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鑒史問廉:東漢循吏童恢研究》總共分為三大部分,第1部分是對於曆代古籍中(包括正史、方誌等)童恢相關資料的采輯、校點和注釋;第二部分則是利用正史與童氏譜牒的對照,對於童恢生卒時間進行考究;第三部分是對於童恢相關的傳說軼事進行田野采風,以記載童恢在當地老百姓中的口耳相傳的資料。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序二
捲之首史載童恢
童恢傳記
附一:釋疑
第一章童恢傳記選注
【範曄】後漢書·循吏列傳·童恢傳
【謝承】後漢書.循吏列傳·童恢傳
【賈思勰】齊民要術·序
附一:後漢書·楊賜傳
第二章童恢碑記選注
宋·童府君祠記
元延祐·重修童真宮碑記
清康熙·重修童府君廟記
清嘉慶·童公廟碑記
清道光·童公廟碑記
第三章童恢詩文選注
宋·不其令董恢闕
......
第四章誌載童恢
第五章地名考
捲之二童恢研究
第六章不其令童恢生卒時間考析
第七章對安徽宣城童恢最後為官地的考察
捲之三鄉野實錄
第八章童恢傳說軼事
附錄
徵引書目
跋
前言/序言
不其城在漢代曾是青島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它位於今青島市城陽區城子村附近。不其縣設於西漢初年,屬於徐州郡和琅邪郡,東漢武帝建武年間,不其縣屬於東萊郡,晉代及南北朝時間,不其縣為長廣郡治所,到北齊時不其縣廢。
不其縣在青島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漢書》載:“漢武帝太始四年夏四月,幸不其。”《齊乘》載:“嶗山、不其山皆康成講學之地,文澤涵濡,草木為之秀異。”《嶗山藝文誌》載:“不其城距即墨邑南二十七裏,漢置縣,伏湛之所封,而童恢之所治也。”其經學、經濟、吏治、名宦等名噪一時。
《鑒史問廉——東漢循吏童恢研究》這本書,就是記載瞭這個時期的曆史,不其縣縣令童恢就是這樣一個既科學執政、立場堅定,又廉潔正氣的循吏。其宦績被《後漢書》《齊民要術》等正史所載,為《齊乘》《萊州府誌》《嶗山誌》《即墨縣誌》等方誌所頌詠,其塑像被即墨吏民祭祀於八蠟廟、九賢祠、名宦祠之中。
本書總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於曆代古籍中(包括正史、方誌等)童恢相關資料的采輯、校點和注釋;第二部分則是利用正史與童氏譜牒的對照,對於童恢生卒時間進行考究;第三部分是對於童恢相關的傳說軼事進行田野采風,以記載童恢在當地老百姓中的口耳相傳的資料。
《鑒史問廉——東漢循吏童恢研究》在殺青付梓以前,我通覽瞭書稿,覺得可圈可點之處如下:
1.曆史資料收集整理較全。該書收集整理瞭來自於幾十種古籍中關於童恢的資料,包括《後漢書》《三國誌》《齊乘》《即墨誌》《即墨縣誌》《嶗山誌》《嶗山續誌》《山東考古錄》《續山東考古錄》《大清一統誌》等,按照其文體進行瞭分類整理,同時進行瞭較為準確的點校和注釋。
2.對童恢的生卒日和事跡推理準確。關於童恢的生卒時間,正史、地方誌中都是沒有記載的,作者采用曆史資料和童氏譜牒相對照的研究方法,對於同時齣現的人物、地名、時間進行類比分析探究,基本確定瞭童恢大概的生卒時間和主要事跡。
3.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料研究詳實。2012年,“童恢傳說”被批準為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該書作為2015年度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項目,對童恢的資料進行瞭更深的挖掘,這為“童恢傳說”申報更高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做瞭較為充分的準備。
4.更為重要的是,童恢等古代循吏的執政理念是值得我們珍視的寶貴曆史遺産。這對於當今的領導乾部來說,有諸多的藉鑒價值。乾部要剛直用權,麵對各種歪風邪氣,要敢於較真,敢於碰硬;麵對重大原則問題,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而在管理方麵,要正直廉平、賞罰序信、科學執政。
童恢的政績,一直影響著城陽、即墨地區的曆代為政者,有唐代“築壩障水,民享其利”的即墨令仇源;有金代“矯惡俗以道化頑民”的即墨縣尹鬍嵩;有元代“建儒學,信賞罰,興利除害”的即墨令董守中;有明代“廉潔耿直,事至立判”的即墨令王瓚;有明代“通達治體,遇事敢言”的即墨縣主簿周岐鳳;還有李一敬、康霖生等等,如天上繁星,燦爛生輝。
綴成以上數語,權且作為《鑒史問廉——東漢循吏童恢研究》之序。
鑒史問廉:東漢循吏童恢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