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分析方法等。各章突出物理概念,精简数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反映新的技术成果,分析问题力求深入浅出。主要内容包括:通信基础知识、随机过程与噪声、信道与信道容量、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现代数字调制与解调、差错控制编码、同步原理、数字通信系统的MATLAB仿真等。
王琪:博士,南京工程学院教授、教学名师。主讲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天线基础、通信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天线理论与技术、电磁场数值计算等。主持完成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课题2项、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项、南京工程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主编教材3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和教研论文40多篇。
目 录
第1章 通信基础知识 1
1.1 通信的概念 1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
1.2.1 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1
1.2.2 模拟通信系统 2
1.2.3 数字通信系统 3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 4
1.4 通信技术发展概况 7
1.5 信息的量度 9
1.5.1 信息量的定义 9
1.5.2 平均信息量 11
1.6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2
1.6.1 模拟通信系统有效性与可靠性 12
1.6.2 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与可靠性 12
1.7 MATLAB与通信仿真 13
1.7.1 MATLAB简介 13
1.7.2 通信仿真技术 14
1.8 本章小结 14
思考题 15
习题 15
第2章 随机过程与噪声 17
2.1 随机过程描述 17
2.1.1 随机过程概念 17
2.1.2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18
2.1.3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18
2.2 平稳随机过程 19
2.2.1 严平稳过程与广义平稳过程 20
2.2.2 平稳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20
2.2.3 平稳过程自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 21
2.3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 24
2.4 高斯过程 25
2.4.1 高斯过程的定义 26
2.4.2 高斯过程的主要特性 26
2.4.3 高斯过程的一维分布 26
2.4.4 高斯白噪声 28
2.5 窄带高斯噪声 30
2.5.1 窄带高斯噪声的统计特性 31
2.5.2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32
2.6 MATLAB仿真举例 34
2.7 本章小结 35
思考题 36
习题 37
第3章 信道与信道容量 38
3.1 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 38
3.1.1 有线信道 38
3.1.2 无线信道 39
3.2 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42
3.2.1 调制信道 42
3.2.2 编码信道 43
3.3 恒参信道与随参信道 45
3.3.1 恒参信道 45
3.3.2 随参信道 46
3.4 信道中的噪声 50
3.4.1 噪声源分类 50
3.4.2 噪声等效带宽 52
3.5 信道容量 53
3.5.1 离散信道容量 53
3.5.2 连续信道容量 55
3.6 MATLAB仿真举例 58
3.7 本章小结 59
思考题 60
习题 60
第4章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61
4.1 幅度调制与解调 62
4.1.1 幅度调制原理 62
4.1.2 幅度调制的解调原理 68
4.1.3 幅度调制抗噪声性能分析 69
4.2 角度调制与解调 74
4.2.1 角度调制原理 74
4.2.2 调频信号的频谱分析 76
4.2.3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原理 79
4.2.4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81
4.3 频分复用 85
4.4 模拟通信的典型应用 86
4.4.1 载波电话 86
4.4.2 调频立体声广播 86
4.5 MATLAB仿真举例 87
4.5.1 双边带调制与解调仿真 87
4.5.2 FM调制与解调的仿真 89
4.6 本章小结 91
思考题 91
习题 92
第5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94
5.1 抽样 94
5.1.1 低通信号抽样定理 94
5.1.2 带通信号抽样定理 96
5.1.3 抽样保持电路 96
5.2 量化 98
5.2.1 均匀量化 98
5.2.2 非均匀量化 99
5.3 编码 102
5.3.1 常用的二进制码型 102
5.3.2 逐次比较法编码与译码 103
5.3.3 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05
5.4 语音压缩编码 107
5.4.1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107
5.4.2 增量调制 108
5.5 时分复用与复接 110
5.5.1 时分复用基本原理 110
5.5.2 数字复接基本原理 112
5.6 MATLAB仿真举例 113
5.7 本章小结 116
思考题 116
习题 117
第6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119
6.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 119
6.2 数字基带信号的描述 120
6.2.1 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 121
6.2.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122
6.2.3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码 128
6.3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特性 131
6.3.1 码间串扰 131
6.3.2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133
6.3.3 无码间串扰的传输函数特性 136
6.4 基带传输系统抗噪性能分析 138
6.4.1 二进制双极性系统 139
6.4.2 二进制单极性系统 140
6.5 眼图 141
6.6 信道均衡 142
6.6.1 均衡技术 142
6.6.2 时域均衡原理 143
6.6.3 均衡准则与实现 145
6.7 部分响应系统 149
6.8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152
6.8.1 匹配滤波器 152
6.8.2 基于匹配滤波器的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158
6.9 MATLAB仿真举例 161
6.9.1 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波形与功率谱密度仿真 161
6.9.2 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码与眼图仿真 164
6.10 本章小结 169
思考题 170
习题 171
第7章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175
7.1 二进制振幅键控 175
7.1.1 2ASK调制与解调基本原理 175
7.1.2 2A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178
7.1.3 2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79
7.2 二进制频移键控 184
7.2.1 2FSK调制与解调基本原理 184
7.2.2 2F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189
7.2.3 2F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90
7.3 二进制相移键控 194
7.3.1 2PSK调制与解调基本原理 195
7.3.2 2P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197
7.3.3 2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98
7.4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199
7.4.1 2DPSK调制与解调基本原理 200
7.4.2 2DP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205
7.4.3 2D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06
7.5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208
7.6 多进制数字调制 209
7.6.1 多进制振幅键控 210
7.6.2 多进制频移键控 210
7.6.3 多进制相移键控 211
7.6.4 多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214
7.7 MATLAB仿真举例 215
7.8 本章小结 220
思考题 221
习题 221
第8章 现代数字调制与解调 223
8.1 正交幅度调制 223
8.1.1 MQAM原理 223
8.1.2 MQAM的调制与解调 225
8.1.3 MQAM的频带利用率与抗噪声性能 226
8.2 交错正交相移键控 227
8.2.1 OQPSK原理 227
8.2.2 OQPSK调制与解调 229
8.3 最小频移键控 229
8.3.1 MSK信号的主要特点 230
8.3.2 M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232
8.3.3 MSK信号的功率谱与误码率 234
8.4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235
8.5 正交频分复用 236
8.5.1 OFDM原理 236
8.5.2 OFDM的频带利用率 237
8.5.3 OFDM的调制与解调 238
8.5.4 OFDM的主要优缺点 239
8.6 MATLAB仿真举例 240
8.7 本章小结 243
思考题 243
习题 244
第9章 差错控制编码 245
9.1 差错控制技术简介 245
9.2 差错控制编码基础 246
9.2.1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246
9.2.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246
9.2.3 几种简单差错控制编码方法 248
9.3 线性分组码 250
9.3.1 线性分组码基本原理 250
9.3.2 汉明码 254
9.4 循环码 254
9.4.1 循环码基本原理 254
9.4.2 BCH码和RS码 259
9.5 卷积码 261
9.5.1 卷积码的编码原理 261
9.5.2 卷积码的译码原理 265
9.6 Turbo码 269
9.7 MATLAB仿真举例 271
9.8 本章小结 276
思考题 276
习题 276
第10章 同步原理 278
10.1 载波同步 278
10.1.1 插入导频法 278
10.1.2 直接提取法 281
10.1.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及载波相位差的影响 286
10.2 位同步 288
10.2.1 外同步法 289
10.2.2 自同步法 290
10.2.3 位同步的性能指标及误差对性能的影响 295
10.3 帧同步 298
10.3.1 对帧同步系统的要求 298
10.3.2 实现帧同步的方法 298
10.3.3 帧同步的保护 302
10.3.4 帧同步系统的性能 303
10.4 网同步 304
10.4.1 网同步的基本概念 304
10.4.2 网同步方法 305
10.5 本章小结 307
思考题 308
习题 308
第11章 数字通信系统的MATLAB仿真 309
11.1 PCM编码和译码仿真 309
11.1.1 PCM编码仿真 309
11.1.2 PCM译码仿真 310
11.2 密勒码编码和译码仿真 311
11.2.1 密勒码编码仿真 312
11.2.2 密勒码译码仿真 313
11.3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仿真 314
11.3.1 信源的建模与仿真 314
11.3.2 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匹配滤波器的建模 316
11.3.3 抽样判决器的建模 316
11.3.4 基带传输系统仿真 317
11.4 正交幅度调制仿真 317
11.4.1 MQAM的调制原理与仿真 318
11.4.2 MQAM的解调原理与仿真 322
11.4.3 MQAM的调制与解调仿真 326
11.5 本章小结 327
思考题 327
附录A 常用通信名词中英对照 328
附录B MATLAB常用命令与函数 331
附录C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335
主要参考文献 345
前 言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书作为一本应用型本科的通信原理教材,其宗旨是帮助读者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设计方法。
本书注重凝练课程内容、精简数学过程、突出实践环节、加强工程应用、体现技术发展,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避免出现理论性太强、数学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偏多、覆盖面太宽等。应广大读者的建议和要求,我们在第1版基础上对各章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尤其是对第11章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以突出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应用。
全书共分为11章。其中,第1章是通信基础知识,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性能指标、信息的量度等;第2章是随机过程与噪声,介绍随机信号的统计描述;第3章是信道与信道容量,包括信道的划分、信道中的噪声和信道容量;第4章是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包括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的原理和抗噪声性能分析;第5章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包括抽样、量化、编码过程以及时分复用与复接等概念;第6章是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包括数字基带信号的描述、理想传输特性、抗噪声性能分析、眼图、消除码间串扰技术以及最佳基带传输系统等;第7章是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包括二进制和多进制的振幅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差分相移键控的基本原理和抗噪声性能分析;第8章是现代数字调制与解调,包括正交幅度调制、交错正交相移键控、最小频移键控、高斯最小频移键控和正交频分复用;第9章是差错控制编码,包括差错控制编码基础、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和Turbo码;第10章是同步原理,包括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第11章是数字通信系统的MATLAB仿真,介绍一些数字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以加强对通信原理的理解。书末附有各章习题(部分)参考答案、通信常用名词中英对照以及MATLAB常用命令与函数,以方便读者学习查找。
本书的建议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有关MATLAB程序设计和仿真的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学,也可作为实验教学的部分内容。本书的电子教学课件(PPT文档)可从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注册后免费下载,或者通过与本书责任编辑(zhangls@phei.com.cn)联系获取。此外,为帮助读者熟悉各种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我们同时编写和出版了本书的配套教材《通信原理学习指导》(杨洁主编)。
本书由王琪、李小平、洪梅、杨小伟、杨洁和童莹编著,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和第8章由王琪编写,第2章和第3章由李小平编写,第4章和第5章由洪梅编写,第6章和第11章由杨洁编写,第7章和第9章由童莹编写,第10章由杨小伟编写。全书由王琪统稿。
本书由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乐南主审,吴教授仔细审阅了全书,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在编写中引用了一些国内外文献,这些文献已在书后列出,在此对相关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的编写得到“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33)”资助。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7年3月
说实话,当初选这本《通信原理(第2版)》的时候,主要是看中了它的“经典”二字。市面上通信的书不少,但很多都是比较新的,可能更新了一些技术,但核心的原理部分,我觉得还是得回归到一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著作。我是一名在职的通信工程师,工作几年下来,虽然接触了不少实际应用,但偶尔也会感觉理论功底不够扎实,遇到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总会想起那些大学时学过的,但已经有些模糊的原理。这本书,我就希望它能帮我重新梳理一下脉络。特别是在数字通信的编码和解码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对各种编码方式(比如纠错码、信道编码)的详细讲解,以及它们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分析。另外,多址技术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OFDM、CDMA这些技术在现代通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希望书中能有清晰的阐述,让我能理解它们背后的原理和实现方式。这本书我希望能成为我工作中的“工具书”,在我遇到理论瓶颈的时候,能够快速地查阅,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启发。
评分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正在找工作,通信领域是我一直以来比较感兴趣的方向。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通信公司的笔试和面试都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我选择了这本《通信原理(第2版)》,希望它能帮助我巩固和深化我对通信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在求职过程中更有竞争力。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通信协议和网络架构的部分。虽然这本书可能更多的是在讲底层原理,但我希望它能为我理解各种通信协议(如TCP/IP,HTTP等)打下基础,让我明白这些协议是如何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之上工作的。另外,对于一些实际通信系统(如蜂窝通信、卫星通信)的系统设计原理,我也希望能有所了解,这样在面试时,如果遇到相关问题,我能有更清晰的思路来回答。这本书,我希望能成为我找工作的“助推器”,帮我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复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关键知识点,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评分我是一名研究生,目前正在进行通信信号处理方向的研究。选择这本《通信原理(第2版)》是因为导师的推荐,他说这本书在打基础方面非常扎实,很多经典的理论和模型都在里面有详尽的阐述。我的研究方向涉及一些前沿的信号处理算法,但要设计和优化这些算法,对底层的通信原理必须有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信息论和信源编码的部分,信息熵、信源熵、信道容量这些概念,对我理解数据压缩和信息传输的极限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各个组成模块的功能描述,也希望能有更深入的分析,例如在复杂的通信链路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引入误差和失真,如何有效地识别和补偿这些影响,是我的研究重点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支撑,帮助我理解现有理论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学术研究的“基石”,助我打开更深入的理论探索之门。
评分我是一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虽然我的专业不是通信,但我一直对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无线通信技术感到着迷。从手机信号的传输,到Wi-Fi的连接,再到卫星通信,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神奇。我拿到这本《通信原理(第2版)》的时候,纯粹是出于一种“求知欲”。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为什么”的答案。比如,为什么我们的手机信号有时候会很强,有时候又会很弱?为什么Wi-Fi信号在穿墙后会衰减?这些背后到底有没有一些普遍的规律和原理?我希望书中能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些基础的通信概念,比如带宽、频谱、调制、解调等等,让我能理解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当然,我并不期望能读懂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但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形象的比喻或者生活化的例子,那就太棒了。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满足我的“好奇心”,让我对通信技术有一个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不再觉得它们是遥不可及的高深学问。
评分这本《通信原理(第2版)》的书,拿到手的时候我最先被它扎实的封面和厚重的纸张吸引了。翻开第一页,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这是老派教材特有的味道。我是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个领域的过程中,总觉得很多概念理解起来有点“隔靴搔痒”,尤其是那些抽象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推导,常常让我感觉云里雾里。这本书拿来的时候,我满怀期待,希望能找到一些更直观、更易于理解的解释。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对信号调制解调的讲解,这是通信的核心部分,也是我一直以来觉得难啃的骨头。我希望能看到一些生动的比喻,或者图文并茂的解析,让那些傅里叶变换、卷积等等不再只是冰冷的公式。另外,书中对于信道模型和噪声的讨论,我希望能有更深入的阐述,例如在不同噪声环境下,信号会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抗干扰技术有哪些,这些都是我在实际项目和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关键问题。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理解通信原理的“敲门砖”,帮我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后续的学习和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