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静静是一个刚刚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四年大学,知识似乎学了不少,却一直找不到工作,就在她为前途忧心之时,妈妈为她找到了一位好师傅。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静静从就一个懵懂的毕业生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优秀会计。这半年她都学了什么?
请跟着主人公一起学习,相信很快你也能“出师”,成为优秀的会计人。
作者简介
吉燕 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在企业做过财务经理,在事务所做过审计经理,在会计公司带过实操学员,*后发现坐在家里写书挺好,自感作文水平不错,以前又有编写电脑教材的经历,扎实的理论功底加上丰富的实务经验,希望能够把自己多年的积累奉献给大家。
目录
目 录
会计实务篇
一、进了公司,见了师傅,知道了会计要做什么 3
师傅,我该做什么——介绍会计核算流程 3
先学会手工做账吧——手工账和电脑账简介 5
二、帮师傅把新账建起来 9
原来会计账簿是这样的 9
要在账簿的前面加入索引 16
三、有人来报销了 —— 各项花费的核算 37
公司一开始哪里来的钱 37
手头没有现金怎么办 47
今天支付了一年房租 52
有人报销打车费 60
销售经理来报销广告费用 66
收到了银行存款利息 69
前台采购了一批办公用品 72
我是新员工,给我买了一台新电脑 73
公司为会计购买了财务软件 79
终于要发工资了——工资和福利费的核算 82
四、公司把采购的商品卖掉,银行有收入了 —— 收入、成本核算 93
采购部门购买了商品准备出售 93
销售部门把商品卖出去了,银行有了收入 98
商品买入又卖出,其差价如何处理 103
因为税务登记晚了,被税务局罚款 108
五、有人要借钱,又有人来还钱——往来、筹资和投资核算 113
公司账上的钱不多了,老板临时拿来一笔钱 113
有人要出差,来借差旅费 116
公司从银行贷了一笔款 122
公司决定从上证所购买股票 127
税务处理篇
六、公司有收入,需要交税——各种税费的计算、计提与上缴 137
与销售商品相关的税种——增值税 137
与流转税相关的税费——城建税及附加 141
与企业盈亏相关的税种——企业所得税 143
与个人收入相关的税种——个人所得税 146
还有这些不得不关注的税费 148
各项税费的上缴 154
七、月末结账啦,所有业务都要记到账簿上 157
根据记账凭证记录明细账 157
记总账的准备工作——丁字账和科目汇总表 167
期末损益结转 171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176
进行对账工作 181
如何更正错账 186
八、水到渠成出报表 193
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项目如何对应 193
如何填列三张报表 195
报表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 205
新旧准则的报表项目差异 207
九、月初必须向税务报到 211
找对家门——什么税到什么税务局报 211
选对时间——什么税在什么时段报 213
跟我报报看——报税实务简介 216
财务软件篇
十、使用现代化工具做账 229
常用的财务软件有哪些 229
如何与手工账衔接 230
试试用友软件吧 231
总账账务处理 236
给师傅的一封信 247
实例演练篇
十一、实例演练 251
前言/序言
前 言
我在大学里主修的专业并不是财会。当年为了找一个更适合女性终身从事的工作,我选择了转向会计这一行。为了跨入这个门槛,我专门学习了第二专业,在学校苦修了三年,可是当我完成学业走出校门时,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多么的遥远,每个招聘的企业都需要我有实务经验,可我在学校里连账本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我想找一本可以教给我这些知识的书,可怎么也找不到……
现在,很多孩子也遇到了和我当年一样的问题。为此我想将我这些年在会计工作中总结的知识和经验讲给他们,希望他们可以少走弯路。书中我以一个曾经跟我学习的女孩子为主角,以她的口吻来叙述当时我们一起做会计工作时所用到的知识。
本书从内容上分为四部分:会计实务篇、税务处理篇、财务软件篇和实例演练篇。
其中会计实务篇是最主要的内容,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出发,告诉大家如何建账、记账、出报表,一步步完成整个账务处理流程。为了增强读者的感性认识,每一个环节都给出了真实的实务照片、具体的账务实例和详细的操作步骤,即使是从未见过实账的人也能够“按图索骥”,找到所需的东西,达到实际演练的效果。
税务处理篇比较简单,本书毕竟是会计入门书,更加偏重会计知识,但考虑到作为一名会计,和税务机关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基于很多人对报税环节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本书从常用税种出发,指导大家填写各类税务报表,给出向各个税务部门报税的简单流程,希望帮助大家初步掌握报税实务。
限于本书的篇幅,财务软件篇仅提纲挈领式地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多的用友财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虽然内容不多,但很实用。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记账是大势所趋,但购买一款财务软件用来学习则不太划算。基于此,我为大家推荐了两个可以免费体验的财务软件网站以供大家自学。
最后,本书还给出了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实例及相应答案,以帮助大家把前面所学的会计实务知识串联起来。如果你能把它正确做下来,我相信你已经出师了。
我想我的学识和经验毕竟有限,但如果能够对那些刚刚涉及这个领域而又充满迷茫与困惑、心酸与狼狈的人们哪怕有一点点的启发和帮助;能够给那些手里掌握了诸多会计理论,却苦于找不到实践“门口”的人们挂一盏小小的、可以照亮的“小桔灯”,那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了。
洞悉商业脉络:财务报表精读与决策支持指南 本书聚焦于如何将晦涩的会计语言转化为驱动商业决策的有力工具,旨在为非财务背景的管理者、业务人员以及有志于提升商业洞察力的职场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框架与应用实战指南。 我们深知,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仅仅了解“如何做账”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理解“报表背后隐藏的故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评估企业健康状况、预测未来趋势,并指导战略方向。本书摒弃了传统教科书式的繁琐理论堆砌,转而采用案例驱动、逻辑清晰、注重实操的叙事方式,带您深入企业运营的“心脏地带”。 --- 第一部分:重塑认知——从“记账”到“读数”的思维跃迁 本部分致力于打通读者对财务信息的基本认知壁垒,建立起一套基于商业逻辑而非纯粹会计规则的分析思维。 第一章:财务报表的三重维度:不止是数字的罗列 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绝非孤立的文件集合,而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企业生命体征的“体检报告”。 资产负债表:企业的“静止快照” 深度解析资产的质量而非数量: 我们将探讨流动性陷阱(如应收账款的合理性与潜在坏账风险)、固定资产的折旧策略对盈利的影响,以及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评估(例如商誉减值的警示信号)。 负债的结构性分析: 如何区分良性负债(用于产生高回报的投资)与高风险负债(短期偿债压力),关注表外融资的潜在风险敞口。 所有者权益的动态解读: 留存收益的积累速度如何反映历史盈利能力和再投资策略。 利润表:经营活动的“动态过程” 收入确认的艺术与陷阱: 深入剖析不同行业的收入确认标准(例如,长期合同收入的跨期确认),识别收入粉饰的可能性。 成本与费用的“齿轮咬合”: 重点解析销货成本(COGS)的构成对毛利率的决定性影响,以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是否存在“可控”与“不可控”的界限,为成本优化提供视角。 利润的层次与质量: 区分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和净利润的驱动因素,强调“主营业务利润”作为核心盈利指标的地位。 现金流量表: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 现金流的三种“身份”: 经营活动现金流(CFO)是企业的“造血能力”的最终体现;投资活动现金流(CFI)反映了企业的扩张意愿和资本支出效率;筹资活动现金流(CFF)揭示了企业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 “利润不等于现金”的实践验证: 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为何盈利的企业可能因现金周转问题而陷入困境,强调营运资本(Working Capital)管理的重要性。 第二章:搭建分析框架——“杜邦分析法”的深化与扩展 本书不仅仅满足于介绍经典的杜邦分析体系,更要将其升级为适用于复杂业务模型的“多层穿透分析法”。 从ROE到驱动因素的“三步拆解”: 详细拆解净资产收益率(ROE)的三个核心要素——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超越杜邦:供应链驱动分析: 引入供应链视角,将资产周转率进一步细分为存货周转、应收账款周转和应付账款周转,直观展示营运效率如何影响整体回报。 行业基准的设定与偏离分析: 如何根据目标企业的行业属性(如重资产行业与轻资产服务业),设定合理的财务指标基准,并精确识别指标偏离的根本原因。 --- 第二部分:核心应用——财务数据驱动的商业决策 本部分将理论分析转化为实际的商业应用场景,侧重于利用财务信息进行前瞻性判断和风险预警。 第三章:企业健康体检——偿债能力与持续经营风险评估 评估一家企业能否“活下去”是所有商业决策的前提。 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分析): 重点分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局限性,引入现金比率和“现金循环周期”概念,衡量企业应对突发性资金需求的弹性。 长期偿债能力(资本结构分析): 深入解析资产负债率的“舒适区”,关注利息保障倍数(TIE),判断企业利用杠杆进行扩张的安全边际。 “地雷”预警系统: 识别潜在的财务危机信号,包括连续的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资产负债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以及重要资产的持续减值迹象。 第四章:盈利能力与效率评估——价值创造的引擎 本章着重于量化企业的“赚钱能力”和“花钱效率”。 利润质量的深度探查: 区分一次性收益和可持续性收益,通过分析营业外收支和投资收益占比,判断主营业务的稳健性。 资本回报率的再定义: 引入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强调ROIC必须高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才是真正创造了股东价值。 运营效率的瓶颈诊断: 结合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构建“现金转换周期”模型,帮助管理者定位运营效率低下的具体环节。 第五章:企业估值初探——基于财务数据的价值判断 对于投资者、并购专家或寻求融资的创业者而言,理解企业内在价值至关重要。 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差异: 介绍可比公司分析法(Comparable Company Analysis, CCA)和可比交易分析法(Precedent Transaction Analysis, PTA)的财务数据基础。 现金流折现法(DCF)的财务输入: 详细讲解如何从历史财务报表中提取关键参数——未来自由现金流的预测(基于历史增长率和资本支出趋势),以及折现率(WACC)的构建要素。 财务报表对估值的敏感性影响: 分析关键财务假设(如收入增长率、毛利率稳定性和折旧政策)如何剧烈地影响最终的企业估值结果。 --- 第三部分:情景模拟与高级洞察——将分析融入商业决策流程 本部分旨在将分析工具与具体的商业管理活动相结合,提供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内容。 第六章:预算编制与绩效管理中的财务数据应用 滚动预算的建立: 如何利用过去三年的财务数据趋势(季节性、周期性),结合管理层的战略目标,建立更具弹性和预测性的年度滚动预算。 差异分析的闭环管理: 不仅仅报告“预算与实际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追溯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定价问题、成本失控,还是销量未达预期?),形成管理改进的反馈机制。 部门成本中心的绩效衡量: 如何设计合理的内部转移定价和成本分摊机制,确保各业务部门的财务指标能真实反映其经营贡献。 第七章:兼并收购(M&A)中的财务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视角 对于非专业的决策者,了解尽职调查关注的焦点,有助于在合作谈判中占据主动。 “预付”和“预收”的会计操作风险: 识别通过改变预付款项来粉饰当期利润的常见手法。 薪酬与或有负债的“穿透审查”: 如何通过附注信息,发现潜在的未决诉讼、产品担保责任或重大的员工股权激励成本,这些往往是交易后暴露的“黑天鹅”。 协同效应的财务量化: 如何将“管理整合的效率提升”或“采购规模优势”转化为利润表上的具体数字,以支持溢价的合理性。 --- 结语:成为真正的商业语言翻译官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读者将财务数据视为企业的“通用商业语言”。掌握这门语言,意味着您不再是被动接受财务部门提供的报告,而是能够主动提问、深度质疑,并利用报表背后的逻辑来指导您的每一次市场拓展、每一次成本控制和每一次战略布局。通过系统学习和实战演练,您将蜕变为一位能够基于财务事实做出清晰、自信决策的商业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