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公务员联考提分系列:常识判断必知288条》是严格依照公务员联考考试真题编写的,在认真研究、比较历年真题的基础上,分析公务员联考的变化、特点和趋势,终确定的本书内容。内容契合考试特点,体现了公务员联考的趋势。希望这本教材能够帮助考生加深考点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内容简介
《中公版·公务员联考提分系列:常识判断必知288条》包含了公务员联考常识判断的八大常考学科,分别是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人文历史知识、公文知识、经济知识、科技生活知识、地理知识。针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是考生备考的良师益友。
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2条)
二、毛泽东思想(13~14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5~17条)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8~21条)
一、法的概述(22~23条)
二、宪法(24~31条)
三、行政法(32~44条)
四、刑法(45~64条)
五、民法(65~92条)
六、诉讼法(93~101条)
七、经济法(102~112条)
八、公司法(113~117条)
一、管理学基础知识(118~123条)
二、公共管理基础知识(124~129条)
三、行政管理基础知识(130~138条)
一、哲学思想(139~140条)
二、文化常识(141~152条)
三、中外历史常识(153~169条)
一、公文基础知识(170~180条)
二、常用法定公文写作(181~190条)
三、公文处理(191~194条)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5~198条)
二、微观经济(199~209条)
三、宏观经济(210~218条)
四、国际经济(219~230条)
五、经济热点名词(231~240条)101
一、现代高新技术(241~244条)
二、生活中的科学常识(245~251条)
三、世界科技史(252~263条)
一、中国地理概况(264~267条)
二、地球(268~269条)
三、大气与风(270~271条)
四、陆地(272~275条)
五、海洋(276~277条)
六、自然灾害(278~280条)
七、空间地理(281~288条)
精彩书摘
专题一
政治知识
1.物质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能够被人感觉到。
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是一切变化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2.意识
意识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的这一本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其次,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要表现为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的意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不过它们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
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而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又是互相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只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静止不重要,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我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必要条件,也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由于事物内在矛盾的多样性,事物的质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的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通过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
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每一种质都有相应的量,因此,事物的量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且是多种多样的。
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量变的表现形式有单纯数量的增减,也有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方式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质变的表现形式有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前者是通过矛盾双方剧烈的外部冲突而实现的,后者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丧失而实现的。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当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处在肯定阶段;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会否定自身到达否定阶段,即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但是到此为止,事物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地完成。因为正如在肯定阶段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肯定方面一样,事物的否定阶段同样也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否定方面。所以,事物的发展到了否定阶段,与其说事物内部的矛盾解决了,不如说是充分地展开了。事物的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一样都有片面性。因此,只有经过第二次否定,到达否定之否定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才能得到克服,事物的矛盾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6.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指“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因此要求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因此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求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同时重点论是以两点论为前提的。
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两者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它们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主张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与此相反的历史观就是唯心史观。
8.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社会形态内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结合,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一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既包括在同一种生产关系中处于对立地位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包括在两种对立的生产关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9.商品和货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是相对于具体劳动而言的。具体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它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指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形成价值。
商品交换是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交换的数量比例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货币具备五大职能:第一,价值尺度,即商品的价值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价格。第二,流通手段,即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第三,贮藏手段,即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成为财富的随时可用的绝对社会形式。第四,支付手段,即货币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手段。第五,世界货币,即货币越出一国疆界,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发挥货币的作用。
10.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运动的基本规律。
主要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不平衡引起的。
作用形式:第一,生产中的价值规律,即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的规律。第二,交换中的价值规律,即价值规律在交换过程中的展开。第三,流通中的价值规律,即等价交换规律展开为价格与价值相符的规律。
11.资本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因此不是一切货币都是资本,只有那些能够自行增殖、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存在。因此,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2.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过程中产生,它是在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即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的剥削程度。资本家要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必须尽量增加剩余劳动时间,减少必要劳动时间。要实现这一目的,资本家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部门中的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逐,刺激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1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公版·公务员联考提分系列:常识判断必知288条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