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看得见的世界史

德国 看得见的世界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石忠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德国
  • 世界史
  • 欧洲史
  • 文化
  • 社会
  • 政治
  • 图文
  • 普及
  • 通俗易懂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3239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2214
品牌:日知图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看得见的世界史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88
字数:24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一本好玩好看的故事体历史读物,将德国历史用故事体形式进行讲述,通俗易懂。

  2、色彩斑斓、吸引眼球的历史启蒙书。引人入胜的故事+各大博物馆珍品文物图片+美轮美奂的版式,共同打造新色彩历史书。

  3、20余家海内外博物馆经典藏品,一本揭示世界文明史的通俗读物,轻松便携,成人及学生都可阅读。

  4、历史故事中穿插讲述经济、文化、商业文明、政治、习俗等不同主题,涵盖面广,还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5、大方典雅的装帧设计,赏心悦目的版式,环保纸印刷,为读者提供别样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这本《看得见的世界史德国》从德国文明肇端的日耳曼人部落时期讲起,到2017年默克尔连任德国总理为止,系统地介绍了德意志的成长时期、普鲁士的统一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和战后国家再次统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串联起了一个完整的时间轴,展现了德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和演变。除了重大史实,本书还涉及文学、艺术、科技及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生动展示了德国从古到今的风貌,让读者对德国的历史和今天有一个立体生动的、全方位的了解。故事体的叙述风格串联起德国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从整体上完成了对德国历史的宏观素描,逻辑清晰、叙述准确,让读者清晰了解其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本书力图打造“看得见的历史”,在各种高清彩图的有力辅助下,实现图文的完美结合,让读者在知晓历史的同时,在图片中看见、领略历史的真实风貌。引人入胜的故事加上各大博物馆珍品图片,再加上美轮美奂的版式,使得图书更生动化、多元化。


作者简介

  肖石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和武汉大学研究生院。1987年进入军事科学院,从事外国军事和军事历史研究工作。曾任《外国军事学术》杂志总编辑兼《世界军事年鉴》编辑部主编等职。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主要包括:《二战风云人物》(主编),《Z新美军上将名录》(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档案实录》(合作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编委兼主要撰稿人)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德意志的起点/1

条顿森林之战/2

法兰克王国的崛起/9

一代霸主查理大帝/15

“祖国之父”/19

卡诺莎之行/24

“红胡子”入侵意大利/29

腓特烈二世的传奇人生/35

混乱的空位时代/41

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44

德意志农民战争/50

三十年战争/53

第二章 普鲁士的统一:铁与血打造的帝国/63

普鲁士的建立与崛起/64

“音乐之父”巴赫/67

腓特烈大帝/71

世界文豪歌德/79

专题:狂飙突进运动/82

“乐圣”贝多芬/86

红色导师的青年时光/91

伟大的友谊/94

“铁血宰相”俾斯麦/101

老毛奇和总参谋部/111

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15

惊天大浩劫/120

第三章 帝国发了狂:战争的结局是崩溃/131

十一月革命的烽火/132

废墟上的魏玛共和国/135

纳粹党成立/138

“啤酒馆”暴动/141

狂人上台/144

国会纵火案/151

“帝国屠夫”盖世太保/156

慕尼黑阴谋/163

白色方案/166

闪击法国/169

海狮计划/175

“俾斯麦”号的沉没/180

从“巴巴罗萨”到“台风”/185

斯大林格勒战役/192

奥斯威辛集中营/199

阿登战役/202

希特勒之死/209

第四章 统一是主旋律:奏曲民族的《欢乐颂》/217

纽伦堡大审判/218

柏林危机/225

专题:柏林电影节/228

重建德国的“导演”/230

慕尼黑人质危机/236

柏林墙的倒塌/240

专题:德国的美酒和美食/244

远去的铁皮鼓/248

保时捷与大众的收购战争/255

女总理默克尔/262


精彩书摘

  废墟上的魏玛共和国


  1919年,德国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国——魏玛共和国。这个政权很像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临终前意外分娩出的“胎儿”,怀念皇帝的反动军官们憎恨它,向往极权统治的大资本家和容克贵族们嘲笑它。在此后的14年中,魏玛共和国像一只失去舵盘的航船,只能在政治浪潮中随波逐流。


  共和国成立

  1919年1月19日,艾伯特统治下的德国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次国民议会选举。凭借军方枪杆子的支持,社会民主党成了最大的赢家,大批的旧贵族、官僚和资本家当选为议员。2月6日,参加会议的议员们离开了柏林,来到小城魏玛聚会。通过选举,艾伯特被推选为共和国总统,社会民主党与民主党、中央党组成了联合政权。7月31日,议会通过了《1919年宪法》。因为这部宪法是在魏玛通过的,所以又被称为《魏玛宪法》,新成立的共和国也就被称为“魏玛共和国”。

  魏玛共和国诞生后,最大的难题来自国外。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镜厅召开。德国代表面对的是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傲慢的态度与前所未有的苛刻条款,按照总共15章、440个条款的《凡尔赛和约》,德国将割让10%的领土、失去12.5%的人口、丧失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德国还要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德国陆军缩减为10个师,官兵数量不超过10万人,交出所有的飞机、重炮和军舰。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很快就传回到了德国国内,老百姓们群情激愤,反对政府签署。艾伯特也多次公开表示反对签署,全国还举行了“国民哀悼周”以示抗议。有了国内的支持,德国代表的腰杆也硬了许多。5月29日,他们对协约国的条约草案进行了逐条批驳,然后将400多页的回复稿送还给协约国。德国人的做法让协约国方面恼羞成怒,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就公开表示:“这份和约德国人可以不要,那么就让大炮来说话吧。”协约国方面通知德国政府,如果不在6月23日前签署,那么战争将重新开始。面对协约国的最后通牒,艾伯特政府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吵,艾伯特在得到军方不可能抵抗协约国进攻的信息后,将草案提交给国民议会讨论。6月22日,国民议会通过协约草案。6月28日,德国外长赫尔曼?穆勒在凡尔赛宫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和约》。


  多灾多难

  战争结束了,创伤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愈合的。魏玛共和国的第一届政府因为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而被称为“卖国政府”,艾伯特先生也在一段时间内遭到民众抗议。这还不是《凡尔赛和约》的全部危害,那笔高达上千亿的赔款让新生的共和国戴上了沉重的经济枷锁。1923年,一场灾难性的通货膨胀在德国爆发,1千克土豆的价格从20马克飙升到900亿马克,一向以坚挺和稳定著称的德国马克几乎变成了废纸,无数德国家庭一夜间失去了几十年来积攒下来的财富,上百万人失去了工作,国家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状况也能决定政权的稳定。德国老百姓对艾伯特政府怨声四起,德国国内的右翼势力也开始四处散布谣言,喊出了“反对共和国、恢复帝制、对法复仇”的口号。1920年3月10日,右翼势力的代表会见了艾伯特总统,提出了解散国民议会、重选总统、拒绝缩减军队等要求。艾伯特断然拒绝了右翼势力的要求。3月13日,右翼势力的军队攻占了柏林,还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可这个临时政府没有得到大资本家的响应,很快就垮台了。在国防军的保护下,大部分右翼分子没有得到惩罚,一些新的右翼组织反而更加茁壮地发展起来,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德国工人党,也就是后来罪恶滔天的纳粹党。


前言/序言

  在西方列强中,有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国家。它的历史几经大起大落,命运曲折多舛,民族性格矛盾弥漫;既给世界制造过深灾大难,让人谈之色变,又为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让人无比艳羡。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廊,跨过德意志的三大帝国,走进普鲁士,进入高大茂密的条顿森林,抵达德国历史的起点。

  歌德曾经说过:“德国无足轻重,只是每个德国人才有意义。”这句话简洁地概括了德国的特点。德国既孕育过马克思、恩格斯这样杰出的社会主义“红色导师”,又涌现出贝多芬、巴赫、歌德这样的艺术奇才和老毛奇这样的“西方兵圣”,更催生出俾斯麦、阿登纳这样的政治天才和威廉二世、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几乎每一个人的身影都能让德国的历史鲜活地浮现于世人眼前。

  为什么德国会成为这样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也许德国人独特的民族品质和民族精神可以给出答案。诗人海涅曾经说过:“德意志民族不是一个轻举妄动的民族,一旦它走上任何道路,就会坚韧不拔地把这条道路走到底。”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执着死板确实是德国人的一贯特点,如果把这种精神用在正道上,会做出骄人的业绩;但是,如果走上错误的道路,也会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这也许就是问题的根源。

  为其奇迹惊叹,为其罪行扼腕,阅读德国的历史,你一定会受到深深的震撼。



历史的侧影:一份跨越时空的探索指南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历史长河的幽微之处,探寻那些往往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角落。它不是一部教科书式的编年史,而是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关于人类文明进程中关键转折点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摹。我们聚焦于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的“隐形力量”——技术的萌芽、思想的暗流、艺术的革新以及社会结构的微妙变化。 第一部分:器物与精神的交汇——技术革新中的社会变迁 我们将从史前人类的工具制造开始,但关注点并不在于工具本身的技术细节,而是它们如何重塑了早期人类的生存策略与社会组织形态。例如,从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转变,不仅仅是材料的升级,更是生产效率、财富分配乃至战争形态的根本性颠覆。 古老帝国的水利工程与权力结构: 深入分析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以及早期中华文明中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这些工程的背后,是集权国家如何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垄断来巩固其统治的教科书式案例。我们探讨的重点是,水利决策如何成为中央权威的象征,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阶层分化。 中世纪欧洲的机械革命的序曲: 很少有人关注,中世纪并非完全的停滞。我们考察水轮机和风车在农业和手工业中的应用。这些看似简单的机械,如何解放了部分人力,并间接推动了城市和行会制度的发展,为后来的商业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 印刷术:知识的加速器与思想的催化剂: 重点分析活字印刷术在东亚和欧洲的独立或传播过程及其对知识传播的深远影响。我们审视的不是印刷术的发明者,而是它如何颠覆了手抄本时代的精英知识垄断,使得异端思想和新兴科学理论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流通,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被遗忘的声音——日常生活与社会边缘 历史往往由胜利者书写,留给普通民众、女性和被压迫者的声音往往微弱。本部分致力于发掘那些沉寂在档案深处的日常片段,重构社会底层的生存图景。 中世纪城市的手工艺人与行会法: 描绘一个中世纪城市手工作坊的内部场景。行会如何通过严格的学徒制度控制了技术传承和市场价格?工匠的社会地位如何介于贵族和平民之间?我们通过分析当时的契约和审判记录,展现一个充满严格规范但又具有一定社会保障体系的微观经济体。 “巫术”审判中的社会焦虑: 考察欧洲特定时期(如16、17世纪)巫术审判的高峰期。这不是关于超自然力量的探讨,而是关于社会压力、性别歧视和社区内部矛盾的集中爆发。审判名单和证词揭示了饥荒、瘟疫流行时,社会群体如何通过寻找“替罪羊”来缓解集体性的恐慌与不信任。 工业革命初期的“时间观念”重塑: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对工人阶级时间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对比前工业时代基于自然节律(日出日落、季节更替)的生活节奏,与工厂纪律下对钟表、班次的绝对服从。这种对时间的“量化”与“异化”,是现代社会精神结构形成的关键一步。 第三部分:思想的幽灵——哲学、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微妙互动 意识形态的变革往往是缓慢而隐蔽的,它们通过哲学思辨和艺术表达渗透到大众的潜意识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世俗化倾向: 探讨人文主义思想如何挑战神学霸权,将人的价值置于宇宙中心。我们分析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如何平衡对古典文化的崇拜与对基督教信仰的必要维护,这种内在的张力如何塑造了现代西方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 浪漫主义对“理性之光”的反思: 启蒙运动推崇理性至上,但浪漫主义运动是对其过度扩张的一种强力反制。我们考察歌德、拜伦等人的作品,解析他们如何重新发掘了情感、直觉、自然的力量,以及这种对“非理性”的肯定,如何在后来的民族主义和现代心理学中找到了投射点。 19世纪的“历史意识”的诞生: 赫尔德和黑格尔等思想家如何将历史视为一个有目的、有阶段的有机发展过程。这种“历史性”思维的普及,不仅影响了历史学本身,更深刻地影响了政治运动——无论是保守派试图维护传统秩序,还是革命者渴望加速历史进程,都必须面对“历史的必然性”这一概念框架。 结语:历史的复调 本书试图说明,历史并非一条单一的主线,而是一部宏大的复调音乐。那些未被主流叙事记录的音符——工具的改进、普通人的挣扎、思想的暗涌——共同构成了我们所处时代复杂而丰富的背景音。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挖掘,我们得以更全面地理解“现在”是如何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过去”中艰难孕育而出的。我们希望读者在合上书页后,能以一种更为审慎和多维的视角,去观察和解读我们身边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合上书卷,最大的感受是,历史原来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充满张力。这本书并没有将历史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的案例和人物侧写,将历史的重量感巧妙地转化为一种可以被触摸、被感知的现实。书中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描绘尤为精彩,贵族的奢靡与平民的挣扎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历史的厚重感有了具象的载体。它让我意识到,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是由无数个微小的、充满矛盾的“人”的故事构成的。作者对于这种“人”的刻画入木三分,即使是那些在历史上只是一闪而过的小角色,也被赋予了血肉和灵魂。这种叙事策略,极大地满足了我对历史真实性的渴求,不再满足于表面的框架,而是深入到历史肌理之中去探寻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视角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像是带着我们穿越了历史的迷雾,亲身走在那个时代的街道上。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历史教科书,而是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人情味。比如,书中对于某个时期日常生活的描摹,那些衣食住行的点滴,读起来让人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味,感受到人们的喜怒哀乐。尤其是一些关键转折点,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细腻,既没有过度煽情,也没有冷冰冰地陈述事实,而是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进程与个体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历史的必然与偶然。这种叙述上的张力,让原本有些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起来,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可以说,作者是一位高明的“说书人”,将那些尘封的往事重新打磨,焕发出新的光彩,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完成了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和理解。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史料搜集工作简直可以用“浩如烟海,独具慧眼”来形容。它展现出的那种扎实的学术功底,不是随便翻阅几本畅销书就能达到的深度。作者显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那些不常被主流叙事提及的角落,挖掘出了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史料佐证。每一次观点提出,都有清晰的文献支撑,但这并不意味着阅读起来晦涩难懂,恰恰相反,作者高超的笔力将这些复杂的史料内化吸收,转化成了流畅易懂的文字。对我而言,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在处理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时,展现出的那种审慎和平衡的态度,不轻易下定论,而是呈现出多方观点,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单一的结论。这种尊重事实、追求多维视角的态度,是真正优秀历史著作的标志。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设计得非常巧妙,逻辑链条一环扣一环,过渡自然流畅,没有那种为了章节划分而强行分割的生硬感。作者似乎对如何引导读者的注意力有着精准的把控,总能在关键时刻抛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或者设置一个悬念,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到下一页去寻求解答。尤其是那些跨越时间线的对比和对照手法,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构建起一个宏大而有序的历史框架。这种精心的编排,使得复杂的历史线索不再是杂乱无章的一团乱麻,而是一张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网络。阅读体验极其顺畅,完全符合现代人对高质量非虚构作品的期待,既有深度,又不失阅读的愉悦感。

评分

这本著作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对历史深沉的关怀和反思。它不仅仅是在记录“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讨“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对我们今天的世界意味着什么”。作者的笔触中流露出的那种冷静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思辨精神,让人在阅读时总是在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对照和反思。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质疑、去探究那些被时间掩盖的真实动机和深层原因。这种引导性的思考,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历史知识传授,而成了一种深入理解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思维训练。读罢全书,感觉自己不仅“看”到了历史,更是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了历史运作的底层逻辑,这种智识上的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评分

期盼已久,终于等到了。博古通今,是为大成者,这套看得见的世界史非常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也非常适合中小学历史启蒙,价格便宜,买来收藏用,以后留着给儿子看看也好。对于我这种对历史了解不多的人来说确是物有所值了。而且。很喜欢这种把很多抽象文字具像化的作品,有图才有意思。京东的物流依旧快的没话说,很喜欢,赞一个。

评分

做活动买比较划算。

评分

非常喜欢。非常喜欢。非常喜欢。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很值得一度读

评分

古罗马帝国的时代很神秘,这次买来好好翻翻

评分

还不错,全彩印。

评分

搞活动买的,具有很不错的插图,对于想简单了解欧洲历史的同学,值得一看。

评分

文聘元老师的这套《欧洲简史》是一套了解欧洲的必备读物,老师讲故事深入浅出,特别适合刚入门或者对欧洲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而且欧洲那么多国家的兴衰,在短短的两本书里就能充分的看出来,足以可见老师的功力之深。

评分

非常好的,活动价格也优惠,值得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