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六字气诀

张氏六字气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晓航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气功
  • 养生
  • 经络
  • 呼吸法
  • 张氏六字
  • 传统医学
  • 健康
  • 内功
  • 功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42199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902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0
字数:6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

六字气决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吐纳操,此功法用“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三焦等脏腑经络相应,易学易练,可调身、调息、调神,达到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益寿延年的功效。本书将六字诀中的每一式动作,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步图解,同时介绍了每一式的功理与作用,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特邀专家,北京是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法定传承人张晓航老师亲自示范,动作规范到位,帮您迅速掌握每一式的精髓,使您练习起来事半功倍。

内容简介

六字气决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吐纳操,此功法用“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三焦等脏腑经络相应,易学易练,可调身、调息、调神,达到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益寿延年的功效。本书将六字诀中的每一式动作,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步图解,同时介绍了每一式的功理与作用,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特邀专家,北京是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法定传承人张晓航老师亲自示范,动作规范到位,帮您迅速掌握每一式的精髓,使您练习起来事半功倍。

作者简介

张晓航,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醉鬼张三门”功夫传承人、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特邀专家;享受非遗传承人的政府特殊津贴。张老师是清末民初北京著名武术家“醉鬼张三”张长祯先生第四代嫡系传人,堪称明清武术的“活化石”;首都体育学院“国术文化社"武术总教练。在传统武术、中医养生以及国学、昆曲、古董玉器方面张晓航有着十分深厚的家学渊源。

目录

前 言 1


第一章?功法介绍 1

一、什么是六字诀 1

二、六字诀的作用原理 2

(一)声波共振原理 2

(二)微振原理 3

三、练习六字诀的功效 3

(一)六字诀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3

(二)六字诀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4

(三)六字诀对血脂的影响 4

(四)六字诀对血压的影响 4

四、开始练功前必须注意的几件事 5

(一)练习前的准备活动、练习时间 5

(二)练习中的动作要求及运动量 5

(三)练习环境及情绪 5

五、练功时必须注意的几件事 6

(一)准确口形体会呼吸 6

(二)注意呼吸寓意于形气之间 6

(三)动作松柔舒缓协调配合 7

(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8

第二章?基础动作 9

一、基本暖身法 10

(一)张氏舒缓放松法——遛腿 10

(二)张氏基本拉筋法——熇腿 13

二、进阶暖身法 20

(一)张氏肩部松筋法——洗肩 20

(二)张氏腰部强壮法——磨腰 26

(三)张氏气机流通法——云手 31

第三章?功法演示 35

预备势 35

第一式?嘘(Xū)字诀 36

第二式?呵(hē)字诀 40

第三式?呼(hū)字诀 46

【预备式】 46

第四式?呬(si)字诀 51

第五式?吹(chui)字诀 56

第六式?嘻(xi)字诀 62

第四章?健康养生 66

一、六字诀需要与四季养生相结合 66

二、练习六字诀的价值 67

(一)调息辅助动作可达身心平衡 67

(二)动作可导引经络运行 67

三、六字诀功法的优势 68

(一)功法体系规范完整 68

(二)吐纳呼吸内外兼修 68

(三)动静结合养炼相兼 68

(四)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69

四、练习逆腹式呼吸法的好处 69

(一)提高吸氧量 69

(二)增强人体之真气 69

(三)提高任、督二脉气血的运行 70

五、练习六字诀逆腹式呼吸法的要领 70

(一)呼吸与动作间的协调 70

(二)呼吸过程匀顺 71

六、练习六字诀必须掌握的发音口型及原理 71

(一)“嘘”音 71

(二)“呵”音 71

(三)“呼”音 72

(四)“呬”音 72

(五)“吹”音 72

(六)“嘻”音 72



《张氏六字气诀》并非一本以文字形式记录的传统书籍,它更像是一种口传心授、身心实践的独特养生体系。因此,若要为其撰写一本“图书简介”,则更应侧重于阐述其核心理念、实践方法、预期效果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蕴,而非详述其“内容”。 《张氏六字气诀》:一门以“气”为核心的身心实践指南 《张氏六字气诀》并非一本摆放在书架上的实体书籍,它更像是一种活态的传承,一种深植于生命体验的实践智慧。它不以华丽的辞藻或复杂的理论体系示人,而是直指人体的内在运作,以一种极为精炼、高效的方式,引导学习者重新认识并激活自身与生俱来的生命能量——“气”。 何为“气”? 在《张氏六字气诀》的语境下,“气”并非简单的空气,也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情绪”。它是一种更根本的、贯穿于生命体内的能量流动。这种能量,是构成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维持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思维敏捷的关键。当“气”充盈、运行顺畅时,人体自然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百病不生;反之,则可能出现各种身心不适。 “六字”的奥秘 “六字”是《张氏六字气诀》的核心载体。它们并非普通的发声,而是通过特定的音韵、频率与身体内部的特定脏腑、经络产生共振,从而引导“气”的聚集、疏通与转化。每一个字都承载着独特的能量属性,与身体的特定部位、特定的生理功能息息相关。它们如同六把精妙的钥匙,能够精准地打开身体能量的闸门,实现精准的调控。 1. 第一字(暂不具名,以“宁”为意): 这一字的首要作用在于“宁静”与“沉淀”。它通过声波与身体的深度连接,帮助学习者从纷繁杂乱的外界信息和内心的焦虑思绪中抽离出来,回归到身体的感知。练习此字,能够有效地缓解精神压力,使心神安定,为后续的能量疏导奠定宁静的基础。它如同给身体和心灵按下“暂停键”,让内在的乱流归于平静。 2. 第二字(暂不具名,以“通”为意): 在身心宁静之后,第二个字着重于“疏通”。它通过特定的发声方式,引发身体内部能量的流动,打破淤滞,促进经络的畅通无阻。想象一下,身体内部如同纵横交错的河流,当河流被泥沙堵塞时,就会形成淤滞,影响生命能量的供给。此字便是疏通这些河流的关键,让“气”能够自由地流淌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滋养脏腑,温养四肢。 3. 第三字(暂不具名,以“聚”为意): 解决了疏通的问题,接下来便是“聚集”。第三个字的作用是将原本散乱、微弱的“气”,有效地汇聚到身体特定的能量中心,如丹田等。这是一种将稀释的能量浓缩、强化的过程。通过有效的聚集,能够显著提升身体的能量水平,增强生命活力,使人感受到充沛的力量。 4. 第四字(暂不具名,以“化”为意): 聚集的能量并非静止不动,而是需要被“转化”和“运用”。第四个字便是激发这种转化的能力。它将聚集起来的精纯能量,转化为身体所需的物质能量,以及更高级的精神能量。这个过程,是身体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关键。它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甚至影响细胞的活力。 5. 第五字(暂不具名,以“固”为意): 能量的产生与转化固然重要,但“固守”与“强化”同样不可或缺。第五个字的作用在于巩固和稳定已经生成的能量。它帮助身体更有效地留住和运用这些宝贵的能量,避免其快速流失。这就像为身体建造一个更坚固的能量“蓄水池”,保证能量的持续供给,提升身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6. 第六字(暂不具名,以“养”为意): 最后一个字,也是整个体系的升华,在于“滋养”。在前面五个字的共同作用下,身体的能量达到了充盈、顺畅、转化和稳固的状态,此时,第六字便开始发挥其深层的滋养作用。它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滋养,更是精神层面、生命层面的滋养。它让身体感受到持续的活力与生机,使精神焕发,心境开阔,最终达到身心合一的至高境界。 实践的精髓:意、气、形的高度统一 《张氏六字气诀》的练习,绝非简单的模仿发声。其核心在于“意、气、形”的高度统一。 意: 练习时,需要结合特定的意念引导。这种意念并非空想,而是与所发出的音韵、身体的感受紧密相连,是对能量流动的精准想象与指挥。 气: 声音的发出,本身就是一种“气”的运用。配合特定的呼吸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和调动体内“气”的运行。 形: 虽非以肢体动作为主,但往往伴随一些极其舒缓、自然的身体姿态,这些姿态与发声、意念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能量调控系统。 预期效果:重塑生命能量,实现身心和谐 通过系统地练习《张氏六字气诀》,学习者可以期待一系列积极的身心变化: 身体层面: 精力充沛: 告别疲惫感,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免疫力增强: 身体对外界病邪的抵抗力显著提升,不易生病。 脏腑功能调和: 促进各脏腑的正常运作,改善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问题。 身体舒展: 缓解肌肉僵硬,改善关节灵活度,让身体更加轻盈。 睡眠改善: 拥有更深沉、安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修复与恢复。 精神层面: 情绪稳定: 减少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心态更加平和。 思维清晰: 提升注意力,改善记忆力,让思维更加敏捷。 内心平静: 获得一种由内而外的宁静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生命感知增强: 对自身生命能量的体悟更加深刻,与自然的连接更加紧密。 文化传承与实践价值 《张氏六字气诀》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能够带来的实际身心益处,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中国传统养生智慧。它是一种返璞归真、回归生命本源的探索。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过度依赖外部的物质满足,而忽略了内在生命的滋养。《张氏六字气诀》提供了一个简单而高效的途径,让我们重新关注自身,发掘自身潜在的巨大能量,实现真正的健康与幸福。 它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哲学在实践中的体现。不是通过对抗、强求,而是通过顺应身体的自然规律,以最温和、最有效的方式,引导生命能量的良性循环。 结语 《张氏六字气诀》并非一本需要阅读的“书”,它更像是一次邀请,邀请您踏上一段发掘自身生命奥秘的旅程。它是一套需要用心去感受、用身体去实践的独特方法。通过这六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无穷玄机的字,您将有机会重新连接自己身体的智慧,重塑生命的能量,迈向一个更加健康、和谐、充满活力的未来。它是一种无声的教诲,一种身体的觉醒,一种生命的升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骨髓的理解,行文之间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尘封已久的智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述中对细节的把控,每一个用词、每一个转折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绝非信手拈来。读起来,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教你做什么”的指南,而是在与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对坐,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关于生命、关于天地运行的深刻哲理。比如,书中对“气”与“形”之间辩证关系的探讨,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让我之前所有模糊的认知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它不急于给出速成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体悟过程本身的重要性。对于那些真正想沉下心来钻研传统技艺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它提供的视角是如此的独特和高远,让人在广阔的视野中重新审视自身的修炼路径。那种韵味,是现代快餐式读物里绝对找不到的珍贵品质。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不是用华丽的辞藻来吸引你,而是用一种近乎颂歌般沉稳的节奏,将你缓缓引入一个更为深邃的境地。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作为一本“技法书”的定位。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对生命状态的理解深度。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闭上眼睛,尝试去感受作者所描述的那种“内在的流动”或“空间感”。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任何其他书籍都难以给予的。它没有提供一套固定的公式,而是给出了一套观察世界和感知自我的底层逻辑。对于那些在现代社会中感到“失重”或“迷失”的求道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锚点,让我们重新连接到生命最本源的力量和秩序感之中。它的力量是缓慢的、渗透性的,但一旦形成,便难以动摇。

评分

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其架构的完整性和思想的自洽性。它仿佛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小宇宙,所有的理论都围绕着一个核心思想展开,相互支撑,密不透风。我发现作者在引经据典时,引用来源非常广泛,但整合得天衣无缝,既没有堆砌知识的嫌疑,也没有为了迎合现代科学而刻意做出的妥协。那种自信和底气,是建立在深厚学养之上的。特别是关于“精微”层次的描述,作者用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看似无关的意象去类比,这种“借形喻意”的手法,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空间。它教会我,重要的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但却真实存在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一本能重塑你认知框架的著作,读完后,对很多习以为常的现象都会产生新的好奇心。

评分

说实话,刚翻开这本册子的时候,我有点被它那略显古奥的文风震慑住了。装帧朴实,内容上更是直接就深入到了核心概念的阐释,完全没有那些花哨的引子或者现代化的比喻来“降低门槛”。这对于习惯了当下流行读物风格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但一旦熬过了最初的陌生感,你会发现,这种直击本质的叙述方式反而极其高效。作者的逻辑链条非常严密,层层递进,就像是搭建一座精密的数学模型,每一步推导都无可指摘。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呼吸与意念结合的部分,作者没有简单地停留在生理层面,而是将其提升到了精神层面的调控,那种对内在能量流动的精确描摹,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观察入微的洞察力。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古老的地图,它不会为你铺平道路,但它指引的方向却是最可靠的,需要你自己去披荆斩棘,方能抵达彼岸。

评分

我接触过不少关于身体修炼的书籍,很多都侧重于外在的招式或者强身健体的效果。然而,手捧这本著作,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它更偏向于一种“内观”的哲学实践。书中大量的篇幅似乎都在探讨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和环境达成一种和谐的共振状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力量的增强。作者的笔调是极其内敛和克制的,从不使用夸张的辞藻来渲染效果,所有的描述都保持在一种客观、近乎科学记录的层面。这反而增强了它的可信度。读到某一章关于“虚实转换”的论述时,我甚至觉得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气功”范畴,开始触及到更深层次的现象学思考。它不适合那些追求“三分钟速成”的读者,它要求的是时间的投入和心性的沉淀,更像是一本需要时时翻阅、反复体会的修行日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