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书系: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 [Annual Report of China Domestic Tourism Development 2017]

中国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书系: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 [Annual Report of China Domestic Tourism Development 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旅游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旅游
  • 国内旅游
  • 中国旅游
  • 旅游报告
  • 年度报告
  • 旅游发展
  • 2017
  • 行业分析
  • 市场研究
  • 数据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旅游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6373604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216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书系
外文名称:Annual Report of China Domestic Tourism Development 2017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增幅收窄,寻找旅游发展新方位的关键一年。在中央出台的41项促旅政策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54项“治旅方略”等红利政策推动下,2016年我国旅游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入境旅游继续复苏,出境旅游回归理性,三大市场呈现均衡发展新格局。
  一、国内旅游市场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1.国内旅游业发展环境稳定向好
  2016年,全域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大众旅游时代的市场基础更加厚实,产业投资和创新更加活跃,经济社会效应更加明显,旅游业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2.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2016年全年国内旅游市场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为国内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具体来看,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达44.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其中,城镇居民31.95亿人次,增长14.03%;农村居民12.4亿人次,增长4.38%。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15.19%。其中城镇居民花费3.22万亿元,增长16.77%;农村居民花费0.71万亿元,增长8.56%。从国内旅游市场多年发展趋势来看,旅游收入从2011年的1.93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9万亿元,游客接待量从2011年的26.41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44.4亿人次。总体来看,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长期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而旅游收入总体保持12%左右的增长速度。
  3.节假日旅游成为当前主力
  节假日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一大热点,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在各个节假日期间均有较快发展,其中市场规模及旅游收入均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率。当前,全国七个节假日接待游客量达到14亿人次左右,约占全国国内旅游市场的32%,仅春节、国庆和清明三大节日,旅游收入就达到了8863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5%,可以推测出七大节日所占比例将达到40%左右。
  二、区域旅游非均衡格局未变,发展趋势向好
  1.区域间潜在出游力均衡化趋势逐渐显现
  客源地潜在出游力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依然呈7:2:1的三级阶梯状分布,即我国的客源市场有近70%源自东部地区,20%源自中部地区,10%源自西部地区。而从发展趋势来看,东部地区累计潜在出游力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70.0%下降到2016年的64.1%,呈现逐年降低态势。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不断升高,累计潜在出游力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30.0%提升到2015年的35.9%,区域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收敛态势。
  2.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化速度高于东部
  全国31个省(市、区)旅游目的地发展指数的区域分异依然显著,东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达,旅游产业基础良好,依然是国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区域。2015年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旅游接待量所占比例分别为48.54%、26.01%和25.44%,总体呈现5:3:2的格局。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15”“旅游+”以及全域旅游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项目和资本向中西部聚焦的态势正在形成。从数据上看,2015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旅游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20.5%和22.9%,均超过东部地区的15.6%;旅游人次的增长率分别为15.1%和13.4%,均超过东部地区的10.0%。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后发效应与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区域之间的合作与战略连接为全国旅游业稳健发展提供了保证。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国内旅游发展状况与特征
一、2016年国内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
二、2016年国内旅游发展的问题
三、2017年国内旅游发展的新机遇

第二章 国内旅游市场特征
一、国内旅游市场总体研究
二、国内旅游出游潜力特征
三、国内旅游市场消费特征
四、国内旅游市场行为特征

第三章 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特征
一、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特征
二、国内旅游合作新格局不断推进
三、国内旅游目的地发展创新案例

第四章 国内旅游客流空间流动特征
一、区域旅游流主要特征
二、旅游流通道便捷度
三、旅游交通发展促使“快旅慢游”格局形成

第五章 国内旅游节假日市场特征
一、假日旅游市场增长速度依然较快
二、假日旅游消费行为受假期长度、气候气温、空间距离影响明显
三、2016年假日旅游市场新特征不断涌现
四、假日旅游公共服务不断升级,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第六章 2017年国内旅游面临的新特征
一、2017年国内旅游发展面临的新环境
二、2017年国内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2017年国内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

前言/序言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增幅收窄,寻找旅游发展新方位的关键一年。在中央出台的41项促旅政策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54项“治旅方略”等红利政策推动下,2016年我国旅游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入境旅游继续复苏,出境旅游回归理性,三大市场呈现均衡发展新格局。
  一、国内旅游市场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1.国内旅游业发展环境稳定向好
  2016年,全域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大众旅游时代的市场基础更加厚实,产业投资和创新更加活跃,经济社会效应更加明显,旅游业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2.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2016年全年国内旅游市场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为国内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具体来看,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达44.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其中,城镇居民31.95亿人次,增长14.03%;农村居民12.4亿人次,增长4.38%。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15.19%。其中城镇居民花费3.22万亿元,增长16.77%;农村居民花费0.71万亿元,增长8.56%。从国内旅游市场多年发展趋势来看,旅游收入从2011年的1.93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9万亿元,游客接待量从2011年的26.41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44.4亿人次。总体来看,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长期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而旅游收入总体保持12%左右的增长速度。
  3.节假日旅游成为当前主力
  节假日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一大热点,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在各个节假日期间均有较快发展,其中市场规模及旅游收入均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率。当前,全国七个节假日接待游客量达到14亿人次左右,约占全国国内旅游市场的32%,仅春节、国庆和清明三大节日,旅游收入就达到了8863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5%,可以推测出七大节日所占比例将达到40%左右。
  二、区域旅游非均衡格局未变,发展趋势向好
  1.区域间潜在出游力均衡化趋势逐渐显现
  客源地潜在出游力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依然呈7:2:1的三级阶梯状分布,即我国的客源市场有近70%源自东部地区,20%源自中部地区,10%源自西部地区。而从发展趋势来看,东部地区累计潜在出游力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70.0%下降到2016年的64.1%,呈现逐年降低态势。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不断升高,累计潜在出游力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30.0%提升到2015年的35.9%,区域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收敛态势。
  2.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化速度高于东部
  全国31个省(市、区)旅游目的地发展指数的区域分异依然显著,东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达,旅游产业基础良好,依然是国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区域。2015年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旅游接待量所占比例分别为48.54%、26.01%和25.44%,总体呈现5:3:2的格局。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15”“旅游+”以及全域旅游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项目和资本向中西部聚焦的态势正在形成。从数据上看,2015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旅游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20.5%和22.9%,均超过东部地区的15.6%;旅游人次的增长率分别为15.1%和13.4%,均超过东部地区的10.0%。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后发效应与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区域之间的合作与战略连接为全国旅游业稳健发展提供了保证。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 一、 报告背景与目的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是一份全面、深入梳理和分析2017年度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运行状况、发展态势、政策导向、消费特征、区域差异以及面临挑战与机遇的综合性报告。本报告旨在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广大旅游从业者提供权威、翔实的数据支撑和前瞻性的发展洞察,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现状,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引导政策制定,优化市场布局,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在国民经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继续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对促进消费、带动就业、改善民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报告的编写,正是基于对这一时代背景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当前国内旅游市场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的及时捕捉。通过对大量一手数据和二手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解读,报告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2017年度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的全貌。 二、 2017年度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运行概况 1. 旅游人次与消费规模 报告将详细呈现2017年度中国国内旅游的总体规模,包括国内旅游总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等核心指标。通过与往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增长的绝对值和增长率,并探讨影响这些指标变动的宏观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以及市场内在驱动力。 旅游人次分析: 报告将细化不同类型旅游(如周末游、短途游、长线游、节假日旅游等)在总人次中的构成,分析不同人群(如居民、散客、团队游客等)的出游特征。 旅游收入分析: 旅游收入将从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维度进行分解,分析各项消费的占比和增长情况,并进一步探究旅游消费的结构性变化。 2. 宏观经济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国民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水平: 分析2017年中国GDP增长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对国内旅游需求的直接影响。 城镇化进程与消费升级: 探讨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如何催生新的旅游需求,以及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下,对旅游产品和服务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高铁、航空、公路等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如何降低出行成本,缩短时空距离,进而刺激国内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将是报告的重点关注内容。 3. 政策导向与行业监管 国家旅游战略与政策解读: 深入分析2017年国家出台的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重大政策,如全域旅游战略的推进、厕所革命的深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成效等,以及这些政策对行业产生的具体影响。 旅游业改革与创新: 关注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旅游投融资环境的优化、旅游业态的创新(如民宿、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等方面的进展。 旅游市场监管与服务提升: 报告将评估2017年旅游市场监管的力度和成效,如打击“不合理低价游”、规范旅游合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举措,分析其对重塑旅游市场秩序和消费者信心的作用。 三、 2017年度中国国内旅游市场主要特征分析 1. 旅游消费新趋势 品质化、个性化需求凸显: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游客越来越追求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报告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现个性化定制游、主题游、深度游等新兴旅游方式的兴起。 “体验式”旅游受青睐: 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而是更加注重参与感和体验感。报告将分析文化体验、民俗体验、户外探险、体育旅游、节庆活动等体验式旅游项目的受欢迎程度。 “短平快”与“慢生活”并存: 报告将分析周末游、短途周边游的持续火爆,以及伴随而来的一些“近郊游”、“微度假”等新概念的出现;同时,也关注部分游客对“慢旅游”、“深度慢游”的追求,如乡村民宿、休闲度假等。 科技赋能旅游: 移动支付、在线预订、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的应用,如何改变游客的出行方式、信息获取方式以及旅游体验,将是报告着重分析的内容。 2. 旅游客源结构与行为分析 年轻客群崛起: “90后”、“00后”等年轻一代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消费力量,他们的消费习惯、偏好和信息获取渠道与传统客群存在显著差异。报告将深入分析年轻客群的旅游动机、目的地选择、消费模式和信息传播方式。 家庭出游成为主流: 亲子游、家庭游依然是国内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将分析家庭出游的特点,如对亲子互动、安全保障、教育寓教于乐等方面的需求。 散客化趋势加速: 自由行、半自由行等散客化出游方式日益普及,游客自主决策程度提高。报告将分析散客出游的构成、特点以及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具体要求。 “她经济”的拉动作用: 女性在旅游消费决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报告将分析女性旅游的特点和消费偏好。 3. 旅游产品与目的地发展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效: 报告将梳理2017年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分析其在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提升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促进旅游业态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等特色旅游发展: 报告将分别对这些具有独特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旅游类型进行专题分析,评估其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发展建议。 城市旅游与休闲度假: 分析国内主要城市在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提升,以及围绕城市休闲、文化体验、主题公园等形成的旅游消费热点。 海岛旅游、边境旅游等区域性旅游发展: 评估这些具有特殊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的旅游类型在2017年度的发展状况。 4.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旅游发展对比: 分析各区域在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成熟度、客源构成、发展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旅游发展格局。 重点旅游区域的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等),深入分析其旅游发展的亮点、存在的短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结合: 评估旅游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 四、 2017年度中国国内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 挑战 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尽管监管力度加大,但部分地区和领域的旅游市场乱象依然存在,如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强迫消费等,损害消费者权益和行业声誉。 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 部分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之间存在较高的相似度,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独特性,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旅游服务质量不高: 部分旅游企业服务意识不强,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旅游服务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尤其是在精细化服务和情感化体验方面。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矛盾: 在追求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依然是重要的课题。 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不容忽视,旅游业的风险应对和危机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旅游人才短缺: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化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人才引进、培养和留用机制仍需完善。 2. 机遇 内需潜力巨大: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国内旅游消费潜力仍然巨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政策支持持续加码: 国家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持续出台鼓励和支持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不断提升,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体验、个性化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为旅游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提供了动力。 科技进步驱动创新: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旅游业的产品开发、营销推广、服务管理、游客体验等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机遇。 全域旅游战略深入推进: 全域旅游的理念和实践,正在推动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有助于形成新的旅游增长点和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五、 总结与展望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在对2017年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的详实梳理与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将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报告将总结2017年度的经验教训,提出面向未来的发展建议,包括但不限于: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旅游产品向高品质、个性化、体验化方向发展,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加强市场监管与服务提升: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消费者满意度。 推动旅游业态融合创新: 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旅游业的长期繁荣。 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增强旅游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本报告期望能够成为理解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把握行业发展规律、指引未来发展方向的宝贵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旅游行业工作多年的从业者,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旅游业的动态。过去一年,国内旅游市场经历了诸多变化,从政策导向到市场需求,都呈现出新的特点。我购买这本《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份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行业分析。我期待它能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例如游客数量、消费总额、人均消费、区域分布、游客结构等关键指标,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解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剖析影响这些指标变动的深层次原因,例如宏观经济环境、旅游政策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消费者行为变化等。此外,对于行业内的热点问题,如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全域旅游、旅游+融合发展等,报告能否给出独到的见解和预测?我希望它能成为我制定未来工作计划、把握行业发展机遇的重要参考。

评分

对于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学者而言,旅游业的发展往往是观察社会经济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窗口。这本书《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研究样本。我希望它能够超越简单的市场数据统计,深入挖掘旅游发展背后的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重维度。例如,报告能否分析不同社会群体(如年龄、收入、教育程度)的旅游消费行为差异及其演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结构、就业模式、文化传承以及生态环境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是否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例如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文化同质化、旅游安全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扎实的研究基础和深刻的理论分析,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图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大气,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风格,远山近水,白鹭翩跹,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仿佛瞬间将人带入中国秀丽的山河之中。书名“中国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书系”透露出其权威性和专业性,而“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则精准地指明了报告的时间范围和内容重点。作为一名对中国旅游业发展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过去一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脉络与趋势。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堆枯燥的数据和图表,更能包含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让我感受到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热情,以及各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与活力。我特别想了解,在2017年,有哪些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崭露头角?哪些传统的旅游方式在悄然改变?人们的出行偏好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这本书能否为我描绘出一幅中国国内旅游的全景图,让我对这片广袤的土地及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热爱旅行的普通人,我一直对中国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充满向往。每年年底,我都会关注一些关于旅游发展趋势的报告,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新的旅行灵感。《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这本书的标题立刻吸引了我。我很好奇,在2017年,我们国家的旅游业究竟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哪些地方变得更加热门,有哪些新的旅行方式受到大家的青睐?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数字的罗列,更能讲述一些鲜活的旅游故事,展现普通游客在旅途中的快乐与体验。比如,那些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是怎样的?古老的村落是如何焕发新生的?大山深处的秘境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喜?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大地上的多元文化和壮美风光,为我未来的旅行计划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

评分

我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一直情有独钟。每年,我都会计划几次国内旅行,去探索那些未曾到访过的城市和乡村。《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过去一年国内旅游发展状况的视角。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在2017年,哪些地方因为其独特的历史遗迹或自然风光而受到更多关注?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除了传统的观光需求,是否还有对文化体验、康养休闲、户外探险等方面的更高追求?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在过去一年里,有哪些新兴的旅游产品或服务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又有哪些古老的旅游资源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这本书能否为我描绘出一幅生动而详实的中国国内旅游地图,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旅行充满期待,并能找到更多有趣和有意义的旅行方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