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破案内容高潮迭起,犯罪剧情环环相扣,故事张力极大,以警察和心理学家破案为主线,融合了专业且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主要人设鲜活讨喜,在给读者带来精彩刺激的悬疑紧张感时,又展示了人性善良的一片,令人不忍卒读。
长洱,全职作家,比起写文更喜欢看文,喜欢各种意义上的有趣的故事;写作风格多变;主要作品有杂志短篇《职棒经理》等。
一沙
双程
三坟
一沙
一沙01 楔子
春水街,是宏景西南的一条老街。
与这座城市里许多繁华的街道相同,这里商铺密布,从长街一头铺向另外一头。
将近傍晚时,街上渐渐热闹起来。
临街的水产店里,一条鲫鱼在塑料盆里打了个挺,刚想游开,却还是被掐住肚皮捞了起来。
王春花今年已经快六十岁了,与这个城市里其他年近六旬的中年妇女的生活一样,她刚在隔壁的理发店里烫完头发,现在准备顺路买一条鲫鱼,回家给小孙子炖鱼汤喝。
“十块钱十块钱,五毛钱零头算了啊!”王春花从皮夹里掏出一张破旧的十元纸币,不由分说地强行塞进店主手里。她为恰好抹去的零头而扬扬得意,然后顺手撸了撸头发。
空气里弥漫着收音机“沙沙”的底噪声音,广播中似乎正在说些什么。
水产店主无奈地摇了摇头,把钞票塞入皮围裙兜里,然后用湿漉漉的手指将收音机音量调大。
“现在插播一条紧急新闻。”女播音员停顿了一下,收敛住轻柔的嗓音,“超强台风‘云娜’将于十二号夜间正面袭击我市,气象局提醒,从今天夜间开始,请市民朋友们尽量减少外出。”
王春花接过鱼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忽然抬头看了看天。
像是为了印证什么,乌云遮住夕阳,天色很快暗了下来。
黑色塑料袋中的鲫鱼轻轻跳动。
春水街18号里的水果摊主也抬起头,同样看了看那片灰蒙蒙的天。
像是感受到空气中湿润的雨意或是别的什么原因,他突然搬起特意拣出的半筐烂苹果,猛地倒在最昂贵的蛇果里。
腐烂的水果如暴雨般噼里啪啦落下,有几颗掉落开来,顺着铁灰色的人行道越滚越远……
“咔嚓”一声脆响,一双厚底皮鞋毫不犹豫地踩了上去,果肉炸裂,汁水横流。
“哦哟,有没有素质啊?”王春花抬起脚,看着地上被踩烂的水果,很嫌恶地踢了一脚,“我差点滑一跤!”
摊主没有说话,只是埋头将捡起的苹果全部抱回店里,甚至连道歉都没有,王春花忽然有些生气。就在她准备走开的时候,她忽然瞥见水果摊主正发疯似的将所有烂苹果塞在高档苹果里,想起那些店家以次充好的新闻,她的气就更不打一处来了。
“烂苹果还要和好苹果放在一起卖,你脑子是不是坏掉了啊!”她跑到水果摊前嚷道,还用手指戳着一只苹果。
摊主没有说话,只是憋红了脸,用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紧盯着她。
王春花清了清嗓子,刚要再嘲讽两句,刹那间,起风了。
那风很轻,仿佛少女发丝;那风很软,如同母亲的嘴唇。
温柔的风吹过她的碎发,拂过她的手臂,落在她的手指上。然后,她感到似乎有什么东西从她手上掉了下去。
她下意识低头,却发现地上多出了一截手指。
哪里来的手指?
剧痛是随后才传来的,她木讷地将视线移向自己的右手,那里出现了一个巨大而丑陋的豁口。
她想喊救命,却发现自己什么话也说不出,摊主的五指铁钳般掐住她的喉咙,一把狭长的西瓜刀抵在她嘴边。
恐惧感远比肉体的疼痛更加骇人,摊主抡起刀柄,向她砍去。刹那间,她皮肤崩裂,血污吞没她所有视线,她耳边只剩下丧失人性的喘气声。
求生的欲望激发了人类最大的潜能,王春花用力推开水果摊主,连滚带爬,妄图逃进隔壁店里。
那家店里坐着一个老人,王春花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只觉得周遭诡异而安静。她弓起上身,想要爬进门槛。就在她要碰到老人裤腿的刹那,她再次被一脚踹倒……
剧痛并没有如期而至,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有勇气回头。
在她身后,几个男人正用力压制住发疯砍人的水果摊主,围观群众脸上挂着惊恐不安的表情,细碎的言语蔓延开来,大多是“怎么会这样”、“平时人挺好的啊”、“看不出有神经病啊”之类的话语。
王春花张了张嘴,想要开口,却发现自己几乎说不出话来。
脸上和手上都是温热的鲜血,她用手肘撑住地面,努力想要站起。只是还没等她站稳,膝盖猛地抽疼,她又一个踉跄,正撞在圈椅里的老人身上。
“砰”的一声,老人毫无预兆地倒下了。
王春花吓了一大跳,她撑住身体,后移了两下,而后伸手抹了抹眼前的血污。
老人依旧维持着倒下的姿势,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身上是一套干净的藏青色旧制服,整个人仿佛一尊诡异而安详的雕塑。
王春花屏住呼吸,再次向前凑去。她小心翼翼地用缺了食指的手推了推老人,老人顺势翻倒,摊平在地,一把白沙正顺着老人裤袋缝隙淌下,好像有千百只细小的白色蚜虫蜂拥而出。
夕阳沿着窗棂切割着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使他脸上的死气更加诡异。阴影把上半边脸涂成了墨色,夕阳又让下半边脸变得柔和,老人的嘴角似乎还挂着一抹微笑。
春水街静得诡异,唯有收音机里女播音员的声音还在徐徐传出:“警方提醒,请各位市民注意出行安全,提高警惕……”充满磁性的嗓音在整条街区上空回旋。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老人身上时,没人注意到,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压低了帽檐,逆着人流,走出了这条刚发生命案的长街。
这本书的文学价值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类型小说范畴。它更像是一部深入剖析社会结构与个体异化的寓言。作者用极其冷静、近乎冰冷的笔触,勾勒出社会阴影下的众生相。叙事视角频繁切换,时而是冰冷的法医报告,时而又跳跃到受害者家属近乎崩溃的内心独白,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反而构建了一个无比真实的灰色世界。语言的运用非常精炼,很多段落的措辞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和哲思性,读起来有一种被洗礼的感觉。它探讨的不是“谁是凶手”,而是“为什么会成为凶手”,这个问题直击人心,引发了对道德边界的深刻反思。对于那些追求阅读深度和广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高强度的智力与情感的双重挑战。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它对时间线和叙事视角的处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故事,更像是一部多声部的交响乐。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叙述者,他们提供的信息碎片互相咬合、互相矛盾,你必须像拼图一样,自己去构建那个完整的真相。这种主动参与解谜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我甚至做过笔记,试图梳理出谁在什么时候说了什么,因为稍不留神,就会错过一个关键的暗示。这种“高强度互动”的阅读体验,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令人兴奋的体验之一。它不把读者当成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邀请你进入一个复杂的智力迷宫。最终揭晓答案时,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是任何平庸之作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我通常对这种题材的书不太感冒,觉得情节太过于黑暗和压抑。但这一本的阅读体验非常奇特,它在保持足够张力的同时,融入了大量关于制度缺陷和人际疏离的社会观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最血腥的场面描述得如同某种艺术品,既令人不安,又不得不去凝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背景环境的细致描绘,那种城市角落里特有的潮湿、阴冷和被遗忘的感觉,都通过文字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自身世界中那些被刻意忽略的角落。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或救赎,而是要求读者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读完后,会让人忍不住想和朋友们就书中的议题展开一场长时间的激烈辩论。
评分这本小说真是让人欲罢不能,情节设计得太巧妙了。故事围绕着一个看似完美的连环杀手展开,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犯罪手法,更是人物内心的复杂挣扎。作者对细节的把握令人惊叹,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充满了画面感,仿佛身临其境。特别是主角侦探那种近乎偏执的洞察力,总能在看似无关紧要的线索中找到突破口,这种智力上的较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紧张刺激。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心理侧写的运用,它不仅仅是推动情节的工具,更是深入探讨人性黑暗面的窗口。读完之后,我花了好几天时间回味那些情节转折点,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解读空间。这本书的节奏掌握得非常好,高潮迭起,让人完全放不下手,绝对是那种需要一口气读完的佳作。
评分说实话,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有点担心它会落入俗套,毕竟市面上同类题材的作品太多了。但读进去之后,立刻发现我想错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完全避开了传统悬疑小说中那些老套的“红鲱鱼”误导手法。每一次所谓的线索,都像是更高明棋局中的一步棋,引导你走向一个更深层的谜团。角色塑造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即便是反派,其动机和行为逻辑也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基础之上,让人在憎恨的同时又隐隐感到一丝理解。作者高明地利用了读者的预期心理,总是在你以为猜到结局的时候,猛地将视角拉向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这种层层剥茧的叙事结构,读起来非常过瘾,有一种不断被智力碾压的快感。
评分好好好好好非常好
评分发货速度挺快
评分好好好好好非常好
评分不错推荐不错推荐不错
评分发货速度挺快
评分发货速度挺快
评分好好好好好非常好
评分不错推荐不错推荐不错
评分不错推荐不错推荐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