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李維《羅馬史》前10捲的評注。是一本懷古的、品德高尚的共和派手冊。馬基雅維裏在本書中涉及瞭他關於政治、道德、命運和必然性等重大觀點。在本書中他告誡共和國的公民、領袖、改革傢和奠基人如何自我治理,如何捍衛他們的自由,避免腐敗。書中討論瞭古代與現代的共和主義,在這裏我們尤其可以看到他與亞裏士多德政治主張的密切關係,也涉及瞭他對基督教的批判,顯示瞭他本人對自己時代世俗化與現代性的看法。《論李維》無疑是西方政治思想傳統中重要的作品之一,被哈林頓說成是為中世紀後的歐洲恢復和應用基本上是古典意義的政治自由所做的重要的嘗試。
尼可羅·馬基雅維利(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傢和曆史學傢,於1469年誕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其思想常被概括為馬基雅維利主義。在中世紀後期政治思想傢中,他第1個明顯地擺脫瞭神學和倫理學的束縛,為政治學和法學開闢瞭走嚮獨立學科的道路。他主張國傢至上,將國傢權力作為法的基礎。代錶作《君主論》主要論述為君之道、君主應具備哪些條件和本領、應該如何奪取和鞏固政權等。他是名符其實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導論
第一捲 羅馬人就城市內部事務作齣的決策[1]
尼科洛·馬基雅維利緻劄諾比·布昂德爾濛蒂諾和科西莫·魯塞萊的問候
前言
第一章 城邦的一般起源;羅馬的起源
第二章 共和國的類型,羅馬共和國的類屬
第三章 在羅馬創設護民官的變故,護民官使共和國更趨勢完美
第四章 平民和甸馬元老院之間的不和,促成瞭共和國的自由與強大
第五章 誰是自由更可靠的保障,民從還是權貴,誰是紛爭的主因,侵奪者還是守成者
第六章 羅馬能否建立一個消除平民和元老院相互敵視的國傢
第七章 對於維護共和國的自由,指控權有多大的必要
第八章 指控權對共和國多麼有利,謠言就是對它多麼有害
第九章 若要建立新共和國,或撇開其古老製度對它進行徹底改造,隻能大權獨攬
第十章 共和國或王國的創建者值得贊美,一如施行專製者應當受到譴責
第十一章 論羅馬人的宗教
第十二章 應當如何估量宗教的重要性,意大利是如何因為羅馬教會的宗教缺少信仰而頹敗的
第十三章 羅馬人如何利用宗教整飭城邦,建功立業,平息騷亂
第十四章 羅馬人依照必然性解釋徵兆;在被迫違背信仰時,也精明地做齣遵守信仰的錶相;對褻瀆信仰者皆予嚴懲
第十五章 當極端的救濟手段令薩謨奈人睏惑時,他們求助於宗教
第十六章 習慣於受君主統治的人民,假如偶然獲得瞭自由,也難以維持
第十七章 腐敗的人民在獲得自由後,也極難維護這種自由
第十八章 在腐敗的城邦裏,假如有一個自由的國傢,以何種方式來維護它?如果沒有這樣的國傢,以何種方式來建立它?
第十九章 在傑齣的君主死後,軟弱無能的君主尚能自保,在軟弱無能的君主死後,軟弱無能的君主無法維護任何王國
第二十章 兩個有德行的君主相繼主政,便可成就大業;組織良好的散會和國可以使德行後繼有人,其獲取與擴張也能蔚為大觀
第二十一章 君主和共和國缺少自己的軍隊,將濛受奇恥大辱
第二十二章 羅馬的賀拉提烏斯三兄弟和阿爾巴的庫裏阿擔烏斯三兄弟事件,有何值得藉鑒之處
第二十三章 不可孤注一擲卻不拼盡全力;因而固守關隘往往有害
對敵人使用不太體麵的言語大多數源於勝利或者對於勝利的錯誤希望給予你的一種傲慢,這種錯誤的希望使人們不僅在言語上犯錯,而且在行動上犯錯。因為,當人們心中産生這種奢望時,會使他們行為過分;並且由於他們希望獲得某種不確定的、更好的事物,他們通常會失去那個獲得某種確定的、好事物的機會。並且,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為人們經常在這件事情上弄錯並且損害他們的國傢。
對於一個將領來說,沒有什麼東西比知悉敵人的決定和意圖更有必要和更有用瞭。因為這種知悉很難,因此通過猜測而知悉的人更值得贊揚。理解敵人的企圖是很難的,但有時候理解敵人的行動更難,而理解敵人在遠處進行的行動又不如理解現在近處的行動那麼難。
共和國不和的原因通常是懶散和太平,團結的原則則是恐慌和戰爭。
漢尼拔在坎尼打敗羅馬人之後,派他的使者去迦太基宣布勝利的消息並請求增援。在元老院,人們為接下來該做什麼爭論不休。一位年老且審慎的迦太基公民漢若建議,應該明智地利用這次勝利與羅馬人議和(因為既然打贏瞭,就可以以有利的條件獲得這個閤約),而不應等到失敗後不得不議和;因為迦太基的意圖是嚮羅馬錶明,他們是有能力打敗羅馬人的,並且在他們已經獲得獲得一次勝利後,應盡力不要為瞭希望一個更大的勝利而失去它。
很快地,在他已不構成任何威脅之後,民眾對他感到惋惜。
尖刻的玩笑一旦過分貼近事實,就會留下令人痛苦的記憶。
舊的傷害永遠不會因新的恩惠而消除,這種新的利益相對於曾經的傷害越少,那些傷害就越不會消除。
聚集在一起,他們是凶悍的;一旦落單,每個人都齣於害怕而變得馴服。
君主的光榮能夠並知道懲罰這個城市,而不在於能夠冒著無數風險控製它;因為不對犯錯的人進行懲罰以使之今後不再犯錯的君主,被認為不是無知就是懦弱。
麻煩或者失誤的産生,不是由於不夠謹慎,就是由於缺乏膽量。這兩種事情的任何一種都會擾亂你;並且,當你被那種思想混亂引導時,它會使你說不該說的話和做不該做的事。
每當軟弱的人不得不進行討論和決斷時,總是會錶現齣這種猶豫不決。遲緩的決定與模棱兩可一樣有害,尤其是那些必須要做的,幫助某個朋友的決定。因為由於它們的遲緩,幫助不瞭任何人,並且還危害自身。這類決定或者齣自性格軟弱和力量虛弱,或者齣自那些要做決定的人的惡意;這些人存心想要毀滅國傢或者實現他們彆的願望,在這種私人意願的驅動下,他們不是讓自己做齣決定,而是擱置之、阻撓之。因為好的公民即使是他們看到民眾的支持轉嚮對國傢有害的決定時也絕不會阻礙決定,尤其是對那些需要當機立斷的事情。
坦白說,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待,畢竟“李維”這個名字,對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種符號化的存在。然而,讀進去之後,我纔發現自己大錯特錯瞭。這本書所展現的,是一種對“過去”進行的全新的“再詮釋”。作者並非簡單地梳理李維的著作,而是深入挖掘瞭李維的思想內核,並將其與當下社會進行對話。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李維筆下的那些具有永恒價值的洞見,並將它們巧妙地融入到現代語境中。我尤其欣賞作者的批判性思維,他並不全盤接受李維的觀點,而是有選擇地吸收,並提齣自己的思考。這種“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處理方式,讓我看到瞭曆史研究的生命力。而且,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能夠直擊人心,讓我對許多問題産生瞭深刻的反思。讀這本書,就像是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交流,我從中汲取瞭養分,也受到瞭啓發。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曆史研究,並非是對過去的簡單模仿,而是對“當下”的深刻理解。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腦洞大開,顛覆瞭我固有認知的好書。作者在其中展現瞭非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能夠跳齣傳統的框架,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曆史現象。我常常在閱讀時,會陷入一種“原來是這樣”的恍然大悟之中。他提齣的很多觀點,雖然一開始可能讓人覺得有些驚世駭俗,但經過他的層層剖析和論證,卻又顯得閤情閤理,甚至能夠解釋許多過去一直睏擾我的曆史謎團。這種“奇思妙想”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紮實的史料基礎和嚴謹的邏輯推理之上。作者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偵探,從蛛絲馬跡中抽絲剝繭,最終還原瞭事件的真相。而且,這本書的敘事結構也非常有意思,並非是綫性的推進,而是充滿瞭跳躍和聯想,這種非傳統的敘事方式反而讓閱讀過程更加充滿驚喜和趣味。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到瞭極大的拓展,也更加勇於去挑戰和質疑那些看似不可動搖的結論。
評分這部作品帶給我的,是一種穿越時空的共鳴感。作者仿佛是一個曆史的“擺渡人”,將我從當下送往遙遠的過去,讓我得以親身體驗那些已經被時間湮沒的輝煌與失落。他對於曆史事件的描繪,絕非簡單的復述,而是充滿瞭情感的溫度和人性的關懷。我能夠感受到書中人物的悲喜,他們的掙紮與堅持,他們的愛恨情仇,仿佛就發生在昨天。尤其是書中那些對於戰爭、政治鬥爭以及社會變革的細緻刻畫,讓我對曆史的殘酷與復雜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但同時,我也看到瞭在最艱難的時刻,人性的光輝是如何閃耀的。那些微小的善意,那些不屈的精神,那些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都如同黑暗中的星火,溫暖著我。作者的敘事方式也非常巧妙,他能夠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個體命運緊密結閤,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既能感受到曆史的脈搏,又能體會到生命的重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並非是冰冷的數字和事件的堆砌,而是由無數鮮活的生命和他們的故事所構成。
評分讀完《論李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宏大的曆史敘事中,展現瞭對個體命運的深刻洞察。他並非簡單地羅列事件,而是試圖去挖掘那些推動曆史洪流背後,看似微不足道的個體選擇如何匯聚成時代變遷的宏大畫捲。書中對於那些在時代風雲變幻中掙紮求存的普通人的描繪,尤為動人。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希望與絕望,都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有時,我會因為書中某個角色的遭遇而掩捲長思,思考如果自己身處其境,又會做齣怎樣的選擇。這種代入感,是很多曆史著作所不具備的。作者的文筆細膩而富有感染力,即使是講述枯燥的曆史事實,也能被他寫得引人入勝。他對於細節的把握,更是令人贊嘆,仿佛能夠透過文字,感受到那個遙遠時代的空氣,聞到塵土與汗水的味道。讀這本書,就像是與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對話,他娓娓道來,講述著過去的輝煌與滄桑,也傳遞著對人生的智慧與思考。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性的書,一本關於生命的書。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一種全新的視角和對史學研究方法的顛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驚嘆於作者旁徵博引的廣博學識,以及他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史料巧妙聯係起來的能力。他似乎擁有一種“鷹眼”,能夠穿透層層迷霧,直抵事件的核心,並從中提煉齣獨特的見解。我尤其欣賞他對於“真相”的探究,不盲從於任何既定的史學觀點,而是用嚴謹的邏輯和無可辯駁的證據,構建齣自己獨立的思考體係。這種敢於挑戰權威、勇於質疑的精神,在學術界實屬難能可貴。書中很多章節的論證過程,都讓我拍案叫絕,仿佛與作者一起經曆瞭一場思維的探險,最終撥開雲霧,看到瞭真相的光芒。而且,作者的語言風格也極具特色,既有學者般的嚴謹,又不乏文學性的張力,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他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復雜的概念,又能用精妙的比喻升華深邃的道理。這本書讓我對曆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知識”本身産生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特彆好
評分特彆好
評分特彆好
評分特彆好
評分好
評分不錯
評分好書
評分不錯
評分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