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养生大全

本草纲目养生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梅全喜,王成启 著
图书标签:
  • 本草纲目
  • 养生
  • 中医
  • 传统文化
  • 健康
  • 食疗
  • 药膳
  • 自然疗法
  • 养生保健
  • 中医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4768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959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5
字数:3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草纲目养生大全》收录的养生药方取之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光绪十一年(1885)张绍棠的重校本。《本草纲目》中有治病养生药方11000多个,《本草纲目养生大全》只收录药方3000余个,侧重养生、食疗、常见病防治。《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多有释名,也就是别名。由于历史的变迁,不少药物的释名取代了正名。如莱菔是药名,萝卜是其释名;胡麻是药名,芝麻是其释名。现在人们只知萝卜、芝麻,莱菔、胡麻被释名取代。为了既忠实于原著又方便读者,编者录药方时便在部分药物后用括号标出其释名,请读者明鉴。
  《本草纲目养生大全》汇集本草纲目中养生的知识与方药,并按照病症汇总编排,便于读者查阅。《本草纲目养生大全》是为2017年李时珍诞辰500周年而作,适合广大大众读者阅读以及对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兴趣的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

上篇 养生中药、名方及养生法则
养生益寿中药
1.人参
2.黄精
3.苍术
4.白术
5.贝母
6.当归
7.木香
8.荆芥穗
9.肉豆蔻
10.补骨脂
11.紫苏
12.艾
13.茵陈蒿
14.牛蒡
15.麻黄
16.木贼
17.白菊花
18.车前
19.蒺藜子
20.地黄
21.附子
22.商陆
23.菟丝子
24.五味子
25.天门冬
26.何首乌
27.菖蒲
28.龙须末
29.骨碎补
30.麻勃(花)
31.麻子仁
32.胡麻(巨胜、芝麻)
33.糯米
34.荞麦
35.粟米
36.稷米
37.大豆
38.赤小豆
39.绿豆
40.芜菁子
41.茴香
42.蒜
43.萝卜(莱菔)
44.马齿苋
45.苦菜
……
中篇 常见疾病的养生保健和治疗
下篇 医案选编及药食禁忌
附录
后记

精彩书摘

  《本草纲目养生大全》:
  4.白术
  (1)老人常泻。白术二两,黄土拌蒸,焙干去土;苍术五钱,泔浸炒,茯苓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七八十丸。(卷十二·术条)
  (2)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痿黄,积年不瘥者。白术一斤,黄土炒过,研末;干地黄半斤,饭上蒸熟,捣和,干则人少酒,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日三服。(卷十二·术条)
  (3)腹中虚冷,不能饮食,食则不消,赢弱生病。苍术二斤,曲一斤,炒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日三服。大冷加干姜三两,腹痛加当归三两,赢弱加甘草二两。(卷十二·术条)
  5.贝母
  (1)忧郁不伸,胸膈不宽。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汁面糊丸。米汤下。(卷十三·贝母条)
  (2)乳汁不下。二母散: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为细末,每猪蹄汤调服二钱,此祖传方也。(卷十三·贝母条)
  6.当归
  失血眩晕:伤胎去血,产后去血,崩中去血,金疮去血,拔牙去血,一切去血过多,心烦眩晕,闷绝不省人事。当归二两,川芎一两,每用五钱,水七分,酒三分,煎七分热服。日再。(卷十三·当归条)
  7.木香
  一切下痢,不拘丈夫、妇人、小儿。木香一块,方圆一寸;黄连半两,二味用水半升同煎干;去黄连薄切,木香焙干,为末。分作三服:一服橘皮汤下,二服陈米饮下,三服甘草汤下。此乃李景纯所传。(卷十三·木香条)
  8.荆芥穗头项风强:八月后,取荆芥穗作枕,及铺床下,立春日去之。(卷十四·假苏条)
  9.肉豆蔻
  肉豆寇三钱,面裹煨熟,去面研,乳香一两为末,陈米粉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饮下。此乃杭州侯教授所传方,治老人虚泻。(卷十四·肉豆寇条)
  10.补骨脂
  小儿遗尿,膀胱冷也。夜属阴,故小便不禁。破故纸(补骨脂)炒为末,每夜热汤服五分。(卷十四·补骨脂条)
  11.紫苏
  紫苏子、麻子仁等分,研烂水滤取汁,同米煮粥食之。有顺气利肠功效。(卷十四·苏条)
  12.艾
  老小白痢。艾姜丸:用陈白艾四两,干姜炮三两,为末,醋煮仓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甚有奇效。(卷十五·艾条)
  13.茵陈蒿
  除大热黄疸,伤寒头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卷十五·茵陈蒿条)
  14.牛蒡
  时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饮食。用牛蒡根捣汁服一小盏,效。(卷十五·恶实条)
  15.麻黄
  天行热病。初起一二日者。麻黄一大两,去节,以水四升煮去汁,取二升去滓,着米一匙及豉,为稀粥。先以汤浴后,乃食粥,厚覆取汗即愈。(卷十五·麻黄条)
  16.木贼
  目昏多泪。木贼去节,苍术泔浸,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或蜜丸亦可。(卷十五·木贼条)
  17.白菊花
  九月九日白菊花二斤,茯苓一斤,并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或以炼过松脂和丸鸡子大,每服一丸。主头眩,久服令人好颜色不老。(卷十五·菊条)
  18.车前
  老人淋病,身体热甚。车前子五合,绵裹煮汁,人青粱米四合,煮粥食。常服明目。(卷十六·车前条)
  19.蒺藜子
  蒺藜子一石,七八月熟时收取,日干,春去刺,杵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日三服。勿令中绝,断谷长生。服之一年以后,冬不寒,夏不热。二年,老者复少,发白复黑,齿落再生。服之三年,身轻长生。(卷十六·蒺藜条)
  20.地黄
  (1)地黄根净洗,捣绞汁,煎令稠,入白蜜更煎,令可丸,丸如梧子大。每晨温酒送下三十丸,日三服。亦可以青州枣和丸。或别以干地黄末人膏丸服亦可。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身轻不老。(卷十六·地黄条)
  (2)男女虚损,或大病后,或积劳后,四体沉滞,骨肉酸痛,呼吸少气,或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咽干唇燥,或饮食无味,多卧少起,久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至瘦削。生地黄二斤,面一斤,捣烂炒干为末,每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卷十六·地黄条)
  (3)补虚除热,治吐血唾血,取乳石,去痈疖等疾。生地黄不拘多少,三捣三压,取汁令尽,以瓦器盛之,密盖勿泄气,汤上煮减半,绞去滓,再煎如饧,丸弹子大。每温酒服一丸,日二服。(卷十六·地黄条)
  ……

前言/序言

  2018年,对于蕲春人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蕲春人要纪念在蕲春土生土长的中医药巨擘,世界级的科学巨匠李时珍诞辰500周年。
  500年的历史很漫长,时间的尘埃湮没了多少辉煌的宫阙,埋葬了多少风流人物。然而,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穿越了500年的时间隧道,不仅在历史的天空中成为文化恒星,而且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名录》,它既是中华医药学的巨典,也是中医药经济和健康产业的“圣经”。作为医圣的故里蕲春,倍觉荣幸自豪。李时珍成为蕲春县对外交往的“名片”。李时珍品牌的医药、健康产业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蕲艾、蕲蛇、蕲龟,还有另外六种蕲州道地药材都被《本草纲目》收入,进一步证明“医统故在楚,楚又著于蕲”之说。蕲春地产药物六百余种,是名副其实的医药名县。近年来,蕲春大力种艾、加工艾,一株艾草已成长为产值几十亿的大产业。蕲春已成为“中国艾都”。这当然只是起点,县委、县政府已经制定了医药农业、医药工业、医药文化旅游业、医药养生养老业发展规划的目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蕲春的医药、健康产业会做得更大更强,成为蕲春的支柱产业。
  纪念李时珍,要学习李时珍远大的志向,弘扬李时珍的科学精神。他30岁立志重修本草,27年历尽艰辛才修成,去世3年后才出版《本草纲目》。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啊!前人书里记载曼陀罗有致幻功能,李时珍冒着中毒的危险,亲自服用曼陀罗药汤试验,确定药效后才将其写入书中。有志者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李时珍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的韧劲,就要有他那种精益求精、不怕失败乃至牺牲的奋斗精神,就要有他那种问师渔樵、辨疑正误的科学态度,就要有他那种只问耕耘,不计收获的奉献之心。如今,我们正在做前辈蕲春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更要像李时珍那样,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实现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目标。
  纪念李时珍,要深度挖掘《本草纲目》中的中医药精髓,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遗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越来越重视养生。据报道,中国人用掉的抗生素占全球总量的一半,抗生素所产生的耐药性后果严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警告说,超级细菌的出现恐预示着现代医学的终结。过于依赖抗生素的后果是总有一天人们发现无药可用。而在健身养生方面,中医中药的优势愈加明显。中医的理念是治未病,也就是预防为主,还讲究仁心仁药。《本草纲目》附录中的药方11000多个,但普通读者没有必要全部掌握。本书只收录养生益寿、治疗常见病的药方3000余个,这些药方都是历代医家实践所传,经过了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检验,是养生智慧的结晶。编者花3年时间研读《本草纲目》,认真挑选,才汇成此书。由于是《本草纲目》收载的药方,其权威性、实用性是较高的。本书既是一本居家实用的养生书,可读可用可藏,是养生爱好者的健康顾问;又可作为医疗、医药、餐饮从业人员必备的工具书,是很有收藏价值的。
  值《本草纲目养生大全》出版之际,遵编者之嘱,记而为序。
  蕲念珍
  2018年1月2日
《本草纲目养生大全》并非一本单纯的医学典籍,它更是一部融汇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智慧的百科全书。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几副灵丹妙药,而在于引导读者认识身体的运作规律,理解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之道,从而构建一种更健康、更充实的生活方式。 本书的精髓,在于“纲”与“目”的有机结合。“纲”是指宏观的养生原则,是贯穿始终的理念。《本草纲目养生大全》首先确立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顺应四时更迭、阴阳消长来调整身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四个季节的变化,不仅仅是气候的变换,更是人体内部能量流转、生理机能调整的关键时期。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在每个季节调整饮食、起居、运动,以达到“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目的,让身体的机能与自然同步,减少不适,增强生命力。 除了季节的划分,书中还深入探讨了“阴阳五行”的理论在养生中的应用。阴阳的平衡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五行的相生相克则揭示了身体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并非枯燥地罗列理论,而是将这些深奥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切实的养生指导。例如,如何通过饮食来调节脾胃的“土”之特性,如何通过情志来平衡肝的“木”之疏泄,又如何通过呼吸来濡养肺的“金”之清肃,以及如何通过运动来固摄肾的“水”之藏泄。每一个脏腑的功能,都与特定的季节、情志、颜色、味道等紧密相连,而《本草纲目养生大全》则将这些联系一一梳理清晰,为读者提供了辨证施治的思路。 “目”则体现在书中丰富而详尽的实践内容,是“纲”的具象化和具体化。《本草纲目养生大全》 collection了大量历代医家、养生名家的实践经验,涉及食疗、药膳、草药、运动、导引、情志调理等诸多方面。 在食疗方面,本书堪称一本“天然食材的宝典”。它不拘泥于名贵药材,而是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材入手,深入挖掘其药用价值和养生功效。例如,看似普通的粥,在书中可以演变成针对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病症的养生佳品。小米粥可以健脾养胃,绿豆粥可以清热解暑,红枣莲子粥可以补气养血。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食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如何搭配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它强调“药食同源”,认为许多疾病并非一定要靠药物治疗,而是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预防和调理。从谷物、蔬菜、水果,到鱼、禽、蛋、奶,再到一些常见的香料和调味品,书中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让读者了解如何利用厨房中的天然材料,为自己的健康加分。 除了日常饮食,书中还特别关注药膳的制作。它并非鼓励读者随意服用汤药,而是将中药的药性与食材的美味相结合,制作出既能滋补身体,又能满足口腹之欲的药膳。例如,针对体弱的,会介绍用黄芪、党参搭配鸡肉炖煮;针对失眠的,会推荐用龙眼肉、酸枣仁煮粥;针对咳嗽的,则会给出川贝母炖梨的方子。每一个药膳的制作,都附有详细的材料说明、制作步骤,以及针对的适应症,让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用。 在草药方面,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草药图谱,而是将草药的功效与具体应用相结合。它介绍了大量常见的中草药,如人参、枸杞、当归、熟地等,但更重要的是,它阐述了这些草药如何被运用到养生实践中。它会告诉读者,在什么季节、什么情况下,适宜服用哪种草药,以及如何搭配使用。同时,书中也强调了草药的炮制方法和使用禁忌,提醒读者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安全。例如,对于人参,它会区分不同种类的人参(如生晒参、红参、西洋参)的功效差异,以及适合不同体质的人服用。对于枸杞,它会详细介绍其养肝明目、滋补肾阴的功效,并给出多种食用方法。 运动和导引是养生不可或缺的环节。《本草纲目养生大全》不仅关注内在的调理,也强调外在的锻炼。《本草纲目养生大全》 collection了多种适合不同人群的运动方式,从简单的散步、慢跑,到更具系统性的太极拳、八段锦,甚至是更古老的五禽戏、六字诀。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运动的动作要领、呼吸配合,以及它们对身体各部位的益处。例如,八段锦通过八个简单的动作,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脏腑功能。太极拳则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有助于修身养性,延缓衰老。书中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喜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持之以恒,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情志调理是另一大亮点。书中深刻认识到,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句经典的论述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作者并非要求读者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引导读者如何认识、疏导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本草纲目养生大全》提供了多种情志调理的方法,例如通过欣赏音乐、书法、绘画来陶冶情操,通过与人交流、倾诉来化解郁闷,通过冥想、静坐来安定心神。书中倡导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愤怒,从而减少情志失调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此外,《本草纲目养生大全》还关注了起居作息、生活环境等方方面面。它强调规律的作息,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能量的补充。它也关注环境的清洁与舒适,认为良好的居住环境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本草纲目养生大全》并非是一部教人速成、追求奇效的工具书,而是一本引导读者认识生命、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的生活指南。它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丰富详实的实践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健康长寿的古老而智慧的道路。它鼓励我们从日常点滴做起,将养生理念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达到“上医治未病”的最高境界。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养生,是与生命和谐共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健康与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本草纲目养生大全》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用一种非常宏观且具有历史厚度的视角,来解读“养生”这一概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养生并非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潮流,而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之中,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书中关于“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论述,以及对各种食材的详细分类和功效解析,都让我对食物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了解到,原来我们日常所食的五谷,不仅仅是提供能量的来源,更是我们身体健康的基础;而那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则扮演着重要的辅助角色,为我们提供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书中的一些章节,甚至探讨了古代人们如何根据天文地理气候来选择食材,如何利用自然界的恩赐来调养身体,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尤为可贵。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与自然的连接,以及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聆听古人的教诲,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健康,并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评分

《本草纲目养生大全》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健康”二字。以往我总觉得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情,是那些身体出现问题后才需要进行的“补救”措施。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养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预防大于治疗的智慧,是一种对生命全过程的关照。书中对“未病先防”的理念有着深刻的阐述,让我了解到,很多疾病的根源,往往就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饮食和起居习惯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典故和科学解释,将古代圣贤的养生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们能够理解那些古老的方剂和理论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的指导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情绪养生”的关注,它不仅仅关注身体的调理,更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为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也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引导我去探索身体内部的奥秘,去了解不同食材对我们身体的细微影响,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的过程,让我对未来的健康生活充满了期待。

评分

翻开这本《本草纲目养生大全》,一股浓郁的古籍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回到了那个充满智慧的年代。我一直对传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充满好奇,但苦于缺乏系统性的入门知识,总是觉得门槛很高。这本书的出现,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探索养生智慧的道路。书中并非简单地罗列药材功效,而是将它们置于更为宏观的视角下进行阐释,例如,它会详细介绍某种草药的生长环境、采集时节,甚至其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这种全方位的解读方式,让我对每一种养生食材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食疗”的部分,它不仅仅告诉我们吃什么可以改善某种不适,更重要的是讲解了“为何”而食,以及如何将这些食材融入日常饮食,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比如,书中对不同体质的人群给出详细的饮食建议,并配以具体的食谱,这对于我这种总是不知道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理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作者在行文中,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古代白话,而是尽量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解释深奥的理论,这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也让我能够更轻松地领略其中蕴含的养生智慧。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与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读完《本草纲目养生大全》的某些篇章,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许多食物,竟然蕴含着如此惊人的养生力量。这本书并非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贴近生活,将那些看似普通却功效卓著的食材一一呈现。我尤其对书中对“时令养生”的论述印象深刻,它强调顺应自然,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饮食,这一点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常常被我们忽略。书中的例子非常具体,比如春季如何通过食用某些绿色蔬菜来疏肝理气,夏季如何通过饮用某些清凉饮品来消暑解渴,秋季如何通过滋补类食物来润燥养肺,冬季又如何通过温热性食材来驱寒保暖。这些建议都非常实用,也容易操作,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在不同的季节调整自己的餐桌,惊喜地发现身体确实有了微妙的变化,感觉更加舒畅和有活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讲解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药食同源”的奇效,而是以一种平和、科学的态度来阐述,让我们明白养生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对身体的细心呵护。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也让我对“吃”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理解。

评分

初次接触《本草纲目养生大全》,我就被其内容之丰富、条理之清晰所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药材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哲学著作。我尤其被其中关于“药食相宜”的论述所吸引,它不仅仅列举了哪些食材可以搭配食用,更详细解释了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书中对于一些常见食材的深挖,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比如,书中对姜的妙用,从生姜的驱寒暖胃,到炮制后的不同功效,都有着细致入微的介绍,这让我以后在烹饪中,对这些寻常食材的使用,有了更精准的把握。我尝试着书中的一些食谱,比如用红枣、枸杞、黄芪来炖汤,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到身体的疲劳感减轻,精力也更加充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那些零散的养生知识系统化,并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能够轻松地将古老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养生,并非繁琐的步骤,而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以及对身体细致入微的关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