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經典智慧》以箴言和故事體例,詳解中國傳統經典。這些箴言和故事,融匯瞭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基因。易經的自強求變,論語的修身智慧,法傢法、術、勢並用的手段,兵傢因變製勝的策略,道傢無為無不為的境界,蘊含著流傳韆古的經典思想、神話人物和故事傳說。從中解讀中國人的行為習慣,瞭解中國人的思想信念、修身處世《中國經典智慧》用飽滿的熱忱與激情,品味中國文化之發軔,用智慧的眼光審視中國文化發展的軌跡,對中華文明偉大復興寄予厚望。思想箴言和故事傳說,讓經典重現曆史的張力與厚度。哲理與故事,箴言與智慧、事理與形象交匯,將中國幾韆年的文化原型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麵前。這是一部可以讓讀者心潮澎湃的經典解析之作。、經營籌劃等心理和思維定式;從膾炙人口至今廣泛流傳的智慧箴言中認識鮮活的中華文化人文精神,可以讓我們把握中國社會發展大勢,在中國文化覺醒的時代找準方嚮,走齣中國人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新路。
作者簡介
巴能強,湖北潛江人,1967年齣生。199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2015-2016年紐約州立大學訪問學者,人民齣版社副編審。發錶《論“天人閤一”觀與儒學傳統》《用權利製約權力》等論文30餘篇,編寫《中國智慧箴言》等圖書三部。愛好文史、關注民生,於深情處感悟滄桑巨變,細微之間把握曆史恢弘。
目錄
導論 中國文化經典的創造性智慧
第一章 《易經》:自強求變的進取精神
第一節 《易經》的核心:生生之為易
《易經》的由來/《易經》的構成/“易”的演繹
第二節 《易經》求變的背景
周人的睏惑/舊邦惟新
第三節 把握乾坤之變的大勢
元、亨、利、貞/潛龍勿用/終日乾乾
飛龍在天/亢龍有悔/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第四節 求變的信念與品格
君子以經綸/無平不陂 無往不復/君子有終/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
君子以立不易方/自昭明德/以同而異/緻命遂誌
時止則止 時行則行/革故鼎新
第二章 《論語》:仁義誠信的修身品格
第一節 《論語》的修身之道
孔子的遭遇/《論語》的由來/修身之道/援仁人禮
第二節 學以修身
學而時習之/過則勿憚改/慎終追遠/禮之用和為貴
君子好學/貧而樂道 富而好禮
第三節 修身的準則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君子不器/見義不為
以直報怨 以德報德/成事不說 遂事不諫 既往不咎/義利之辨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修己安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不在其位 不謀其政/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誌也
殺身成仁/過猶不及/立言立德立功
第三章 法傢:權術治世中的規則意識
第一節 法傢的治世理想:富國強兵
法傢的淵源/威權 吏治 變法/秦國變法為什麼成功/曆史不可假設
第二節 權術治世的經典智慧
君用術臣守法/君臨天下之威勢/聖人執要 四方來效
明君無為於上 群臣竦懼乎下/人主之患在於信人/善用術者明權
功當其事 事當其言
第三節 以法治世的經典論述
奉法者強則國強 奉法者弱則國弱
使法擇人不自舉 使法量功不自度/一民之軌莫如法/道私者亂
道法者治/言無二貴 法不兩適/法莫如一而固/因時變法 因世治法
第四章 兵傢:因變製勝的競爭策略
第一節 謀略為本的智慧體係
兵傢的由來/流派與思想/以謀略為本/因變製勝
第二節 因變製勝的戰略謀劃
天時地利人和/攻其無備 齣其不意/不戰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謀
知彼知己 百戰不殆/勝可知不可為/以正閤 以奇勝/激水漂石
第三節 因變製勝的戰術應用
各個擊破/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圍師必闕 窮寇勿迫
圍地則謀 死地則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第五章 《道德經》:因循自然的處世智慧
第一節 因循自然的核心:“無為”
老子的身世/“道”的突破/“無為”的由來/“無為”的境界
第二節 “道”:自然無為的智慧之源
功成弗居/無為而治/天地不仁/上善若水/太上不知有之
絕聖棄智 見素抱樸/麯則全 枉則直/為者敗之 執者失之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將欲取之 必固與之
第三節 “德”:自然無為的智慧運用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大音稀聲 大象無形/大成若缺 大巧若拙
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善用人者為之下
人之道 損不足以奉有餘/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精彩書摘
《中國經典智慧》:
飛龍在天典藏
飛龍在天,是乾卦九五爻辭,原爻辭為: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釋義
“潛龍”通過奮鬥終於登天。隻有那些具備纔德的君子,纔能像飛龍一般,雲行雨施、悠然自如、品物流形地行事。爻辭“利見大人”給瞭一些提示,是說君主要善於采納賢德之士的意見,需要嚮他施與恩澤,這樣纔能得貴人相助,保持狀態。“飛龍在天”的下一階段是“亢龍有悔”,即上升到亢點承受不住壓力,又無法後退而悔過。顯然,君子為人處世應盡量避免由“飛龍”變成“亢龍”,盡可能延續保持“飛龍在天”的最佳狀態。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實在太難。解讀
隻要勤勉努力,人生和事業總是能達到鼎盛之勢的。當有誌之士得天時、地利、人和,最後終於能夠騰飛於高位,從容不迫地前行。“飛龍在天”,在易經裏比喻帝王在位。孔穎達疏:“謂有聖德之人得居王位。”
武王興周
周文王死後,武王姬發即位,拜薑尚為國師。薑尚一係列興周滅商的提議,都得到武王的采納。在薑尚的積極謀劃下,歸附周文王的諸侯國和部落越來越多。武王九年,周武王在孟津舉行瞭曆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發錶瞭聲討商紂王的檄文。八百諸侯會諸此地,顯示瞭武王的聲威。當時許多諸侯都有趁勢討伐紂王的願望,武王和薑尚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殷商王朝的統治雖已陷入危機,但其內部並未陷於崩裂,如果興師伐紂,必然遭遇頑強抵抗。於是,班師而迴。武王十一年,商紂王更加昏聵,良臣比乾被殺,箕子被囚為奴,微子啓懼禍齣逃,太師疵、少師強投降周武王。武王徵詢薑尚伐紂的意見,薑尚態度堅定,認為上天賜予瞭伐紂的良機。於是,武王以薑尚為主帥,率領大軍會閤諸侯國部隊陳師牧野,與紂王展開決戰。紂王軍隊雖然人數占優勢,但紂王離心背德,殘暴無良,導緻陣前士卒倒戈。結果,商紂王的十幾萬大軍很快土崩瓦解。紂王見大勢已去,在鹿颱投火自焚。至此,殷商王朝宣告滅亡。
“孟津之誓”,諸侯匯集伐紂,而武王、薑尚決意等待時機;牧野之戰,雖然占蔔顯示齣師不利,但武王、薑尚客觀分析局勢後認為時機成熟,堅持討伐。說明經過長期的積纍,武王已具有在天飛龍的氣勢,興周滅商指日可待。
可見,機會不會隨時眷顧。有誌者不僅應該立誌如山,追求不止,還應該在積蓄力量,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成就畢生的事業。
亢龍有悔典藏
亢龍有悔,乾卦上九爻辭。釋義
居高位的人要戒驕,否則會因失敗而後悔。解讀
上九陽爻處於最上位,即“亢”位,是說身居高位的成功人士容易驕傲自大,産生過失,需要居安思危。“亢龍”比喻那種隻知進不知退、隻知得不知失、隻知生存不知滅亡的人。亢龍有悔,印證瞭一句俗話:“升得越高則摔得也越重。”事物發展到極限,必然潛伏盛極而衰的危機,凡事圓滿必然齣現虧缺,所以不可能保持長久。亢位也是末位,飛得越高,超過極限,承載不住,必然衰落。因此,居高位必須思危殆,防微杜漸,避免産生無可挽迴的後果。
周公還政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他在周滅商的戰爭中,輔助武王,立下瞭赫赫戰功。滅商兩年後,武王病死,成王年幼。因擔心天下不穩,周公承擔瞭攝政重任。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們散布流言蜚語,說周公有野心,會謀害成王,篡奪王位。不久,管叔、蔡叔勾結紂王的兒子武庚,並聯閤東夷部族反叛。周公率軍徵討。經過三年的艱苦作戰,終於平定叛亂,徵服瞭東方諸國,收降大批商朝貴族,同時斬殺瞭管叔、武庚,放逐瞭蔡叔,鞏固瞭周朝的統治。周公輔政的第七年,把政權徹底交給瞭成王。在還政前,周公作《無逸》,以殷商的滅亡為前車之鑒,告誡成王“稼穡之艱難”,不要縱情於聲色、安逸、遊玩和田獵。周公旦退位後,把主要精力用於製禮作樂,繼續完善各種典章法規。年老病終前,他叮囑說:“一定要把我葬在洛邑,以錶示我至死也不能離開成王。”不久辭世。周公的兒子伯禽前往魯國封地居住,周公告誡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論身份地位,在國中是很高的瞭。但是我時刻注意勤奮儉樸,虔誠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賢人。你到魯國去,韆萬不要驕狂無忌。”
在國傢危難的時候,不避艱辛挺身而齣,擔當重任;當國傢轉危為安、走上順利發展的道路時,則毅然退齣。該進則進,該退則退,這是周公能避免“亢龍有悔”的原因。能進不能退,使多數曆史人物“亢龍有悔”,善始而不得善終。
自強不息典藏
君子自強不息,乾卦象辭。象辭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中國經典智慧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