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席慕蓉的文字是流丽的,声韵天成的,溯其流而上,你也许会在大路的尽头看到一个蒙古族女子手执马头琴,正为你唱那浅白晓畅的牧歌。——张晓风
内容简介
精选席慕蓉各个历史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其散文名篇《成长的痕迹》《我的记忆》《夏天的日记》《永远的诱惑》《欲爱的神殿》《在那遥远的地方》《风里的哈达》《丹僧叔叔》《额尔古钠母亲河》《夏日草原》《异乡的河流》等都名列其中,代表了其散文创作的成就。
作者简介
席慕蓉,祖籍蒙古,生于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诗作被译为多国文字,在蒙古国、美国及日本均有单行本出版发行。
目录
辑一:前尘(上篇)·1
我的记忆·2
旧日的故事·7
无边的回忆·14
四季·19
猫缘·22
成长的痕迹·28
几何惊梦·35
莲座上的佛·39
那串葡萄·42
槭树下的家·45
夏天的日记·49
主妇生涯·55
有一首歌·61
飘蓬·66
辑一:前尘(下篇)·71
时光·72
有月亮的晚上·78
灯火·82
严父·88
贝壳·89
悠长的等待·91
孤独的树·94
此刻·96
街景·98
昨日·104
花之音·106
本事·108
辑一:昨夜(上篇)·117
蝶翅·118
透明的哀伤·119
泰姬玛哈·120
永远的诱惑·121
刘家炸酱面·127
空白·134
苏武的神话·138
今夕何夕·145
风里的哈达·151
源·160
四十年·166
辑一:昨夜(下篇)·169
七个夏天·170
她的一生·174
欲爱的神殿·179
故居·186
弯泉·188
此身·190
嘎仙洞·195
丹僧叔叔·202
盛宴·218
母语·220
夏日草原·222
河流的荒谬剧·224
夏天的夜晚·227
异乡的河流·229
辑三:此刻·249
记忆广场·250
真实的人生·255
有一首诗·264
重返湾仔·269
七月十日·276
七月十四日·284
十月二十三日·291
关于挥霍·292
对照集·297
走马·304
曼德拉山岩画·309
玛丽亚·索·313
附录:席慕蓉散文写作年表·328
精彩书摘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继续做的;有很多人,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见到面的;于是,在你暂时放下手或者暂时转过身的时候,你心中所有的,只是明日又将重聚的希望,有时候甚至连这点希望也不会感觉到。因为,你以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一天地过来的,当然也应该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昨天、今天和明天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那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诀了。
就像那天下午,我挥手离开那扇小红门时一样。小红门后面有个小院子,小院子后面有扇绿色的窗户。我走的时候,窗户是打开的,里面是外婆的卧室,外婆坐在床上,面对着窗户,面对着院子,面对着红门,是在大声地哭着的。因为红门外面走远了的是她疼爱了二十年的外孙女,终于也要像别人一样出国留学了的外孙女。我不知道那时候外婆心里在想些什么,我只记得,在我把小红门从身后带上时,打开的窗户后面,外婆脸上的泪水正在不断地流下来。
而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外婆这样地激动,心里不免觉得很难过。尽管在告别前,祖孙二人如何地强颜欢笑,但在那一刹那来临的时候,平日那样坚强的外婆终于崩溃了。而我得羞耻地承认,在那时,我心中虽也满含着离别的痛苦,但能“出国”的兴奋仍然是存在着的。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我流的泪没有老人家流的多,也才使我能在带上小红门以前,还能挥手向窗户后面笑一笑。虽然我也两眼酸热地走出巷口,但是,在踏上公共汽车后,车子一发动,我吸一口气,又能去想一些别的事情了。而且,我想,反正我很快就会回来的,反正我们很快又会见面的。而且,我想,我走时,弟弟正站在外婆的身后,有弟弟在,外婆不会哭很久的。外婆真的没有哭很久,那个夏天以后又过了一个夏天,离第三个夏天还很远很远的时候。外婆就走了。
家里的人并没有告诉我这个消息。差不多过了一个月,大概正是十二月初旬左右,一个周末的下午,我照例去教华侨子弟学校。那天我到得比较早,学生们还没来,方桌上摆着一叠国内报纸的航空版,我就坐下来慢慢地翻着。好像就在第二张报纸的副刊上,看到一则短文.一瞥之下,最先看到的是外祖父的名字,我最初以为是说起他生前的事迹的,可是,再仔细一看标题,竟是史秉鳞先生写的:“敬挽乐景涛先生德配宝光濂公主。”
而我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手脚忽然间异常的冰冷,而我才明白,为什么分别的那一天,老人家是那样地激动了。难道她已经预感到,小红门一关上的时候,就是永别的时候吗?而这次,轮到我在一个异国的黄昏里,无限懊悔地放声大哭起来了。
……
前尘·昨夜·此刻:席慕蓉散文中的诗意流转与生命印记 席慕蓉,一位以其清丽婉约的笔触,勾勒出无数动人心魄诗篇的诗人,她的散文同样承载着这份独特的诗意与深情。这部《前尘·昨夜·此刻》,正是她近年来创作中,对生命、时间、情感与过往一次更为沉淀与回溯的凝视。在这本书中,我们读到的不是故事的起承转合,而是生命片段的细致描摹;不是宏大叙事的铺陈,而是内心世界深邃的回响。作者以其一贯的真挚与细腻,将岁月的光影、情感的脉络、记忆的碎片,一一串联,织就成一幅幅既疏淡又浓郁的生命画卷。 书名“前尘·昨夜·此刻”,本身就蕴含着时间的三重维度,也暗示了席慕蓉散文创作中一贯的主题:对过往的回溯,对当下的体悟,以及对未来的期盼。然而,这本书的重点并非简单地线性叙事,而是更强调一种“流转”与“印记”。前尘,是那些如烟往事,是生命中曾经鲜活的片段,它们或许已模糊,却在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昨夜,是刚刚过去的时光,是昨夜的星辰,昨夜的低语,它们或许带着些许怅惘,却也是此刻鲜活情感的源头。而此刻,是当下这一刻的呼吸、感受与思考,是在前尘与昨夜的沉淀之上,所焕发出的新的生命光芒。 席慕蓉的散文,总是有着一种“无意间的深刻”。她并非刻意去阐述什么大道理,而是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体味到生命的况味。例如,她可能会描绘一片落叶,不仅仅是描写它的颜色、形态,更是借此勾勒出季节的流转,岁月的无情,以及生命中某种无可奈何的美丽。又或许,她会提及一次偶然的相遇,一次不经意的回眸,而在这看似平淡的瞬间,却能引出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羁绊的深刻思考。她笔下的“我”,并非一个高高在上的叙述者,而是一个与生活、与世界、与过往,乃至与自己进行着持续对话的灵魂。 在这本《前尘·昨夜·此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内向的丰盈”。席慕蓉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转向了内心深处。她不再仅仅是描绘外界的风景,更是深入探索那些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悄然改变、被深刻雕刻的心灵 landscape。那些曾经的欢喜,曾经的忧伤,曾经的爱恋,曾经的别离,都化作了滋养她生命土壤的养分。她懂得如何与这些记忆共处,如何从中汲取力量,又如何在当下,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 书中的文字,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席慕蓉“诗歌的韵律与散文的质感”。她的句子,常常带着一种流动的音乐性,即便是在叙述平凡的事物,也仿佛披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她的语言,不追求辞藻的华丽,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她善于运用意象,用最简洁的语言,唤起读者心中最复杂的情感。比如,她可能会用“远方的山峦”、“夜的低语”、“微凉的风”来比喻某种难以言说的思念或情绪,这种象征性的表达,既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又准确地传达了内心的感受。 “前尘”的部分,或许会带我们回到她生命中那些曾经闪耀的时刻,那些塑造了她性格和情感的原点。这些回忆,不是为了怀旧而怀旧,而是为了理解当下的自己,理解生命轨迹的由来。她会细致地描摹童年的某个场景,某句温暖的话语,某个模糊的面容,这些碎片,在她笔下,仿佛重新获得了生命,重新散发出温暖的光芒。但这并非简单的线性回忆,更像是一种“生命元素的重塑”,将过去的经历,转化为滋养当下的内在力量。 “昨夜”则更侧重于当下之前的近距离回溯。昨夜的梦境,昨夜的感悟,昨夜的相遇,这些更加鲜活的经历,构成了“此刻”情绪的铺垫。或许是午夜梦回时,心中涌起的一丝惆怅;或许是与友人促膝长谈时,迸发出的灵感;又或许是独自一人,在窗前凝视月光时,涌起的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些“昨夜”的片段,往往带着一种“不期而遇的诗意”,让读者在平静的文字中,感受到情感的潮汐。 而“此刻”,则是本书最核心的部分。这是席慕蓉在经历过前尘的沉淀、昨夜的感悟之后,当下生命状态的真实呈现。这“此刻”或许是宁静的,或许是充满力量的,也或许是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但无论如何,它都是生命最真实的搏动。她可能会描绘当下眼中看到的一朵花,耳边听到的一段音乐,心中产生的一个念头,而这一切,都承载着她对生命最深刻的理解和最真挚的爱。这“此刻”的文字,充满了“生命的温度与韧性”,展现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豁达。 《前尘·昨夜·此刻》并非一本易读的书,它需要读者用心去品味,用情感去共鸣。席慕蓉的散文,就像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尝可能略显寡淡,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醇厚与回甘。她不会强行灌输任何观点,而是邀请读者一同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一同感受生命中的那些细微而深刻之处。她笔下的爱,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誓言,更多的是一种“生命深处的依恋与懂得”;她笔下的孤独,不一定是绝望的深渊,更多的是一种“与自我对话的宁静”。 这本书,也展现了席慕蓉作为一位女性,在生命不同阶段的“女性视角的独特表达”。她对美的感知,对情感的体悟,对生命意义的追寻,都带着一种细腻而坚韧的女性特质。她能洞察到生活中那些不被注意的美好,能体会到那些隐藏在平凡日子里的情感波澜。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闪烁着独立、温柔、智慧的光芒。 总而言之,《前尘·昨夜·此刻》是一部充满诗意、情感丰沛、意境深远的散文集。它不是一次简单的生命回顾,而是一种对生命时间维度、情感深度、以及内在精神的全面探索与升华。席慕蓉以其一贯的真诚、细腻与诗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生命画卷,让我们在阅读中,不仅看到了她的过往与此刻,更能从中照见自己生命中的前尘、昨夜与此刻,从而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深刻感悟与生命力量。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每一次都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的作品。它就像一次与智者、与诗人的深度对话,引领我们在纷繁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