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文史哲类专业读者 吕大圭是朱熹的再传弟子,其所著《春秋或问》,专为申明《春秋集传》之意而作。在《春秋》三传中,作者对《左传》和《穀梁传》持肯定态度,而对《公羊传》和《公羊解诂》多有驳斥。可以说,本书不仅是研究吕大圭春秋学学术贡献的重要文本,更是研究朱子学派的重要资料。
内容简介
《春秋或问》二十卷,是宋代泉州人吕大圭的代表作之一。吕大圭曾著有《春秋集传》,《春秋或问》一书专为申明《春秋集传》之意而作。作者于三传中,多主《左传》、《谷梁传》,而深排《公羊传》,对何休《公羊解诂》攻驳尤力。三传中言事莫备于《左传》,义理莫精《谷梁》,《公羊》何休说杂糅谶纬,穿凿*多,故此书于三传得失,可谓颇有心得。该书是宋代春秋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春秋学发展演变的重要文本。
丛书简介:
2005年3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决定将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工作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着手对分散庋藏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民间的古籍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库备考书目》二百六十七家六百一十四种,以后又陆续检索出遗漏书目近百家一百八十余种。经过省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论证,最后筛选出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余种著作,组成一套有一定规模、自成体系、比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风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地方文献丛书,取名《泉州文库》。
《泉州文库》始唐迄清,原著点校,收录标准着眼于学术性、科学性、文学性、地域性、原创性、*威性,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和著名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优先。所录著作涵盖泉州各县(市、区),包括金门县及历史上泉州府属同安县,曾在泉州任职、寄寓、活动过的非泉籍人氏的作品,则取其内容与泉州密切相关的专门著作。文库采用繁体字横排印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军事、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其中不乏孤稀珍罕旧椠秘籍,堪称温陵文献之帜志。
另外,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特为本丛书题签。
作者简介
吕大圭(1226—1276),字圭叔,号朴乡,学者称“朴乡先生”,南宋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师从陈淳的门人杨昭复、王昭,为朱熹的三传弟子。淳祐进士,累官国子编修、实录检讨官、漳州知州。后奉命节制左翼屯戍军马,未赴任,适蒲寿庚降,令署降表,不从,易服逃入海中,被追杀。著有《春秋或问》、《春秋集传》、《学易管见》、《论孟集解》、《易经集解》等。
目录
春秋或问卷第一
春秋褒贬论
春秋
隐公
元年
春王正月
王正月
公即位
春秋或问卷第二
隐公
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元年
郑伯克段于鄢
天王使宰晅来归惠公仲子之□
及宋人盟于宿
祭伯来
二年春
公会戎于潜
莒人入向
无骇帅师入极
公及戎盟于唐
纪裂蠕来逆女
伯姬归于纪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夫人子氏薨
郑人伐街
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春秋或问卷第三
隐公
宋公和卒
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葬宋穆公
四年,莒人伐杞,取牟娄
街州吁弑其君完
公及宋公遇于清
宋公、陈侯、蔡人、街人伐郑秋,巩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街人伐郑
街人杀州吁于濮街人立晋
葬街桓公
街师入郝
考仲子之宫
初献六羽
春秋或问卷第四
隐公
宋人伐郑围长葛取长葛五年
郑人来输平
公会齐侯盟于艾
叔姬归于纪
……
春秋或问卷第五
春秋或问卷第六
春秋或问卷第七
春秋或问卷第八
春秋或问卷第九
春秋或问卷第十
春秋或问卷第十一
春秋或问卷第十二
春秋或问卷第十三
春秋或问卷第十四
春秋或问卷第十五
春秋或问卷第十六
春秋或问卷第十七
春秋或问卷第十八
春秋或问卷第十九
春秋或问卷第二十
春秋或问跋
春秋五论
附录
校点后记
精彩书摘
《春秋或问/泉州文库》:
或问:盟何以或日或不日?
曰:盟必有日月,其不日者,史失之也。苏氏曰:“《春秋》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事成于日者,日成于月者,月成于时者,时不然,则皆史失之也。故崩、薨、卒、弑、葬、郊庙之祭、盟、战、败、人、减、获、日食、星变、山崩、地震、火灾,凡如此者,皆以日成者也。朝觐、蒐狩、城筑作毁,凡如此者,皆以时成者也。会、遇、平、如、来至、侵伐、围取、救次、迁戍、追袭、奔叛、执放、水旱、雨雹、冰雪、彗孛、螽螟,凡如此者,或以月成,或以时成者也。惟公即位不书日,有常日也。外杀大夫,不书月与日,卑不以告也。”此言得之矣。如定六月即位,亦书日。必如《谷梁》之说,则曰:蔑之盟“不日,其盟渝也”,谓七年伐邾之役也。信如此,则《春秋》所书日,盟者皆不渝乎?且《春秋》因鲁史而成文也,盟必以日月,此书法也。假使史而无之,圣人安得强而加之乎?其不可以是为说明矣。
曰:然则仪父何以称字?
曰:邾,附庸之国也。附庸之君,未得列于诸侯,故书字以别之。桓十七年“公会邾仪父,盟于趡”,庄二十三年“萧叔朝公”,此其例也。必如传者之说,以为贵之、褒之,则仪父固未见其有可贵、可褒之实也,而况盟非《春秋》之所贵哉?
难者曰:子谓盟非《春秋》所贵,固也。《周礼》司盟之职“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载”,是周之时已有盟矣,而《春秋》何以不贵之?
曰:盟生于信之不足也,失信而后盟,而况于《春秋》之诸侯,会盟之牲血未乾,而边境之干戈已逞,尚足贵乎?善乎,刘氏之言曰:“司盟‘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初,有疑于《周官》。夫成周全盛之时,圣王在上,方国诸侯同心协力,以藩屏王室,朝觐会同,各以时至,九伐之法虽设而不施,安得有疑会同哉?盟者乱世之事,盏出于衰周之际,王德不竞,信义不足以怀远,威刑不足以制强,诸侯携贰,不能协一,是用假展牲歃血之事,以要一时之信,而背信产乱实起于此。《诗》曰:‘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此言不出于成、康,而刺于变《雅》。夫使周公辅佐成王,建卜世之基,而虞人之不信,区区恃盟诅,以时绳约之,盖亦危矣。然则司盟之职,载在礼典,果可疑也?乌乎!东迁之后,列国交盟,纷然四起,或会诸侯而同盟,或合一国而交盟,其甚出于大夫,又其甚出于夷狄①,去古浸远,盟约浸繁,颓波横溃,不可禁制,虽或质之以鬼神,钳之以祸福,实之以载书,然口血未乾,兵刃已接,则回视前日之盟,适资狙诈之计耳。然则案《春秋》所书,以想观先王之盛,则司盟之职载于典礼,又可疑也。圣人伤信义之不复见,而诸侯变古易常以滋乱后世,故自隐迄哀,凡盟诅之事皆书于《春秋》,所以疾当时而律万世也。”
曰:然则盟一也,何以或曰“会”,或曰“及”,或曰“暨”也?
曰:三者皆与也。与者,彼此同也。曰“会”、曰“及”、曰“暨”,而不曰“与”者,所以别内外而分彼我也。故曰:会者主彼言也,及者主我言也,暨之为言不得已也。此蔑之盟,案《左氏》则曰“公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则我欲之矣,故以“及”书之。
……
前言/序言
泉州建制一千三百多年,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比屋弦诵,人文为闽最”,素称海滨邹鲁、文献之邦。代有经邦纬国、出类拔萃之才,欧阳詹、曾公亮、苏颂、蔡清、王慎中、俞大猷、李赞、郑成功、李光地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军事、经济价值的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见载于史籍的着作家有一千四百二十六人,着作多达三千七百三十九种,其中唐五代二十九人三十二种,宋代二百人三百九十一种,元代二十一人四十种,明代五百三十六人一千五百八十五种,清代六百四十人一千六百九十一种;收入《四库全书》一百一十五家一百六十四种,《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五十六家七十四种,《续修四库全书》十四家十七种。二〇〇八年国务院颁布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属泉人着述、出版者十三种。
遗憾的是,虽然泉州典籍赡富,每一时代都有一批重要着作相继问世,但历经岁月淘汰、劫难摧残,加上庋藏环境不良,遗存至今十无二三,多成珍籍孤本。这些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泉州人民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亟待抢救保护,古为今用。
对泉州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最早有南宋嘉定年间的《清源文集》十卷,明万历二十五年《清源文献》十八卷继出,入清则有《清源文献纂续合编》三十六卷问世。这些文献汇编,或已佚失,或存本极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泉州成立“晋江文献整理委员会”,准备整理出版历代泉人着作,因经费短缺未果。八十年代,地方文史界发起研究“泉州学”,再次计划编辑地方文献丛书,可惜后来也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其事遂寝。但是这两次努力,为地方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做了准备,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和书目汇编。
春秋或问/泉州文库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