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我隻是想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不是心靈讀本,更不是旅行攻略。它是波西米亞人的精神苗裔所寫的一部“笑忘書”,它采用一種特彆的生命行走方式,正告它的讀者,自由此什麼都重要。
在《我隻是想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中,文字很輕,風景很大。它發齣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令人著迷,不可恩議。建議你隻讀一遍就好,閱後即焚,因為它的主人不懷好意,她在誘惑你拋開現在唯恐失去的事業和生活。
作者簡介
葉丹,杭州人。視覺藝術碩士。從事媒體工作15年。先後在杭州、廣州,深圳等電颱擔任主持人和管理者。現為寫作者和拍攝者。居住在深圳鰲湖藝術村。
目錄
自序 齣走趁年華
【窺探者】
黑膠唱片
自找的作業
摺磨人的夜
【偶遇的女人】
帶我逛布店的女人
在布魯塞爾的英國女人
街角的店
【一角巴黎】
琥珀兄弟和法學博士
凡·高墓地
那些影子射進瞭心裏
兩個爺爺
藝術的大門不好進
【無酒的波爾多】
沒有參觀酒莊就沒到過波爾多?
我終於忍不住炒瞭一頓飯
It Is My Pleasure
【轉彎去瞭巴塞羅那】
他們都來自阿根廷
人在他鄉
Tina和我
高迪是“外星人”
【陌生的時尚之都】
勵誌姐
誤闖“糧倉”
【暈暈的威尼斯】
摳門房東
哥哥的耳朵
偶遇《為無名山增高一米》
【我終於去瞭條條大路都能通的羅馬】
無意義的對聊
最認真的房東,最樂觀的翻譯
撞上梵蒂岡
【希臘半日】
不光有藍色
再來希臘我帶你去文身
吼我,親我
後記 在夢裏活齣自己的現實
精彩書摘
《我隻是想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
轉眼在歐洲遊蕩瞭二十多天瞭,沙拉、麵包和意粉是主打。但凡有能自己動手做飯的機會,絕對不能錯過。夕陽西下的時候,屋子裏是熱的,廚房更甚。不過,色彩艷麗的鍋碗瓢盆深深地吸引著我去觸摸它們、使用它們,讓它們為我的美食做齣貢獻。
四竈煤氣爐,一路上所見幾乎每個歐洲傢庭用的都是這種,我自認為可以熟練駕馭,可是這迴連打瞭三次,都沒見著火兒。我正心生疑惑,陽颱上悠悠地傳來一句:“你需要幫忙嗎?”男聲,英文,沒有明顯口音。我連忙說:“需要,謝謝,請。”然後隨聲望去。小夥子皮膚黝黑,中等身材,發色深,看不齣是哪裏人。他正在廚房邊的陽颱上抽煙,我竟沒看見他。他扭開櫃子側麵的煤氣開關,然後打著瞭煤氣。我說瞭謝謝,開始煮麵。他又抽瞭大約一分鍾的煙,離開瞭廚房,迴自己的房間去瞭。
從威尼斯來到瞭羅馬,地點變瞭。每當這個時候,總會刻意為自己留一點緩衝來適應,適應空氣、水、交通、建築、人等等。每次在房東傢的廚房為自己烹飪的時候,便是最好的“獨處”,雖然一路都是自己獨行,但在我心目中,隻有不需要任何警惕、也不需要任何與外界的交流時,纔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獨”處。因為,這時能清晰地聽見和自己的對話。
“聽聽音樂吧。”我對自己說。剛要拿起手機點按播放器的時候,一個金發瘦高個子男生立在瞭廚房門口,張望瞭一下,說瞭聲“Hi”,然後就轉身走瞭,留下瞭一個至少露齣八顆牙的笑容。
“他可能是來找人的。”我心想。於是聽起瞭陳綺貞的歌。
《旅行的意義》。
以前經常聽電颱播放這首歌,尤其是在一些和旅行相關的節目裏。甚至有一陣子,都快聽吐瞭。可能是歌名兒直指人心,也可能是歌詞裏的那些地名確實令人嚮往,再不就是那些道理,聽起來很像是真的。
我沉浸在“旅行的意義”和炒番茄裏。
一個身影進瞭廚房,並從冰箱裏取東西。我轉過身,也迅速從自己的世界裏抽離。這個男生黑色的頭發微捲,戴眼鏡,眼睛不大,看上去像個韓國人。他手裏握著一瓶礦泉水,顯然是剛從冰箱裏拿齣來的。他並沒有馬上離開,看見我也在看他,便用英文說:“你好,請問你很喜歡這首歌嗎?”
我迴答他:“是的,喜歡。”
“你知道她?這個歌手在我們國傢挺流行的。”他繼續說。
我直接飆齣標準中文:“我當然知道。我是中國人。”
原來他以為我是日本人,就像我以為他是韓國人一樣。他握著他的礦泉水站著,和我聊瞭至少十分鍾。我不僅做完瞭食物,並且將食物吃得所剩無幾瞭,他仍然在和我對話。
我一邊聆聽,一邊想,估計也是好些天沒聽說讀寫中文瞭吧,話匣子一打開還真難關上。
……
前言/序言
一本書是一個世界。翻開一本書便好似推開瞭一扇門。
我不知道是什麼使你翻開這本書的。不論是機緣巧閤還是其他任何原因,都希望你喜歡它。希望你能體會到身為作者的我想要分享和錶達的。如果你還藉由這本書發現瞭一些未曾發現的發現,感悟到瞭不曾感悟的感悟,那就更棒瞭。
寫這本書的力量源泉來自這句流行已久的話: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再也不會做瞭。在人生的一個節骨眼兒上,讀書、辭職、獨自旅行、重新認識自我,這一切幾乎同步發生,於我而言就好像一個不會遊泳的人掉進瞭茫茫大海,溺水身亡還是如魚得水都不好說。任何事情都有發生的可能。
我決定瞭該放棄的,也決定瞭必須要做的。
結束瞭從事15年的電颱主持工作,有瞭“獨行歐洲一個月”的旅行,和“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這本書。
這本書當然不是“旅行攻略”,因為幾乎沒有太多值得藉鑒的綫路或貝占士;這本書也不與“心靈成長”相關,因為並沒有能令你在一秒鍾內變得振奮異常的金句或雞湯;這本書更不是“地理人文曆史藝術”串燒,因為我知道的一定比搜索引擎和Lonely Planet要少。
但是,這本書裏記錄和書寫的人和事物,是轉瞬即逝、無法重復且獨一無二的。
若不是好奇、勇氣與堅持,我就不會遇到書中所寫的巴黎法學博士、47歲的波爾多大姐、巴塞羅那的阿根廷姑娘、威尼斯的攝影師、希臘的平麵設計師瞭。我推開瞭一扇扇門,走進瞭他們的傢。隻可惜時間太短,所見片麵,相處有限。但我滿足而愉悅,被觸動,且收益良多。
跑那麼遠不就是去看景兒的麼?你花那麼多時間去跟人聊天乾嗎?很多人可能會這麼說。我當然也愛看景兒,愛自然風光、曆史建築、藝術場館,但我更想瞭解人。做瞭這麼多年的媒體工作,每當一個鮮活的人在我麵前的時候,我總試圖透過其言行來理解其思想,再去挖掘其思想中更深邃的部分。對我而言,啓發對方敞開心扉的過程充滿瞭吸引力。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在地理位置的不斷變換中,那些偶然交錯的時空讓我深深沉醉。阿姆斯特丹的布店和19年前大學裏的女裝課,以色列的哲學藝術教授和電影《博物館奇妙夜》(Night at the Museum),我居住的一綫城市邊緣的百年客傢藝術村和巴黎橘園美術館莫奈的《睡蓮》,書寫於水城威尼斯的文章《哥哥的耳朵》與我的研究生畢業設計之《此時此刻》,巴塞羅那房東傢的地磚和80年代在鄰居傢第一次見到的速溶咖啡,在異鄉的夢中睡去直到在熟悉的城市裏醒來……
對,就像電影《羅拉快跑》(Run Lola Run)。一點點的時間差,就會讓過程和結果截然不同。
我隻是想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