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红十字文化丛书

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红十字文化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袁灿兴 著,池子华 编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0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03616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648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红十字文化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1
字数:2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创办义庄的历代华氏族人,其背后有着理念的支持,有着信仰的遵从。自南齐孝子华宝始,虽经历了各种变故,华氏却以孝悌相传,凝聚族人,并为社会效力。自明代开始,鹅湖华氏,在科举、经商、从政、文化等各个领域,获得大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人物。而这些人物的涌现,被视为“祖先厚德、余庆子孙”的表现,这又激励着一代代的华氏族人去从事慈善。无锡华氏义庄虽是中国慈善史上的个案,但由其中可以管窥中国传统社会的复杂生态,可以看到社会秩序如何依靠绅士阶层维持,以及宗族力量如何凝聚族人、教化如何在经济补助中推行、传统慈善机构如何进行运作等。

作者简介

  袁灿兴,江苏靖江人,历史学博士,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先后在各类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并出版有专著《国际人道法在华传播与实践研究》《军机处二百年》《中国乡贤》《明人的率性生活》《晚清裱糊史》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义庄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宗族宗法的发展
第二节 范仲淹首创义庄
第三节 明清义庄概况
第四节 近代义庄变迁
第五节 近代义庄的消失

第二章 华氏家族述略
第一节 无锡华氏源流
第二节 华氏家族家风
第三节 华氏文化成就
第四节 华氏家族仕宦

第三章 华氏义庄的变迁
第一节 明代华氏三创义庄
第二节 华进思建老义庄
第三节 华存宽创新义庄
第四节 华鸿模扩建义庄
第五节 民国荡口诸义庄

第四章 华氏义庄的功能
第一节 祠堂祭祀
第二节 义塾助学
第三节 义冢助葬
第四节 救助事业

第五章 华氏义庄的运作
第一节 义庄管理
第二节 义庄经营
第三节 义庄分配
第四节 义庄维持

第六章 华氏义庄与传统社会
第一节 义庄与家庭
第二节 义庄与宗族
第三节 义庄与地方
第四节 义庄与官方
第五节 义庄与役田

第七章 义庄与传统及近代慈善机构
第一节 传统慈善机构述略
第二节 义庄与传统慈善机构
第三节 红十字与近代社会
第四节 义庄与红十字会比较
第五节 现代视野下的义庄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红十字文化丛书》:
  华新义庄的创办,源于华清莲。华清莲,原名清琏,字芬远,是荡口始祖华惊(韦华)之孙华宗康的后裔。华宗康,字思淳,号三省,系华兴叔季子,此支后人称三省公支。华清莲秉性尚义,笃念宗亲,一直想创办义庄,但力有所不逮。道光二十年(1840),华清莲临终之前,目睹诸多族人沉沦,对家人道:“睹此惨容,何忍坐视?”便立下遗嘱,命4个儿子,若是日后有余力,定要创办新义庄,帮助族中贫困之人,稍解老义庄之困。华清莲长子华存恭,字廉终,号春亭。他毕生辛苦,以勤俭起家,继承父志,与兄弟一起筹集良田千亩,创办新义庄(也称华芬义庄)。华清莲次子华存宽,字豫安,号耕乐,平生乐善好施。华存宽与弟弟华存吉在无锡城中从事商业,将兴仁堆栈捐出,以每年收益,作为义庄经费。至临终之时,华存宽又捐出义田500亩,创办“怀芬义学”。
  创办华新义庄的过程中,华存宽出力最巨。在《华氏新义庄记》中,名士沈汝奎对华存宽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华存宽青年时代曾有志于科举,但在科举上并未有所收获,转而投身于商业,至晚年则精研《周易》。沈汝奎住在通州,与金匮隔江相望,久闻华存宽仁义之名,几度想要拜访,却未能得见。至光绪九年(1883),沈汝奎得到华存宽去世消息后,便为其写下《华氏新义庄记》。“先生风望,至于地方诸善举,若修桥梁、治道路、掩骸、施衣。他人之称为难能者,犹先生之小节焉,兹不复赘。”①华存宽之妻钱淑人,身处华家,受其世代孝义精神感染,也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据《华氏宗谱》载,钱淑人素性仁慈,每见戚族邻里受苦,不啻身受,晚年以生平积蓄,置办义田赡族。除了帮助本族穷困之外,她另辟蹊径,捐置“广辅田”,救助异姓穷人。
  华清莲去世多年,华存恭兄弟一直未敢忘记乃父遗愿,筹划创设义庄。可义庄的创设、义田的购置、族中关系的处理,却是千丝万缕,需要多年的精心准备,积蓄充足的财力。至咸丰十年(1860)正月,华存恭、华存宽、华存吉等72名华氏族人,汇集一堂,商量创设新义庄。
  咸丰十年的年初,因受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江南地方上情势复杂,而清军更是在江南战场上处于劣势,节节败退。受战事影响,地方上民众生活困苦,诸多族人嗷嗷待哺。此时经过多年准备,华存恭兄弟已购置一定数量的田亩,每岁可收田租375石。手中有了一定数量的田亩之后,创设义庄,方有底气,特别是面对着日益激烈的战事,更需加快创办义庄的进度。华存恭兄弟遂在正月邀请众亲友聚集会议,“将所置田亩,自愿尽数先立公账,每年租息,除办赋外,续置田亩祠堂公务”①。
  在当时,义庄有田500亩,可称“半庄”;有田千亩,方称“全庄”。此时华存恭兄弟筹集的田亩尚不足500亩,故而预备待筹到500亩时,再全数捐给宗族,以赡养族人。田亩虽然未捐出,但已议定,此后华存恭兄弟及后人一切私人开销,不得从这批田亩中计算。日后待各方手头宽裕时,继续购田捐赠。除了义田外,同时附带列入华清莲墓基田地,计有平田1亩1分,另有丁口粮田1亩1分1厘,共收租2石3斗。田号细数及清册一本、粮单契券等,都交由华氏长房执管。此后,华清莲公墓春秋祭祀费用,均从田租之内开销。
  此次会商就义庄未来的发展做了长远规划。华氏族人众多,虽有华进思所办老义庄予以援助,但仍有很多族人没有得到补贴。登记等待义庄补助者,此时另有135人。华存恭兄弟所捐义田,可得田租不过375石,发给族中任何一支族人,尚有不足。故而议定待筹到500亩义田后,再建造庄屋,并根据实际情况,扩充领取补贴族人的名额。
  会上还议定,5年后,对华氏三省公直系后人,有需要帮助者,每人每月给钱210文,旁系族人有需要帮助者,每人每月给钱140文。此时采取的是依附老义庄的策略,根据老义庄所定补助情况,将钱送至老义庄,由老义庄发放补贴。待华芬义庄正式创办后,再行独立给以补助。10年后将依附于老义庄的三省公一支族人领回,由华芬义庄照原额概行给钱,如果10年之内遇到年岁荒歉,需要赈济,临期再共同酌议。其他与义庄相关的事务,如“芬远公墓、条漕及春秋祭扫,修葺坟屋,补贴坟丁口粮在内开销”,“恤佃俟十年领回给发后开销”,“考费会考,俟大有盈余再议”,也一并在会上议定②。
  ……

前言/序言

  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世家能绵延繁盛,世代不衰,这不单单是外界的经济、政治地位所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精神支撑。此种精神在数代之中,不断累积,凝成家风家训,形成家族文化,影响于后世。深厚的家族文化,表现为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及社会责任等。
  作为无锡文化世家之一,荡口华氏家族以诗书传家,于科举上不断突破,形成了“尚德乐善”的家族文化,为地方社会做出贡献。华氏家族文化有着诸多表现:在求知上,重视文化教育,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在仕宦上,为官时清廉持身,为民效力;在社会事务上,创设义庄,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
  义庄在北宋年间,由范仲淹始创,此后绵延千余年,成为各大宗族声望的标志。义庄承载了诸多社会功能,它予族内弱势群体以赡养,为子弟提供教育,设置义冢使穷人得以体面下葬,参与各类社会公共工程以服务地方等。创办义庄,使慈善成为经常性的行为,而不是偶发行为,于经济上也是相当可取。因为从经济角度来看,偶尔为之的、突发性的慈善,往往开销更大,效果也差;而捐义田、设义庄,使慈善成为经常性的行为,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果。
  明清两代,无锡华氏族人先后多次创设义庄,为地方,为宗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义庄的创办,甚为艰难,常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明代华守吉未能创办义庄,遗命儿子华辉继承父志。清乾隆年间,华端揆未能创办义庄,遗命儿子华进思实现遗愿。道光年间,华清莲未能创办义庄,遗命华存恭诸子继续努力。进入民国后,华应斋捐田500亩准备创办义庄,却在筹建过程中去世,最终未能建成义庄……
  义庄创办成功后,后世子孙会尽力将之维系壮大,发挥其社会功能。华氏诸义庄创办之后,在稳定社会秩序、帮助贫弱族人、从事公共工程、推行社会教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创办义庄的历代华氏族人,其背后有着理念的支持,有着信仰的遵从。自南齐孝子华宝始,虽经历了各种变故,华氏却以孝悌相传,凝聚族人,并为社会效力。自明代开始,鹅湖华氏,在科举、经商、从政、文化等各个领域,获得大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人物。而这些人物的涌现,被视为“祖先厚德、余庆子孙”的表现,这又激励着一代代的华氏族人去从事慈善。无锡华氏义庄虽是中国慈善史上的个案,但由其中可以管窥中国传统社会的复杂生态,可以看到社会秩序如何依靠绅士阶层维持,以及宗族力量如何凝聚族人、教化如何在经济补助中推行、传统慈善机构如何进行运作等。
  明代高攀龙提出过一种设想,即以义庄、宗族为平台,可以实现某种程度的社会自治,进而人人思其本,以克服宗族中的“强者骋,弱者靡,崇者亢,卑者越,赢者淫,拙者滥”等社会问题,实现亲亲贤贤,由此进入一个美好社会。高攀龙的设想虽具有理想化色彩,但义庄在传统社会治理中的良性作用,却是值得肯定的。《礼记》中提出了门内之治与门外之治,门内相当于家,门外则相当于公共领域,门内、门外都以“孝”为前提,“孝”是基础。此外还必须有“义”,“义”表现在对公共事务承担责任、提供乡间公共服务等方面,如教化.赈灾、养老送终、扶弱和架桥等。义庄即是“义”的最好体现,义庄存在于乡间,它传承了中国传统的价值,维持着地方秩序与善良风俗。
  义庄及家族文化的研究,在当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荡口华氏家族为代表的文化世家所奉行的价值,恰恰是被整个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观,此种价值观对于民众的教化力量,远远大于说教。华氏义庄,蕴含了传统文化中的孝、义、自强、勤奋、爱国、修齐治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诸多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在今日,这些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实了资源与动力,成为“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对促进社会进步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红十字文化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红十字文化丛书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红十字文化丛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红十字文化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红十字文化丛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