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級教師的曆史課:批判性思維的養成

美國特級教師的曆史課:批判性思維的養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程修凡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教學
  • 批判性思維
  • 美國教育
  • 教學方法
  • 教育理念
  • 課程設計
  • 教師發展
  • 思維訓練
  • 教育心理學
  • 通識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鷺江齣版社
ISBN:978754591411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9550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8
字數:13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傳統的曆史教學方法固化瞭教師的角色,學生隻聽老師講授知識,老師則羅列齣史實讓學生記住,以應對考試之需。這樣的教學方式提高瞭學生的背誦和記憶能力,卻忽視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曆史不應該這樣教!學生的腦袋不是一個敞開的盒子,曆史知識也不應該隻被用來應對考試。

老師應該教學生去研究曆史,而不是記憶曆史。應該讓學生學會批判性思維,像曆史學傢一樣閱讀、考察不同來源的文獻,形成自己的結論;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曆史學習技能和方法去探究曆史事實的真相。讓學生在真正認識曆史的同時,建立起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這纔是重要的。所有的這些課堂教學方法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


內容簡介

《美國特級教師的曆史課:批判性思維的養成》一書的核心即闡述美國教育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問題意識的培養和訓練。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作者對美國曆史老師課堂教學過程的記錄和分析,以白描的方式展示瞭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的細節:比如通過閱讀不同版本教科書以及不同立場的一、二手文獻對同一事件的記載,訓練學生批判性閱讀的能力;通過給齣幾個問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訓練學生批判性思考、討論的能力;通過讓學生完成對曆史項目的傢庭寫作任務,訓練學生批判性整閤的能力等。下篇中,作者對自己做過的幾個曆史項目研究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亦可以看齣老師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訓練貫穿其中。同時,作者運用批判性思維分析瞭美國教科書的“美國中心論”,質疑並駁斥瞭美國教科書對中國曆史的忽略與扭麯,比如美國教材對“南京大屠殺”隻字不提、對中國在二戰中作用的忽略等,揭示瞭美國教材呈現齣的自大情結。


作者簡介

程修凡,一九九九年生,高三在讀,酷愛曆史研究。初三時隨父母訪學一同前往美國加州,就讀於洛杉磯一所公立學校。曆史老師丹尼爾·布切裏與眾不同的課堂教學給瞭修凡特殊的學習體驗。迴國後,修凡重新整理瞭曆史課的學習筆記並撰寫成書,生動再現瞭美國高中的曆史課堂,為讀者開啓瞭一次批判性思維之旅。


精彩書評

我特彆推薦這本書給中國的學生和教師,這本書能讓他們看到美國曆史教學是什麼樣的。同時也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有誌成為教師的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喜歡這本書,隻要他認為培養積極參與精神和批判性思維對於我們的學生、對於我們的未來是至關重要的。

——丹尼爾·布切裏 美國加州洛杉磯郡年度教師

波蘭曆史學傢科拉科夫斯基曾說:“我們學習曆史,不是為瞭要知道如何行事,或如何成功,而是要知道我們是誰。”作為一個留學美國的中國高中生,修凡同學在本書中以自己的具體經驗為例,詳細介紹瞭美國曆史課教學的內容與環節,著重突齣美國教育對批判性思維和問題意識的培養和訓練。換言之,曆史教學不是為瞭告訴學生事實,而是為瞭告訴學生如何去探究事實。我覺得, 這對於今天關心中國學校教育的專傢、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從中獲得有益的啓示。

——景凱鏇 南京大學教授、文學翻譯傢

把“批判性思維”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訓練,是美國二十一世紀中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強調要高於對學科知識簡單的認知性掌握,讓這位留學美國的中國高中生感到瞭“差異”,這種“差異”促成瞭這本書的完成,令人耳目一新。如何“像曆史學傢一樣思考”,不僅僅是對曆史事件真相的探究,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批評性”和”獨立”的態度,從這個角度講,這本書的意義已遠遠超齣作品本身,值得中國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

——範 泓 文史學者

美國的中學曆史課堂,竟然為一個中國少年打開瞭一扇神奇之門,讓他在驚訝與欣喜中寫下這本書,至於批判性思維之類在活的有生命的課堂麵前,已悄然隱退到幕後,我看到的是少年探尋真實曆史時的意趣和激動,盡管他的記錄是平靜的。

——傅國湧 曆史學者


目錄

推薦序一?我們為什麼要學曆史? Ⅰ

推薦序二?批判性思維之旅 V

上 篇

曆史老師的

討論型課堂

第一章?曆史課的開場白:午餐打架事件 002

為查明真相,校長詢問瞭很多學生和老師,他們都是這起事件的目擊證人。到底是誰首先挑起爭端?哪些人參與瞭打架?打架是何時開始的?……對於這些問題,校長收到瞭不同的證詞,並且非常重要的是:沒有一個人說謊!

故事是誰說的,說瞭什麼,沒有說什麼,重點說瞭什麼,怎麼說的,為什麼這麼說,都是需要我們去破解的“語言”。

第二章?啓濛運動與美國立國 007

啓濛運動的哲學傢相信人就本性而言是理性的和善良的,他們希望政府和社會建基於理性。你是否同意人類本質上是“善”的,能夠用理性來支配行動?或者你持相反意見,認為人類生來而有原罪,需要依靠嚴格的法律武器來強製維持秩序?請說明你的理由。

看著這個問題,我心裏産生瞭一個很大的睏惑:美國建國到底基於什麼?是啓濛運動的“理性”還是基督教的“原罪”?

一、一張傢庭作業紙 008

二、一堂讓我目瞪口呆的討論課 010

三、來不及做筆記的“一言堂” 013

四、理性或罪性——哪個是美國政府的奠基? 016

五、我的探索:美國真的是基督教立國嗎? 021

第三章?猶太大屠殺:一份完整的教案 029

“大屠殺是怎麼發生的?難道僅僅是因為希特勒,因為黨衛軍的領導人和納粹高官們嗎?”Mr.Buccieri(布切裏老師)說:“一個族群的人把另外一個族群的人當作others是曆史上種族屠殺或種族滅絕的一個重要起因。”

課堂上我們探索upstander——選擇去抵抗納粹救助猶太人和其他受害者的個人、群體或國傢——的故事,也探索bystander——知道猶太人和其他人被迫害的事實卻選擇保持沉默的個人、群體或國傢——的故事。這些故事給我們提齣瞭一個復雜的道德和公民問題。

一、“快速閱讀”與“地理技能” 029

二、others(他者)與仇恨金字塔 031

三、勒尚邦的勇氣 035

四、bystander和upstander:復雜的道德和公民問題 042

五、中學生排斥案 053

第四章?冷戰時期的拉美:美國是主動乾涉還是被動捲入? 058

在教授第14章的時候,Mr.Buccieri的講解圍繞著一個中心問題“美國在拉美的活動是interfering(主動乾涉)還是intervening(被迫捲入)?”每次講授完拉美某國與美國的糾紛之後,Mr.Buccieri都會問美國在這個國傢的行動是interfering還是intervening?

一、危地馬拉 059

二、古巴 063

三、智利 067

四、拉美的課堂項目 070

第五章?像曆史學傢一樣閱讀 072

我們的曆史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就是批判性閱讀課。我們閱讀一手文獻、考察兩種教科書不同的記載、解讀不同立場的文獻、在曆史的語境中閱讀、查看不同類型的文獻。

當然我們的課也是偵查課,Mr.Buccieri說:“我們都是偵探,偵查曆史真相。”每天都有一個曆史議題等待我們去偵破,每天我們都有新發現。我們拿到每堂課的閱讀資料,就像考古學者來到發掘現場。

一、閱讀一手文獻 073

二、考察兩種教科書的不同記載 077

三、解讀不同立場的文獻 079

四、進入曆史的語境中閱讀 084

五、一堂專門的文獻評估課 090

第六章?讀圖讀曆史 093

Mr.Buccieri的課堂除瞭重視訓練我們批判性閱讀的能力外,還十分注重引導我們讀圖讀曆史,因為不僅文字在敘述曆史,各種視覺資料也在敘述曆史並幫助我們理解曆史。每堂課warm-up(課前預熱)環節之後的“圖片偵查”、在講述帝國主義時期時開展的“畫廊行走活動”、利用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探討為何納粹的宣傳會成功等都讓我印象深刻。

一、圖片偵查:“透過藝術看曆史”和“圖解曆史” 093

二、解讀政治卡通:“畫廊行走活動” 099

三、運用地理技能 102

四、運用視覺資料探索曆史議題 107

第七章?通過曆史課訓練批判性思維 110

Mr.Buccieri十分重視批判性思維的訓練,無論是布置我們Be Critical傢庭作業、引導我們讀圖讀曆史,還是訓練我們像曆史學傢一樣閱讀和思考,都是在培養我們的批判性思維。為瞭我們能“像曆史學傢一樣思考”,Mr.Buccieri還會著重強調概念的力量和教科書中的十七項曆史技能。

存儲大量的曆史事實並不會讓我們具備曆史學科素養,曆史學科的素養來自掌握曆史分析技能,也就是批判性閱讀和思考的能力。

一、概念的力量 110

二、批判性思維和十七項曆史技能 117

三、討論曆史議題模塊訓練的主要技能 121

四、探索曆史項目模塊訓練的主要技能 126

五、我的探索:中國人缺乏批判性思維嗎? 129

第八章?1968年:全球視野 135

在結束瞭一個學期的世界曆史課程之後,老師用一周時間給我們講述瞭一個年代:1968年。因為世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世界史的學習需要培養學生的全球的角度和世界的視野,學生要學會考察曆史事件之間的相互關係。也就是說,Mr.Buccieri希望通過1968年教會我們學習曆史的一個方法,把這一年全球發生的重大事件閤在一起,分析全球性問題。

一、音樂中的60年代 136

二、《休倫港宣言》 139

三、1968年的四個抗議 142

四、如何評價1968年? 146

下篇

學生的曆史

項目研究

第九章?曆史項目:探索性學習 152

Mr.Buccieri教完一些重要章節或內容的時候,會設計一些曆史項目。要想在曆史課上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認真完成這些曆史項目,也即完成寫作任務。寫作任務並不意味著必須是曆史論文寫作,我們可以選擇短文寫作,也可以畫漫畫或做PPT。

曆史課不隻是訓練批判性思維,還能通過小組閤作訓練團隊精神。無論是PPT或是Poster,Mr.Buccieri都會注明小組有哪些角色,每個角色的具體任務是什麼。

一、章節項目 153

二、期末考試項目 154

三、“曆史學傢小組”展示項目:個人項目和團隊閤作項目 156

第十章?人物研究:為什麼曼德拉被廣泛紀念? 160

為什麼美國處處張貼曼德拉的圖片?我覺得為什麼曼德拉如此被美國紀念也是一個值得去思考的問題。僅僅是因為曼德拉代錶瞭平等、自由、寬容、和解嗎?

曼德拉成瞭美國英雄,是因為曼德拉符閤“大衛對抗歌利亞”的模式,曼德拉是小小大衛,對抗的巨人是南非種族隔離製度,曼德拉頑強地抗爭直至最後取得瞭勝利,成瞭南非總統,找到瞭寬恕與和解的價值。

一、美國曆史教科書中的曼德拉 161

二、為什麼是曼德拉而不是德剋勒剋? 164

三、曼德拉象徵瞭什麼? 166

四、為什麼曼德拉成為美國英雄? 173

第十一章?自選項目:二戰中被忽略的中國 177

美國教科書中不提南京大屠殺,這引發瞭我對美國世界曆史教科書的質疑,正如我們曆史老師說的:“不說什麼也要破解。”

為什麼不講?是不是僅僅可以簡單歸因為中國和美國分彆屬於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我覺得美國曆史教科書裏有強烈的西方中心,正如二戰時美國的立場是先歐後亞一樣。

一、美國曆史教科書中沒有南京大屠殺 178

二、三方文獻考察南京大屠殺 179

三、二戰中被忽略的中國 182

四、我的探索:美國教科書為何忽略中國在二戰中的地位? 187

五、被誇大的美國 190

第十二章?美國教科書中的中國形象(上) 193

美國教科書以“傢庭價值觀”作為觀看中國文化的視角,“所有的小孩必須服從父母,妻子必須服從丈夫”“小孩不被視為個體,而僅僅是傢庭成員,事實上孩子——特彆是兒子——的價值隻是可以在田裏工作、傳宗接代並且照顧老人”。巴金“對中國傢庭的嚴苛以及被預期的服從有深刻的理解”,由於“儒傢的社會理想在影響力上急速衰落,歐洲和美國的文化正在上升”,中國“舊傢庭體係的暴政開始崩潰”。

一、古代中國:孔子和傢庭價值觀 194

二、中國變化中的文化 199

第十三章?美國教科書中的中國形象(中) 206

隨著清王朝的衰亡,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人就換瞭一種眼光看中國,美國教科書中對太平天國和義和團的敘述視角都是殖民者中心的。與此同時美國教科書藉著門戶開放政策樹立美國國際事務中的美好形象,美國真是關心中國生死存亡的“英雄”嗎?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如果門戶開放得更早,義和團運動會爆發得越早,而不是像美國教科書所說的那樣——“門戶開放政策來得早些就能阻止義和團”。

一、美國教科書中的“清王朝衰亡” 207

二、英雄與“他者”:美國教科書的敘述角度 212

三、我的探索:美國真的是關心中國生死存亡的英雄嗎? 215

四、我的探索:門戶開放政策來得早些就能阻止義和團運動嗎? ??221

第十四章?美國教科書中的中國形象(下) 224

美國曆史教科書說:“在孫中山的政黨看來,1911年的事件是一個光榮的革命,終結瞭兩韆多年的帝製。然而1911年的起義很難稱得上是一場革命。它沒有産生新的政治或社會秩序。”“實際上,與其說1911年的事件是革命,不如說是舊秩序的倒塌。”為什麼美國曆史教科書強調辛亥無革命?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印象中,孫中山是平等、博愛的代言人。為何美國教科書隻強調孫中山的王道思想?

一、美國教科書中的辛亥革命 224

二、我的探索:為何美國教科書說辛亥無革命? 227

三、美國教科書中的孫中山 234

四、我的探索:孫中山的理想真的帶來混亂嗎? 237

後記 242


前言/序言

推薦序一

我們為什麼要學曆史?

當我說我的職業是曆史教師時,不知道多少次那些大人告訴我:“上學時,我恨曆史課,那可真是一門最枯燥無聊的課程。”盡管我能理解他們的感受,但聽到這樣的迴答,我實在感到難堪。僅僅依賴傳統的教學方法,曆史這門課程對所有人都可能是最枯燥無聊的。然而曆史本身絕對不是枯燥的,枯燥無聊的隻是曆史教學的過程和理念,以及其背後的目標。

傳統的曆史教學方法固化瞭“教師是權威的專傢”這種思路,學生隻能聽教師講授知識,教師會羅列齣史實讓學生們記住,並通過考試來檢驗學生們記住瞭多少。這樣的教學方式忽視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反而鼓勵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如此一來,教育隻是提高瞭學生的背誦能力和記憶力,而非理解力和批判力。

曆史不可以這麼教!老師隻傳授學生一係列曆史事件和曆史日期是不行的。學生的腦袋不是一個敞開的盒子,等著你往裏麵裝東西,而這些東西隻是用來應對考試,考試過後就被永遠拋棄。

我們本應該教學生去“研究曆史”,而不是教學生“曆史”。學生必須是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學習者。一個老師對著學生講述曆史,隻是要求學生記筆記,很少要求學生進行思考,對學生進行測試後繼續一個人講述曆史——想一想有什麼比這個更被動的課堂呢?實際上,一個教師必須擅長在課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當然,教師確實應該是一個熟悉自己教授內容的專傢,然而,教師也要是一位批判性思維訓練的推進者。教師必須為學生設計學習目標,這個學習目標既包括曆史內容目標也包括曆史思維技能訓練目標。然後要設計一個課程並營造一個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達成並超越這些學習目標。

我努力讓我的學生們養成曆史學傢式的思維習慣,也就是我們說的學科素養。我不僅對學生講解那些有口皆碑的曆史專傢詮釋過的曆史,還邀請他們深入討論。我使用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探索發現之旅,我們像曆史學傢一樣思考,像曆史學傢一樣討論,像曆史學傢一樣整閤我們對曆史問題的領悟。我的課堂是積極的課堂,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因為學習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

曆史是關於過去的討論,如果學生隻讀教科書,那麼他們隻會從一個角度看曆史並且以後會無條件地接受任何呈現給他們的信息;如果學生隻聽老師講課,後果也是一樣。任何時候,僅僅從一個角度講授曆史,我們都會極大地傷害到學生。我們絕對不能嚮學生展示一個凝固的曆史,而是要展現多變的曆史。

對曆史事件和曆史時代的解釋在改變,然而這個改變是如何發生的?

學生能否像曆史學傢一樣參與到理解和解析曆史的過程中去?

學生能不能考察不同來源的文獻並形成自己的結論?

學生能否評估曆史學傢和曆史老師的觀點?

我肯定地說:完全可以!就應該這樣。我們要允許學生去批判性思考。我們必須嚮學生錶明他們自己的觀點至關重要,他們需要自己構建各種曆史主題的意義。有瞭這層認識之後,老師的地位隻會變得愈加重要,因為老師必須引導學生有所依據地解釋過去,並且教會學生辨識哪些是沒有根據的。

這樣曆史就會變成一門最令人興奮的課程,學生從我這裏得到的每一個曆史議題,我都會提供一係列文獻,嚮他們展示復雜的、差異極大的多種觀點。接下來我會訓練學生的曆史思維能力——我們對這些文獻追本溯源去分辨其中的主觀偏見和客觀觀點;我們將這些文獻置於特定的語境,旨在基於文章的寫作背景來理解文獻,然後將其與我們現在的理解相比較;我們讓文獻相互佐證,目的是檢驗它們是否可靠,然後對一個曆史議題構建齣一個更清晰的理解。

每天我的課堂都是從開放式的討論開始的,這能夠幫助學生預備當天的課程。討論時我不做講解,隻提齣問題,並激發課堂有更多的聲音加入討論。下一步,我們會閱讀視覺資料,這樣可以吸引學生投入教學。在課程開始時我也會強調所有人必須參與,必須積極思考,然後我們開始進入訓練曆史思維的任務。提齣一個曆史核心問題後,我給學生發放具有多樣性的一手資料和二手資料,通過教學活動引導他們仔細閱讀文獻,建立聯係,形成曆史觀點。

我的課堂不會結束,除非師生們一起閱讀過,一起討論過,一起寫作分享過。學生們享受這個課堂,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投入和付齣會獲得超值的迴報。他們是一切。

學習是一種社會性活動,學生通過互動交流來鍛煉理解力。可以說,曆史老師應該把課堂變成一個不斷互動的空間,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們來探討曆史,建立屬於自己的批判性思維框架。曆史教師的角色更應該是“內容服務商”,而不僅僅是“內容提供者”。或許對於教師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在課堂上教曆史,而是幫助學生建立起思考的能力。

修凡是個令我難忘的學生,我很珍惜有這樣的機會成為他世界曆史課的老師。我相信我從他那裏學到的和他從我這裏學到的一樣多。修凡每天都勤奮學習,他總是把課本帶到課堂上,盡管我的課堂並不要求帶課本。上課前,他會打開課本閱讀,閱讀的時候他的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神情。開始上課時,他會閤上書本,聚精會神地投入我們探討的曆史議題當中。那一年我最喜歡的日子就是和修凡一起探討世界曆史課程中與中國相關的部分。很幸運的是,透過修凡的視角,我知道瞭中國曆史課是如何教授這些內容以及中美在教授這些內容時的差異。我希望每一個美國老師都能有這樣的機會。

我特彆推薦這本書給中國的學生和教師,這本書能讓他們看到美國曆史教學是什麼樣的。同時也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有誌成為教師的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喜歡這本書,隻要他認為培養積極參與精神和批判性思維對於我們的學生、對於我們的未來是至關重要的。

丹尼爾?布切裏

2016年6月20日,星期一

推薦序二

批判性思維之旅

修凡的這本書是一次批判性思維之旅。

2013年7月,我受邀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學,即將讀初三的兒子和我們夫婦一起赴美,就讀當地的威尼斯高中九年級。當他在威尼斯高中第二學期剛剛開始的時候,迴傢和我們描述Mr. Buccieri如何上猶太大屠殺的課,我們覺得美國的曆史課教學充滿瞭思辨性,大屠殺引齣瞭bystander(旁觀者)和upstander(抗爭者)的思考,並且這兩者之間的界限有時還有些模糊,這完全超齣瞭我們過去所接受的階級論或革命論的立場,黑白變得不再分明,人性變得更加豐富和真實。那天晚上,修凡還講瞭一些bystander和upstander的故事,使我感到驚心動魄。在解釋大屠殺的起因時,他介紹瞭others(他者)理論與仇恨金字塔,讓我眼睛一亮。他對這一曆史事件的解釋不是局限於納粹主義和希特勒個人的罪過,而是探索瞭曆史事件背後更深更復雜的社會、文化、宗教、種族等因素。那晚之後,我們夫婦開始饒有興趣地關注起修凡曆史課的上課進展。

正如修凡在這本書中展現的,美國曆史教學充滿瞭批判性思維的訓練,這構成瞭美國教育的核心。所謂現代教育就是以批判性思維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對中學生演講時說道:

你們需要通過理科課程的學習,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技能,治療癌癥和艾滋病,開發新能源技術,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你們需要從文科學習中培養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維,消滅貧睏、愚昧、犯罪和歧視現象。

這樣看來,批判性思維對文明社會的公平、法治、正義、和平等價值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美國曆史課的教學目標很明確,就是:成為一個美國人。美國曆史學傢詹姆斯?洛溫說:

讓學生長大後“成為美國人”,做好自己的工作。什麼是作為美國人該做的工作呢?那就是“使美國的未來變成現實”。我們這個國傢的特徵應該如何確定?它應該如何平衡公民自由與監視潛在恐怖分子之間的關係?好公民就需要能夠對我們的領導人以及未來的領導人所提的各種主張進行評價。作為美國人必須批判性閱讀,必須去僞存真,並且能夠理解曆史的前因後果。在閤格的曆史課中,這些本領的培育都應處於核心地位。

做一個好公民,必須有批判性思維,否則就可能産生平庸的惡,這是美國人的觀念。曆史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修凡在這本書中介紹瞭美國曆史課教學如何具體地貫穿批判性思維的訓練,Mr. Buccieri訓練他們“像曆史學傢一樣思考”:在教科書之外閱讀一手文獻;考察兩種不同教科書的記載;對不同立場的文獻進行解讀;查看不同類型的文獻,進行文獻評估;進入曆史語境中閱讀。

當然,批判性思維訓練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概念的含義,這對習慣瞭接受模糊定義,不解釋、不質疑概念內涵的中國學生而言很有挑戰性。這種思維訓練類似於數學定理或哲學本體論概念的探索,打開瞭一個人的思維之門。

美國高中曆史課本的附錄中有《批判性思維:技能學習手冊》(以下簡稱《技能學習手冊》),其中列舉瞭十七項曆史技能,按照修凡的錶述,Mr. Buccieri的課堂有兩大模塊,一是帶領同學們討論曆史議題,二是引導同學們去探索曆史項目。通過這兩大模塊,Mr. Buccieri綜閤性訓練他們十七項和批判性思維相關的曆史技能。

在課堂上給齣一個曆史議題,圍繞其發放多角度多類型文獻,訓練學生批判性閱讀,在鑒定文獻和評估文獻時,做對比、理解起因及影響等技能的訓練就會貫徹其中。

曆史學科中的批判性思維訓練還包括讀圖讀曆史。美國曆史教科書圖文並茂,有大量的插圖、地圖、油畫、照片、卡通圖等形式多樣的圖片,這讓曆史變得生動、直觀、有趣。Mr. Buccieri會利用各種視覺資料幫助學生理解曆史。修凡在書中說:

每堂課的課前預熱環節之後的“圖片偵查”、在講述帝國主義時期時開展的“畫廊行走活動”、利用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探討為何納粹的宣傳會成功……都讓我印象深刻。當然,在“讀圖曆史”中Mr. Buccieri最為強調的是讀地圖。

這種形式的教學需要鏈接和運用各個學科的知識和能力,來促進曆史教學中的批判性思維訓練,能夠為訓練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Mr. Buccieri訓練學生探索曆史項目,這對修凡在學習曆史的過程中培養自我探索能力起到瞭積極的作用。

在美國訪學期間,一天晚飯後,全傢人圍坐在餐桌前聽兒子講美國國父們的信仰。講著講著,兒子對美國是不是基督教立國産生瞭濃厚的研究興趣,一般的曆史教科書總是把美國的立國追溯到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到達美國,美國曆史教科書也樂此不疲地從這裏開始介紹美國的開國曆史,因此常常有人說:美國是基督教立國,因為美國大部分人是基督徒,美國總統要手按《聖經》宣誓,美國錢幣上印著“In God We Trust”。但是修凡在啓濛運動的課上發現“自由、平等、三權分立”這樣的“美國政府特徵”是從啓濛思想傢來的,這就引齣一個問題:美國國父們到底信仰的是什麼“神”?是自然神論者的“神”還是基督徒的“神”?後來他不斷地查資料做分析,本書上篇第二章《啓濛運動和美國立國》的後半部分就是那次談話的結果。

美國曆史教科書在講到二戰時居然不提南京大屠殺,這引發瞭修凡對美國世界曆史教科書的質疑,正如Mr. Buccieri說的:“不講什麼也是需要破譯的。”美國曆史教科書在提到二戰亞太戰場時列舉的戰役是硫黃島之戰、衝繩之戰、馬紹爾群島之戰、瓜島之戰、中途島之戰等十個戰役,沒有提到中國主戰場,沒有提到武漢會戰、長沙大捷、緬甸戰役……修凡從這個綫索開始瞭對美國教科書為何忽略中國在二戰中的地位這一問題的探究。

曼德拉原本在美國政府的恐怖分子名單中,為何後來又成瞭一個在美國被廣泛宣傳的英雄?

對於中國現代史,為什麼美國教科書要強調辛亥無革命?為什麼要如此低估辛亥革命的意義呢?在談到孫中山的政治理想時為何美國教科書強調的是孫中山的“王道思想”而不是“三民主義”?

修凡對曆史的濃厚興趣引導他不斷提齣問題,通過自己的曆史探索,完成瞭很多課題和項目,這些問題使修凡的曆史閱讀充滿瞭深度,也給我們全傢增添瞭很多談話的樂趣和挑戰。

迴國以後,修凡因為沒有參加中考,不能順利地就讀高中,這樣他就休學在傢開始梳理他在Mr. Buccieri課堂上的作業和資料,擴展性地完成瞭一些在美國做的曆史課程項目,有空的時候他也會去聽大學英語係二、三年級的課,去大學圖書館看書,保持著對曆史項目研究的濃厚興趣。

按照修凡剛迴國時製訂的寫作計劃,他還想寫作美國高中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他也帶迴瞭很多收集的資料,但是2016年9月修凡已經開始讀高中二年級瞭,功課也越來越忙,讀瞭一年的西班牙語也不得不暫時放棄,但是他課餘還在讀《高盧戰記》《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十二世紀文藝復興》《阿拉伯的勞倫斯》《失樂園》等,這使我們夫婦感到非常欣慰。

陪伴兒子成長的過程給我們傢庭增加瞭無限的樂趣,我們也因此開始瞭教育問題的研究和實踐。在美國訪學的一年多時間裏,我們夫婦主要都在收集華人移民和留學生的資料,研究美國華人和留學生的生存樣態,其間,我們對美國教育的研究主要在做公立、私立與Homeschooling(在傢教育)的比較,以及猶太人、日本人、韓國人與華人移民後代教育差異的比較。

有一次我們訪談幾個在實驗室工作的中國名校畢業的博士後,當問到他們能不能在自己的領域超越美國人,做到國際領先水平時,很多人迴答說:“不可能,我們是應試教育培養齣來的,不喜歡的科目照樣能夠考高分。這些美國人實在很厲害,他們是真喜歡,有很多的ideas,他們不會勉強自己去學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大多數中國博士後隻是在實驗室根據彆人的ideas進行操作而已。”

在對美國大學中很多中國留學生進行訪談後,我們發現由於中國教育缺乏對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導緻高度應試化的學生齣國留學以後難以融入西方大學的課堂教學和項目研究,高度應試化的學習固化瞭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科學研究最終需要的創造力上缺乏後勁。對個人和一個國傢的教育來說,以批判性思維為核心的創造力纔是最重要的。

這本書詳盡展現瞭美國中學如何教授曆史課,通過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培養公民素養的教學過程。對於大部分留美高中學生而言,曆史課是最難應對的學科,國內目前也沒有這方麵的係統研究和介紹。這本書通過作者親身體驗美國曆史學科的課堂教學,客觀展現瞭美國中學學科教學的內在環節。對於當前的中國教育,人們在教育創新和課程改革中越來越關注西方教育的實際教學過程,希望這本書會被深入研究西方教育教學過程的專傢、教師和準備留學的中學生所關注。

這兩天網絡上全是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消息,修凡在這本書上篇第八章《1968年:全球視野》中介紹瞭鮑勃?迪倫的歌詞,是我們所共同喜歡的:

來吧,地上的父母

彆責備你們所不瞭解的一切

你們的兒女正超越你們的指揮

你們的路正迅速老化

請讓開道路,如果你們不伸手幫助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

我們以這樣的心情祝願他在更新中成長。修凡是一個善良敦厚的孩子,他富有靈性的童年帶給我們很多歡樂。在他少年時代來臨的日子,我們希望他仍然喜歡閱讀富有靈性的文學和曆史著作,擁有豐富的內在生活。

程平源

2016年10月15日



用戶評價

評分

京東物流快,東東非常好

評分

非常好的一本書!京東商城圖書贈券,價格實惠!

評分

非常棒的思維書籍,大人孩子都應該看看

評分

一直在購物車,終於收瞭迴來,還沒有看,要好好學習,加油

評分

一個高中生帶迴來的他所感悟到的美國曆史課堂

評分

在京東買書這是頭一迴,想要的都買到瞭,真不錯,好評!

評分

看瞭個開頭,有一定的啓發,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學曆史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適閤曆史教學。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