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孙显元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1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20397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377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74
字数:689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首先阐述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基础的概念逻辑。概念逻辑既不等同于形式逻辑又包括形式逻辑,是由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三个部分构成的。在概念逻辑理论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认为,“中国问题命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逻辑公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提出和论证了理论蕴涵价值的原理,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理论蕴涵中国道路的逻辑必然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成为“三位一体”的价值体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证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这个价值体系的核心。

作者简介

  孙显元,1935年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逻辑和方法论。
  在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科学和生产力》、《现代宇宙学的哲学问题》、《质量与能量》、《世界现代化的实践和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毛泽东辩证逻辑思想》等专著:主编《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原理》.《现代国外自然科学家哲学思想》等。
  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红旗》《求实》《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上海)和《社会科学战线》(长春)等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
  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部主任、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社会任职曾有中国逻辑学会理事、安徽逻辑研究会会长、安徽哲学学会副会长、安徽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等。

目录


绪言
导论
“是”的逻辑和“应当”的逻辑
第1章 理论思维的形式与内容
§1 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 语言形式表达思维的形式和内容
§3 语词符号的内容与形式
§4 逻辑符号的内容和形式
第2章 逻辑的真与事实的真
§5 逻辑的真
§6 塔尔斯基关于逻辑真的定义
§7 事实的真
§8 二元真理观
§9 形式逻辑只管逻辑的真
§10 事实真理的语义学定义
§11 事实的真包含逻辑的真
第3章 从求“是”到求“应当”
§12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
§13 “是”的根据和“应当”的理由
§14 真假与对错
§15 从“是”到“应当”没有形式逻辑的通道
§16 技艺性的“应当”与道德性的“应当”
§17 价值关系中的价值推论
§18 价值创造中的价值推论
§19 意志在从“是”到“应当”推论中的作用
第4章 逻辑的概念化
§20 走向意义的研究
§21 从谓词的“是”到同一性的“是”
§22 思维从“拆零”到“组装”
§23 “有”的概念的逻辑和“概念”的概念的逻辑
§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

卷1 概念逻辑
第1篇 概念逻辑的形成
第1章 西方概念逻辑思想的发微
§25 “始基”概念的出场
§26 存在与非存在的争论
……
卷2 客观逻辑
卷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

精彩书摘

  §25“始基”概念的出场
  在古代希腊文明史的最初年代,人们在对万物本原的寻求中,思想长期处于有形与无形、感性与理性、“多”与“一”、存在与非存在、动与静等等的多重矛盾中。正确把握这些关系,不仅需要明确的概念,而且还必须揭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这些思想矛盾和冲突中,人们的思维始终难以摆脱感性、有形、多和动的纠缠。这也许是历史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因为概念正是在这种矛盾和冲突中萌芽、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并深入到概念关系的探讨中,由此种下了概念逻辑的胚芽。显然,概念逻辑的产生,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的,经历着艰难的岁月,只有经历几代人和十几代人,以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臻于完善。
  从米利都学派开始,古代的自然科学家转向自然哲学研究,关注自然和宇宙的本原,其研究的目标是寻求世界万物的“始基”。但是,这个“始基”的概念内涵是什么?这在当时还没有能力给予定义。具体的对象是什么?这也众说纷纭。当人们刚刚迈步把“有形物”概念提升为“无形物”概念时,就立刻遇到了“有形物”概念的束缚和干扰,步履维艰。
  恩格斯曾指出:古代人的自然观“在自己的起始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做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3]。把某种有形物看作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泰勒斯把“水”[4],阿那克西米尼把“气”[5],赫拉克利特把“火”[6],到了恩培多克勒,把“以太”(空气)、火、水、土,所谓“四根”[7],等等,作为万物的始基,都表现了从有形物中寻求“始基”的努力。可是,上述这些“始基”,却又直接地仍然都是有形物。
  由于寻找某种有形物来充当“始基”,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始终不能形成共识,不能从世界的多样性中认识它们的同一性。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代思想家被“有形物”的思想内容所束缚而长期不能脱离。这里涉及的基本问题,是“多”与“一”、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只有把感性提升为理性,才能在认识上实现从具体的“多”向抽象的“一”的过渡。但是,由于抽象思维的不足,不仅无力完全摆脱有形与感性,而且还被“多”所纠缠。恩格斯在评论这些思想家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去寻找多样性的这个统一时,举了一个例子说:“比如泰勒斯就在水里去寻找。”[8]至于毕达哥拉斯派的“数”,也没有完全进入脱离有形物的抽象,认为“数目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9],所以数仍然还带有有形物特征。
  这种状况同当时的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是密切相关的。关于世界本原的思想,是一种普遍有效的思想,这种思想首先在古代神话中出现。泰勒斯以“水”的概念表达他所追求的宇宙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从水产生的,这同神话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代神话中,奥启安诺斯和德修斯就是海神,而海神是一切创生的父母。所谓海,就是水。如果海神是一切创生的父母,那么这个父母不就是水吗?马克思说:“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10]就是说,古代的本原思想的产生,是与宗教神话分不开的,或者说,是从宗教神话中分化出来的,而宗教神话则是一种形象思维的形式,它也影响了古代的思想家。
  但是,宗教神话古已有之,单凭神话是找不到本原是什么的。把神话转变为本原思想,关键是对事物的考察和体验。为什么泰勒斯把水看作世界的本原,他通过观察,认识到世界上的各种现象都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推测没有水就没有世界上的事物。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记载:“泰勒斯说‘水为万物之原’(为此故,他宣称大地是安置在水上的),大概他从这些事实得其命意:如一切种子皆滋生于润湿,一切事物皆营养于润湿,而水实为润湿之源。他也可以从这样的事实得其命意:如由湿生热,更由湿来保持热度的现象(凡所从来的事由就是万物的原理)。”[11]
  再进一步说,要寻求万物的本原,还必须说明万物产生和消灭的原因。万物运动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万物的“灵魂”。这个灵魂的概念也是从经验和观察中获得的。泰勒斯说过:“磁石有灵魂,因为它吸动铁”。[12]由此可见,水是活动着的,它不仅产生了万物,而且还造成了万物运动的原因,也就成为了万物的灵魂。
  ……

前言/序言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的最终目的,是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这个逻辑基础,就是概念逻辑,即列宁所说的“大写字母”的逻辑。概念逻辑应用于各门科学研究中,得到的是客观逻辑,包括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则如同《资本论》的逻辑一样,是概念逻辑的应用,属于客观逻辑。
  黑格尔把逻辑分为主观逻辑和客观逻辑,主观逻辑是指“大写字母”的逻辑,即是我所说的概念逻辑。概念逻辑并不排斥形式逻辑,相反,它把形式逻辑作为辅助工具而包容在自身中。
  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特有的概念和范畴,因而各种科学研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了概念逻辑,并为研究结果的陈述提供概念框架。在不同研究领域中,概念逻辑具体化为客观逻辑。在各种理论研究中建构起来的客观逻辑,即是理论逻辑;在各种实践的研究中建构起来的客观逻辑,即是实践逻辑;在各种历史的研究中建构起来的客观逻辑,即是历史逻辑。它们都是概念逻辑的具体化,构成各种形式的概念框架,而且这些概念和概念框架,都实现了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统一。
  黑格尔创造了思辨逻辑,揭示了概念自我否定性的辩证法,为我们留下了概念逻辑的遗产。马克思改造了黑格尔的思辨逻辑,把它作力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马克思称它为政治经济学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
  概念逻辑的主要功能,是把概念自我否定性的辩证法转化为从事各种研究的辩证的逻辑方法。这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辩证法“思想发展形式的简单形态”。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对这个“简单形态”的建构,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恩格斯把概念逻辑的建构同唯物史观的建立相提并论,可以看出概念逻辑建立的重大意义。
  本书的任务,首先是阐述辩证法的“思想发展形式的简单形态”(我称它为概念逻辑)以及客观逻辑的具体形态,即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其次是叙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的核心是它的基本公式:
  中国问题命题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中国马克思主义。
  全书除导论外,分为三卷,总的概念框架是:
  概念逻辑一客观逻辑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
  导论中说明形式逻辑只是“是”的逻辑,缺乏“应当”逻辑的内容,而且只管形式,不涉及知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理论思维的需要,因而不能充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逻辑基础,而概念逻辑的产生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只有它才能充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
  卷1为概念逻辑,是“大写字母”的逻辑,分为两篇,第一篇讲的是概念逻辑的形成,第二篇讲的是概念逻辑的创立及其基本公式、规律、规则和方法。这一卷,主要是对从古希腊以来的,特别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以来有关概念逻辑的思想材料做进一步梳理和总结,构成概念逻辑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