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白银时代”极具个性与宗教感的女诗人。有评论说,“在20世纪的诗人中很难找到从力度和深度能与她媲美者”。
★ 被誉为“穿裙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
《致群山中的她——吉皮乌斯诗选》诗选从吉皮乌斯各个时期的创作中精心编译了zui具代表性的作品140余首,这部分作品在展示人类在生命两极之间彷徨、犹豫、挣扎的浮悬状态的同时,也体现出这位女诗人对存在所抱有的“诗意的永恒渴望”,以及在苦难中咀嚼生活的甜蜜、在绝望中寻觅希望的高傲。她的诗“仿佛是以浓缩的、有力的语言,借助清晰的、敏感的形象,勾画出了一颗现代心灵的全部体验”。
19世纪以降,俄罗斯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文学巨匠,如普希金、赫尔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这些金子般的名字迄今仍在向世人闪烁着独特的光芒。然而,作为一座富矿,俄罗斯文学在我国所显露的仅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宝藏仍在我们有限的视阈之外。“金色俄罗斯丛书”进一步挖掘那些静卧在俄罗斯文化沃土中的金锭,向中国读者展示赫尔岑的人性,丘特切夫的智慧,费特的唯美,苔菲的幽默,什克洛夫斯基的精致,波普拉夫斯基的超现实,哈尔姆斯的怪诞……可以这样说,俄罗斯文学史即一部绝妙的俄国思想史,它所关注的始终是民族、人类的命运和遭际,还有在动荡社会中人类感情的变异和理性的迷失。
“金色俄罗斯丛书”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诗人、翻译家汪剑钊主编,遴选普希金、赫尔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大师的经典作品,向中国读者呈现优美而深厚的俄罗斯文学。
作者:吉皮乌斯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极具个性与宗教感的女诗人之一,她的创作被誉为“有着抒情的现代主义整整十五年的历史”,其诗作在展示人类在生命的两极之间彷徨、犹豫、挣扎的浮悬状态的同时,也体现出这位女诗人对存在所抱有的“诗意的永恒渴望”,以及在苦难中咀嚼生活的甜蜜、在绝望中寻觅希望的高傲。
译者:汪剑钊,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专著《中俄文字之交——俄苏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的新文学》《阿赫玛托娃传》等。
吉皮乌斯女士属于我们杰出的艺术家之列。她的诗仿佛是以浓缩的、有力的语言,借助清晰的、敏感的形象,勾画出了一颗现代心灵的全部体验。
——勃柳索夫
译序
歌
献辞
愉快
从没有过
无力
雪絮
夜的花朵
十四行诗(“我不怕与铁器相互触碰”)
单调
随我而来
致水池
爱情——只有一个
你爱吗?
书前题辞
晚霞
微尘
黄昏
祈祷
小夜曲
雪
微笑
瞬间
圆圈
最后的话
两人游
诱惑
敲击
爱情
结局
界限
献给基督
安静的光焰
垂死的霞光
美人鱼之歌
干杯
电
血
真理或者幸福
我不知道
犹如万物
女裁缝
大梦
爱的笔记本
吻
水蛭
女受难者
时钟停摆
金刚钻
赤裸的思绪
论信仰
上帝的生灵
月亮与迷雾
一无所存
绿的、黄的和蓝的
蜘蛛
白色的圣衣
彼得堡
公鸡
福音
深夜
白昼
自由
周围一切
你安心吗?
它们
之间
在家里
非爱情
白羊星座与射手座
致土地
辩白
玻璃
倘若
仅仅关于自己
带上我
画圈
她(在自己无良与贪婪的卑劣中)
她(在星光灿烂的天际)
石头
玩笑
露水名字
拥有
八月
大地
溢流段
雷呜
春风
意外地
鹤
休憩
绿色的小花
年轻的旗帜
倘若这样
闪烁
路人
标准
超越遗忘
永恒的女性
……
致群山中的她
I
我并非毫无意志,并非很随意地
珍藏着我浅紫色的小花。
我带来一枝长杆的花萼,
将它放在心上人的脚下。
而你却不乐意……你不喜欢……
我徒然地捕捉你的眼神。
随你的便!你不乐意——也不需要;
无论怎样我都对你一往情深。
II
我在森林中寻找一朵鲜花,
我总不信,不信你毫无谢意!
我将给你带小门的透明屋子
献上一朵鲜艳的百合花。
我在小溪旁感到十分恐惧:
从峡谷里升起冰凉的迷雾,
蛇儿悄悄地咝咝爬过……
我却找不到送给心上人的花朵。
教诲
沉默吧,沉默。别和人们去交心,
不要揭开心灵上的帷幔。
你要明白,你要明白——对地球上所有人
你不值得费力去说一个字眼。
不要哭泣,不要哭泣,谁若把自己的悲伤
在人前巧妙地隐瞒,他就会幸福。
这整个的世界都不及你的一滴眼泪,
它连任何一个人的泪滴都不值。
隐匿起你的痛苦,为它感到羞耻。
走吧——平静地走过去。
不要有一句话,一滴泪,一声叹息
让大地与人类有资格承受。
钥匙
我得到了一把秘藏的钥匙,
我将它小心地保存,
不知不觉中它长满了锈迹……
最后的期限已满,
我走上险峻的桥梁。
河里沉渣在浮泛。
水流浑浊地拍击
夜幕笼罩的岩石,
模糊不清,喋喋不休,
唠叨着自己的事项,
好似泡沫生满了铁锈,
在桥下纷纷扬扬,
酷寒的风儿在四下里
追索簌簌作响的年代。
我抛弃了无用的钥匙,
我的钥匙——扔进了翻滚的水流。
它切开水流,迅即消逝,
沉淀在某一处河底。
请原谅我忧心的一切,
不要再把我牵念。
金色的“林中空地”(总序)
汪剑钊
2014年2月7日至23日,第二十二届冬奥会在俄罗斯的索契落下帷幕,但其中一些场景却不断在我的脑海回旋。我不是一个体育迷,也无意对其中的各项赛事评头论足。不过,这次冬奥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上出色的文艺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迄今仍然为之感叹不已。它们印证了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由衷的热爱和自觉的传承。前后两场典仪上所蕴含的丰厚的人文精髓是不能不让所有观者为之瞩目的。它们再次证明,俄罗斯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赢得足够的尊重,并不是凭借自己的快马与军刀,也不是凭借强大的海军或空军,更不是所谓的先进核武器和航母,而是他们在文化和科技上的卓越贡献。正是这些劳动成果擦亮了世界人民的眼睛,引燃了人们眸子里的惊奇。我们知道,武力带给人们的只有恐惧,而文化却值得给予永远的珍爱与敬重。
众所周知,《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文学的巨擘托尔斯泰所著的一部史诗性小说。小说的开篇便是沙皇的宫廷女官安娜·帕夫洛夫娜家的舞会,这是介绍叙事艺术时经常被提到的一个经典性例子。借助这段描写,托尔斯泰以他的天才之笔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一一拈出,为以后的宏大叙事嵌入了一根强劲的楔子。2014年2月7日晚,该届冬奥会开幕式的表演以芭蕾舞的形式再现了这一场景,令我们重温了“战争”前夜的“和平”魅力(我觉得,就一定程度上说,体育竞技堪称是一种和平方式的模拟性战争)。有意思的是,在各国健儿经过数十天的激烈争夺以后,2月23日,闭幕式让体育与文化有了再一次的亲密拥抱。总导演康斯坦丁·恩斯特希望“挑选一些对于世界有影响力的俄罗斯文化,那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于是,他请出了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引以为傲的一部分重量级人物:伴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布尔加科夫、索尔仁尼琴、布罗茨基等经典作家和诗人在冰层上一一复活,与现代人进行了一场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像雪片似的飘入了每个人的内心,滋润着后来者的灵魂。
美裔英国诗人T.S.艾略特在《诗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一文中说:“一个不再关心其文学传承的民族就会变得野蛮;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生产文学,它的思想和感受力就会止步不前。一个民族的诗歌代表了它的意识的最高点,代表了它最强大的力量,也代表了它最为纤细敏锐的感受力。”在世界各民族中,俄罗斯堪称最为关心自己“文学传承”的一个民族,而它辽阔的地理特征则为自己的文学生态提供了一大片培植经典的金色的“林中空地”。迄今,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的作家与作品已不计其数。除上述提及的文学巨匠以外,19世纪的茹科夫斯基、巴拉廷斯基、莱蒙托夫、丘特切夫、别林斯基、赫尔岑、费特等,20世纪的高尔基、勃洛克、安德列耶夫、什克洛夫斯基、普宁、索洛古勃、吉皮乌斯、苔菲、阿尔志跋绥夫、列米佐夫、什梅廖夫、波普拉夫斯基、哈尔姆斯等,均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进入了经典的行列,向世界展示了俄罗斯奇异的美与力量。
中国与俄罗斯是两个巨人式的邻国,相似的文化传统、相似的历史沿革、相似的地理特征、相似的社会结构和民族特性,为它们的交往搭建了一个开阔的平台。早在1932年,鲁迅先生就为这种友谊写下一篇“贺词”——《祝中俄文字之交》,指出中国新文学所受的“启发”,将其看作自己的“导师”和“朋友”。20世纪50年代,由于意识形态的接近,中国与俄国在文化交流上曾出现过一个“蜜月期”,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俄罗斯文学几乎就是外国文学的一个代名词。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些名著,如《叶甫盖尼·奥涅金》《死魂灵》《贵族之家》《猎人笔记》《战争与和平》《复活》《罪与罚》《第六病室》《丽人吟》《日瓦戈医生》《安魂曲》《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静静的顿河》《带星星的火车票》《林中水滴》《金蔷薇》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曾经是坊间耳熟能详的书名,有不少读者甚至能大段大段背诵其中精彩的章节。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翻译成中文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已构成了中国新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汉语中的经典文本,就像已广为流传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喀秋莎》《山楂树》等一样,后者似乎已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的民歌。迄今,它们仍在闪烁金子般的光芒。
不过,作为一座富矿,俄罗斯文学在中文中所显露的仅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宝藏仍在我们有限的视阈之外。其中,赫尔岑的人性,丘特切夫的智慧,费特的唯美,洛赫维茨卡娅的激情,索洛古勃与阿尔志跋绥夫在绝望中的希望,苔菲与阿维尔琴科的幽默,什克洛夫斯基的精致,波普拉夫斯基的超现实,哈尔姆斯的怪诞,等等,大多还停留在文学史上的地图式导游。为此,作为某种传承,也是出自传播和介绍的责任,我们编选和翻译了这套《金色俄罗斯》丛书,其目的是进一步挖掘那些依然静卧在俄罗斯文化沃土中的金锭。可以说,被选入本丛书的均是经过了淘洗和淬炼的经典文本,它们都配得上“金色”的荣誉。
行文至此,我们有必要就“经典”的概念略做一点说明。在汉语中,“经典”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书·孙宝传》:“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汉朝是华夏民族展示凝聚力的重要朝代,当时的统治者不仅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而且也希望在文化上设立标杆与范型,亟盼对前代思想交流上的混乱与文化积累上的泥沙俱下状态进行一番清理与厘定。客观地说,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说也因此带来了“罢黜百家”的重大弊端。就文学而言,此前通称的《诗三百》也恰恰在那时完成了经典化的过程,被确定为后世一直崇奉的《诗经》。关于“经典”的含义,唐代的刘知幾在《史通·叙事》中有过一个初步的解释:“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这里,他将圣人与前贤的文字著述纳入经典的范畴,实际是一种互证的做法。因为,历史上那些圣人贤达恰恰是因为他们杰出的言说才获得自己的荣名的。
那么,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什么是经典呢?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这样的释义:1.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博览经典。2.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不同于词典的抽象与枯涩,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归纳出了十四条非常感性的定义,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中两条:其一,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其二,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参照上述定义,我们觉得,经典就是经受住了历史与时间的考验而得以流传的文化结晶,表现为文字或其他传媒方式,在某个领域或范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典范性,可以成为某个民族,甚或整个人类的精神生产的象征与标识。换一个说法,每一部经典都是对时间之流逝的一次成功阻击。经典的诞生与存在可以让时间静止下来,打开又一扇大门,带你进入崭新的世界,为虚幻的人生提供另一种真实。
或许,我们所面临的时代确实如卡尔维诺所说:“读经典作品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步调不一致,我们的生活步调无法忍受把大段大段的时间或空间让给人本主义者的悠闲;也与我们文化中的精英主义不一致,这种精英主义永远也制订不出一份经典作品的目录来配合我们的时代。”那么,正如沙漠对水的渴望一样,在漠视经典的时代,我们还是要高举经典的大纛,并且以卡尔维诺的另一段话镌刻其上:“现在可以做的,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发明我们理想的经典藏书室;而我想说,其中一半应该包括我们读过并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另一些应该是我们打算读并假设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我们还应该把一部分空间让给意外之书和偶然发现之书。”
愿《金色俄罗斯》能走进你的藏书室,走进你的精神生活,走进你的内心!
读到“金色俄罗斯丛书”的最新力作,真是令人欣喜!这套丛书每次都能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们不仅仅是书籍,更像是打开通往另一个时代、另一种心灵风景的钥匙。这次选择吉皮乌斯作为主题,我觉得非常有眼光。她的诗歌,我知道一些,虽然不以数量取胜,但字字珠玑,充满了一种凛冽而又深邃的美。不同于一些热烈奔放的诗人,吉皮乌斯的作品常常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是在灵魂深处的回响。她的诗句,如同山间的清泉,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和哲学思考。我期待在这本诗集中,能够再次领略到她那种独有的“俄式”忧郁与坚定,感受她在复杂时代背景下的精神探索。书名“致群山中的她”,更是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这里的“群山”是地理上的存在,还是她内心的象征?“她”又是谁?是诗人本身,还是她所歌颂的某种理想?这些悬念,都增加了阅读的吸引力,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其中的答案。
评分这套“金色俄罗斯丛书”一直是我非常期待的系列,封面设计典雅大气,无论是纸质还是印刷都透着一股沉甸甸的质感,让人拿在手里就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次推出的“致群山中的她——吉皮乌斯诗选”更是备受瞩目,单看书名就充满了画面感和神秘色彩,让人忍不住去想象这位“群山中的她”究竟是谁,她的诗歌又会描绘出怎样一幅幅动人的景象。吉皮乌斯这个名字虽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并不算大众熟知,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早已吸引了一批忠实的读者。我曾读过一些关于她的介绍,得知她是一位极具个性和才华的诗人,她的作品往往饱含着对生命、对爱、对信仰的独特感悟。我尤其好奇,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位女性诗人如何能在文学界立足,并发出如此强劲的声音?这本诗选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这位神秘而伟大灵魂的绝佳机会。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让她的文字带领我进入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去感受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情感和智慧。
评分“金色俄罗斯丛书”系列一直是我收藏的首选,每次新品的发布都像是一次艺术的盛宴。这次的“致群山中的她——吉皮乌斯诗选”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对这位俄国女诗人所知不多,但仅仅是这个书名,就勾勒出一种远离尘嚣、遗世独立的美感。我喜欢这种充满想象空间的书名,它像是一个引子,邀请读者去自行探索其背后隐藏的故事和情感。从过往的经验来看,“金色俄罗斯丛书”在选材和编排上都极为用心,每一本书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我相信,吉皮乌斯的诗歌,定然如书名所暗示的那样,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一种能够穿透人心、直抵灵魂的力量。我期待在这本诗集中,能够感受到一种纯粹而又深刻的情感表达,或许是一种对自然景致的赞美,或许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又或者是对某种抽象概念的独特解读。总之,这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次与一位伟大灵魂的对话。
评分“金色俄罗斯丛书”系列向来以其精良的制作和独到的选本赢得赞誉,每一本都如同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这次推出的“致群山中的她——吉皮乌斯诗选”,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吉皮乌斯,这位俄罗斯文学中的独特存在,她的诗歌仿佛自带一种凛冽的雪原气息,却又不失细腻的情感。书名“致群山中的她”,本身就构成了一幅极具诗意的画面,让人不禁联想到她作品中可能蕴含的自然意象、精神追求,以及那种超然物外的孤高气质。我好奇她在诗歌中会如何描绘那些壮丽的自然风光,又会在笔下展现出怎样丰富多变的情感世界。我想,她的诗句,或许会如同山间的回声,在心灵深处久久萦绕;又或许会如岩石般坚韧,传递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这本诗选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位非凡女诗人及其创作的宝贵机会,我期待它能带我进入一个充满灵性与哲思的文学空间。
评分这套“金色俄罗斯丛书”的品味我一直非常欣赏,他们总能挖掘出那些被遗忘却又极其珍贵的文学瑰宝。这次的“致群山中的她——吉皮乌斯诗选”,光是听名字就觉得充满了故事性。吉皮乌斯,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古典的韵味,让人联想到那些在俄国文学黄金时代闪耀过的璀璨星辰。而“致群山中的她”,则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仿佛是一位隐居在山间的女神,她的诗篇是对生命、自然、抑或是某种神圣情感的献礼。我非常期待能在其中找到那些在喧嚣尘世中难得一见的宁静与力量,感受诗人如何将细腻的情感与宏大的哲思融为一体。我曾读过一些关于那个时代俄国女性知识分子的记载,她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依然在各自的领域坚持不懈地探索。我相信吉皮乌斯的作品,定然能体现出那个时代女性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坚韧的品格。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给渴望深度阅读的读者们带来了一场精神的盛宴。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京东的活动已经终止了,但我的购书之旅并未结束,还在继续中。
评分活动买的,书不错!会再买
评分还没有看过。。。。。。
评分好书值得珍藏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书 为了收藏 也为了阅读
评分装帧常好,有塑封,价格也还可以,值得收藏,内容还没看,不好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