虽然仅仅持续了12秒,飞行距离也只有36.5米,但它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天空的认知,宣告了航空时代的正式开启。 莱特兄弟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他们对空气动力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控制系统的巧妙设计,为后来的飞机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飞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莱特兄弟的出现,犹如一道闪电,照亮了航空发展的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成为了飞机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战争的需求,迫使各国军方大力投入飞机研发,飞机从最初的侦察工具,迅速演变为战斗机、轰炸机等多种类型。 在这一时期,飞机的结构设计、发动机技术、武器装备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木材和帆布被金属和蒙皮所取代,发动机的功率大幅提升,飞行速度和作战半径不断增加。从最初的“双翼机”到后来的“单翼机”,飞机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革新。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用航空也开始起步。客运和货运航线逐渐开辟,飞行员和乘客的数量不断增加。跨洲际的远程飞行逐渐成为可能,尽管旅途依旧漫长而充满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将飞机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喷气式发动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飞机的性能。喷气式飞机拥有更高的速度、更远的航程和更强的机动性,使得空中作战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型轰炸机的出现,也使得战争的影响力能够波及到更远的纵深。与此同时,雷达、导航系统等辅助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飞机的安全飞行和作战效率提供了保障。 第五章:喷气时代与太空竞赛:迈向更广阔的天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喷气式发动机的成熟,将航空业带入了全新的时代。喷气式客机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旅行时间,使得全球旅行变得更加便捷。从早期的“彗星”号到后来的“波音707”、“道格拉斯DC-8”等,喷气式客机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促进了全球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与此同时,另一场更加宏伟的竞赛在悄然进行——太空竞赛。人类的目光,从地球的上空,投向了遥远的宇宙。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在航天技术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到实现载人航天,再到登陆月球,人类的足迹一步步迈向了宇宙深处。火箭技术、导航控制技术、生命维持系统等方面的突破,都是在太空竞赛的推动下实现的。阿波罗计划的成功,将人类的英雄主义和探索精神推向了顶峰,也为后来的空间站建设、深空探测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现代航空的成就与未来展望 如今,航空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的航空旅行,到高效的货运物流,再到国防安全,飞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超音速客机曾短暂地出现,但受限于经济性和环保因素,其发展受到限制。但如今,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新一代的超音速客机项目正在重新启动。 现代飞机的设计更加注重燃油效率、环保性能和乘客舒适度。复合材料的应用,使得飞机更加轻便、坚固。先进的电子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飞机的运行和控制方式。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从军事侦察到物流配送,再到农业监测,无人机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展望未来,航空领域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清洁、更高效的动力系统(如电动飞机、氢能源飞机)正在研发中。更智能的飞行控制系统,以及与地面交通的无缝对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太空探索的步伐也从未停止,人类正朝着重返月球、登陆火星,甚至更遥远的星系迈进。 “人类飞行的历程”是一部永不落幕的史诗,它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勇气与梦想。从最初的仰望星空,到如今的遨游天际,人类对飞行的追求,始终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我,探索未知。本书所讲述的故事,仅仅是这宏大画卷中的一部分,但它们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人类最伟大的飞跃,往往源于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以及为实现这些梦想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随便翻开任何一页,都能发现一些过去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或者独特的设计草图。这些细节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技术发展背景的认知。它不仅仅记录了“飞起来了”这个结果,更深入地挖掘了背后的无数次失败、无数次修改、无数次对物理定律的挑战与探索。这种对过程的尊重和对先驱者精神的发掘,让整本书充满了人文关怀,不再是冷冰冰的技术记录,而是充满了热血与梦想的编年史。

评分

作为一个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要求的读者,我必须称赞这本书在资料搜集方面的全面性。它展现的不仅仅是某几个标志性事件,而是对整个领域发展脉络的系统性梳理。从早期的滑翔尝试,到蒸汽动力的摸索,再到喷气时代的开启,乃至更远期的设想,每一个阶段的代表性成就都被清晰地勾勒出来。这种体系化的构建,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且逻辑清晰的知识框架,避免了碎片化的信息摄取,让知识的吸收变得更加牢固和深入。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感和精致的细节处理,一看就知道是下足了功夫的精品。纸张的质地摸起来很舒服,光滑却又不失韧性,油墨的印刷色彩饱满且清晰,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也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细节的质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多的花哨元素,却能精准地抓住主题的精髓,让人在书架上就能被它吸引。尤其是内页的排版布局,非常讲究,图文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视觉的冲击力,又不影响阅读的流畅性。翻阅的时候,仿佛能闻到一丝淡淡的油墨和纸张混合的独特气味,这对于一个资深的书籍爱好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享受。这样的用心,无疑是提升了阅读体验的档次,让人忍不住想要珍藏。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感受,可以用“沉浸式体验”来形容。它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氛围,仿佛能让你感受到高空中的寒冷气流,感受到发动机启动时的巨大轰鸣,甚至能体会到设计师面对未知挑战时的那种焦虑与兴奋。这种强大的代入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作者对于情感和环境描写的细致入微。它不仅是一本关于“飞行器”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突破自我极限”的史诗。合上书本时,心中涌现的不仅是对科技进步的赞叹,更是一种对人类探索未知精神的由衷敬佩。

评分

我被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深深地吸引住了,它不像那种枯燥的流水账式编年史,反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且富有画面感的笔触,将那些宏大的历史篇章娓娓道来。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懂得如何在高精度的技术描述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叙述之间找到平衡点。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吃力,反而像是跟着一位博学的向导,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中,亲眼目睹那些伟大的瞬间和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尤其是一些关键技术突破的描写,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类比,让即便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门外汉,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意义,这种叙事技巧实在是高明。

评分

哎呦不错哦,挺不错的!!!

评分

收到

评分

书不错,看了后对航空丈有了更多了解。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马上要去这个博物馆了,先学习下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哎呦不错哦,挺不错的!!!

评分

航空航天博物馆精选的一些东西,有图有文,给孩子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