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地尽头》作者大卫·格罗斯曼新近力作
荣获2017年国际布克奖
一场摧毁脱口秀的脱口秀 一次时间掩埋不了的背叛
故事发生在内坦亚,以色列北部海滨城市,毗邻约旦河西岸。
脱口秀表演家杜瓦雷·G重登舞台,献上“仅此一场”的表演,观众期待不已。他讲了鹦鹉的笑话,也提倡征“肉体税”,肆意取笑台下过量注射肉毒杆菌的女观众,却突然宣布今天是他的生日——儿时的记忆纷纷涌现,他讲了美丽忧郁的母亲、暴躁的父亲,他用倒立行走来避免其他孩子的欺凌……
观众终于忍不住打断他,让他重新说笑话,退休法官阿维沙伊·拉扎尔站起身,大声支持杜瓦雷继续讲自己的故事。拉扎尔直到最近才想起自己认识杜瓦雷,才想起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大卫·格罗斯曼(David Grossman)
当代重要的以色列作家之一,也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54年生于耶路撒冷,毕业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哲学和戏剧专业,曾在以色列电台做过多年编辑和新闻评论员。
大卫·格罗斯曼的作品已被翻译成36种文字,在全世界出版。他的作品除了获得以色列诸多文学奖,也获得多项国际奖项,包括国际布克奖、德国绍尔兄妹文学奖、意大利弗拉亚诺奖、格林扎纳·卡佛奖、蒙特罗奖、伊斯基亚国际新闻奖。
《到大地尽头》堪称格罗斯曼的高峰之作,自2008年出版以来,相继获得法国美第奇外国小说奖、德国君特·格拉斯基金会信天翁文学奖、英国《犹太季刊》温盖特奖。
2010年,大卫·格罗斯曼荣获著名的德国书业和平奖。2017年,凭《一匹马走进酒吧》英译本获得国际布克奖。
一周两次,周日和周三的三点半,我们课外补课会结束。补课老师是个阴郁虔诚的男人,他从来不直视我们,说话鼻音很重,很难让人听清楚。我们被他家里的沉闷空气弄得晕晕乎乎,也受不了他老婆烧菜的气味,我们俩会一起走出室外,很快就与其他男孩子分开。我们会沿着附近的街道走上半程的路,那里很少有车辆开过。我们走到 12 路公交车站,莱尔曼的街角小店就在车站旁,我们对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继续走到下一个车站?”于是我们就这样步行走过五六个车站,直到抵达中央汽车站,那里离他家所在的罗梅玛区很近,我们要在那里等我要乘坐的开往塔比奥特的公交车。我们俩坐在岩块剥落、野草蔓延的石墙上聊天。或者是我坐着,他很难在一个地方连续坐或站上几分钟。
他问我问题,我回答。这就是我们俩的分工,是他这么定的,我是被他引诱过来的。我并不合群,相反,我是个沉默寡言的内向男孩,我觉得自己还端着点儿可笑的坚韧和阴郁的姿态,即便我想要摆脱这种姿态,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摆脱。
也许是我个人的问题,或是因为父亲的生意,我们经常搬家,我还从没交过知心好友。我在各处都有小伙伴,在学校和外交官或外籍人士的孩子有过短暂的友谊。可是自从我们回到以色列,并搬到耶路撒冷,在街坊和学校我一个人都不认识,也没人主动来和我结交,我就变得更加孤独,而且敏感易怒。这时,这个爱开玩笑的家伙突然就出现了,他读的是另外一个学校,当时不觉得会被我和我的敏感易怒威胁到,对我阴郁的姿态也并不在意。
“你妈妈叫什么名字来着?”这是我们走出补习教师公寓后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我记得当时自己发出了令人意外的咯咯笑声,这满脸雀斑的小鬼如此莽撞,竟敢旁敲侧击提醒我曾经有过妈妈!
“我妈妈叫萨拉!”他告诉我,突然跑到了我前头,然后转过身来对着我,“你刚才说你妈妈叫什么来着?她是出生在以色列吗?你父母是在哪里遇上的?他们也经历了大屠杀吗?”
就在我们聊天时,一辆又一辆开往塔比奥特的公交汽车到站停车,而后驶离。我们当时就是那样,我坐在石墙上,是个瘦长(的确,的确如此)的孩子,脸型狭长,表情倔强,抿紧了嘴巴,硬是不笑。在我身旁跑来跑去的是一个小男孩,比我至少小一岁,头发乌黑,皮肤白皙,他调皮执拗,能让我卸下武装,渐渐地开始愿意回忆和聊天,并告诉他关于盖代拉、巴黎、纽约的事情,关于里约的狂欢节、墨西哥的亡灵节、秘鲁的太阳庆典以及乘坐热气球观看塞伦盖蒂平原上的角马群。
他的提问让我意识到自己原来有着如此珍贵的财富,即非凡的生活经历。在那以前,我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过就是不停地旅行,不断地变换住所、学校、语言和面孔,我才意识到其实这是一次巨大的探险。我很快就发现夸张竟然如此有趣,不会有烦恼来戳破我鼓胀的热气球,原来我可以一遍遍地通过修饰和情节设计来讲述这些故事,有些事情是真实的,有一些则是基于真实的虚构。和他在一起时,我都不认识自己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原来有如此热情、活泼的一面。我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如此头脑发热,思绪飞扬,充满想象。我更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新的天赋会带来如此大的快乐,我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好奇、愉悦和诙谐,闪动着幽蓝的光彩。我想,这些都是我值得骄傲的资源。
我们一整年都这样交流着,一周两次。我讨厌数学,不过因为他在,我尽量一次课都不落下。公交汽车来了又走,我们就待在原地,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直到最后不得不分开。我知道他五点半得准时去某个地方和他妈妈碰面。他告诉我,他妈妈是一家政府机关的“高级官员”,我当时不懂为什么他非得“和她碰面”。我记得他有一只成年人用的时度牌手表,那只表盖住了他瘦削的手腕,当时间越来越接近时,他会越发烦躁地看表。
每次我们告别时,空气里都会萦绕着各种可能性,而我们谁都不敢大声说出来,好像我们都不相信现实,不知该如何对待这种精巧易碎的场景:也许我们什么时候能偶遇,不是在补习课后?也许可以一起去看电影?也许我能去你家玩?
我向来不太追捧那些故作高深的文学作品,但这一本却着实让我心服口服。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用一种近乎克制的笔触,描绘了最难以言喻的人类情感。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的敏锐观察,以及他对社会结构中那些看不见的权力关系的深刻洞察。叙事节奏的把握堪称教科书级别,时而缓慢得如同老电影的慢镜头,聚焦于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时而又急促得如同心跳加速,将你推向事件的核心。我尤其欣赏其结构的巧妙布局,那些看似不相关的线索,最终都会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洪流,让人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又为之感到震撼。读完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立刻找人分享我的阅读感受,但转念一想,有些体验恐怕只能是私人的、独一无二的,难以用言语完全概括。
评分这本书成功地颠覆了我对于传统叙事模式的认知。它大胆地拆解了线性时间的束缚,将记忆的不可靠性和主观经验的相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阅读某些段落,不是因为我不理解,而是因为那些句子太具有概括性,一语双关,信息量巨大,需要我放慢呼吸去充分吸收。作者对白描手法的运用登峰造极,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避免了冗长而空洞的心理剖析。这本书探讨的议题,比如历史的重量如何压迫当下,以及个体在巨大历史惯性前的无力感,都触及了当代人内心深处的痛点。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精神洗礼,它既是文学的胜利,也是对阅读者耐心和思考力的尊重。
评分这部作品给我的阅读体验是复杂且深刻的,它像一团迷雾,缓缓在你面前散开,让你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质疑和反思。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他似乎总能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细节,然后让你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拼命地试图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摹,那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让人在阅读时仿佛能直接触摸到角色灵魂深处的颤抖和挣扎。这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简单归类的故事,它需要时间去消化,去回味,甚至可能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捕捉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些微妙的情感波动和哲学思考。它探讨的主题宏大却又极其个人化,那种关于记忆、遗忘、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尖锐和必要。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陷入一种漫长的沉思,思考着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联系,这种持续的、强烈的代入感,是衡量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绝佳标准。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被这本书的厚度震慑住了,但一旦沉浸进去,时间仿佛都失去了意义。它展现了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叙事张力,将个体命运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却又从未忽略那些微不足道的日常瞬间。作者的语言像打磨过的石头,每一个词语都有其特定的重量和光泽,很少有冗余的修饰,却能构建出令人窒息的美感。我特别喜欢他处理时间线的方式,那种在过去与现在之间自由穿梭的技巧,非但没有造成阅读上的混乱,反而加强了宿命感和因果的纠缠。读到某些段落时,那种强烈的画面感,简直可以直接搬上银幕。它不是那种提供廉价安慰的作品,它更像一面镜子,冷峻地反射出人性的复杂与脆弱。对于那些渴望在阅读中获得智力挑战和情感共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旅程。
评分这部作品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弥漫性的忧郁气质,但这种忧郁并非令人消沉,反而有一种提纯心灵的作用。作者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能力是惊人的,你几乎能闻到文字中弥漫的尘土味和潮湿的气息。书中的角色塑造极其立体,他们不是简单的善恶符号,而是充满矛盾和挣扎的鲜活个体。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揣摩某些配角的动机,他们存在于主角光环之外,却同样对故事的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对“边缘”的关注,让整个故事的维度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购买精装本的决定完全是正确的,纸张的质感和装帧的设计,都提升了阅读过程的仪式感,让这场精神的漫步显得更为郑重其事。这是一本需要被认真对待的书,它不适合在碎片时间里囫囵吞枣地翻阅。
评分名家作品 名社出版 经典珍藏
评分品相不好,郁闷
评分找到一位新作家就好像发现一片新大陆,必须收齐
评分名家作品 名社出版 经典珍藏
评分很不错的书,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大卫·格罗斯曼是个不错的小说作者,此前看过他的作品,这本应该也是不错的!
评分很多朋友推荐这本小说,相信值得一读,于是上京东买了这本,待慢慢去读
评分当代重要的以色列作家之一,也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评分京东上买的书越堆越多了,真的是停不下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