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佛法中的精髓,无价之摩尼宝,超*轮回涅槃的究竟之法。
*大圆满前行——一切修持之基础,登上金顶的阶梯。
*虽然这是一套严整的藏传佛教修行系统,但为了在五浊恶世时代,给日益衰微的世道人心提供另一股清泉活水,嘎玛仁波切特以白话叙述编辑是书。作为入门
者探讨“大圆满前行”的踏板与桥梁。
*人类缺乏的,不是物质文明;世人急需的,是精神良药。纯净的佛法,可以唤起人性本具的光明;珍贵的佛法,可以带来真正美丽的新世界。
* 人的心生病了,唯有心药可以医;佛法乃心法,是本然天成的,可以医心,可以净业,可以柔和世道人心,乃至可以超*生死。
在至真、至善、至美的佛法中,有无尽的稀世宝藏,晶莹清净明亮的心宝,将启开你的慧眼,让你看到生命的真谛。
大圆满法是佛法中的精髓,犹如无价之摩尼宝,是超*轮回涅槃的究竟之法,而大圆满前行则为其登堂入室之阶梯。其内容是以吉美林巴大师所作的“不共前行”,和他的弟子多竹钦一世所撰写的“共同前行”,两大主轴合而为《大圆满龙钦宁体能显遍知妙道前行仪轨》,也就是通称的《大圆满前行》。大成就者巴祖仁波切为利益后世行者,特别阐述“大圆满前行”,而成《普贤上师言教集》,作者即根据此《普贤上师言教集》及宜阔嘉扎仁波切的释义而讲述,于一九九六年完成初稿,后又参考阿格旺波尊者的《前行备忘录》等前行释论及资料,形成较完整之论述。
嘎玛仁波切(祖古颜班.希热将参),现任宁玛巴昌列寺(位于川藏马尔康县)住持。一九六八年生,自幼聪颖非凡,成熟稳重,极具语言及翻译才华,在大堪布土登曲吉扎巴足前受别解脱戒,精通显密教理,并潜修密法,得到“宁体四要”大圆满灌顶及口传心要传承,在修持上具有相当圆满的征候。十六岁时,被宁玛巴噶陀寺黄金法台莫札法王认证为玉扎宁波译师、噶陀寺祖师丹巴德协三大闻法顿悟弟子之一希热将参的转世,授予传承的法帽、法衣、法器、法药及亲笔认证之丝绸手卷以为授记。
仁波切自二十五岁起,即开始弘法利生事业,足迹踏遍我国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各地,至今持续不辍,诸如兴建及管理佛学院,扶建藏区希望小学及养老院,指导弟子创立慈善团体,长期资助贫困学生,至今已累计数千人,且每年新增数百人,而为数众多的受益学生,陆续获得良好工作,回报社会。每有地震等灾难发生时(2004年印尼海啸、921台湾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雅安大地震和尼泊尔大地震等),仁波切也总在第一时间,带领僧俗二众竭尽所能的出钱出力向灾区运送物资赈灾,多次得到政府的嘉奖。
仁波切秉着丰厚的学养、度众的善巧睿智与语言天赋,针对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以贴近人心与生活的话语,流利讲解佛法与生命密不可分的精要,使有缘者能从佛法中真实获益。其弟子遍布海内外,将佛法生活化,引人向善,爱国爱教爱同胞,促进汉藏各民族团结,维护了和谐社会。
自序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法前行
第一节 关于大圆满法
第二节 大圆满前行纲要
第三节 关于显与密
第二章 听法
第一节 三要行
第二节 听法的发心
第三节 听法的行为
第三章 起修
第一节 晨起观修
第二节 毗卢遮那七支坐法
第三节 九节佛风
第四节 语加持咒
第五节 呼唤祈请上师
第四章 思维暇满难得
第一节 十八暇满
第二节 暇满难得的因缘和比喻
第三节 十六违缘
前行为正行之阶梯
至今,藏传佛教遍弘于世界,很多佛教徒知道宁玛巴有殊胜的大圆满法,尤其是“且却”——立断法门和“妥噶”——顿超法门最为殊胜。但这极为珍贵奥妙之法,并非想学就能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才能达成目标。
有些人觉得大圆满前行,是粗浅简单的基础法门,不是很重要,为什么不直接讲授大圆满正行呢?因为,大圆满法是九乘法门之顶,有如七宝楼阁最上端的金顶,而前行的修持,就是让我们登上金顶的步步阶梯。它之所以放在最前面,就是因为具有关键的重要性,是一切修持最重要的基础。
前行法门,涵摄了显密教法的一切精要,包括小乘教法的核心――出离心,大乘教法的核心――菩提心,密乘教法的核心――清净见,三乘佛法的精华,都已经次第性、善巧的涵摄在前行之中。这是过去的大成就者出于大悲心,为了善巧利益众生,而特别设计。它既是显法又是密法,既是理论又是修行,实际上,它具足了一切圆满的教言,既是前行,也可以算是正行。
撰写《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也就是《普贤上师言教集》的巴祖仁波切,即使有高深的成就,但仍在上师吉美嘉维纽固仁波切尊前,听了二十五遍的前行。他说:“前行非前行,前行乃正行也。”在《普贤上师言教集》中,他以非常善巧的方式,写下了前行的具体观修引导,以此利益了广大众生。从这本书中,每个人随着自己的根器,都能得到不同的体悟,获得相应的调伏烦恼之法。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套书的排版设计功不可没。大开本的尺寸提供了足够的留白空间,使得每一页的视觉感受都非常舒朗,即使是篇幅较长的段落也不会显得拥挤压抑。行距和字号的设置也经过了细致的考量,非常适合长时间的沉浸式阅读。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专业术语的处理非常人性化,注释系统清晰而又不突兀,既保证了专业性,又避免了阅读时频繁跳页的干扰。这让整个阅读过程保持了一种流畅的、近乎冥想的状态,仿佛作者的智慧是直接通过这种优雅的媒介传递到我的意识深处。一套优秀的实体书,懂得如何尊重读者的眼睛和心神,这套书无疑做到了极致。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引言部分,作者的文笔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却又蕴含着深厚的底蕴。他的叙事方式并非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巧妙地将复杂的概念融入到日常的观察和深刻的哲思之中。比如,他谈论“无常”时,不是生硬地抛出定义,而是描绘了一幅雨后庭院中花朵凋零的画面,那种细腻的情感描摹,瞬间就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特别欣赏他用词的精准和恰当,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这种将“知”与“情”完美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晦涩难懂的议题变得平易近人,让人读起来心悦诚服,仿佛跟随一位智者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触感温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精品。特别是封面那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散发着一种宁静而又庄严的气息。我特意去翻阅了内页的纸张,选用的是高质量的米白色道林纸,印刷清晰,油墨饱满,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装帧的工艺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书脊的粘合牢固,预计能经受住反复翻阅的考验。这种对实体书制作的尊重,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更加充满了期待,感觉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一次抚摸着书的纹理,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对传统的敬意和对读者的诚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悟,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知识获取层面,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渴望。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花上很长时间在脑海中反刍作者提出的观点。例如,关于“发心”的论述,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许多行为的初衷,那些看似随意的选择背后,是否真的站得住脚?这种自我审视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迫使我不得不正视自己心性中的盲点和虚妄。这种“读后反思”的体验,正是好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仅给你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你去寻找更深层次的、属于你自己的问题的答案。
评分这套书的结构布局极其缜密,显示出作者对整体脉络有着清晰的把控。每一册的主题层层递进,逻辑链条非常清晰,从基础的概念梳理,到中期的实践引导,再到最后的深入探究,过渡得毫无斧凿痕迹。我注意到,书中大量的图表和结构示意图制作得非常精美且富有启发性,它们不仅仅是内容的补充,更是帮助理解复杂体系的关键钥匙。例如,某个关于心性修持的环节,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嵌套式结构图”来展示不同层面之间的关系,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高效得多。对于系统学习者来说,这种清晰的框架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认知负荷,让人能够更有条理地消化吸收庞大的信息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