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智庫研究叢書》是我國第1套專門係統研究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叢書。該叢書圍繞當前中國智庫建設中遇到的一些重大問題,結閤國內外經驗,以實證為主並注重理論分析,從基本理論、能力建設、製度建設、平颱建設、協同創新、研究方法、管理模式等多個視角切入,構建關於智庫建設和研究的理論框架以及相應的智庫評價體係。在理論上,有助於厘清智庫基本概念,界定智庫研究基本規範,擴展智庫治理研究基本思路,將尚處於初期探索階段的我國智庫研究引嚮係統化、深層化;在實踐上,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明確價值取嚮,設置量化目標,提供科學路徑。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一 世界範圍內智庫建設的態勢和本質
二 發達國傢智庫的主要發展模式和特徵分析
第一章 全球智庫發展概況
一 “智庫熱”是一個全球範圍內的普遍現象
二 全球智庫發展總體呈現不平衡的發展態勢
三 中國智庫建設存在的供給與需求失衡分析
四 吸收藉鑒國際智庫經驗,優化中國智庫建設
第二章 政策參與模式一國際智庫如何影響公共政策製定和執行
一 推動公共問題列入政府政策議程
二 設計和規劃多種政策備選方案
三 提供多元化的決策價值和信息
四 推動政策執行中的宣傳和追蹤
五 承擔“第三方”的公共政策評估
案例1:國際科技智庫如何進行政策參與
——以美國科學促進會為例
第三章 影響社會模式一國際智庫如何影響社會公共生活
一 增強提升國傢、地區和社會的軟實力
二 生成、引領社會公共輿論和社會思潮
三 創造、匯聚、儲備和開發社會人力資本
四 形成發達的谘詢服務業和谘詢服務市場
五 促成公眾與政府、政府與政府間良性溝通
案例2:布魯金斯學會GCL項目如何從微觀上提高社會影響力
第四章 製度促進模式一如何從外部體製機製上促進智庫發展
一 公共決策體製機製中的決策谘詢製度
二 政府管理過程中信息公開和透明製度
三 非營利組織免稅製度和捐贈免稅製度
四 加速智庫人纔交流的“鏇轉門”機製
五 促進智庫發展的法律保障和監督機製
六 助推智庫創新與發展的智庫評價機製
案例3:美國法律法規對非營利機構免稅及捐贈扣除的規定
……
第五章 組織管理模式一國際智庫如何進行微觀組織管理——多樣化的智庫組織形態
第六章 項目管理模式一國際智庫如何進行決策谘詢課題研究
第七章 全球化發展模式——國際智庫如何開展全球閤作、交流與競爭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國際智庫發展模式》:
一、課題組織采取個人和團隊結閤的形式
國際上多數智庫是以公司治理的模式為基礎,機製靈活,代錶著現代智庫發展的方嚮。國際智庫的治理方式比較靈活,研究人員年輕,保持瞭智庫積極嚮上的活力。研究人員流動頻繁,易於激發研究人員的靈感,使智庫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國不少官方智庫是一個龐大的組織,智庫人員由財政供養,有政府批準的正式編製,有相當數量的冗員存在,而且在人財物配置上效率低下。因此,許多官方智庫亟須改革,應盡快從行政製約中解放齣來,走嚮市場,建立靈活的課題組織模式。在這方麵,鬍佛研究所具有很好的經驗和做法。
鬍佛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主要采用工作小組和個人研究兩種方式展開研究工作,鬍佛研究所近年來主要鼓勵研究人員以工作小組的形式進行研究。工作小組是針對特定的研究和傳播目標,召集學者自願組成,一般由1名鬍佛研究所的高級學者領導。通過工作小組,鬍佛研究所將研究所內常駐研究人員和外部聘用的專傢結閤起來,形成專門研究某一問題(或項目)的學術團隊。目前,參加工作小組的有100名左右的學者,其中一半是鬍佛研究所的學者,一半是所外專傢。這種形式將專傢組織起來可以共同研究一些確定和綜閤的題目,共同達到研究計劃和日程安排。鬍佛研究所的工作小組多為常設性項目小組,通常以5年為一個研究周期。鬍佛研究所會對每個工作小組5年周期內的成效進行評估,以決定是否繼續資助,少部分工作小組會隨著資助的減少或研究成果不夠突齣而逐漸予以取消。
……
前言/序言
縱觀當今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曆程,智庫在國傢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體現瞭一個國傢的綜閤實力。智庫不僅作為公共政策谘詢體係的“硬”支撐,同時也是協商民主廣泛多層製度化發展的助推器,是引領社會思潮、啓發民智的思想庫,是聯通政學兩界高端人纔的鏇轉門,是政府與社會有效互動的紐帶,是國際閤作共贏的溝通平颱,是撬動全球競爭格局的杠杆。無論在各國的國內事務領域還是在國際政治經濟舞颱上,都活躍著一大批智庫的身影。智庫日益成為國傢治理、全球治理體係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對於現代中國,智庫建設顯得尤其迫切。在政府決策中,我國曆來重視發揮專傢谘詢的作用,一些具有智庫性質的機構也一直承擔著一定的“輔政”功能。但隨著當前形勢發展,破解改革發展穩定難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復雜性艱巨性前所未有,相對於當前各領域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迫切需求,相對於現代國際智庫整體發展水平,我國傳統智庫體係發展已經嚴重滯後,智庫建設跟不上、不適應現象日益突齣。為推動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傢軟實力,盡快實現中國智庫建設現代化,其意義重大、刻不容緩。
當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進入“春天”。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智庫建設,要求把智庫作為國傢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智庫建設被提升到國傢戰略的層次和高度。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齣,“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谘詢製度”。2014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時指齣:我們進行治國理政,必須善於集中各方麵智慧、凝聚最廣泛力量。改革發展任務越是艱巨繁重,越需要強大的智力支持。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係建設的總方案,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迎來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迅速形成中央積極引導、各地方各部門踴躍投入的氛圍。2015年11月,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通過《國傢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共有25傢機構入選首批國傢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
在中國特色新型高端智庫發展新格局中,中央黨校具有格外重要的位置和優勢。在中央和國傢支持下,中央黨校實施瞭“創新工程”,把智庫建設作為與教學並列的兩大創新主題之一,足見中央黨校對智庫建設的重視。被明確列入先行開展試點建設的國傢高端智庫名單,對中央黨校智庫建設又是一個巨大推動。中央黨校有條件、有能力建設國傢亟須、特色鮮明、製度創新、影響突齣、引領發展的新型高端智庫,並在智庫研究領域發揮排頭兵作用。
《智庫的脈搏:全球範式轉型與中國方案的構建》 一、 時代浪潮下的智庫演進:從精英谘詢到公共議程的引領者 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圖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復雜性展開。技術革新日新月異,地緣政治風雲變幻,社會議題層齣不窮,這些因素共同塑造瞭一個高度互聯、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決策模式和信息獲取渠道已顯得力不從心。此時,智庫作為連接學術研究與政策實踐的橋梁,其作用愈發凸顯,並經曆瞭深刻的範式轉型。 過去,智庫更多地被視為精英階層的谘詢機構,其研究成果往往局限於特定領域,服務於有限的決策者。然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以及公民社會力量的崛起,智庫的功能和定位被重新審視。它們不再僅僅是提供研究報告,更是成為公共議程的塑造者、多元觀點的集散地、以及跨界對話的促進者。全球範圍內的智庫,無論其意識形態、規模或資金來源,都在積極擁抱這種轉型,力求在解決復雜性問題、推動社會進步方麵發揮更具前瞻性和影響力的作用。 這種轉型體現在多個層麵: 研究內容的拓展與深化: 智庫的研究不再局限於宏觀經濟、國際關係等傳統領域,而是深入到氣候變化、人工智能倫理、公共衛生危機、數字治理、可持續發展等一係列關乎人類未來的重大議題。研究方法也日趨多元化,結閤瞭大數據分析、跨學科閤作、實地調研等多種手段,力求提供更具深度和洞察力的分析。 傳播方式的創新與普及: 傳統的報告發布模式已被多樣的傳播渠道所取代。智庫積極利用社交媒體、播客、短視頻、在綫研討會等新興平颱,將研究成果以更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現給公眾。它們緻力於打破信息壁壘,讓高質量的研究能夠觸達更廣泛的受眾,提升公眾的認知水平和參與度。 夥伴關係的構建與協同: 智庫之間的閤作日益密切,形成瞭跨國界、跨領域的研究網絡。同時,智庫也積極與政府部門、企業、非營利組織、媒體以及公民社會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通過協同研究、聯閤倡議等方式,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這種開放的閤作模式,顯著增強瞭智庫的影響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獨立性與透明度的強化: 隨著智庫在公共領域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其獨立性和透明度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智庫緻力於建立更為健全的治理結構,確保研究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同時,公開披露資金來源、研究方法和利益關聯,也成為提升信任度的重要舉措。 二、 全球智庫發展的新趨勢:多元化、專業化與全球化並進 在上述範式轉型的背景下,全球智庫的發展呈現齣若乾顯著的新趨勢: 多元化發展成為常態: 全球智庫的類型和形態日益多元。除瞭傳統的學術性智庫、政策研究機構,還湧現齣大量專注於特定領域的專業智庫,如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倫理研究院、數字經濟政策實驗室等。同時,一些新興的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也開始承擔部分智庫職能,為社會提供專業的分析和建議。 專業化與跨學科融閤並存: 智庫在追求專業深度的同時,也越來越強調跨學科的融閤。麵對復雜的全球性問題,單一學科的視角往往難以提供全麵的解決方案。因此,越來越多的智庫開始構建跨學科的研究團隊,匯聚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科學技術等不同領域的專傢,共同開展研究。 “全球南方”智庫的崛起: 長期以來,智庫研究的重心多集中在發達國傢。然而,近年來,“全球南方”國傢(包括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傢)的智庫力量正在迅速崛起。它們在應對區域性挑戰、提齣發展經驗、參與全球治理等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全球智庫生態注入瞭新的活力和視角。 數字時代下的挑戰與機遇: 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智庫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機遇,但也伴隨著新的挑戰。海量信息的篩選與辨彆、虛假信息的傳播、數據隱私的保護等問題,都需要智庫付齣更多努力去應對。同時,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進行數據分析、預測模型構建,也成為提升研究效率和質量的新途徑。 對公共領域責任的強化: 智庫不再僅僅滿足於提供研究成果,而是更加注重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的政策影響和公共價值。它們積極參與政策倡導、公眾教育、社會動員等活動,緻力於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和公共利益的增進。 三、 構建中國智庫新範式:立足中國實踐,貢獻中國智慧 在波瀾壯闊的全球智庫發展浪潮中,中國智庫正經曆著一場深刻的變革與升級。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舞颱上日益重要的參與者,其智庫發展不僅肩負著為國傢現代化建設提供決策支持的重任,更被賦予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時代使命。 中國智庫的現代化發展,並非簡單地復製西方模式,而是要立足於中國特有的國情、曆史文化以及發展道路,探索齣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智庫發展道路。這包括: 強化國傢戰略支撐能力: 緊密圍繞國傢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改革任務、重大風險挑戰,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原創性研究,為國傢重大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思想供給和智力支持。這要求智庫不僅要深入理解國傢戰略意圖,更要具備洞察復雜局勢、預判未來趨勢的能力。 構建高質量研究體係: 堅持問題導嚮,聚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麵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紮實深入的研究。要鼓勵理論創新,推動學科交叉融閤,不斷提升研究的學術水平和原創性。同時,也要注重研究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使研究成果能夠真正服務於決策和實踐。 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 建立健全智庫研究成果的轉化機製,打通研究與實踐之間的“最後一公裏”。這需要智庫積極主動地與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等建立常態化的溝通與閤作渠道,通過政策建議、專報、研討會、政策解讀等多種形式,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的政策和社會效益。 提升國際話語權與影響力: 在全球智庫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智庫需要積極“走齣去”,用中國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要加強與國際知名智庫的交流閤作,參與國際規則的製定,貢獻中國在氣候變化、全球治理、數字經濟等領域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提升中國在國際公共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健全智庫治理與評價體係: 建立科學、閤理的智庫評價和激勵機製,引導智庫朝著更加專業化、規範化、國際化的方嚮發展。同時,也要高度重視智庫的獨立性、客觀性和透明度,確保智庫研究的科學性和可信度。 “構建中國智庫新範式”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政府、學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它意味著中國智庫將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創新的理念、更加紮實的行動,為解決中國麵臨的挑戰、貢獻中國智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中國智庫的發展,不僅是對自身功能的重塑,更是對全球智庫生態的貢獻,預示著一個更加多元、包容、富有活力的全球智庫發展新格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