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圈層結構視閾下的中國古代羈縻政區與部族》運用曆史政治地理圈層結構理論,論證中國古代在邊疆民族地區設置的羈縻府州、土官土司政區不僅是中國古代的民族自治區,也是國傢邊緣區圈層。全書分四章。第一章闡述瞭曆史政治地理圈層結構理論的基本觀點。第二章以唐宋西域、西南地區幾處羈縻府州建置沿革為例,還原瞭民族自治政區的形成過程。第三章以唐、宋、元、明、清雲貴高原及其周邊地區從羈縻府州建置到土官土司建置的演變為例,證明古代邊疆民族自治政區始終作為國傢政治地理邊緣圈層而存在的曆史事實。第四章從地名學、曆史地理學、民族學及社會文化等方麵考察瞭川滇民族走廊及其附近地區羌、夷、蠻、獠諸族群的曆史淵源及其發展演變,從一個側麵反映多民族國傢實行多軌行政的必要性。
作者簡介
郭聲波,1959年生,四川濾州人,1989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獲曆史學博士學位。曾任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調入暨南大學,任曆史係特聘教授、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至2015年間任暨南大學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曆任中國地理學會曆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副主任,《曆史地理》編委、副主編,廣東曆史地理研究會會長。主要從事曆史政治地理、曆史民族地理、曆史農業地理、曆史地理文獻的研究,提齣曆史農業地理三維結構模式和曆史政治地理圈層結構理論,主張以多學科綜閤研究方法研究邊疆民族曆史地理。
先後主持“四川曆史農業地理”、“唐宋羈縻府州研究”、“《大元混一方輿勝覽》整理”、“青藏高原曆史地理研究”、“彝族曆史地理研究”、“唐代地理誌研究與新編”、“吐蕃王國行政圈層結構研究”、“羌族曆史地理研究”、“《大明一統誌》點校”等國傢及省部級課題,近期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環南海曆史地理研究”,開拓域外曆史地理研究方嚮。齣版《四川曆史農業地理》、《大元混一方輿勝覽》(整理)、《彝族地區曆史地理研究——以唐代烏蠻等族羈縻州為中心》、《四川曆史地理與宋代蜀人地圖研究》、《圈層結構視野下的西部邊疆民族史地探索》等學術專著和古籍整理著作,獲教育部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三等奬和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主編《中國曆史地理研究》、《青藏高原曆史地理研究》等叢書,在《民族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曆史地理》、《中國曆史地理論叢》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一百八十多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曆史政治地理圈層結構理論芻議
第一節 服製思想與圈層結構理論
一 五服製:早期政治地理圈層結構思想
二 圈層結構:從政治地理到政區地理
第二節 從圈層結構理論看曆代政治實體的性質
一 新理念:直接行政區與間接行政區
二 外諸侯:藩屬國的國傢邊緣區性質
三 多軌行政:多民族國傢的不二選擇
第二章 邊緣圈層建置實證:唐宋羈縻府州
第一節 毗沙都督府羈縻州之我見
——兼評《唐代於闐的羈縻州與地理區劃研究》
第二節 渠黎、閣甄、媯塞:唐中期新置西域
羈縻都督府新探
一 羈縻渠黎州都督府(719-790)
二 羈縻閩甄州都督府(723-738)
三 羈縻媯塞州都督府(747-759)
第三節 唐宋濾屬羈縻州縣研究
一 建置沿革
二 交通格局
三 西部羈縻州縣地望
四 東部羈縻州縣地望
第四節 試論宋朝的羈縻州管理
第三章 邊緣圈層建置演變實證:從羈縻府州到土官土司
第一節 由虛到實:唐宋以來川雲貴交界區犬牙相人政區格局的形成
一 唐宋時期的羈縻統治
二 元明清時期犬牙相入政區格局的形成
三 政區設置三大變化趨勢
四 政區變化趨勢原因及其與犬牙相入格局的關係
第二節 滇、桂、越三角地——特磨道曆史地理考
一 特磨道的性質與歸屬
二 特磨道的交通格局
三 特磨道的州縣鎮寨
四 特磨道的民族構成與“特磨道”的語源
五 特磨道的部落分布
第三節 從宋元五姓番、八番羅甸地域分布演變看
元初邊疆民族行政製度的重大改革
一 宋代龍番及羅番順化王等三十九部地域分布
二 宋代張、石、方、程、韋諸番的地域分布
三 八姓番及羅甸在元初的地域變化
第四節 明玉珍大夏國在土傢族地區的行政建置
一 大夏國在鄂西南土傢族地區的建置
二 大夏國在湘西土傢族地區的建置
三 大夏國在渝東南土傢族地區的建置
第四章 西南民族史探考
第一節 論岷山得名與羌、夷的關係
第二節 《唐南寜州都督爨守忠墓誌》史事發微
一 爨氏世係
二 唐代爨氏事跡
三 唐代南寜州都督府所領羈縻州
第三節 唐代大渡河下遊黎屬羈縻州的部族分布
一 西部羌、蠻部落
二 東部蠻、獠部落
第四節 宋代濾屬羈縻州部族及其社會文化再探
一 關於羈縻州州數及州名
二 關於獠人的群落分布
三 關於獠人的族屬
四 關於獠人的社會文化
五 關於烏蠻酋首與社會文化
六 關於其他民族成分的社會文化
第五節 貴瓊人的來源與遷徙初探
一 貴川部落的族屬及其居地
二 天全高氏土司的起源及其西擴
三 貴瓊入的來源與遷徙傳說分析
結語
精彩書摘
《圈層結構視閾下的中國古代羈縻政區與部族》:
第一節由虛到實:唐宋以來川雲貴交界區犬牙相入政區格局的形成①
今四川、雲南、貴州三省交界地區,在地圖上呈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四川的濾州地區南部嚮南越過雪山(今敘永、古藺二縣界山)插入貴州,雲南的昭通地區東部嚮東越過烏濛山插入四川,貴州的畢節地區西部嚮西越過烏濛山插入雲南,即三省各有一個突齣部分,大體上沿順時針方嚮呈螺鏇狀互相插入。用政治地理的眼光來看,在政區設置上錶現的是典型的犬牙相人格局。在中國政區版圖上,兩省間有犬牙相人之地是常見的,而三省間此種情況還不多見。
“犬牙相入”又叫“犬牙交錯”,與“山川形便”的政區設置方式不同。山川形便是行政區劃設置中普遍遵循的原則,即在政區主體部分按照山川地形走嚮劃定相互邊界;而犬牙相入則是在某些特定環境下,為瞭統治或管理的需要,打破山川地形天然界綫而采取的輔助性劃界原則,即在局部地區不按山川地形走嚮,人為劃定互相突齣部分。
關於兩種原則的關係,周振鶴首先提齣瞭山川形便與犬牙相入兩種相互對立的劃界原則在中國曆史上同時並用,而且“越到後來,犬牙相人的原則越占上風”的觀點。①他列舉瞭若乾事例來說明這一點,令人信服。特彆是他指齣:“元代是犬牙相人原則發生轉摺性變化的時期,無論是作為高層政區的行省,還是降為統縣政區的路,犬牙相人的原則都走嚮瞭極端。”
在我們看來,川雲貴交界區的情況也是這樣,從唐初至清代改土歸流,在政區設置上産生瞭一係變化,主要變化趨勢錶現在:在政區層級上,由繁而簡;在基層政區設置的空間過程上,由外而內;在政區的實際控製上,由虛到實,最終形成今天這種三省毗連區犬牙相人的特殊格局。這種變化趨勢的轉摺點正是在元代。
不過,與周氏所舉中原各例不同的是,川雲貴交界區作為政治邊緣地區——漢夷交界地區,犬牙相人格局的形成除瞭政治軍事原因而外,還較多地摻雜有民族因素在內,關於這一點,迄今還沒有人指齣過。所以我們擬就此展開討論,作為對周振鶴觀點的支持與補充。一唐宋時期的羈縻統治早在唐代,川雲貴交界區就被彝族先民烏蠻及仡佬族先民獠人等占據,接受中原王朝的羈縻統治,唐朝在本地區置有濾州都督府、戎州都督府、黔州都督府下屬幾十個羈縻州縣,自北而南,分統獠人、烏蠻、牂舸等族,“雖然這隻是一種間接的行政統治,但畢竟結束瞭這一地區自晉末以來處於‘空廢’的局麵”②。宋朝罷都督府,這些羈縻州大多保留下來,改由濾、戎等邊州所領。③
比較而言,宋代羈縻製度要比唐代鬆弛。唐代羈縻州首長通常隻有世襲都督或刺史,如果在繼嗣方麵齣現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中央可以派員前往主持立嗣,但基本上不允許推選異姓,且絕無以牙職領州之事。宋朝羈縻州首長除瞭以土豪任刺史、知州,許其世襲外,還齣現瞭“公推”親黨及以“牙職典州事”的情況。如濾、戎一帶領羈縻州刺史卒,無子,即以其黨有可者公舉之。④由於蕃政鬆弛,羈縻州之間強弱自並,久不朝貢,往往失去州號,成為羈縻部落。南宋時南廣地區的獠人獻、照、盈、南、洛、鉗州之並為烏蠻芒布部,播陵、德州之並為烏蠻易娘部,為州之離為烏蠻易溪部等,俱由羈縻州退變為羈縻部落形式,居民族屬也有所改變(詳第二章第四節)。甚而至於,有些唐代羈縻州到宋時已聚閤成蕃姓或自立為國,見於史誌者,就有五姓番、八姓番、羅氏(羅施)國、羅殿(羅甸)國等。
總之,唐宋時期川雲貴交界區的羈縻州縣、部落,多屬程度不同的自治政治實體,因民族的不同,名義上分屬濾、戎、黔等府州,管理趨於鬆弛,甚至有時候還在名義上隸屬於南詔、大理、羅氏等少數民族政權。也就是說,本地區在歸屬上較為錯綜復雜,各種勢力都有所經營,但均未能長期維持實質統治,本地區仍屬政治邊緣地帶。這時所置羈縻州縣、部落,大多搖擺或遊離於北方的唐宋和南方的南詔、大理、羅氏等國之間,各都督府尚未形成穩定的邊界,還談不上嚴格意義上的犬牙相入。
……
前言/序言
中國曆史上除國傢政權和府州郡縣等政區外,還齣現過部落、部落聯盟、屬國都尉、獠郡、軍城(鎮)、僑州郡縣、羈縻府州(衛所)、宮帳(斡魯朵)、軍、監、頭下州軍、土司、法王、方國、諸侯、世侯、藩鎮、道、轉運使路、布政司(行省)、宣慰使府、都元帥府、萬(韆、百)戶府、汗國、王國、藩屬國,以及軍政閤一、政教閤一、農政閤一、礦政閤一區等政治實體或區域,它們究竟是何種性質,在我們論述曆史政治地理時,特彆是編繪曆史地圖時,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目前齣版的曆史政治地理著作及曆史地圖,還存在許多盲點,或避而不談,或作權宜處理,這些都不利於深入開展曆史政治地理研究,也無法為處理國內外一些政治問題(如與周邊國傢邊界曆史遺留問題、國內政區勘界問題、行政區劃改革問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的完善問題等)提供更有利的決策依據。
筆者有誌探討這些問題的解決途徑,多年從事曆史政治地理研究,一直關注唐、宋、元、明、清時期處於國傢地理邊緣——邊疆民族地區建立的羈縻府州縣、土官土司的建置沿革、管理方式及其演變,發錶瞭40多篇論文,其中十多篇已整理為專著《彝族地區曆史地理研究——以唐代烏蠻等族羈縻州為中心》,於2009年由四川大學齣版社齣版,另十多篇正在整理,準備以《羌族地區曆史地理研究——以唐代羌渾等族羈縻州為中心》為名齣版專著。本書則是在近年筆者關於構建曆史政治地理圈層結構理論的宗旨指導下,以另外幾篇西部邊疆民族地區的羈縻府州、土官土司建置沿革及其發展演變的研究論文為主,加入幾篇西南地區羌蠻等族史地探考的論文,結集整理並進行補充修改後齣版,以證明這些羈縻府州和土司土官就是中國古代的民族自治區,是中國曆史政治地理圈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本書第一章主要闡述瞭曆史政治地理圈層結構理論的基本觀點。指齣:曆史政治地理圈層結構,指一個國傢的政區可以依據其性質劃分為若乾類型,這些類型或者錶現為地理分布空間上的圈層,或者錶現為政治結構空間上的圈層,這樣一種橫嚮的波紋狀圈層,與各圈層政區內部的縱嚮管轄層級(如省、州、縣、鄉之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每一類型中,也可以設置不同的層級(如直轄區、自治區等類型都可以設置州、縣、鄉),每一層級中,也可以齣現或設置不同類型的政區(如省級可以設直轄區、自治省等類型,州級可設州級市、自治州等類型,縣級可設縣級市、自治縣等類型)。
在幅員較為廣闊的國傢,隻要可以劃分為若乾政區,基本上都存在中心區(直轄區)和邊緣區(普通政區)兩大類型的圈層,但民族、文化地域性差異性較大的國傢(通常指多民族國傢),中心區可以包含直轄區和普通政區兩個亞圈層,邊緣區則包含自治區和藩屬國兩個亞圈層。不同圈層的政區與中央政府的關係也有所不同,與中央或上級政府關係的疏密往往錶現為自治程度的高低,這是判斷各類行政區性質的標準。在多民族國傢,前者主要指藩屬國和自治區類型,多齣現於邊緣區,後者主要指普通政區和直轄區類型,多齣現於中心區。
圈層結構視閾下的中國古代羈縻政區與部族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