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部引發的偉大創新往往是顛覆性的,對個人和組織自身而言,尋求創新往往要從內部尋找突破點,刀刃嚮內,實現自我革命。如何從個人和組織的內部尋找創新的突破口,打破傳統規則的桎梏?
作者在書中提齣“八個突破性問題”,這些問題能夠幫助個人、團隊及更大規模的社會係統嚮內探究自身的無形力量,達成完整的係統觀以求變化、發展和轉型,讓人們連接到那些更廣闊、更深入的內在和外在資源。資源的拓展以及自我認知的提高,喚起人們的意識延展,帶領人們進入全新的未知世界。這八個突破性問題是:
東方 我的獨特使命是什麼?
東南 如何釋放當下這一刻的魔力?
南方 如何放膽進入不確定?
西南 如何專注於我的起心動念?
西方 如何支持個人成長?
西北 如何學習窺見無形之物?
北方 如何將我的天賦迴饋?
東北 如何保持自身能量的清澈明亮?
這八個突破性問題構成瞭一套完整的“激勵創新輪”的實踐方法,用古老的方式帶領人們探查生命中不同的能量狀態。激勵創新輪采用羅盤的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代錶一種能量智慧。能量存在於廣袤的宇宙中,也存在於渺小的人體內,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小宇宙。
沿著這八個突破性問題引導的方嚮,領導者和變革者必能找到釋放其團隊和組織的創造性潛能的方法。
本書的宗旨是促進人們自身的激勵與創新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提升洞察領悟的能力;幫助人們尋找到將洞見轉化為創新形式的途徑,以此點燃周圍人的靈感,讓整個組織形成相互激勵、相互促進的正能量場,實現從內部帶動的創新。
尼剋.尤德爾
尼剋.尤德爾(Nick Udall)博士現任nowhere公司CEO,兼世界經濟論壇的新領導力模式全球議程委員會的聯閤創始人、前主席。從23歲起,他開始世界各地的企業高管一起工作至今。尼剋曾獲得産品設計專業的學士學位、意識和創新專業的博士學位,他專注於用催化的方式和企業傢及高層管理團隊一起工作。
尼剋.特納
尼剋?特納(Nic Turner)是nowhere公司的聯閤創始人。在過去的30多年裏,尼剋所專注的係統排列、激勵創新輪和創新領導力的獨特實踐,在全世界很多組織內部得到廣泛采用。
不僅管理需要靜下心來,穩紮穩打,紮硬營,打呆仗,創新同樣需要安靜的人文環境和寜靜的內心世界。與之相比,集體主義文化傳統下的國人,實在是太愛熱鬧瞭。這種文化驟遇到互聯網,很多人更是變本加厲,不知涯畔瞭。創新從來就是“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聚光燈和麥剋風下,産生不瞭偉大的創新。《嚮內創新》這陣“西風”來的正是時候,給我們帶來一場及時雨。雨過天青,塵埃落地,靈性生長,讓我們迴過頭來重新關注創新的真正本質。
—— 肖知興 著名管理學者,領教工坊聯閤創始人
《嚮內創新》為讀者的思維和行動開啓瞭一條全新的途徑,闡述瞭重塑傳統製度的指導原則,這正是時代所呼喚的。另外,它將激發靈感的新思維與腳踏實地實現真正的組織變革真正結閤起來。
—— 威廉·艾薩剋斯 MIT斯隆商學院教授
《對話和團體思考》(Dialogue and The Art of Thinking Together)作者
《嚮內創新》介紹瞭個人領域和專業領域方麵那些不為人知而又意義重大的突破之道,可以快速幫助我們提升自我。
—— 傑米·卡托 創意設計師、獲得格萊美奬提名的概念樂隊1 Giant Leap成員
《嚮內創新》就好比是一齣神秘的戲劇,神秘莫測,但又無孔不入。本書給你帶來瞭全麵的觸動……它考驗你,推動你,解構你,重構你。但是它有多大的魔力,取決於你。
—— 馬丁·格裏菲思 英國政府公司、企業與監管改革部服務轉型總監
目錄
中文版序
上篇 釋放我的創造性潛能
歡迎各位
做齣選擇
激勵創新實踐輪
開篇 ‖7
我們的探尋 ‖10
一本有關突破性問題的書 ‖13
激勵創新 ‖15
激勵創新輪 ‖20
如何使用激勵創新輪 ‖25
八個突破性問題
東方 我的獨特使命是什麼 ‖32
東南 如何釋放當下這一刻的魔力 ‖52
南方 如何放膽進入不確定 ‖72
西南 如何專注於我的起心動念 ‖92
西方 如何支持個人成長 ‖112
西北 如何學習窺見無形之物 ‖132
北方 如何將我的天賦迴饋 ‖152
東北 如何保持自身能量的清澈明亮 ‖170
讓實踐鮮活起來
站在我的能量圈中心 ‖190
當下之道 ‖196
下篇 釋放我們的創造性潛能
歡迎各位
做齣選擇
激勵創新藝術輪
開篇 ‖209
我們的探尋 ‖212
一本關於突破性問題的書 ‖215
激勵創新 ‖217
激勵創新輪 ‖222
如何使用激勵創新輪 ‖227
八個突破性問題
東方 我們的獨特使命是什麼 ‖234
東南 如何釋放當下這一刻的魔力 ‖254
南方 如何放膽進入不確定 ‖272
西南 如何專注於我們的起心動念 ‖292
西方 如何支持我們的成長 ‖312
西北 如何學習窺見無形之物 ‖332
北方 如何將我們的天賦迴饋 ‖352
東北 如何保持我們的能量清澈明亮 ‖372
讓實踐鮮活起來
站在我們的能量圈中心 ‖394
當下之道 ‖400
中文版序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正是我的青年時代,我花瞭十年旅行和研究不同的智慧傳統,特彆是在印度、希臘和美國。在30多歲的時候,我迴到瞭英國,和妻子組建瞭傢庭。那時候,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丈夫和父親,我麵臨著一個艱巨的挑戰,這個挑戰便是如何以符閤我的意識修行的方式來謀生。
通過一係列幸運的意外,我發現我的冥想實踐和格式塔的研究有助於幫助人們更全然地、富有創造性地一起工作。我甚至發現,在商業領域有一個名稱來形容這樣的工作——“組織發展”。我找到一種謀生方式,在支持傢人的同時,能繼續擴展幫助他人的能力,特彆是在他們的工作生活中。這個發現對於我來說,如同沙漠中的旅行者獲得瞭甘泉,我欣喜若狂,盡情暢飲。
在為英國一些大企業工作時,我能夠培訓世界領先的組織發展顧問,並在關鍵的戰略議題上和他們進行閤作。1995年,就像本書開篇所描述的,我成為兩位美國印第安智慧守護者Rainbow Hawk 和Wind Eagle的學徒。在印第安的文化傳統中,他們視自己為自然世界這個整體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獨立於它。基於這樣的文化傳統的啓發,我開展瞭一套發展組織智慧的實踐方法。我的工作讓我能夠將這種做法轉化為實用工具以符閤人性,從而以可持續的方式來幫助開發創新戰略和創新文化。
我和本書的共同作者尼剋·尤德爾(Nick Udall)一起工作,專注於發展這套做法。我們將公司取名為“nowhere”,因為在當下,“now”(現在)和“here”(這裏)是獲得突破的入口。在之後的12年中,nowhere開始與優秀的領導者和卓越的企業一起閤作。從英國開始,然後發展到世界各地。在組織裏和領導一起進行實際工作的基礎上,我們能夠發展和完善這些實踐與做法。可以說,nowhere的做法是活的實踐,而非一個理論!
2008年,本書英文版齣版,隨之而來的一些領導者和變革者關於此書的反饋都很相似。“這些感覺是我正在尋找的東西,但關於如何應用,我需要幫助,隻是閱讀書本身還不夠。”
為瞭迴應大傢的反饋,在2010年,我們基於本書開發瞭一個名為“八個問題”的培訓項目。該項目希望能夠為領導者和變革者提供能夠釋放其團隊、部門和組織的創造性潛能的方法和實踐。2011年,王鼕梅、商海芳、硃曉平和劉媛芳邀請我們到中國開設“八個問題”課程。我們非常感謝他們所做的大量工作,鼓勵人們探索這種做法。第一次的培訓聚集瞭一群非常棒的人,其中有一位便是當時阿裏巴巴集團的組織發展負責人王民明。他立即認識到這種做法可以在阿裏巴巴應用,他促成瞭我和馬雲、彭蕾(當時是阿裏巴巴集團的首席人纔官)的會麵。我們有幸和阿裏巴巴分享這種做法,從2011年持續至今。通過參加過“八個問題”的人們的實踐,nowhere的實踐已經在中國的企業中得到應用。這項工作也得到瞭由劉媛芳領導的nowhere中國團隊的支持。
2014年,nowhere的CEO尼剋·尤德爾齣版的《駕馭創新過山車》(Riding the Creative rollercoaster)一書,就是建立在本書的基礎上,同時積纍瞭我們過去幾年的經驗。真的很希望這本書也被翻譯,讓更多的中國朋友有機會讀到。
尼剋和我很高興本書中文版的麵世,並希望其中提及的實踐及做法對新一代的領導者有幫助。也特彆感謝任尚德和郭風華為本書做的翻譯工作,以及劉媛芳為本書進行的審校工作。
尼剋·特納(Nic Turner)
英國德比郡
2017年2月
說實話,《嚮內創新:如何釋放你的創造性潛能》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想到瞭很多關於“頓悟”的時刻。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創新,往往不是那種循序漸進的改進,而是一種突然的、靈光乍現的突破。而這種突破,似乎很多時候都來自於內心深處,而不是外部的刺激。所以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讀“嚮內創新”這個概念。它會不會探討那些偉大的發明傢、藝術傢,他們是如何在寂靜中找到靈感的?它會不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進入“心流”狀態的技巧,因為我總覺得,在那種完全投入的狀態下,人的創造力會達到頂峰。我也會思考,這本書會不會觸及到一些哲學層麵的東西,比如關於自我認知、關於潛意識的力量。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絞盡腦汁也想不齣一個好點子,而有時候,在放鬆的時候,反而會有奇思妙想。我腦海裏浮現的,是那些關於禪修、關於冥想,甚至是一些古老東方智慧的書籍,它們都強調內觀和自省。我期待這本書能將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轉化為一種可以被普通人理解和實踐的方法。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嚮內創新:如何釋放你的創造性潛能》,我當初會買它,純粹是因為被封麵上那句“嚮內創新”四個字吸引住瞭。說實話,我這個人一嚮不太相信“靈感如神助”之類的說法,總覺得創新這玩意兒,多少得有點兒功底,點兒悟性。但這本書的名字,卻給我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仿佛在說,真正強大的創新,不是嚮外尋找,而是嚮內挖掘。我當時就好奇,這種“嚮內”到底意味著什麼?是一種冥想?還是一種潛意識的探索?亦或是某種思維模式的轉變?我一直對自己的創造力感到有些…嗯,不夠用。平時工作上也需要一些新想法,但往往腦袋裏空空如也,隻能翻翻舊資料,拼拼湊湊。所以,我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種方法,能讓我突破這種瓶頸,真正擁有源源不斷的創意。這本書的副標題“如何釋放你的創造性潛能”更是直擊痛點,讓我覺得它或許能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指導,而不是那些空泛的雞湯。我甚至想象,這本書可能會講一些關於大腦潛能開發、思維訓練的科學原理,或者是一些我從未聽過的、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智慧。我真的很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些顛覆性的認識,讓我看到創造力的另一麵,一種更加內在、更加深刻的可能性。
評分《嚮內創新:如何釋放你的創造性潛能》這個書名,讓我想到瞭一種“反嚮操作”的創新思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似乎總是習慣於嚮外獲取信息、尋求靈感,但這本書卻反其道而行之,強調“嚮內”。這讓我非常好奇。我設想,它可能不會教你如何去搜集大量的市場數據,或者模仿彆人的成功案例,而是會引導你去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去發掘那些被忽略的、獨一無二的視角。我可能會在書中看到關於如何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如何捕捉那些微妙的情感和體驗,以及如何將這些內在的感悟轉化為獨特的創意。我也會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跳齣框架”的練習,幫助我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看到事物的另一麵。我期待它能給我一種全新的啓發,讓我明白,真正的創新,往往源於對自身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對世界更獨特的感知。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建立一種更加自信、更加獨立的創新風格,而不是隨波逐流,人雲亦雲。
評分剛拿到《嚮內創新:如何釋放你的創造性潛能》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是帶著一種略帶懷疑的態度去翻閱的。我總覺得,那些談論“創造力”的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充斥著我聽不懂的術語;要麼過於空泛,講一堆道理卻抓不住重點。我更像是一個務實的人,希望讀到的東西是能落地的,能真正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這本書的書名,雖然很吸引人,但“嚮內創新”這個概念,我一開始覺得有點飄忽。我心想,難道是讓我去閉門思過,然後靈感就自己冒齣來嗎?(笑)我更傾嚮於相信,創新是可以通過係統的學習和練習來提升的。所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步驟,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概念的層麵。比如,它會不會分享一些打破思維定勢的方法?會不會介紹一些能夠激發聯想的技巧?會不會指導我如何更好地觀察和感知周圍的世界,從而從中發現新的可能性?我腦海裏設想的,是那種既有理論深度,又能提供實踐指導的讀物,能夠幫助我一點點地,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創造力體係。我希望它不是一本“速成”指南,而是一本能陪伴我長期成長的良師益友。
評分我之所以會對《嚮內創新:如何釋放你的創造性潛能》這本書産生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近年來對“內在驅動力”這個概念的關注。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缺乏創新,並非是能力不足,而是內在的能量沒有被激活。很多勵誌類的書籍,總是強調外部的學習和競爭,但這本書的“嚮內創新”,卻給我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我設想,它可能會引導我去審視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興趣點,以及那些真正能讓我産生熱情的事物。我期待它能告訴我,如何從這些內在的源泉中汲取能量,並將之轉化為創新的動力。或許,它會提供一些方法,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隱藏的纔能,並且學會如何將這些纔能與實際的創新需求相結閤。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一些關於個人成長、自我探索的圖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麵鏡子,讓我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內心,並且找到那把打開創造力之門的鑰匙。我渴望的,是一種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技巧。
評分好
評分很好,可以不錯。
評分很好,可以不錯。
評分很好,可以不錯。
評分給力,快
評分很有啓發的一本書,值得收藏!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給力,快
評分還沒來得及看呢,太纍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