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急重症超声学是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重症医学和超声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急重症超声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有目的地对急重症患者进行超声重点扫查,随时评估急重症患者的病情,对危及生命的急重症疾病作出快速的诊断或引导临床进行介入性治疗。近年来倡导的即时随诊超声正是这种急重症超声理念的具体体现。20世纪80年代后期,急诊超声的范畴主要限于急腹症、外伤评估和部分心血管疾病的检查。20世纪90年代中期,DA.Lichtenstein医师首先提出了重症超声的新概念。从此,欧美许多学者研究并拓展了肺部疾病、颅脑和心血管急重症疾病的超声检查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达成了诸多急重症超声的专家共识,并出版了许多相关指南。这些标志着急重症超声逐步走向成熟。
以往人们认为肺部是超声检查的“禁区”。但现今研究表明,许多肺部疾病具有鲜明的声像图特征。肺部超声检查是急重症超声检查的核心环节。它既是急重症超声首先检查的人体重要靶器官,也是急诊超声检查的难点。简约化是肺部急重症超声的精髓。通过简便的设备、简化的流程、简单的技术和便捷的服务获取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是肺部急重症医学生命力和发展的源泉。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组织了来自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一线临床医学专家和教师编写了《肺部急重症超声》。《肺部急重症超声》主要介绍了肺部疾病的超声检查方法、声像图表现、应用价值,肺部急重症超声的内涵和外延,肺部急重症超声的介入诊断与治疗。此外,《肺部急重症超声》还涉及了有关急重症超声在心血管和颅脑等重要生命支持器官的应用。《肺部急重症超声》是一部具有创新性以及实用性的超声医学、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的专业工具书。《肺部急重症超声》亦可供临床各科医师以及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肺部疾病的超声诊断基础
第一节 呼吸系统胚胎发育与畸形
第二节 肺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第三节 胸部的断层解剖及影像
第二章 肺部急重症超声检查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肺部急重症超声检查总论
第二节 肺部急重症超声检查的设备和原理
第三节 相关原则与方法
第四节 超声新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章 胸壁疾病和胸腔积液
第一节 胸壁疾病
第二节 胸腔积液
第四章 肺实变与肺间质纤维化
第一节 肺实变
第二节 肺间质纤维化
第五章 肺间质综合征
第六章 气胸
第七章 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第一节 支气管囊肿
第二节 肺脓肿
第三节 肺包虫囊肿
第四节 肺结核球
第五节 肺癌
第六节 肺炎性假瘤
第七节 肺转移瘤
第八章 肺部急重症超声检查程序与应用
第一节 肺部急重症超声检查与BLUE程序
第二节 肺部急重症超声检查与FALLS程序
第三节 肺部急重症超声检查与SESAME步骤
第九章 肺部疾病与膈肌功能超声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膈肌功能超声
第二节 重症监护与膈肌功能超声
第十章 新生儿肺部疾病与急重症超声
第一节 新生儿常见肺部重症疾病的超声诊断
第二节 新生儿肺部重症疾病与心功能
第十一章 胎儿肺畸形与重症超声
第一节 正常胎儿肺和胸廓声像图与测量值
第二节 常见胎儿肺部畸形
第三节 致命性胎儿肺部畸形的超声诊断
第四节 多普勒超声检测和定量评估胎儿严重缺氧
第十二章 肺部介入性超声
第一节 肺活检
第二节 射频热消融治疗肺癌
第三节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
第四节 气管内超声
第十三章 与肺部重症超声相关的其他急重症超声
第一节 急诊经颅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二节 心胸重症超声与心功能
第三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四节 与急重症相关的静脉超声检查
第十四章 肺部急重症超声与气道、呼吸机管理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第一节 超声引导气管插管与管理
第二节 肺部超声与呼吸机管理
第三节 超声引导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前言/序言
急重症超声学是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重症医学和超声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急重症超声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有目的地对急重症患者进行超声重点扫查,随时评估急重症患者的病情,对危及生命的急重症疾病作出快速的诊断或引导临床进行介入性治疗。近年来倡导的即时随诊超声正是这种急重症超声理念的具体体现。20世纪80年代后期,急诊超声的范畴主要限于急腹症、外伤评估和部分心血管疾病的检查。20世纪90年代中期,DA.Lichtenstein医师首先提出了重症超声的新概念。从此,欧美许多学者研究并拓展了肺部疾病、颅脑和心血管急重症疾病的超声检查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达成了诸多急重症超声的专家共识,并出版了许多相关指南。这些标志着急重症超声逐步走向成熟。
以往人们认为肺部是超声检查的“禁区”。但现今研究表明,许多肺部疾病具有鲜明的声像图特征。肺部超声检查是急重症超声检查的核心环节。它既是急重症超声首先检查的人体重要靶器官,也是急诊超声检查的难点。简约化是肺部急重症超声的精髓。通过简便的设备、简化的流程、简单的技术和便捷的服务获取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是肺部急重症医学生命力和发展的源泉。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组织了来自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一线临床医学专家和教师编写了本书。本书主要介绍了肺部疾病的超声检查方法、声像图表现、应用价值,肺部急重症超声的内涵和外延,肺部急重症超声的介入诊断与治疗。此外,本书还涉及了有关急重症超声在心血管和颅脑等重要生命支持器官的应用。本书是一部具有创新性以及实用性的超声医学、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的专业工具书。本书亦可供临床各科医师以及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和研究生参考。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以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在学科建设和学术提升中我们得到了北京大学张武教授、李建国教授、陈敏华教授、贾建文教授、苗立英教授、张白菊医师及屈大凯技师长期的帮助和培养,得到了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研究生院Olson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唐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何文教授的鼓励和支持;本书的顺利出版得到了“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母婴健康服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的资助,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肺部急重症超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虽然我们主观上希望本书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当代肺部急重症超声的最新成就,但实际上将肺部急重症超声的全部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理念及时收入本书是编者力所不能及的,加之作者的经验水平有限,所述观点难免有不准确、不够完善甚至错误的地方,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期再版时匡正。
胸部影像学的新维度:从诊断到管理的全面解析 在现代医学的浪潮中,影像学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支撑,始终处于快速发展的前沿。而胸部影像学,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更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洞察人体内部奥秘的宝贵窗口。本书将目光聚焦于胸部影像学的新兴力量——超声成像,特别是其在危重症患者管理中的突出贡献,旨在为胸部影像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学习资料。 本书并非对特定疾病的简单罗列,也不是对某个单一技术细节的碎片化讲解。相反,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知识框架,将超声技术与胸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策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对丰富的病例研究、精选的影像学图片以及详实的解剖学知识的深入剖析,本书将带领读者一步步探索胸部超声成像在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指导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第一部分:夯实基础——胸部超声成像的核心原理与技术实践 在深入探讨临床应用之前,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至关重要。本书的开篇将详细阐述胸部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声波的产生与传播、超声与组织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成像模式(如B超、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的特点与应用。我们将重点介绍超声换能器的选择、扫描探头的握持技巧、以及体表标记与解剖结构的对应关系,这些都是获得高质量影像的关键。 随后,本书将系统性地讲解胸部超声的常规扫查策略。从胸壁、胸膜、肺实质到纵隔,我们将循序渐进地介绍各个区域的解剖结构及其在超声图像上的表现。读者将学习如何通过标准化的扫查路径,有效地暴露目标区域,并辨别正常的解剖结构。这部分内容将通过大量配图进行演示,力求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图像理解,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实际操作的要领。 此外,本书还将深入探讨影响胸部超声图像质量的因素,并提供相应的优化技巧。这包括对增益、深度、焦点等关键参数的调节,以及如何处理伪影(如混响伪影、折射伪影)的出现,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我们相信,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技能,才能在复杂的临床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应用胸部超声。 第二部分:胸部疾病的超声解译——从肺实质到胸膜腔的全面覆盖 在掌握了基本原理和扫查技术后,本书将进入核心内容——胸部疾病的超声解译。我们不会局限于传统的肺部疾病,而是将视野拓展至影响胸腔的各种病变。 肺实质病变: 肺部超声在识别肺实变(如肺炎、肺梗死)、肺结节、肺气肿、肺纤维化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本书将详细阐述不同肺实质病变的超声特征,包括其形态、回声、边界、内部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征象(如“A线”、“B线”、“C线”)。我们将通过大量真实的影像案例,对比分析不同疾病的细微差别,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鉴别诊断能力。例如,我们将深入解析弥漫性肺实质病变(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水肿)的超声表现,以及如何通过超声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胸膜病变: 胸膜积液的诊断和量化是胸部超声的经典应用。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胸膜积液(如漏出液、渗出液、血胸、脓胸)的超声特征,以及如何通过彩色多普勒评估积液的性质和内部血流情况。此外,我们还将重点关注胸膜增厚、胸膜结节、胸膜肿瘤等胸膜病变的超声表现,以及如何将其与肺部病变区分开来。 纵隔与胸壁病变: 尽管纵隔超声相对受限,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浅表纵隔肿块、淋巴结),超声仍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本书将探讨纵隔结构的超声成像技巧,并介绍一些纵隔常见病变的超声表现。同时,我们也会涉及胸壁软组织病变(如血肿、脓肿、肿瘤)的超声诊断。 第三部分:危重症患者的超声管理——生命支持的“移动影像” 本书的重点和创新之处在于,我们将胸部超声的应用场景置于危重症患者的管理之中。在ICU等环境下,患者往往病情复杂、病情变化迅速,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CT、X线)可能存在局限性。而床旁超声的便捷性、实时性以及无辐射的特点,使其成为危重症监护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呼吸支持的评估与指导: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胸部超声是评估通气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气胸、肺不张、误插气管等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超声监测呼吸机参数与肺部超声征象的关联,以及如何通过超声指导呼吸机的参数设置。我们将重点探讨ARDS患者的超声管理策略,如何通过超声评估肺部实变程度、判断液体负荷、指导俯卧位通气等。 心肺功能评估与监测: 危重症患者常伴有心肺功能不全。本书将介绍如何利用胸部超声对心脏功能进行初步评估,如左室射血分数、右室扩张等。我们将重点关注心包积液的超声诊断和漏出量评估,这在休克、心力衰竭等情况下尤为重要。同时,我们也将结合肺部超声,评估肺血管阻力、肺动脉高压等情况。 有创操作的引导与监测: 胸腔穿刺、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有创操作,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至关重要。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超声引导进行这些操作,以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演示超声引导下的胸腔闭式引流术、超声引导下的深静脉穿刺等技术。 常见危重症的超声诊断与鉴别: 针对重症监护中常见的几种危重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心源性休克、肺栓塞等,本书将系统性地阐述其在超声上的表现,并提供鉴别诊断的思路。例如,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胸部超声快速诊断气胸,如何区分感染性休克与非感染性休克,以及如何利用超声筛查肺栓塞的证据。 第四部分:整合与展望——胸部超声在多学科协作中的角色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着眼于胸部超声在更广阔的临床背景下的整合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与CT、X线等影像模态的互补: 我们将深入探讨胸部超声与CT、X线等传统影像学检查的互补性。在某些情况下,超声能够提供CT和X线无法获得的动态信息,而CT和X线则在显示整体结构和病灶细节方面具有优势。本书将通过具体的临床场景,说明如何将不同的影像学模态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的诊断效果。 多学科协作中的应用: 危重症的诊治往往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本书将强调胸部超声在多学科协作中的价值,例如在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介入治疗科等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决策支持。 人工智能在胸部超声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在影像学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书将简要探讨人工智能在胸部超声图像识别、量化分析、辅助诊断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为读者提供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前沿研究与发展方向: 最后,我们将对胸部超声领域的前沿研究进行介绍,包括新的成像技术、新的临床应用探索等,鼓励读者关注行业动态,参与到未来的学术发展中。 本书的编写力求做到科学严谨,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既能满足资深临床医师的专业需求,也能为影像学领域的初学者提供一个扎实的学习平台。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胸部超声的价值,掌握其临床应用的关键技能,并将其有效地融入到日常的危重症患者管理中,从而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