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産業經濟學(第4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麵嚮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改革計劃”的研究成果,是以教學實踐為基礎在《産業經濟學》(第三版)基礎上補充修改而成的。
《産業經濟學(第4版)》根植於東方管理文化與現實産業發展的實踐,圍繞如何實現産業資源的有效開發、閤理配置和閤理利用這一中心,按照企業、市場和政府三條主綫逐層展開,既同國際接軌又與實踐結閤。除論述産業組織、産業結構、産業管理、産業發展外,還適應中國特色和經濟全球化對産業經濟理論的要求,論述瞭東方管理“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人為為人”的産業經濟思想,吸收、體現瞭世界産業經濟領域的新動態和精華。
《産業經濟學(第4版)》可作為高等院校經濟學、管理學門類的專業基礎課程教材,也可供其他學科門類選用和社會讀者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産業經濟學導論
第一節 産業的含義與分類
一、産業的含義
二、産業的一般分類方法
三、産業的其他分類方法
第二節 産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一、什麼是産業經濟學
二、産業經濟學的學科領域
三、産業經濟學的學科體係
第三節 産業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一、産業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
二、産業經濟學的具體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産業經濟學的意義
一、研究産業經濟學的理論意義
二、研究産業經濟學的實踐意義
三、研究産業經濟學的現實意義
思考題
第二章 産業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及其發展
第一節 産業組織的理論基礎及其發展
一、産業組織的含義與思想淵源
二、産業組織理論的形成
三、産業組織理論的發展
第二節 産業結構的理論基礎及其發展
一、産業結構的含義
二、産業結構理論的曆史背景
三、産業結構理論的思想淵源
四、産業結構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五、産業結構理論的研究對象及
基本體係
第三節 産業經濟學的其他理論基礎及其發展
一、中國産業經濟學的思想淵源
二、産業經濟學的其他思想淵源
三、管理文化對産業經濟的作用
思考題
第二篇 産業組織
第三章 企業
第一節 西方觀點:什麼是企業
一、新古典企業理論
二、現代企業理論
第二節 東方觀點:什麼是企業
一、東方人本主義企業理論
二、東方企業的特點
三、中國當代企業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企業在産業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業的地位
二、企業的作用
思考題
本章案例:我國公用企業與鐵路改革
第四章 市場
第一節 市場結構
一、市場結構的含義和基本類型
二、決定市場結構的主要因素
第二節 市場行為
一、市場行為的定義
二、市場競爭行為
三、市場協調行為
第三節 市場績效
一、市場績效的定義
二、績效指標
三、市場績效的綜閤評價
第四節 市場結構、市場行為與市場績效
思考題
本章案例:我國紡織業退齣援助政策
第五章 競爭
第一節 博弈論的應用
一、市場競爭中的博弈
二、現代經濟學與博弈論
第二節 靜態競爭策略
一、産量決策——古諾模型
二、價格決策——伯特蘭德模型
三、産品決策——豪泰林模型
第三節 動態競爭策略
一、産量領先策略——斯坦剋爾伯格模型
二、長期競爭策略——無限次重復古諾模型
三、米爾格羅姆一羅伯茲壟斷限價模型
第四節 競爭的人為為人觀
一、當今市場競爭新趨勢
二、閤作的基礎
三、“人為為人”文化
思考題
本章案例:金鬆集團失敗的閤並
……
第三篇 産業結構
第四篇 産業管理
第五篇 産業發展
前言/序言
《産業經濟學》一書作為教育部麵嚮21世紀主要課程教材,自2000年2月齣版十多年來,一直是復旦大學國傢重點學科産業經濟學教學的教材,迄今已是第四版,重印達十餘次,被眾多高校選作經濟學、管理學專業的主要教材,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好評。
為瞭適應中國經濟的崛起和産業轉型升級的新情況、新變化,滿足産業經濟學課程教學需要,我們結閤多年來的研究與實踐的成果,在保持總體結構體係不變的前提下,對本書作瞭較大的修改和補充。主要變動如下:
第一,第二章至第十五章增加瞭國內外典型案例,使本書更具有可讀性和實踐性。
第二,藉鑒瞭國內外産業經濟理論研究的新成果,總結瞭中國産業經濟發展的新經驗,重新撰寫瞭第十三章和其他章節部分內容,更新瞭部分思考題,使本書更具前沿性和創新性。
第三,吸收瞭東方管理學發展的新觀點,突齣“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人為為人”思想,使本書更具有中國特色。
第四,在教材增值服務網上平颱中新增瞭大量課外閱讀資料,包括最新的世界管理論壇及東方管理論壇的論文集和産業發展資料,也包括教學PPT、每章思考題參考答案、案例分析等,使本書更具有應用價值。
本書第四版的修訂工作由蘇東水負責,參加修訂的有同濟大學林善浪教授、復旦大學伍華佳副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蘇宗偉副教授。本次修訂齣版得到瞭高等教育齣版社編輯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自2000年本書齣版以來,參加撰寫、修訂的作者有科研院所專傢學者、政府官員和企業管理者。其中,第一版作者有(按姓氏筆畫排名):王吉寜、王國進、毛林根、文明、馮正虎、硃國華、硃建國、伍華佳、任浩、莊莉、孫遇春、蘇東水、李信民、楊文斌、何建民、張陽、陳靖、鍾杏雲、夏大慰、錢景林、徐培華;第二版修訂的作者有蘇東水、彭賀、楊凱鈞、陳靜;第三版修訂的作者有蘇東水、楊凱鈞、劉誌陽。對他們的無私奉獻,在此嚮他們緻以最誠摯的謝意。
由於作者水平所限,本書難免有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指正。
産業經濟學:洞察市場演化與企業戰略的深層動力 本書是一部深入剖析現代經濟運行機製,特彆是産業結構、企業行為和市場競爭邏輯的學術著作。它並非一本操作指南,也非市場預測的工具書,而是旨在構建一個嚴謹的理論框架,幫助讀者理解經濟活動中那些深層次的、相互關聯的力量如何塑造著産業的興衰、企業的戰略選擇以及整體經濟的效率與公平。 核心關切:為什麼産業會形成?它們如何運作?企業為何采取特定行動?這些行為又如何影響我們所有人的福祉? 本書從宏觀的産業視角齣發,考察經濟體內的不同産業是如何自發形成、發展壯大,又在何種條件下逐漸衰退或被新興産業所取代。它關注的不是某一個具體産業的近期走勢,而是揭示構成産業生命周期的普遍規律。我們會探討資源稟賦、技術進步、製度環境、消費需求等多種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齣不同産業的獨特形態與發展軌跡。例如,為什麼某些國傢或地區會自然而然地成為某種産業的聚集地?為什麼技術創新往往伴隨著産業結構的劇烈變動?這些問題都將在此書中得到係統的解答。 深入企業微觀:個體行為的理性與策略 在宏觀産業分析的基石之上,本書將鏡頭聚焦於産業內部的微觀主體——企業。它運用經濟學中最基本的理性人假設,來理解企業的決策過程。企業並非僵化的機器,而是由一係列理性決策者組成的有機體,它們在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中,為瞭最大化自身利潤或實現其他戰略目標而行動。本書將詳細解析企業在定價、生産、研發、投資、兼並收購等關鍵領域的決策邏輯。 市場結構與企業行為的互動: 産業的集中程度(例如,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壟斷)對企業行為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本書將係統闡述不同市場結構下的企業麵臨的競爭壓力、利潤空間以及可行的戰略。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企業需要不斷追求效率和差異化;而在寡頭壟斷市場,企業間的戰略互動和博弈則成為核心。我們將深入分析卡特爾、價格領導、差異化定價等寡頭壟斷下的典型競爭策略,並探討反壟斷政策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挑戰。 信息不對稱與委托-代理問題: 現實世界的市場充斥著信息不對稱。例如,産品的質量、服務的好壞、公司的真實經營狀況等,往往隻有少數人(如賣傢、管理者)比其他人(如買傢、股東)掌握得更多。這種信息不對稱如何扭麯市場信號,導緻逆嚮選擇和道德風險?本書將運用經濟學模型,分析這些問題如何影響市場效率,並探討閤同設計、品牌聲譽、政府監管等機製在緩解信息不對稱方麵的作用。 研發、創新與知識産權: 在知識經濟時代,技術創新是驅動産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本書將探討企業為何進行研發投入,創新的收益與風險如何權衡,以及專利、版權等知識産權製度在激勵創新中的作用。我們將分析創新活動的外部性,以及政府在促進創新方麵可以扮演的角色,例如通過稅收優惠、研發補貼、基礎研究支持等。 企業組織形式與公司治理: 企業並非隻有一種形態。從個體戶到大型跨國公司,不同的組織形式適應瞭不同的市場環境和經營需求。本書將考察不同所有權結構(如閤夥製、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優劣,以及公司治理結構(如董事會、股東大會、薪酬激勵機製)如何影響企業的決策效率和股東利益。我們將討論代理問題如何産生,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公司治理來解決。 産業發展的宏觀視角:效率、公平與政策意涵 本書不僅關注個體企業的行為,更著眼於産業作為一個整體如何影響經濟的效率與公平。 産業組織與市場效率: 産業結構對資源的配置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壟斷可能導緻價格扭麯和生産不足,損害消費者福利。而過度分散的競爭則可能導緻資源浪費和研發動力不足。本書將通過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討如何通過閤理的産業政策來促進市場效率,例如在自然壟斷行業進行有效監管,鼓勵適度競爭,消除市場進入壁壘等。 産業政策的理論與實踐: 政府在産業發展中扮演著復雜而重要的角色。本書將係統梳理産業政策的理論依據,探討政府在矯正市場失靈、促進戰略性産業發展、維護公平競爭等方麵的作用。同時,也將審視産業政策可能存在的弊端,如尋租行為、技術鎖定、效率低下等,並分析成功的産業政策應具備的條件。我們將討論産業政策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經濟體中的適用性與局限性。 經濟增長與産業結構變遷: 經濟的長期增長與産業結構的持續演變密不可分。本書將考察不同産業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以及從農業、工業到服務業的産業結構升級過程。我們將分析技術進步、要素稟賦變化、全球化等因素如何驅動這種變遷,並探討産業結構變遷對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競爭政策與反壟斷: 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是産業經濟學的重要目標。本書將深入探討反壟斷法的理論基礎、執法實踐以及對企業行為的影響。我們將分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卡特爾協議、限製性競爭協議等行為的危害,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競爭政策來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創新和經濟活力。 方法論:理論工具與實證分析的結閤 本書在理論框架的構建上,注重融閤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信息經濟學、博弈論、組織理論等多個領域的思想。在實證分析方麵,雖然本書不是一本案例研究閤集,但會在闡述理論時,援引大量經濟學界的經典研究和現實世界的經濟現象,以增強理論的解釋力和說服力。它將引導讀者掌握分析産業問題所必備的邏輯工具和批判性思維,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答案。 本書適讀對象: 對經濟學理論有一定基礎,希望深入理解市場運作機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對經濟政策、産業發展、企業戰略感興趣的政策製定者、研究人員和商業分析師。 渴望超越錶麵現象,洞察現代經濟深層動力的所有讀者。 總而言之,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復雜經濟世界中産業活動和企業行為的係統性分析框架。它不是一本關於“如何賺錢”的指南,而是一本關於“經濟為何如此運作”的探索。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市場力量如何塑造我們的生活,企業決策背後的邏輯,以及政策選擇對經濟和社會産生的長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