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志摩诗集(读鲁迅杂文,看萧红小说,品林语堂散文,赏徐志摩诗集)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志摩诗集(读鲁迅杂文,看萧红小说,品林语堂散文,赏徐志摩诗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志摩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现代诗
  • 徐志摩
  • 鲁迅
  • 萧红
  • 林语堂
  • 文学
  • 文化
  • 经典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4197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5473
品牌:创美工厂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24
字数:28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1.装帧唯美可做收藏和赠送礼物。采用内外双封面,外封纸采用进口樱雪纸,内封用超感滑面,内文80克彩胶,环保清香手感柔美。字体典雅版式疏朗,设计充分表达浪漫氛围,是您书架上的颜值担当。


2.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内容囊括了徐志摩的大部分代表诗歌作品,让读者更为全面地了解徐志摩,他一生追寻真爱和自由,为爱甘愿放弃功名荣华,翻越世俗界限,他将民国的诗情和浪漫背负于一身。


内容简介

徐志摩,中国现代新诗早期的开拓者之一,是现代评论派和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正如胡适所说,他追求爱、自由、美三者组成的“单纯信仰”的实现。徐志摩的文字,享有历半个世纪而不衰的魅力。《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是徐志摩诗歌作品的一个中型的选本,主要包括:落叶小唱、翡冷翠的一夜、再不见雷峰、一块晦色的路碑、罗米欧与朱丽叶、再别康桥、猛虎集等经典作品。这样的选编方式较多照顾了个人偏好,比较适应较多的青年朋友的阅读欣赏。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入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目录

志摩的诗


雪花的快乐/3 沙扬娜拉一首/4 落叶小唱/5 为谁/6 问谁/7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10 去吧/12 一星弱火/13 为要寻一个明星/14 不再是我的乖乖/15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17 我有一个恋爱/19 无题/21 消息/23 夜半松风/24 月下雷峰影片/25 沪杭车中/26 难得/27 古怪的世界/28 天国的消息/29 乡村里的音籁/30 她是睡着了/31 五老峰/33 朝雾里的小草花/35 在那山道旁/36 石虎胡同七号/37 先生!先生!/39 叫化活该/41 谁知道/42 残诗/45 盖上几张油纸/46 太平景象/48 卡尔佛里/50 一条金色的光痕(硖石土白)/53 灰色的人生/55 破庙/57 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59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60 毒药/62 白旗/64 婴儿/65


翡冷翠的一夜


第一辑 翡冷翠的一夜


翡冷翠的一夜/69 呻吟语/72 她怕他说出口/73 偶然/75 珊瑚/76 变与不变/77 丁当——清新/78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79 客中/80 三月十二深夜大沽口外/81 半夜深巷琵琶/82 决断/83 最后的那一天/85 起造一座墙/86 望月/87 白须的海老儿/88 再休怪我的脸沉/89 天神似的英雄/93


第二辑 再不见雷峰


再不见雷峰/95 大帅(战歌之一)/96 人变兽(战歌之二)/98 梅雪争春(纪念三一八)/99 “这年头活着不易”/100 庐山石工歌/101 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105 在哀克刹脱(Exeter)教堂前/107 海韵/109 苏苏/112 又一次试验/113 运命的逻辑/114 新催妆曲/115 两地相思/118 “罪与罚”(一)/120 “罪与罚”(二)/121


猛虎集


献词/126 我等候你/127 春的投生/130 拜献/132 渺小/133 阔的海/134 泰山/135 他眼里有你/136 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137 车上/138 车眺/140 再别康桥/142 干着急/144 俘虏颂/145 秋虫/147 西窗/148 怨得/151 深夜/152 季候/153 杜鹃/154 黄鹂/155 秋月/156 山中/158 两个月亮/159 给——/161 一块晦色的路碑/162 枉然/163 生活/164 残春/165 残破/166 活该/168 卑微/169 我不知道风是在 哪一个方向吹/170 哈代/172


云游


云游/176 火车擒住轨/177 你去/179 在病中/181 雁儿们/183 鲤跳/185 别拧我,疼/186 领罪/187 难忘/188 一九三〇年春/189 爱的灵感/190


精彩书摘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沙扬娜拉一首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落叶小唱




一阵声响转上了阶沿

(我正挨近着梦乡边;)

这回准是她的脚步了,我想——

在这深夜!


一声剥啄在我的窗上

(我正靠紧着睡乡旁;)

这准是她来闹着玩——你看,

我偏不张皇!


一个声息贴近我的床,

我说(一半是睡梦,一半是迷惘:)——

“你总不能明白我,你又何苦

多叫我心伤!”


一声喟息落在我的枕边

(我已在梦乡里留恋;)

“我负了你”你说——你的热泪

烫着我的脸!

这音响恼着我的梦魂

(落叶在庭前舞,一阵,又一阵;)

梦完了,啊,回复清醒;恼人的——

却只是秋声!


为谁




这几天秋风来得格外的尖厉:

我怕看我们的庭院,

树叶伤鸟似的猛旋,

中着了无形的利箭——

没了,全没了:生命,颜色,美丽!


就剩下西墙上的几道爬山虎:

它那豹斑似的秋色,

忍熬着风拳的打击,

低低的喘一声乌邑——

“我为你耐着!”它仿佛对我声诉。


它为我耐着,那艳色的秋萝,

但秋风不容情的追,

追,(摧残是他的恩惠!)

追尽了生命的余辉——

这回墙上不见了勇敢的秋萝!


今夜那青光的三星在天上

倾听着秋后的空院,

悄悄的,更不闻呜咽:

落叶在泥土里安眠——

只我在这深夜,啊,为谁凄惘?



《心之涟漪:一抹宋词的悠然》 自古以来,文字便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与思绪,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荡出无数回响。诗词,作为文字最精炼、最富情感的载体,更是无数文人墨客倾注心血的结晶。从唐诗的雄浑壮阔,到宋词的婉约细腻,再到明清小说的世事百态,每一段文字都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光影,也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心之涟漪:一抹宋词的悠然》并非是一部简单的诗集,它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古人灵魂深处的邀约。本书精选了大量宋词佳作,它们如同散落在大宋江山的美玉,或温润如玉,或璀璨夺目,每一首都是一段精心雕琢的旋律,每一句都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礼赞、对情爱的咏叹,以及对家国天下的深沉忧思。 本书的编纂,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力求展现宋词的独特魅力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不仅仅呈现词作本身,更希望能带领读者走进词人的世界,去理解他们创作的背景,去体会他们当时的心境,去感受文字穿越千年依旧不减的温度。 一、词境的描摹:山水风物的细腻呈现 宋词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对景物描摹的精妙入微。无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壮阔,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凄美,抑或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的愁绪,都如同电影镜头般,将读者带入词人所处的空间,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份景致。 本书中的词作,将带领读者漫步于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登上塞北的雄关,体味“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或是置身于书斋之中,品味“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雅致。这些景物描摹,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词人情感的投射,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外部显现。读者可以通过这些细腻的笔触,体味到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世事变迁的种种情绪。 二、情感的抒发:喜怒哀乐的百转千回 宋词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和真挚抒发。从儿女情长的缠绵悱恻,到离愁别绪的百转千回,再到报国无门的悲愤抑郁,宋词几乎涵盖了人类情感的全部光谱。 本书精选的词作,将带领读者一同经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我们会听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范仲淹《苏幕遮》)的离别之痛,也会感受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的追忆与悔恨。同时,我们也会深入体会亲情的温暖与思念,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的遥远牵挂。 更重要的是,宋词也承载了词人们对家国天下的深沉情怀。在国破家亡之际,他们的笔下充满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的悲凉,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二六》)的慷慨激慨。这些词作,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宣泄,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三、哲思的融入:人生况味的淡然与激越 除了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宋词中更蕴含着词人们对人生况味的深刻思考。在经历了世事的跌宕起伏后,他们常常能在词作中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智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泥鸿爪留印处,人生到处只如此。”(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寥寥数语,便道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却又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去面对,不失为一种深刻的哲思。又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则展现了一种豁达乐观、不畏艰难的人生境界。 本书中的词作,将引导读者一同去品味这些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智慧。我们将在词人的笔下,看到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热爱。这些哲思,并非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融入在生动的情感和形象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心灵的启迪。 四、词风的流变:时代印记的生动写照 宋词并非一成不变,其风格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词人手中,呈现出丰富的变化。从北宋初期豪放派的崛起,到婉约派的兴盛,再到南宋时期词风的演变,无不深刻地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本书将尝试勾勒出宋词词风的大致脉络,让读者了解到不同时期词作的风格特点。我们既有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也有李清照、柳永等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细腻柔美,情感真挚,如“绿肥红瘦,三瘦不如一瘦”(李清照《如梦令》)。 通过对不同词风的呈现,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到宋词艺术的多样性,更能从中感受到时代背景对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五、品读的乐趣:感受文字的温度与深度 《心之涟漪:一抹宋词的悠然》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带领读者重新拾起对文字的热爱,去感受那些古老文字中蕴含的温度与深度。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信息洪流裹挟,而宋词,恰恰能提供一片宁静的精神空间,让我们慢下来,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感受生命的丰富。 本书鼓励读者进行个性化的品读。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词人,深入了解他们的生平和创作;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适合的词作来抒发情感;您也可以尝试着去背诵,去感悟,让这些优美的文字,成为滋养心灵的甘露。 我们相信,每一次与宋词的相遇,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们如同悠扬的旋律,在我们的心田激起层层涟漪,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宁静与安详,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更真切地感受人生的美好。 《心之涟漪:一抹宋词的悠然》,愿与您一同,在这片宋词的海洋中,泛舟远航,共赏那份独特的悠然。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原本以为,对徐志摩的认识,仅限于他那几首耳熟能详的“民国情歌”。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像是一场关于生命、关于爱、关于自由的深刻对话。我惊叹于他文字的张力,那些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饱含深情的句子,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被他描绘的那些瞬间的美丽所震撼,那些稍纵即逝的光影,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在他笔下被定格,被升华。我读到了他诗歌中蕴含的理想主义,那种对生活的热情,对美的执着,即使面对现实的残酷,也从未熄灭。他的诗,就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我常常在读到某一句时,停下手中的书,陷入沉思,仿佛那句话,正是我想说,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的徐志摩,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诗人。它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

这本诗集,名字就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惊叹,仿佛作者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终于在黎明破晓之际,感受到生命再次鲜活的脉动。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并没有立刻翻开,而是先摩挲着封面,那是一种古朴又带着点文艺的气息,正如我心中对那位传奇诗人的印象。我曾以为,徐志摩的诗,不过是些风花雪月的吟唱,是才子佳人之间缱绻的呢喃。然而,读完这本《志摩诗集》,我才明白,那所谓的“心又一度的跳荡”,并非简单的情爱悸动,而是经历了人生起伏、世事沧桑后,对生命本真的一次次叩问与回应。诗句里,有少年意气风发时的浪漫不羁,有离乡背井时的孤寂思念,更有对理想、对自由、对美的永恒追寻。他的词藻,像雨后的彩虹,绚丽而短暂,却能瞬间照亮人心最柔软的角落。我尤其喜欢他描绘自然景色的句子,那些烟波浩渺、云卷云舒的景象,仿佛就呈现在眼前,带着一种洗涤心灵的力量。读他的诗,就像在和一位老友对饮,他娓娓道来,你静静倾听,不知不觉间,那些曾经被遗忘的悸动,又在心底悄然苏醒。这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光芒。

评分

这本诗集,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让我对那位声名赫赫的诗人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对徐志摩的诗歌有所耳闻,但总觉得隔着一层朦胧的面纱。读完这本《志摩诗集》,我才发现,他的诗,远不止我们常听到的那些情歌。其中有很多篇目,都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他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我尤其喜欢他描绘大自然的段落,那些山川、河流、花草、鸟鸣,在他笔下都活了起来,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我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他的诗,不像某些作家那样直白地表达观点,而是通过意象的组合,情感的流露,引发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感悟。我仿佛置身于他的诗意世界,与他一同感受着生命中的喜怒哀乐。这本诗集,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他内心深处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他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的才情,他的孤独,他的憧憬。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共鸣。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是被书名里“读鲁迅杂文,看萧红小说,品林语堂散文”这些字样吸引的。我一直觉得,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它们能够跨越时空,连接不同的灵魂。当我翻开这本《志摩诗集》时,我带着一种探索的心情,想看看这位才子,他的诗歌是否也能像鲁迅的笔锋那样犀利,像萧红的文字那样朴实,像林语堂的散文那样豁达。然而,徐志摩的诗,自有其独特的韵味。他没有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也没有萧红对底层人民的悲悯情怀,更没有林语堂对生活哲理的通透阐释。他的诗,更像是他内心世界的独白,充满了诗人特有的敏感与细腻。我看到了他对爱情的炽热,对美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一无二的诗歌世界。读他的诗,我仿佛能感受到他燃烧的激情,那是一种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力量。他的诗句,或许不像鲁迅那样具有振聋发聩的能量,却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滋润着心灵。他的词语,时而如海浪般汹涌澎湃,时而又如微风般轻柔拂过。我从中体会到了一种纯粹的浪漫,一种不掺杂质的理想主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与我曾经想象中略有不同的徐志摩,一个更真实、更鲜活的诗人。

评分

初读此书,仿佛误入了时间的迷宫,又像是被一阵浓郁的花香所裹挟。徐志摩的诗,总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瞬间将人带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书中的每一首诗,都像是一颗精心打磨的宝石,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沉醉于他那华丽的辞藻,那如行云流水般的句式,那深邃的意境。他笔下的爱情,不再是简单的卿卿我我,而是带着一种宿命般的悲壮,一种不计后果的投入。他的离愁别绪,也并非只是简单的伤感,而是融合了对故乡的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我读到许多关于“微笑”的诗句,那笑容背后,似乎隐藏着无尽的故事,有欣喜,有遗憾,有期待,也有无奈。这本书,就像是一本藏着万千情绪的手记,每一页都充满了生命的故事。我喜欢他在诗中描绘的那些模糊的剪影,那些飘渺的场景,它们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汲取不同的养分,获得新的感悟。这不仅仅是诗歌,更是他用生命写下的,最真挚的情感表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