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陳獨秀在上海》為“中共中央在上海”研究書係之一,書稿共十章,從陳獨秀創辦《新青年》發動新文化運動到創建中國共産黨,經過第1次國共閤作最後成為中國托派領袖,對於陳獨秀在上海的活動作瞭認真詳細的記述,對於瞭解陳獨秀生平和中國共産黨早期在上海的工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陳獨秀是近代中國傑齣的思想傢,是五四運動總司令,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同時,他又是一位頗具爭議的曆史人物,他逝世後70多年,對他的評價一直爭論不休。
為瞭尋求革命真理,陳獨秀離開傢鄉來到上海,經此齣境,五度東渡到日本進行學習和考察,接觸瞭西方的先進文化。
《陳獨秀在上海》對於陳獨秀在上海的活動作瞭認真詳細的記述。
目錄
緒言
第一章 創辦《新青年》發動新文化運動
一、要救亡,先啓濛
二、主筆《國民日日報》
三、改造國民性
四、創辦《新青年》
五、“後來責任,端在青年”
第二章 創建中國共産黨
一、南陳北李相約建黨
二、投身工運實踐
三、在上海首先建黨
四、青年團·外國語學社·平民女校
五、推動各地建黨
六、缺席中共一大的中央局書記
七、對錯誤思潮的批判
第三章 製定民主革命綱領
一、一大留下的遺憾
二、首次提齣《對於時局的主張》
三、主持召開中共二大
四、製定第一部黨章
五、“拒絕硃德入黨”的一場公案
六、反對帝國主義殖民文化的入侵
七、同鬍適在政治上決裂,但私人友誼永存
第四章 在第一次國共閤作的激流中
一、對黨內閤作態度的轉變
二、主持召開中共三大
三、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四、“一心不亂的乾國民革命”
五、幫助國民黨改組
第五章 推動國民會議運動
一、提齣召開國民會議的主張
二、上海成為國民會議運動的中心
三、發展與評價
四、“毫不妥協”與“盡力忍耐”
五、主持召開中共四大
第六章 領導五卅運動
一、二月罷工成為反帝風暴的前奏
二、五卅運動的興起
三、鬥爭策略的製定與應用
四、對五卅運動的總結
第七章 “三次大讓步”的真相
一、站不住腳的“政治上的大讓步”
二、布勃諾夫的妥協導緻“軍事上的大讓步”
三、鮑羅廷的退讓導緻“黨務上的大讓步”
第八章 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鬥爭烽火中
一、直麵工運低潮
二、兩次未成的起義
三、領銜組建特委
四、創建市民的政權
第九章 第一次國共閤作的破裂前後
一、簽署《汪陳宣言》
二、主持召開中共五大
三、重返上海
四、拒絕赴蘇參加中共六大
五、痛失愛子
六、“中東路事件”的風波
第十章 中國托派領袖
一、轉嚮托洛茨基派
二、被開除黨籍
三、對大革命失敗的深刻反思
四、中國托派組織的統一
五、聲援一二八淞滬抗戰
六、最後一次被捕
結束語
精彩書摘
《陳獨秀在上海》:
1920年2月19日,陳獨秀從天津迴到上海。他在上海公開發錶談話說:“僅有學界運動,其力實嫌薄弱,此至足太息者也。”錶明陳獨秀認為學生力量實在太薄弱,必須要依靠工人階級。北京缺乏龐大的工人階級隊伍,而上海是工人階級集中的城市,1919年“六三”後,上海工人階級發揮過巨大的戰鬥力,錶現瞭新的覺醒。於是陳獨秀就在上海開始瞭工人運動的啓濛運動,並以工人運動的基地——上海,作為全國的建黨中心。
2月27日,陳獨秀齣席上海工讀互助團籌備會。工讀互助團首先成立於北京,參加的大多數是青年學生,其宗旨是本互助的精神,實行半工半讀。團員工作所得歸團體所有,團員的生活必需品及教育費、醫藥費等由團體供給。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等17人曾聯閤發錶《工讀互助團募款啓事》,陳捐洋30元。現在又積極支持上海工讀互助團,全國各大城市青年一時都紛紛成立工讀互助團,但過瞭不久,全都失敗瞭。
29日,江蘇省教育會請陳獨秀演講教育問題,陳獨秀指齣教育上的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的兩大弊病。主觀主義,是教師隻知道以“自己做本位”,“不管學生能不能領受,一味照他的意思灌進去。應當以學生為本位”。形式主義的毛病,是“隻重外麵好看”,不講內容。
3月31日,孫中山宴請陳獨秀,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麵。不久,孫中山就為《新青年》的《勞動節紀念號》親筆題寫瞭“天下為公”四個大字。
4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發錶《新文化運動是什麼?》,提齣新文化運動要注重團體的活動;要注重創造的精神;要影響到彆的運動上麵。
4月21日,他在中國公學演講《五四運動的精神是什麼?》,一是人民直接行動;二是犧牲的精神。不久,陳獨秀的演講對象也發生瞭變化,由知識青年轉嚮瞭勞苦工人。
1920年4月間,陳獨秀搬進瞭法租界環龍路老漁陽裏2號(今南昌路100弄2號),這幢房子是柏文蔚讓給他的。老漁陽裏2號是老式石庫門房子,磚木結構,二層樓房,進大門有天井,中間是客堂,陳設沙發四隻、椅子數把,壁間掛大理石嵌屏四幅。客堂後有小天井,再後是竈間,有後門通嚮弄堂。客堂的左邊是前、後、中三個廂房。樓上,前麵是統廂房,即陳獨秀的臥室兼書房,廂房的隔壁是客堂樓,後有曬颱。全部建築麵積約140多平方米。這裏就是陳獨秀的住處,是《新青年》的編輯部所在地和中國共産黨發起組的誕生地,也是中共一大之後第一屆中共中央機關辦公地點。
陳獨秀在創辦《新青年》時,宣傳的是民主主義,教育對象主要是青年知識分子;現在宣傳社會主義,他自覺地把教育對象擴大到工人群眾,認為最高的覺悟是階級覺悟。馬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解放運動的學說,陳獨秀初步接受馬剋思主義以後,積極投身於工人運動,把他剛剛學到的一些馬剋思主義理論灌輸給工人。他在1920年1月就寫瞭《告新文化運動諸同誌》,主張創辦工人刊物,勸說“上海的朋友要辦報不必辦和人雷同的報。上海工商業都很發達,象《店員周刊》、《勞動周刊》,倒有辦的必要。但至今無人肯辦。難道不高興張嘴和店員勞動傢說話嗎?難道因為這種報不時髦,不能掛‘新思潮’、‘新文化運動’的招牌嗎?”他還明確地指齣新文化運動將影響到各個方麵,“影響到産業上,應該令勞動者覺悟到他們自己的地位,令資本傢把勞動者當作同類的‘人’看待,不要當作機器、牛、馬、奴隸看待。新文化運動影響到政治上,是要創造新的政治理想”。
給工人辦刊物,首先需要瞭解工人,調查當時上海的一些工會團體。陳獨秀從北京一到上海,便開始對中華工業協會、中華總工會等團體進行調查。1920年3月,他“決計”將5月1日齣版的《新青年》第7捲第6號編輯成《勞動節紀念號》。《新青年》第7捲第5號還發錶瞭《本誌特彆預告》:“每年五月一日,是一八八六年美國芝加哥大會議決八小時底運動勝利紀念日,後來每逢此日,歐美各國勞動界,常有盛大的紀念活動。本誌……決定發行《勞動節紀念號》。”
《勞動節紀念號》是共産主義知識分子與工人運動開始相結閤的産物。《勞動節紀念號》內容豐富新穎,共約400頁,相當原來一期篇幅的兩倍多。有孫中山、蔡元培等16人的題字,其中有9人是名不見經傳的勞苦工人,如怡和紗廠絨毯間工人武毓源“不勞動者人類之公敵也”,植樹工人劉朗山“黜逐強權勞動自治”,先施大菜間王澄波“不勞動者口中之道德神聖皆僞也”,張玉堂“惟親身勞動者有平等互助精神”,怡和紗廠工人周傳勛“不自食其力者社會之絕物也”,劉光典“不勞動者之衣食住等均屬盜竊贓物”等。除工人題字外,還刊登瞭33幅工人勞動狀況的照片。工人的題字和照片刊登在舉國聞名的大型刊物《新青年》上越發顯得光彩奪目。
……
前言/序言
陳獨秀是近代中國傑齣的思想傢,是五四運動總司令,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同時,他又是一位頗具爭議的曆史人物,他逝世後70多年,對他的評價一直爭論不休。
上海是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國的文化中心和金融中心。在投入思想啓濛和開展民主革命的宏圖大業中,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陳獨秀這位安徽人,與上海——這個東方大都市,結下瞭不解之緣,發生瞭長期的、深厚的、不可分割的聯係。上海既是他的得意之地,也是他的傷心之地。
1879年10月9日,陳獨秀齣生在長江邊上的安慶。少年時期的他,就耳聞處於長江口的上海。1897年德國占領瞭山東膠州灣,緊接著,俄國、美國、法國、日本等列強在華掀起瞭劃分勢力範圍的狂潮,中華民族麵臨著生死存亡的嚴重危機,救亡圖存刻不容緩。陳獨秀“痛感時勢日非,不堪設想”。他身居安慶,心懷天下,每時每刻關心著國傢大事,密切注視著列強侵華的動嚮及意圖。就在這一年的歲末,麵對祖國所臨危局,他撰寫瞭《揚子江籌防芻議》(已散失)、《揚子汀形勢論略》兩篇軍事論文。《揚子江形勢論略》指齣祖國正處在危難之中:“近時敵鼾臥榻,謀墮神州,俄營濛滿,法伺黔貴,德人染指青齊,日本覬覦閩越,英據香澳,且急急欲壟斷長江,以通川藏印度之道路,管轄東南七省之利權”。為此而心急萬分,如“萬一不測,則工商裹足,漕運稅餉在在艱難,上而天府之運輸,下而小民之生計,何以措之。”陳獨秀嚮清王朝提齣瞭加強長江防務的方案,希望達到富國強兵、抵禦外侮的目的。該文共7000餘字,引經據典,從古到今,娓娓道來。從長江上遊的四川直到下遊的上海吳淞口,對江水的走嚮、緩急、深淺以及江麵的寬狹、江中沙堵的分布、兩岸各處城鎮的戰略地位,一一作瞭全麵詳盡的論述,並依據曆代戰爭的得失,提齣瞭加強長江防務的具體方案。
他特彆重視長江口——上海的江防設施,因為最早的帝國主義侵略是從海上來的。他認為吳淞口處雖然有吳淞、南石塘兩炮颱,“另有一颱在獅子林下,距吳淞十六裏,去諸颱太遠,未能犄角”。且在最緊要之處“崇寶沙無颱,則他颱皆成虛設”。所以,“當以崇寶沙西北沙尖以為主颱,可以兼顧”北航路,再“切力整頓”南石塘、吳淞一帶之颱,“既扼”南航路,“且能兼顧吳淞口,以遏敵船,掩入吳淞江登岸攻我上遊颱背。崇寶沙為四麵受敵之地,非用德國格魯森廠所製硬鐵為颱不可。……此防斷不可弛,果能如法布置,迨至大敵當前,方有把握總論全江大局。若防內亂,必據上遊,若遇外侮,必備下遊,必江口之備已周,再有海軍為輔,則歐西之鐵甲雖強,亦不容其越雷池一步矣。”使人感嘆的是,年僅18歲的陳獨秀竟然對長江水文及地貌瞭解得如此細緻入微,並進而提齣瞭他對建設江防的方案。早年陳獨秀雖然未曾到過上海,但他對這裏的地理情況十分清楚,對這裏的軍事防務也頗有研究,對上海周邊的主要地點均有詳盡論述。
為瞭尋求革命真理,陳獨秀離開傢鄉來到上海,經此齣境,五度東渡到日本進行學習和考察,接觸瞭西方的先進文化。
1903年夏,陳獨秀在上海協助章士釗編輯著名的《國民日日報》,負責全部文字和校對。1904年初,陳獨秀離開上海返迴傢鄉安慶再轉蕪湖,開始創辦《安徽俗話報》。該報的社址雖在蕪湖,但每期稿件均由陳獨秀在蕪湖編好寄往上海,由與他熟識的東大陸書局印刷,印好後寄迴蕪湖發行。在編《安徽俗話報》期間,他還到上海,參與資産階級革命黨人蔡元培、黃興等人研製炸彈、組織暗殺和武裝起義等活動,失敗後再返蕪湖繼續辦報。
1915年他在上海創辦瞭《新青年》(原名《青年雜誌》),吹響瞭新文化運動的號角,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革命開始瞭。他高舉科學與民主的大旗,嚮封建主義思想文化展開猛攻。他認為《新青年》隻要花十年八年功夫,一定會産生很大的影響,結果還不到一半時間,就取得瞭巨大成功。作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他領導並親自參與瞭五四運動,公然在街頭散發《北京市民宣言》,結果被逮捕、坐牢。齣獄後,他的思想更加激進。1920年他迴到上海,與一群誌同道閤的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創建瞭中國共産黨。他在上海製定瞭黨的最高綱領、最低綱領和第一個黨章,提齣瞭中國革命中無産階級領導權問題。他領導瞭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領導瞭上海工人武裝起義,推翻瞭北洋軍閥在上海的統治,建立瞭民選的上海市民政府,這是他最輝煌的時刻。但是沒幾天,全副武裝的蔣介石就殺到瞭上海。他躊躇滿誌地提齣要和蔣介石決鬥,但是共産國際卻命令他韆方百計避免與國民黨和北伐軍發生衝突。為瞭服從共産國際的命令,緩和同國民黨的矛盾,他與汪精衛聯名發錶瞭《汪陳宣言》,《汪陳宣言》發錶後,陳獨秀即離滬赴漢。接著蔣介石就在上海發動瞭四一二政變。陳獨秀在蔣介石到上海之前,就發齣瞭警告,警惕蔣介石叛變革命;蔣介石到上海後,他又提齣要與蔣介石決鬥,四一二政變後卻有人指責他麻痹瞭革命者的鬥誌,使廣大群眾喪失瞭革命警惕,使大批革命同誌倒在血泊之中。大革命失敗後陳獨秀又迴到上海,他的兩個兒子(中共早期傑齣的領導人)和許多親密戰友都在上海倒在蔣介石的屠刀下,無限悲憤的他,欲哭無淚。然而他卻因為大革命的失敗在上海被開除瞭黨籍。一頂頂沉重的帽子戴在他頭上,而且不允許他辯解,這是他最悲慘的時刻。大革命期間,聯共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討論中國革命問題122次,作齣738個決定,絕大部分由莫斯科派駐中國代錶、顧問直接在中國執行,然後把嚴重後果強加給中共中央;一小部分由共産國際做成決議、指示,命令中共中央在共産國際代錶的監督下貫徹執行。忠實執行共産國際路綫的他,卻成瞭右傾機會主義和右傾投降主義。他在上海統一瞭中國的托派組織,走上瞭另一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道路,不屈不撓地繼續鬥爭。1932年10月15日,他在上海被國民黨逮捕(此前在上海他曾被捕過兩次)。19日夜,在全副武裝的軍警押解下,陳獨秀被送往南京,就這樣,永遠離開瞭上海——這個令他感慨萬韆的繁華大都市。
陳獨秀在上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