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在综述国内外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应用需求,提出我同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应用模式、运行方案和应用系统技术体系;阐述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观测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宏观生态环境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参数定量反演技术、遥感综合评价技术;并对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情况进行介绍。重点介绍宏观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集成数据库管理技术、模型库管理技术与业务流程控制技术,真正实现监测任务制定一数据处理一监测指标提取一问题分析一成果输出(专题制图、监测报告生成)一任务反馈的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运行模式。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研究内容涵盖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各个关键环节,形成面向宏观生态环境监测的完整的技术体系,同时以大量翔实的应用实例,既阐述了理论方法的精度和合理性,同时也为广大业务应用部门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可参照的技术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针对我国环境卫星等光谱特征,首次提出适合我国宏观生态监测和管理需要的宏观生态要素分类体系,阐述基于知识发现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技术、宏观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参数定量提取技术,将定量遥感技术与生态环境监测有机结合,《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可供生态环境监测、遥感应用等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环境保护行业的业务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1.1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信息源发展状况
1.1.1 气象卫星数据
1.1.2 资源卫星数据
1.1.3 高分辨率卫星数据
1.1.4 微波传感器数据
1.1.5 小卫星与小卫星星座
1.2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2.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1.2.2 宏观生态环境关键参数定量反演
1.2.3 宏观生态环境参数时间序列重构与方法
1.2.4 生态环境变化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的发展
1.3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1.3.1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1.3.2 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1.3.3 我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第2章 宏观生态环境关键参数遥感获取技术
2.1 宏观生态环境要素分类信息自动提取
2.1.1 宏观生态环境要素分类体系
2.1.2 宏观生态环境要素分类方法
2.1.3 宏观生态环境要素分类研究实例
2.1.4 问题与讨论
2.2 宏观生态环境关键参数遥感反演
2.2.1 地表反照率
2.2.2 植被状态参数
2.2.3 地表能量水平衡参数
2.2.4 生态系统生产力参数
2.3 宏观生态环境参数时间序列重构与再分析
2.3.1 植被指数时间序列重构方法
2.3.2 S-G滤波算法说明
2.3.3 数据处理及程序实现流程
2.3.4 应用实例与结果分析
第3章 大尺度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
3.1 大尺度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概述
3.1.1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体系
3.1.2 宏观生态环境评价建模方法
3.1.3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和评价的技术流程
3.2 全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
3.2.1 全国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监测
3.2.2 全国生态系统自然条件监测
3.2.3 全国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3.3 全球变化敏感区域遥感监测
3.3.1 全球变化敏感区域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
3.3.2 全球变化敏感区域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
3.3.3 全球变化敏感区域遥感监测的案例研究——以雪线为例
第4章 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
4.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4.1.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4.1.2 南四湖湿地类型保护区遥感监测
4.1.3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
4.2 重要生态功能区遥感监测与评价
4.2.1 重要生态功能区遥感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4.2.21978~2008年黄河源生态环境变化遥感动态监测
4.2.3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综合监测与评价
4.3 重点生态建设区域建设效果遥感评价
4.3.1 重点生态建设区域建设效果遥感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4.3.2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遥感动态监测评价
4.3.3 内蒙古中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状况遥感监测评价
4.4 大型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监测
4.4.1 大型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4.4.2 大型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典型实例
4.5 城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
4.5.1 城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4.5.2 北京城市生态用地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4.5.3 上海城市生态用地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第5章 生态环境灾害应急监测与评价
5.1 干旱灾害生态环境影响遥感监测与评价技术
5.1.1 方法概述
5.1.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5.1.3 北方地区干旱过程监测
5.1.4 结果与分析
5.2 大范围雪灾的生态环境影响遥感监测与评价
5.2.1 雪灾的生态环境影响遥感监测方法
5.2.22008年南方雪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遥感监测与评价
5.2.3 中国重点省份灾后植被恢复状况监测评价
5.3 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影响快速监测与评估技术
5.3.1 地震灾害生态环境影响快速监测与评估技术概述
5.3.2 汶川地震灾害核心区域公共卫生环境评估
5.3.3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环境风险评估
5.3.4 四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恢复遥感监测与评估
第6章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构建与应用
6.1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6.1.1 概述
6.1.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6.1.3 总体界面设计
6.1.4 系统体系架构
6.2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库建设
6.2.1 数据库设计原则
6.2.2 数据库结构设计
6.2.3 数据库运用设计
6.3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构建
6.3.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6.3.2 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涉及自然和社会不同层面。它需要综合采取自然科学、现代技术以及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手段和方法,多管齐下、综合考虑。事实上,国家对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极为重视,2006年1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第3重点领域“环境”的第14优先主题“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中,明确规定了“重点开发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技术,构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估和技术评价体系”的任务。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保护系统的生态与环境遥感应用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在国家级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区域生态规划、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监测、水华与近海赤潮监测、沙尘及沙尘暴监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国家制定生态保护政策与发展战略提供了技术支持。面对我国环境状况的新形势和我国对大范围、全天时、全天候、动态环境监测数据的需求,亟须以多源卫星为主要数据源,将遥感监测与地面常规监测有机结合,相互验证,综合分析与评估,建立环境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更为全面地掌握我国生态环境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同时整合经过多年的环境遥感应用基础研究、业务示范,基本形成一套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估的业务流程,形成一个高效、长期稳定、安全可靠且能够对批量数据进行快速、规模化处理和应用的业务运行系统,并以此作为支撑,为遏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提高我国环境保护能力,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书针对我国环境卫星等光谱特征,首次提出适合我国宏观生态监测和管理需要的宏观生态要素分类体系,阐述基于知识发现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技术、宏观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参数定量提取技术;将定量遥感技术与生态环境监测有机结合,重点介绍宏观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集成数据库管理技术、模型库管理技术与业务流程控制技术,真正实现监测任务制定一数据处理一监测指标提取一问题分析一成果输出(专题制图、监测报告生成)一任务反馈的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运行模式。本书研究内容涵盖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各个关键环节,形成面向宏观生态环境监测的完整的技术体系,同时以大量翔实的应用实例,既阐述了理论方法的精度和合理性,同时也为广大业务应用部门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可参照的技术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