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傅延龄 编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4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352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3565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67
字数:1099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内容有人物类、著作类、方剂类、方证类、病证类、基础理论类等。《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是我国第壹部全面总结历代《伤寒论》研究成果的辞书体全书。《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修改的内容包括学术内容、伤寒人物信息、机构名称等。
目录
上编
下编
人物类
著作类
方剂类
方证类
病证类
基础理论类
上编
下编
人物类
著作类
方剂类
方证类
病证类
基础理论类
附录历代《伤寒论》类著作名录
笔画索引
编辑后记
精彩书摘
《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
少阳病病证名。为六经病之一。指以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变。其病位为半表半里。其病机主要为枢机不利、胆火内郁。其发病根据直中或邪气传经的不同,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类型。血弱气弱,腠理开,邪气因入,直中少阳,为原发型;太阳、阳明邪气不解,传人少阳,为继发型。少阳病亦有经证、腑证之别:耳聋,目赤,头痛,胸胁苦满等为经证;口苦,心烦,喜呕,往来寒热,不欲饮食等为腑证。二者常相兼为病。治宜和解少阳,祛邪扶正。忌汗、吐、下。但由于少阳病有向表、向里两种转归,常可兼表证或里证,治疗时可兼用解表或攻下之法。语见《伤寒论》第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柯琴:“少阳处半表半里,司三焦相火之游行,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是取病机立法矣。夫口、咽、目三者,脏腑精气之总窍,与天地之气相通者也,不可谓之表,又不可谓之里,是表之人里,里之出表处,正所谓半表半里也。能开能合,开之可见,合之不见,恰合为枢之象。苦、干、眩者,皆相火上走空窍而为病,风寒杂病咸有之,所以为少阳一经总纲也。”(《伤寒论翼》)陈修园云:“何谓少阳经证?日:口苦.咽干,目眩是也。有虚火,实火二证之辨;寒热往来于外,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虚火证,宜小柴胡汤。寒热往来于外,心中痞硬,郁郁微烦。呕不止,为实火证,宜大柴胡汤,何谓少阳腑证?日:少阳主寒热,属于半表则为经,属于半里则为腑。其证虽无寒热往来于外,而有寒热相搏于中,有痞痛利呕四证之辨:因呕而痞不痛者,半夏泻心汤;胸中有热而欲呕,胃中有邪气而腹中痛,宜黄连汤。邪已人里,则胆火下攻于脾而自利,宜黄芩汤;胆火上逆于胃而为呕,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以上四方,寒热攻补并用,仍不离少阳和解法。”(《伤寒医诀串解》)少阴指六经之一的少阴经。又称“二阴”。包括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二经。与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相表里。是指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二经及其生理功能而言。又少阴位于太阴与厥阴之间,起着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主阴气出入,故还称“少阴为枢”。第29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灸少阴指少阴经脉上的穴位。少阴中风病证名。指风邪侵犯少阴经脉而形成的病变。一说为少阴热化症。由水不济火,心肾不交所致,症见心中烦,不得眠等。语见《伤寒论》第290条:“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张隐庵:“少阴中风者,风动少阴君火之症也。”(《伤寒论集注》)汪琥:“(少阴中风)虽不明指其证,要之辨其脉,可以知其证之轻也。少阴中风,风为阳邪,其初必自太阳经传来者,但邪在太阳,脉本阳浮阴弱。传至少阴,又自有微细之本脉,日微细者,其脉于尺寸之间,浮沉取之俱微而细,乃阴阳皆微细也。夫微细之脉,为表邪已缓,里邪深伏。兹者,阳脉虽不细而见微,此在表之风邪已解也。阴脉不微细而反浮,此在里之正气自和也。”(《伤寒论辨证广注》)魏念庭:“少阴病,不外直中传经寒热二邪。然于其入也,分寒热必清,于其出也,则不必分寒热,竞言出而得愈而已。然其证脉,亦必明辨之……今言少阴中风,乃少阴证忽变为似乎太阳之中风也。何以观之,以其热自发而汗自出定之也。少阴病之反发热、反汗出,乃内真寒外假热,直中寒邪内所有之证也。此条仲师原文未言发热汗出,而余言之,非杜撰耶,不知此乃原文中所有也。何以言之,以脉见阳微阴浮,而知其人必发热汗出也,在少阴直中寒邪之脉见沉紧,是阳紧而阴沉也。在少阴传经热邪之脉见沉数,是阳沉而阴数也。今阳见微,是不紧也;原为直中之寒邪将散,故变紧为微,且不沉也;原为传经之热邪将散,故变沉为微也,再阴见浮,是不沉也。原为直中之寒邪将散,故变沉为浮,且不数也,原为传经之热邪将散,故变数为浮也。此足见少阴病无论寒邪热邪,见其阳微阴浮,俱为欲愈之机矣,又何以知其发热汗出也……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矣。少阴见阳微,则太阳之浮脉也,再阴脉浮而不沉,非弱之义乎。于此知其阴病转阳,里邪透表,必发热汗出,见欲愈之神理也。发热则阴寒已微,况脉不见沉紧,则非内阴逼阳于外之反发热。汗出则热病已除,脉又不见沉细,则非阴盛逼阳出亡之汗自出也。”(《伤寒论本义》)少阴负趺阳脉象用语。指切按足少阴太溪穴之动脉与足阳明胃经冲阳穴之动脉,两相比较,趺阳脉盛于少阴脉。在下利、手足厥冷,手太阴寸口脉不至时,此脉象主胃气尚在,预后较好。语见《伤寒论》第362条:“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此条为阳衰阴盛之下利重证。虽灸之不温,而手部脉未还,只要足部脉尚未绝,则为根基未败,故尚有生机。此时,若趺阳盛于少阴,则为胃气尚好,生化有源,肾脉之弱,只是由一时为阴寒郁伏所致,故为顺而有可生之机。反之,若趺阳脉弱于少阴,则系先后天真阳均已衰绝,胃气无多,故为逆而预后不佳。成无己云:“少阴肾水,趺阳脾土,下利为肾邪干脾,水不胜土,则为微邪,故为顺也。”(《注解伤寒论》)钱天来云:“夫少阴肾也。水中有火,先天之阳也。
……
前言/序言
自东汉医学家张仲景(150~154-215—219)著《伤寒杂病论》,晋·王叔和搜采仲景旧论而使《伤寒论》独立成书,至今已经1700年。在这1000多年的漫长时间里,《伤寒论》的研究一直是经久不衰。从《伤寒论》研究文献的数量即可看出: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各类《伤寒论》研究著作达到1700余部;到了近代和现代,各类《伤寒论》研究论文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其数目也有数千篇之多。为什么东汉时期的一部仅二三万字的医学“小册子”竟然引起了人们如此浓烈的兴趣,导致后世这样兴盛的研究活动呢?这个问题本不该在这篇《前言》里作答,但它又确与我们编纂这部《伤寒论研究大辞典》有关,所以我们还是不惮烦琐,将最主要的两方面原因简要叙述如下:
(一)《伤寒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的方剂、诊法、辨证方法,得到了后世医家的一致赞誉,人们称它是“活人之书”。晋·皇甫谧言其方法“用之多验”(《针灸甲乙经·序》);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而不传”(《千金要方》),由于方法灵妙,才出现秘而不传的现象。再往后以至于现代的临床医生,也是无一例外地盛赞《伤寒论》。为什么仲景方法具有这样高的实用价值呢?首先仲景继承了他以前无数医学家的经验。在仲景以前,人类的医疗活动至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肯定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现在我们只知道春秋以前一些著名医生(如医和、医缓)的大名!仲景以前的医疗经验也肯定会以某种形式传于后人,只是现在见不到那么多的原始资料了,但仲景所见到的肯定比我们见到的要多。后人虽然极度尊敬、赞誉甚至神化仲景,但对于仲景继承前人经验的事实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只不过人们往往以神农、伊尹来指代仲景的前辈人。如宋·孙奇说“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张仲景本来就是一个临床医生,有实践经验,而且又天资聪颖,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古人的经验自然是继承好的。同时,他本人的医疗经验也在其中。再者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伤寒论》还得到了另一位名医的去粗取精的整理。这位名医就是晋代的太医令王叔和。他广泛搜采仲景旧论之散落者,但并不是全盘编次人书,而是有所选择的,这就是他所说“录其症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不符合这一条标准的内容就舍弃了。如此,《伤寒论》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伤寒论》既然有如此高的实用价值,所以人们就理所当然地会对它进行不厌其烦的研究。
(二)《伤寒论》语言古朴、简略,义理深奥,人们力图深入理解它,并将其道理阐述明白。正如清·吴仪洛说:“仲景书一语可当千百言,每令人阐发不尽。读者须沉潜反复,必于言外透出神髓,斯为能读仲景书耳。”所以学《伤寒论》又有“当于无字处学之”的说法。自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而开《伤寒论》注解之先河以后,历代医家就竞相效仿,《伤寒论》注解之风便一发莫制。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对《伤寒论》的理解也就不同,这样也就导致了注解的不尽一致,以及不尽的注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有趣的是,学者往往是十分自信的,在《伤寒论》研究领域里情况也是如此。各位学者不仅要论述自己之是,而且还要辩驳他人之非,这自然导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研究更加蓬勃兴旺。此外,历代医家在读书过程中和临床实践中又不断有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包括新的病证、诊法、治法、方药等等。他们要不断将这些内容补充进《伤寒论》学说体系中去,以充实发展仲景学说,以成为仲景的功臣(这是历代《伤寒论》学者的共同愿望)。此为《伤寒论》研究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又一主要原因。
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用户评价
评分
☆☆☆☆☆
好书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
经典著作重版!学习伤寒论必备!值得推荐!
评分
☆☆☆☆☆
书非常好,几乎是抢购来的,呵呵呵呵呵。
评分
☆☆☆☆☆
不错…………………………………………………………………………
评分
☆☆☆☆☆
学校当时汇聚一批广东中医界名医,为教学需要,编撰了系列教材。这是近代中医首次编撰教材的创举,与上海等地的中医教育实践交相辉映,在民国时期得到全国医药团体联合总会和中央国医馆等的赞誉,是近代广东中医理论与临床学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这些讲义系统性和规范性较强,在今天仍有学习价值。因此,经过系统整理、点读加工,“民国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中医讲义系列”丛书的出版应运而生。
评分
☆☆☆☆☆
经典好书不可多得,认真阅读会有大收获,送货速度很快,赞一个。
评分
☆☆☆☆☆
书非常好,几乎是抢购来的,呵呵呵呵呵。
评分
☆☆☆☆☆
好
评分
☆☆☆☆☆
正版,专业的研究伤寒的工具书,物流快,满意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