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通俗易懂, 适用于高等院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对于体育爱好者也有指导作用。
本书主要讲了田径运动、排球运动、足球运动、篮球运动、武术运动、体育舞蹈六种运动,书中对各项运动的主要技术讲解详细,并有配图,方便读者了解该类型运动的基本动作、主要技术 内容简介
本着“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本书主要介绍了大学生普遍喜爱的田径运动、排球运动、足球运动、篮球运动、武术运动、体育舞蹈的具体内容,根据不同运动的特点,分别讲述了各种运动的历史、主要技术、基本战术或者基本动作。
本书通俗易懂, 适用于高等院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对于体育爱好者也有指导作用。 目录
第一章田径运动1
第一节竞走1
一、竞走的动作技术1
二、竞走技术的练习方法1
三、简要规则2
第二节跑3
一、短跑3
二、中长跑6
三、接力跑8
四、跨栏跑10
第三节跳跃12
一、跳高12
二、跳远14
三、三级跳远16
第四节投掷18
第二章排球运动21
第一节排球运动概述21
一、排球运动的特点21
二、排球运动的锻炼价值22
三、排球练习中运动损伤的预防22
四、世界排球大赛简介22
第二节排球运动基本技术22
一、排球技术的概念22
二、排球技术的特点23
第三节排球基本战术26
一、阵容配备27
二、进攻战术28
三、防守战术29
第三章羽毛球运动31
第一节羽毛球运动概述31
一、起源31
二、发展简况31
三、羽毛球主要世界大赛32
第二节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32
一、握拍方法32
二、指法34
三、发球35
四、接发球38
五、击球39
六、步法53
第四章足球运动58
第一节足球运动简介58
一、现代足球运动58
二、我国足球运动58
第二节足球运动基本技术59
一、踢球技术与练习59
二、停球技术与练习61
三、顶球技术与练习63
四、运球技术与练习64
五、抢截球65
六、掷界外球65
七、守门员技术66
第三节足球运动基本战术67
一、足球进攻战术67
二、足球防守战术70
三、几种常用足球比赛阵形简介71
第五章篮球运动74
第一节篮球运动简述74
第二节篮球基本技术75
一、移动75
二、传接球76
三、投篮77
四、运球79
五、持球突破80
六、防守对手81
七、抢球、打球、断球82
八、抢篮板球83
第三节篮球基本战术84
一、进攻与防守战术的基础配合84
二、进攻与防守战术的整体配合86
第六章武术运动89
第一节武术简介89
第二节武术基本功89
一、手型和步型89
二、腿功练习90
第三节初级长拳第三路92
一、初级长拳第三路简介92
二、动作名称93
三、动作说明与图示93
第四节初级剑术103
一、初级剑术简介103
二、动作名称104
三、动作说明与图示104
第五节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115
一、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简介115
二、动作名称116
三、动作说明与图示116
第七章体育舞蹈130
第一节体育舞蹈的基础知识130
一、舞程线、方位、赛场介绍130
二、体育舞蹈常用符号132
第二节华尔兹(三步舞)134
一、三步舞的简述134
二、基本步型134
第三节流行交谊舞(三步舞)综合套路140
参考文献145 精彩书摘
二、发展简况
1. 规则的演变
羽毛球游戏刚兴起时,没有人数、分数和场地的限制,练习者只需要互相对击。现代羽 毛球从伯明顿庄园开始,有了一定的分数、 场地、 人数限制,1875 年, 第一本写羽毛球规 则的书在英国问世。当时的规则很简单,规定了场地呈长方形,中间挂网的高度,双方对击 的要求,并没有单打、双打的区别。随着人们观赏水平的提高及技术、战术的发展,规则也 随之变化,出现了单、双打场地区别及发球区的规定,发球得分及发球得分后的换 区 等 规 则。国际羽联正在制定新的规则,特别是对决胜局的比赛时间加以限制,力求使羽毛球比赛 更加紧张激烈、精彩纷呈。
……
1. 正手握拍法 (以右手握拍为例)
① 握拍之前,先用左手拿住拍杆,使拍面与地面垂直,再张开右手, 使手掌下部 (小 鱼际)靠在 球 拍 的 拍 柄 底 托 部 位, 虎 口 对 着 球 拍 柄 窄 的 一 面 (即 对 着 拍 柄 窄 面 内 侧 的 棱 角线)。
② 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握住拍柄,小鱼际与拍柄末端相齐。 握拍位置不宜过前或 过后。
③ 拇指和食指略微前伸贴在拍柄的两个宽面上。
④ 掌心与拍柄面之间留有空隙,有助于灵活调节握拍的动作和发力 (图3-1)。
……
(1)反手发平高球
准备动作:两脚与肩同宽,前后斜站。 右脚在前, 左脚尖侧后点地, 重心放在右脚上; 左手拇、中、食指握住球的羽毛处,将球置于腹前腰部以下; 右臂屈肘稍向上提起, 展腕, 用反手握拍,以反拍面将球拍自然置于腹前持球手的后面,两眼正视前方,呈发球前的准备 姿势。
引拍动作:左手放球的同时, 右手以肘为轴, 前臂内旋、 展 腕 由 后 向 前 做 回 环 半 弧 形 挥动。
击球动作:击球时屈指手腕发力,用正拍面向前上方将球击出,在击球的一刹那,手腕 有弹性的击球,拍面与地面的角度接近垂直。
随前动作:击球后,要积极制动,并将握拍姿势迅速调整为正手放松握拍。 要求:发球时,球拍的挥 动 方 向 也 与 反 手 发 网 前 球 一 样, 将 球 击 到 后 发 球 线 以 内 的
区域。 前言/序言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发挥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作用,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的学校教育目标,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一到两项适合自身锻炼的运动项目,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与磨炼,学会锻炼,进而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我们特别编写了本教材。
在编写理念上,我们本着“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力求突出高校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的发展。
在教材内容选择上,我们侧重易于学生掌握的田径、排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武术、体育舞蹈等项目。这些项目容易组织游戏和竞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能提高个人的欣赏水平。
本册教材编写由黄文健、秦伟、宫琳、赵燕鹏、宿元、韩宝玉、蔡云、李颖建八位老师共同完成。
本教材的编写图文并茂,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力求易学易懂,其中借鉴参考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得到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大家指正。
编者
2017年5月
第一版前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为进一步发挥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作用,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的学校教育目标,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一到两项适合自身锻炼的运动项目,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与磨炼,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特别编写了本教材。
在本书的编写理念上,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力求突出高校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的发展。
在教材内容选择上,我们侧重讲授学生容易掌握的田径、瑜伽、体育舞蹈、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手球、武术、健美操等十一个大项。这些项目更容易组织游戏和竞赛,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绝大部分项目编入了裁判规则,使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提高个人的欣赏水平。
整个教材的编写进行了细致的分工,秦伟(羽毛球),韩宝玉(武术)、宿元(武术),蔡云(排球),李颖建(篮球、手球),黄文健(足球),宫琳(奥林匹克运动),赵燕鹏(体育舞蹈)。最后由秦伟对全书统编。
本书图文并茂,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力求易学易懂,并参考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得到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大家指正。
编者
2015年3月
《体育与健康(下册)》—— 开启身心和谐的探索之旅 前言: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已成为个体追求幸福与成功的基石。而体育与健康,作为连接身心健康的重要纽带,其蕴含的价值与意义愈发凸显。《体育与健康(下册)》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指南,引导大家认识体育的多元化价值,掌握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并以此为驱动,构建更加充实、和谐的人生。 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体育运动的教程,更是一次关于生活品质的深刻探讨。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体育活动如何影响我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交层面,并提供了大量实操性的建议,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相信,通过阅读和实践本书的内容,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健康”二字的真正含义,并积极主动地去实践,从而成为自己健康生活的掌舵者。 第一章:运动的智慧——探索体育的多重维度 本章将带领读者穿越体育的广阔天地,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运动的意义。我们首先会探讨体育的起源与发展,追溯古今中外体育文化的核心理念,感受体育精神的传承与演变。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体育活动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并从中汲取积极的力量。 随后,我们将深入剖析体育活动的生理效益。从心肺功能的提升、肌肉骨骼的强健,到新陈代谢的优化、免疫力的增强,每一个方面都将通过详实的科学解释和生动的案例加以阐释。读者将了解到,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塑造健美的体魄,更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种慢性疾病,为长远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体育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本章还将着重探讨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我们将分析运动如何帮助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提升自信心,甚至在应对焦虑和抑郁方面发挥辅助作用。通过运动释放内啡肽,体验“运动后的愉悦感”,读者将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体育带来的精神上的慰藉与力量。 最后,我们将目光投向体育的社会价值。团队运动如何培养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体育竞赛又如何塑造公平竞争和尊重规则的品格?通过对这些社会互动层面的分析,读者将理解体育不仅是个体锻炼的方式,更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动起来!——科学的运动方案设计与实施 本章将从理论走向实践,为读者提供一套科学、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设计指南。我们将首先讲解制定运动计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目标设定、运动类型选择、运动强度与频率的把握,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这套原则将帮助读者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避免盲目跟风,确保运动的安全与有效。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运动及其适用人群。从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行)的燃脂塑形效果,到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的增肌强骨功效,再到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拉伸)的舒缓身心、提高活动度的作用,本书将一一进行阐述,并提供具体的动作示范和注意事项。 针对不同的运动场景,本章也将提供实用的建议。无论是室内健身还是户外活动,无论是独自锻炼还是与伙伴同行,读者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我们还会探讨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高效锻炼,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装备,让运动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 更重要的是,本章将强调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我们将讲解运动前的热身、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运动后的放松与恢复,帮助读者有效避免运动损伤,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我们也关注特殊人群的运动需求,例如青少年、老年人、孕妇以及有慢性疾病的个体,提供针对性的运动指导,确保人人都能安全有效地参与体育活动。 第三章:健康的燃料——均衡饮食与营养管理 身体的健康离不开合理的饮食。本章将深入浅出地讲解均衡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运动需求进行科学的营养管理。我们将首先介绍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分析它们在维持身体机能、提供能量和修复组织方面的关键作用。 接着,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制定一份符合个人需求的饮食计划。这包括认识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了解如何根据能量消耗来调整摄入量,以及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实现营养素的均衡搭配。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健康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法,帮助读者轻松制作美味又健康的餐点。 对于运动爱好者而言,了解运动前后的饮食策略至关重要。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前补充能量的食物,以及如何通过运动后的营养补充来促进身体恢复和肌肉生长。我们将 debunk 一些关于运动营养的常见误区,提供基于科学的建议。 此外,本章还将关注一些特殊的饮食需求,例如素食、低脂饮食,以及如何应对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的情况。同时,我们也会强调饮水的重要性,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运动强度和环境来合理补充水分。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将健康的饮食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从而全方位地提升身体素质。 第四章:心灵的栖息地——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载体,而积极的心态则是应对生活挑战的强大武器。本章将聚焦于心理健康,并探讨体育如何成为构建强大内心世界的有力工具。我们将首先解释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章将深入剖析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我们会详细阐述运动如何成为有效的压力缓解剂,通过释放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我们将探讨运动如何提升情绪,通过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 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分析体育锻炼如何通过身体能力的提升、目标的达成,以及克服困难的经历,来逐步建立和增强个体的自信心。我们将分享一些鼓励自我肯定和积极心态的技巧,帮助读者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此外,本章还将探讨体育在促进人际交往和培养社交技能方面的重要性。参与团队运动或健身课程,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提供与他人交流和协作的机会,建立归属感,减少孤独感。 最后,本章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除了体育运动,我们还会介绍冥想、正念练习、放松技巧等,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与宁静。本书希望引导读者认识到,健康的心理同样需要积极的“锻炼”,而体育活动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五章:绿色生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章将引导读者思考体育与健康如何与环境保护紧密相连,并倡导一种更加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选择环保的运动方式和参与环保活动,来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例如,选择公共交通或骑行前往运动场地,减少碳排放;参与清洁海滩、植树造林等环保公益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为地球做出贡献。 本章还将关注运动装备的环保选择。从可回收材料制成的运动服饰,到节能环保的健身器材,我们将引导读者在消费时做出更负责任的决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会探讨健康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减少肉类消费,选择本地、当季的食材,不仅有益于个人健康,也能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 本书希望通过本章内容,让读者意识到,体育与健康不仅仅是个体层面的追求,更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息息相关。通过倡导绿色、可持续的生活理念,我们鼓励读者成为环境友好的实践者,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体育与健康(下册)》的编写,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健康生活的大门。我们希望本书的内容能够激发读者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引导读者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并鼓励读者将这些知识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以及对环境的关怀,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坚信,通过持续的运动、合理的饮食、积极的心理调适以及对环境的责任感,每个人都能实现身心和谐,绽放出生命中最耀眼的光彩。愿本书成为您在探索体育与健康旅途中的忠实伙伴,陪伴您迈向更加健康、快乐、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