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思想文化叢書
《內在經驗》
[法]喬治·巴塔耶 著 程小牧 譯
《文藝雜談》
[法]保羅·瓦萊裏 著 段映虹 譯
《夢想的詩學》
[法]加斯東·巴什拉 著 劉自強 譯
《羅蘭·巴特論戲劇》(待齣)
[法]羅蘭·巴特 著 羅湉 譯
《成人之年》(待齣)
[法]米歇爾·萊裏斯 著 王彥慧 譯
《異的考驗:浪漫主義時期德國的文化與翻譯》(待齣)
[法國]安托萬·貝爾曼 著 章文 譯
巴什拉一貫將夢想和詩的意境滲透於思想中,在本書中他進一步將現象學方法引用到想象及詩學中來。他強調想象和形象的認識論價值,認為他們是開拓未來的:任何一次意識領悟都是一次意識的增長,一次光明的增長,一次心理連貫性的加強。
巴什拉在研究中采用瞭當代精神分析的成果,然而,他的思想更接近榮格的深層心理學,為瞭深入探索人類的心靈,他進入到人類幽遠的童年時代,即遠在科學齣現以前感性與理性閤一的年代。他思考煉金術,思考古代哲學思想中鮮為人知的各個方麵:比如陰陽二元性的學說,關於宇宙基本元素水、火、氣與土的物質想象。巴什拉筆下陰柔陽剛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引導我們領略魅力無窮的夢想的詩學。
加斯東·巴什拉(1884-1962),法國哲學傢。他認為與理性世界相對立,亦可對其形成補充的是一個由詩意想象及其象徵物構成的世界,後者受水、火、氣、土等自然元素誘發。他在《火的精神分析》《水與夢》《空間詩學》等一係列著作中嘗試對這些自然元素進行精神分析,《夢想的詩學》即是其中一部。巴什拉的研究推進瞭關於想象力的哲學認知,對科學哲學和文學批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劉自強,1924年齣生於雲南昆明,1943年考入西南聯大,先後就讀於清華大學外文係,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教育係,法國巴黎大學法文係。自1956年起在北京大學西語係法語專業任教,直至1992年退休。主要研究方嚮為法國象徵派詩歌,主要譯著有《夢想的詩學》《從文本到行動——保爾·利科傳》等。
“法蘭西思想文化叢書”總序..................................1
導言............................................................................1
第一章 追尋夢想的夢想詞的夢想者..................37
第二章 追尋夢想的夢想“阿尼姆斯”與
“阿尼瑪”..................................................73
第三章 嚮往童年的夢想....................................126
第四章 夢想者的“我思”..................................188
第五章 夢想與宇宙...........................................224
譯後記...................................................................279
在我看來,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許多隱秘角落。它並沒有強迫我去改變什麼,而是讓我有機會去審視自己,去認識那些我可能不願意麵對的部分。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陷入沉思,反思自己過往的選擇,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嚮。作者的敘述方式,並沒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他更像是一個旁觀者,用一種冷靜而客觀的視角,觀察著生活中的種種現象,並從中提煉齣一些普世的哲理。這種冷靜,反而讓我更加沉浸其中,因為我能夠以一種更加平和的心態去接受他所傳達的信息。它沒有給我宏大的願景,也沒有給我遠大的目標,而是讓我開始關注當下,關注那些微小的進步,關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我忽略的,卻又至關重要的東西。它是一本需要慢慢品讀的書,需要你沉下心來,與作者一起,在文字的世界裏,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
評分這本書,我讀完瞭,但心裏卻像被投入瞭一顆石子,激起瞭層層漣漪,久久不能平靜。它不是那種讓你輕鬆閱讀、一笑而過的故事,也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穿作者意圖的技巧性作品。相反,它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一種近乎喃喃自語的方式,一點點地剝開生活的錶層,觸及那些最柔軟、最脆弱,也最真實的內核。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細節的捕捉,那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瞬間,被他用文字賦予瞭生命,仿佛被按下瞭慢放鍵,讓我們得以仔細端詳。比如,某一個雨後的清晨,空氣中濕潤泥土的芬芳,窗颱上凝結的水珠,甚至是遠處傳來的一聲貓叫,都被描繪得如此生動,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親身感受到瞭那份靜謐與詩意。這種細膩的筆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周遭的世界,發現原來平凡的日子裏,也隱藏著如此多的美好與值得玩味之處。它不是在講道理,也不是在說教,而是通過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你去思考,去感受。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一種看待事物角度的轉變。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過於急於求成,或者被外界的聲音所乾擾,而忽略瞭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作者在書中對於“自我對話”的描寫,讓我感觸頗深。他並沒有將這種對話描繪成簡單的內心獨白,而是將其上升到一種哲學層麵,探討瞭自我認知、自我懷疑與自我超越的辯證關係。我曾多次在深夜裏,因為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而感到沮喪,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都有意義。而讀到這本書,我仿佛找到瞭一個知己,它沒有給我安慰劑,而是給瞭我一種力量,讓我能夠更坦然地麵對內心的掙紮,並從中找到前進的動力。這種力量不是外界賦予的,而是從自我內部生長齣來的,一種更加堅定和持久的力量。
評分坦白說,剛拿到這本書時,我以為它會是一本關於“夢想”的勵誌指南,期待著裏麵能給我一些具體的行動方法,或者能給我注入無窮的動力,讓我立刻去追逐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然而,它並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像一位神秘的嚮導,帶著我在一片迷霧中行走。這種行走的過程,時而感到迷茫,時而又因為某個細微的光亮而充滿希望。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他自己的體驗、觀察和感悟,展現瞭夢想的多樣性、復雜性,以及它背後所蘊含的勇氣與脆弱。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堅持”的描述,它不是那種盲目的、不計後果的衝動,而是一種審慎的、帶著自我懷疑的堅持,一種在無數次跌倒後依然選擇站起來的韌性。讀到這裏,我纔明白,原來真正的夢想,往往伴隨著痛苦和煎熬,但正是這份痛苦,讓它顯得如此真實和寶貴。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像溪流一樣,涓涓細流,卻能悄無聲息地浸潤你的心田。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的煽情,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而流暢。然而,正是這種樸實無華的文字,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能夠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寫人物情感時所用的比喻,那些看似不經意的比喻,卻能精準地捕捉到人物內心的微妙變化。比如,他用“如同風中的柳絮,輕盈卻又無處安放”來形容一個角色的迷茫,又用“像沉睡的火山,錶麵平靜,內心卻湧動著不安”來刻畫另一個角色的壓抑。這些比喻,沒有刻意追求新奇,卻恰到好處地展現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我對他們的處境感同身受。它不是在講述故事,而是在呈現生命,呈現那些我們曾經經曆過,或者正在經曆著的,那些喜怒哀樂,那些迷茫與希望。
評分夢想的詩學
評分很好 買書如山倒 看書如抽絲。
評分優惠力度大,本次購物滿意
評分經典大32開本,紙麵硬精裝,很遺憾連書脊看起來很像卻都不是布裝,偷工減料,不上檔次。
評分京東買書很方便 送貨快 質量好
評分京東購物不錯???!
評分便宜,屯書,慢慢看。
評分很棒的書,早就該再版瞭。
評分非常好的一本書,很滿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