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儒勒·凡尔纳 著,陈筱卿 译
图书标签:
  • 科幻
  • 冒险
  • 地心世界
  • 经典文学
  • ジュール・ヴェルne
  • 科幻小说
  • 探险
  • 奇幻
  • 想象力
  • 19世纪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3107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9932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10
字数:1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不善言辞而善于思考的莱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教授决心也做同样的旅行。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一位向导,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缺水、迷路、风暴、高温、史前生物等种种困难和险情,同时也得到了地下海、史前人骨骸等惊世的发现。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在劳阿尔河上的菲伊德岛生活学习到中学毕业。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当律师,但他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为此挨了一顿狠揍,并流泪保证以后只躺在床上幻想旅行。

  凡尔纳创作了六十多部科幻小说,还有几部剧本,一部《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代表作品主要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


目录

一 里登布洛克叔叔……………………………………………………… 1

二 神秘的羊皮纸………………………………………………………… 5

三 叔叔也困惑不解……………………………………………………… 9

四 我找到了钥匙…………………………………………………………16

五 叔叔念那张羊皮纸……………………………………………………20

六 叔侄辩论………………………………………………………………25

七 准备出发………………………………………………………………31

八 出 发…………………………………………………………………37

九 在冰岛…………………………………………………………………44

十 冰岛的一顿晚餐………………………………………………………50

十一 向导汉斯·布杰尔克………………………………………………55

十二 去往斯奈菲尔的路上………………………………………………60

十三 向斯奈菲尔靠近……………………………………………………66

十四 无谓的辩论…………………………………………………………70

十五 斯奈菲尔山顶………………………………………………………75

十六 火山口中……………………………………………………………79

十七 真正的探险之旅开始了……………………………………………84

十八 海面以下一万英尺…………………………………………………88

十九 “必须实行配给了”…………………………………………………93

二十 死胡同………………………………………………………………97

二十一 渴得难受……………………………………………………… 101

二十二 仍旧没有水…………………………………………………… 105

二十三 汉斯真棒……………………………………………………… 108

二十四 海 下………………………………………………………… 113

二十五 休整一日……………………………………………………… 116

二十六 只剩我一人…………………………………………………… 121

二十七 迷路了………………………………………………………… 124

二十八 模模糊糊的声音……………………………………………… 127

二十九 终于脱险……………………………………………………… 132

三 十 地中海………………………………………………………… 135

三十一 木 筏………………………………………………………… 141

三十二 第一天航行…………………………………………………… 145

三十三 大海兽………………………………………………………… 150

三十四 阿克赛尔岛…………………………………………………… 156

三十五 暴风雨………………………………………………………… 160

三十六 我们往何处去………………………………………………… 165

三十七 人 头………………………………………………………… 170

三十八 叔叔的讲演…………………………………………………… 174

三十九 会是人吗……………………………………………………… 179

四 十 障 碍………………………………………………………… 185

四十一 往下走………………………………………………………… 189

四十二 最后的一餐…………………………………………………… 193

四十三 爆 炸………………………………………………………… 198

四十四 我们在哪儿…………………………………………………… 203

四十五 尾 声………………………………………………………… 208


精彩书摘

一 里登布洛克叔叔

一八六三年五月二十四日,星期日,我叔叔里登布洛克教授匆匆忙忙地回到自己的小宅子。他的住宅是在科尼斯街十九号,那是汉堡旧城区里的一条最古老的街道。

女仆玛尔塔刚把饭菜坐在炉子上,以为自己把饭做晚了呢。

“这下可好,叔叔是个急脾气,说饿就饿,饭菜马上就得端上来,否则他会大声嚷嚷的。”我心里在作如是想。

“里登布洛克先生今天回来得这么早呀!”玛尔塔轻轻推开餐厅的门,紧张惶恐地对我说。

“是回来得早了些,玛尔塔。饭未准备好没有关系,现在两点还没到哩。圣米歇尔教堂的钟刚敲了一点半。”我回答她道。

“可教授先生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他自己大概会告诉我们原因的。”

“他来了!我得走开了。阿克赛尔先生,请您跟他解释一下吧。”玛尔塔说完便回到厨房里去了。

我留在了餐厅里。可是,教授脾气急躁,而我又优柔寡断,让我如何去叫教授熄熄火呢?于是,我便打算溜回楼上我的小房间里去,可是,大门突然被推了开来;沉重的脚步声在楼梯上咯噔咯噔地响。屋主人穿过餐厅,径直奔向自己的书房。

在穿过餐厅时,他把自己那圆头手杖扔在了屋角,又把宽边帽子扔到了桌上,并向自己的侄儿大声喊道:“阿克赛尔,跟我来!”我正要跟过去,只听见教授已经不耐烦地又冲我喊了一嗓子:“怎么了?你还不过来!”我赶忙奔进了我的这位令人望而生畏的老师的书房。

里登布洛克其实人并不坏,这一点我心知肚明。但是,说实在的,除非出现什么奇迹,否则他这一辈子都是个可怕的怪人。

他是约翰大学的教授,讲授矿物学。他每次讲课,总会发这么一两次火的。他并不关心自己的学生是否都来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将来会有所成就。说实在的,这些事对他来说,都是细枝末节,小事一桩,他不放在心上。用德国哲学家的话来说,他这是在“主观地”授课,是在为自己讲课,

而不是在为他人讲课。他是一个自私的学者,是一个科学的源泉,但想从这科学的源泉汲取水分,那却并非易事。总而言之,他是个悭吝人。在德国,有这么几位教授同他一个德性。

遗憾的是,我叔叔虽身为教授,但说起话来却并不利索。在熟人之间情况尚好,在公开场合就很不如人意了。对于一位授课者,这可是个致命的弱点。确实,他在学校讲课时,常常会突然卡壳,常常因为某个刁钻古怪、生僻难说的词而打住话头。那个词在抗拒着他,不愿就范,以致教授逼到最后,只好以一句不太科学的粗话说出口来,然后自己便火冒三丈,脾气大发。

在矿物学中,许多名称都采用的是半希腊文半拉丁文的名称,十分难发音,甚至诗人见了都挠头。我这并不是在对这门科学大放厥词,我根本就没这个意思。可是,当你碰到一些专有名词,比如:“零面结晶体”、“树脂沥青膜”、“盖莱尼岩”、“方加西岩”、“钼酸铅”、“钨酸锰”、“钛酸氧化铣”等时,口齿再伶俐的人读起来也磕磕巴巴的。

在这座城市里,人人都知道我叔叔的这一情有可原的毛病,他们借机来出他的洋相,专门等着他碰上这种麻烦词,看他出错,等他发火,借机开心。这么做,即使在德国人来说,也是很失礼的。来听里登布洛克教授讲课的人总是很多,但其中总有不少的人是专门来看教授大发雷霆,以此为乐的。




《地心游记》是一部充满奇思妙想的科幻冒险小说,它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地心、探索未知世界的惊心动魄的旅程。故事以一位名叫阿克的年轻探险家为主角,他偶然间获得了一张古老的地图,据称这张地图指向通往地球内部的入口。阿克被地图上绘制的神秘符号和关于地下王国令人难以置信的传说所吸引,毅然决定踏上这场注定充满危险的探索。 在他出发前,阿克接受了著名地质学家,同时也是他导师的艾萨克教授的告别。艾萨克教授是一位饱学之士,毕生致力于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他深知地下的未知充满了挑战,但也承载着人类对宇宙最深层的疑问。教授为阿克准备了充足的装备,其中包括特制的钻探设备、强大的照明装置、以及一套能够抵御地下极端压力的防护服。在他临行前,教授语重心长地叮嘱阿克,地下世界虽然充满奇迹,但也潜藏着难以想象的危险,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并强调科学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阿克的旅程始于一个偏僻的山脉深处,那里隐藏着地图上标记的入口。经过艰苦的跋涉,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被藤蔓和巨石遮掩的巨大洞穴。洞穴深邃而幽暗,仿佛是地球张开的巨口,吞噬着一切进入其中的生命。阿克克服了内心的恐惧,装备齐全,毅然决然地钻进了这个神秘的入口。 随着深入,洞穴越来越狭窄,周围的岩石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和纹理,仿佛诉说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阿克启动了钻探设备,艰难地向下推进。温度开始升高,空气也变得稀薄而沉重,这让他深刻体会到地球内部的严酷环境。然而,对未知的渴望支撑着他不断前进。 在一次意外的塌方后,阿克发现自己跌入了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这里不再是狭窄的岩洞,而是一个广阔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世界。头顶不再是坚实的岩石,而是闪烁着微弱光芒的奇特矿石,它们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构成了一片属于地下的星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芬芳,这是他从未在地面上感受过的气息。 阿克惊奇地发现,这个地下世界并非空无一物,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他看到了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植物,它们不需要阳光,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着光合作用。巨大的发光真菌如同地面上的参天大树,为这片地下世界提供了主要的照明。他甚至还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奇特生物,它们有的如同水晶般透明,有的则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在昏暗的环境中穿梭游弋,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画面。 在探索过程中,阿克遇到了一群居住在地下的智慧生命。他们自称“地底人”,外形与人类相似,但皮肤呈现出淡淡的蓝色,眼睛巨大而深邃,能够适应地下昏暗的环境。地底人过着一种与世隔绝、宁静祥和的生活,他们建造了宏伟的地下城市,拥有先进的科技,但这种科技与地表文明截然不同,更加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地底人对阿克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善意。他们接纳了他,并向他展示了他们的文明。阿克得知,地底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数千年,他们通过研究地壳的能量流动,发展出了独特的能源技术。他们利用地热和地下矿物的能量,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能够操控地下水晶的生长,将其转化为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 阿克与地底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向地底人讲述了地表世界的故事,包括人类的科技发展、社会文化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地底人也向阿克分享了他们关于地球起源和宇宙演化的独特见解,他们的知识渊博,对宇宙的理解超越了阿克的认知。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非没有隐忧。阿克了解到,地底世界也面临着危机。地壳深处的不稳定导致了周期性的地震和火山活动,这威胁着地底城市的生存。而且,地底世界的生态系统也并非完美无缺,一些古老的地下生物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攻击性,它们居住在更深的区域,偶尔会闯入地底人的聚居地。 为了帮助地底人,也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奥秘,阿克决定与他们一起,深入地底的最深处。他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够稳定地壳的方法,并寻找能够驱散危险生物的古老能量源。这场冒险将带领他们穿越熔岩河流、地下湖泊,甚至可能接触到地球核心的能量。 阿克利用他从地表带来的科学知识,结合地底人的智慧和技术,他们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了解到,地底人所崇拜的“地心之火”,并非仅仅是一种象征,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能够影响地壳运动的强大能量。他们需要找到控制这种能量的方法,才能真正化解危机。 在一次艰险的探索中,阿克和几位地底族的勇士深入到一个巨大的地下晶洞。晶洞内壁布满了比钻石还要坚硬的晶体,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他们在此发现了传说中的“生命之源”,一种蕴含着巨大能量的液体,它不仅能够治愈伤痛,还能净化环境。 他们还遭遇了一群生活在晶洞深处的古老巨兽,这些巨兽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坚硬的鳞甲。阿克利用钻探设备改造的声波武器,配合地底人的能量束,终于将巨兽击退,并成功获得了生命之源。 回到地底城市,他们利用生命之源和地底人独特的能量调控技术,成功稳定了地壳的活动,并将危险的巨兽驱赶到了更遥远、更安全的区域。地底世界恢复了平静,地底人对阿克感激不已。 在完成任务后,阿克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留在地底世界,与他的新朋友们一起生活,还是回到他熟悉的地面世界?他深知,地表世界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探索,还有他牵挂的亲人和朋友。最终,他决定告别地底人,带着他在这段旅程中获得的宝贵知识和深刻体验,踏上了返回地表的道路。 地底人赠送了他一块蕴含着强大能量的地下水晶,这块水晶不仅能够为他的探险提供能量,更是他和地底人友谊的象征。阿克告别了地底的朋友们,他知道,他与地底世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当阿克重新回到地表时,他发现自己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但他在地底世界的经历,却如同昨日一般清晰。他将自己的见闻记录下来,希望能与更多人分享这个隐藏在地球深处的奇迹。然而,他知道,他所经历的一切,仅仅是地球这颗蓝色星球无数秘密中的冰山一角。 《地心游记》不仅仅是一次探险,它更是一次关于勇气、智慧、友谊以及对未知世界永恒追求的赞歌。它让读者思考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否还有我们尚未发现的惊人秘密。这本书将带你进行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让你在阅读中感受到探索的魅力,以及人类无限的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这本小说,最先吸引我的是那种强烈的代入感。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为精准,时而急促紧张,仿佛心跳都跟随着情节的起伏而加速,时而又放缓下来,留出大段的篇幅来描绘环境的宏大与诡谲。我常常会陷入一种沉思的状态,想象如果自己身处那种与世隔绝、光线完全依赖人工或奇特生物的环境中,我的心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特别是那些关于时间感错乱的描写,在地底深处,日夜的界限模糊,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这种对生存状态的深刻探讨,远超了一般的冒险小说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哲学的寓言,探讨了在极端条件下,人性中最本质的部分如何得以展现或扭曲。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能将如此宏大的设定,通过个体细腻的感受来娓娓道来,使得冰冷的地质结构也充满了鲜活的情感张力。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基于“深入地下”的设定有些审美疲劳,总觉得无非是又一个洞穴探险的翻版。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结构精妙,层层递进,每一次看似走投无路的困境,都巧妙地引出了一个更深、更复杂的谜团。作者的布局非常宏大,他不仅关注了地表与地心的垂直关系,还巧妙地引入了关于地质历史和远古文明的线索,让整个故事的维度瞬间拉伸到了无穷。我尤其欣赏那些关于时间尺度的处理,在地下的漫长旅程中,人类的生命显得如此渺小和短暂,这种对比带来的宿命感,让人在激动之余,又多了一份对存在本身的敬畏。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总能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你以为已经看到了终点,结果发现那只是通往另一个更广阔世界的入口。

评分

这本书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作者构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知的世界。那种深入地壳内部的探险过程,描绘得如此逼真而又充满奇幻色彩,让人忍不住一直往下翻。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奇特的地下生物和奇观时,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仿佛我真的和主角们一起穿越了那些层层叠叠的岩石,感受到了地心深处的温度和压力。我特别喜欢那些对未知世界的科学猜想,虽然是虚构的,但又带着那么一丝丝可信的逻辑,让人在惊叹之余,还能学到一些关于地质学的皮毛知识。整个阅读体验就像是坐上了一艘高速飞行的潜水艇,不断突破已知的界限,每一次发现都带来强烈的震撼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探险故事,更像是一场对人类求知欲的终极颂歌,它让人重新审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思考还有多少奥秘尚未被揭开。那种在绝境中迸发出的勇气和团队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让人在为他们的安危担忧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坚韧而鼓掌。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冒险故事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节奏控制堪称教科书级别。它并非一气呵成的线性推进,而是充满了精妙的“呼吸点”。在主人公们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遭遇后,作者会立刻安排一段相对平静的休整期,让读者(以及角色)有机会喘口气,消化刚刚发生的一切,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思考。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让人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现实世界的存在。而且,作者非常擅长制造“悬念的链条”,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会引出三个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这种层层剥茧的过程,让阅读体验变得极其充实和满足,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拖沓的空洞感。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们接下来将如何化解下一个危机。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一场华丽的辞藻盛宴。它不是那种直白叙事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和浪漫主义的激情。阅读过程中,我好几次停下来,仅仅是为了品味某一个长句中词语的排列组合,那种美感是无可替代的。作者似乎对自然界的一切元素都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无论是地下河流的奔腾,还是晶体结构的闪耀,都被他用一种近乎诗歌的语言描摹出来。这使得即便是描述一些看似枯燥的科学考察过程,也变得引人入胜。更难得的是,这种华丽并未掩盖故事的核心——那就是人类探索未知的那份近乎偏执的渴望。它不像某些科幻作品那样,一味追求技术的奇观,而是将科技的探索与人性的挣扎、情感的纠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完之后,脑海中留下的是一片光怪陆离的色彩和一种挥之不去的史诗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