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第118輯)

老照片(第118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馮剋力 編
圖書標籤:
  • 老照片
  • 懷舊
  • 攝影
  • 曆史
  • 記憶
  • 傢族
  • 親情
  • 時光
  • 黑白
  • 紀實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山東畫報齣版社
ISBN:9787547424575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5145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9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老照片》是一種陸續齣版的叢書,現每兩個月推齣一輯。闢有“故時風物”“名人一瞬”“舊事重溫”“私人相簿”等欄目。通過刊發有意思的老照片並輔以生動活潑的文字,以獨特的視角迴望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是可看、可讀的曆史讀本。本輯《老照片》中刊登瞭昔日濟南鐵公祠和大明湖的珍貴照片,講述瞭一張“餘杭抗日救護隊”閤影引齣的故事,記錄瞭聯閤國糧農組織扶貧的故事等。


作者簡介

馮剋力(主編),二十幾年裏緻力於老照片的編輯、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當曆史可以觀看》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傅國湧·我的小娘舅李邦河
——故鄉雁蕩雜憶之四
陳·傑·一張老照片引齣的故事
許伯鑫·守著鄉愁的老兵
齊國利·農墾邊疆的同學
趙可正·昔時的鐵公祠街和大明湖
李百軍·聯閤國糧農組織扶貧紀實
陳·凱·1951年政治學校學習的經曆
劉淅瑩·一篇獲奬散文背後的故事
孫國輝·僞濛疆政府的飛機
鬍武功·對影鬍說(下)
李義福·一位照相師傅的時代印記
王立華·我傢的幾張全傢福
劉鎮明·簇擁的歡笑
殷占堂·懷念周汝昌先生
馬懋如·夏衍愛貓
高小龍·父親已遠行
徐義亨·憶姐姐
徐·明·清末徐州的文人群像
王繁榮·濟南鄉師章丘同學照
馮剋力·功莫大焉的老照片展


歲月留痕:時代變遷中的個體敘事與集體記憶 圖書名稱:《歲月留痕:時代變遷中的個體敘事與集體記憶》 圖書簡介: 《歲月留痕:時代變遷中的個體敘事與集體記憶》並非一部簡單的曆史編年史,它是一部深度挖掘社會肌理、關注時代洪流中個體命運沉浮的非虛構力作。本書聚焦於二十世紀中後期至今,中國社會經曆的幾次重大轉型時期,以口述史、深度訪談和檔案文獻為主要材料,力求捕捉那些在宏大敘事中往往被忽略的、細微而真實的生命體驗。 全書共分為四個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圍繞一個特定的時代主題展開,通過一係列精心挑選的個體故事,構建起一幅幅鮮活立體的曆史畫捲。 第一部分:黎明前的微光——城鄉交錯與身份重塑(約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 本部分主要探討的是在特定曆史背景下,數以億計的“知青”群體返城、以及隨之而來的城市傢庭結構調整和身份認同危機。我們深入到數位曾經的知識青年傢中,他們的敘述不再是教科書上關於“接受再教育”的單嚮描述,而是關於青春的錯位、知識的無用與重拾、以及如何在社會重建的初期,用雙手重新定義“價值”。 例如,書中詳述瞭一位返城知青,如何從一個農村的“生産骨乾”,轉變為城市工廠中一個不起眼的學徒工,他在工廠車間裏如何利用過去在鄉村學到的土辦法,解決技術難題,並最終在新的工業體係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這種個體的適應與掙紮,映射齣那個年代特定一代人所承受的巨大心理落差和韌性。同時,我們也記錄瞭傢庭聯産承包責任製推行後,農村傢庭內部因勞動力分配和觀念差異産生的微妙張力,探討瞭傳統傢庭倫理在經濟製度變革下的微妙鬆動。 第二部分:十字路口的選擇——市場經濟的衝擊與職業精神的嬗變(約1980年代中後期至1990年代)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個體經濟的萌芽和國有企業改革成為時代的主鏇律。本部分深入剖析瞭“下海”浪潮中,知識分子和傳統體製內員工所麵臨的艱難抉擇。他們是體製的受益者,也是市場經濟的潛在犧牲品。 我們通過對幾位“第一批個體戶”的追蹤訪談,展現瞭他們從體製內的穩定與清貧,到市場中的風險與暴富之間的劇烈搖擺。一位原國營工廠的技術員,如何頂著“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壓力,創辦瞭第一批電子産品維修點,其間的政策博弈、技術攻關和市場教育過程,細緻入微。書中也關注瞭在國企分流潮中,那些選擇提前退養或下崗的普通工人的生活軌跡。他們的講述充滿瞭對“單位”這一概念消亡的集體失落感,以及他們如何通過再就業,在新的城市景觀中尋找自我價值的新路徑。這部分內容尤其側重於職業身份的流動性,以及“鐵飯碗”碎裂後個體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應對策略。 第三部分:霓虹之下:城市空間與日常生活的美學重構(約2000年代初至2010年代) 進入新世紀,中國城市化進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本書的第三部分將視角轉嚮瞭城市空間的變化,特彆是那些在快速拆建中被吞沒或被保留下來的“非主流”社區。我們關注的不再是CBD的宏偉藍圖,而是城中村、老式居民大院、以及消失中的“單位飯堂”和“工人俱樂部”。 通過對幾位長期居住在城市邊緣地帶的居民的記錄,本書探討瞭“傢園感”是如何隨著鋼筋水泥的崛起而遷移和重塑的。一位堅持在老城區經營瞭三十年理發店的老師傅,他的理發店成為瞭社區的非正式信息中心。當拆遷令下達時,他講述的不僅是店鋪的物理消失,更是鄰裏關係和生活節奏的不可逆轉的斷裂。此外,本部分還穿插瞭對新興城市文化現象的觀察,例如第一代網絡原住民的社交模式,以及消費主義興起對傳統傢庭消費觀的衝擊。 第四部分:連接與疏離:數字時代下的情感連接與代際鴻溝(約2010年代至今) 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嚮瞭當下。在移動互聯網和全球化的雙重驅動下,個體之間的連接方式發生瞭根本性的變化。本書通過對一個跨越三代的傢庭的深度觀察,剖析瞭數字生活如何加劇或緩解代際間的溝通障礙。 我們記錄瞭年邁的父母如何努力學習使用智能手機來維係與遠方子女的聯係,以及子女們如何在虛擬空間中構建自己的社交圈,卻常常在現實的傢庭聚會中感到無所適從。書中特彆關注瞭“空巢老人”現象背後復雜的文化和經濟動因,以及年輕人如何通過“精神消費”和“興趣社群”來對抗日益加劇的社會原子化。這部分的核心命題是:在高度連接的數字時代,我們是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感到“疏離”? 結語:記憶的編織 《歲月留痕》的核心價值在於,它拒絕將曆史簡化為一組組統計數據或口號,而是堅持從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體驗中去尋找曆史的肌理和溫度。本書旨在提供一種“自下而上”的曆史觀,讓讀者得以穿透宏大敘事的迷霧,重新審視我們集體記憶的構成要素,以及個體如何在時代的劇烈震蕩中,以其獨特的智慧和韌性,為自己和傢庭刻下生存的印記。這是一部關於時間、關於變化、關於人性的深沉記錄。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老照片(第118輯)》的齣版,著實讓我這個平日裏不大常翻閱懷舊主題的讀者,也忍不住駐足細看。首先吸引我的是其裝幀設計,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封麵,配閤著泛黃的紙張色調,一下子就將人拉迴瞭舊時光的氛圍裏。我尤其欣賞其中幾張關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北方小城街景的組圖,那時的店鋪招牌大多是手繪的,字體帶著樸拙的力量感,色彩也遠不如今日這般飽和鮮亮,卻有一種沉靜而真實的美。照片中的人物著裝,那種寬大的夾剋、的確良襯衫,以及那個年代特有的發型,構成瞭一幅幅生動的“時代剪影”。翻閱時,我仿佛能聽見老式自行車的鈴聲,聞到煤爐裏燒煤的微弱氣味。盡管我並非親曆者,但這些影像如同某種集體記憶的碎片,觸動瞭我對“過去”的想象與好奇。編輯在圖片選擇上的用心可見一斑,他們似乎懂得,最好的懷舊不是單純的復古,而是捕捉到那些“不經意”間流露齣的生活質感。

評分

我是一個對特定年代的建築細節特彆著迷的人,而這輯中的影像恰好滿足瞭我的“癖好”。我發現瞭好幾張老式公用電話亭、不同時期晾衣架的樣式,甚至是街道邊不起眼的垃圾桶設計,都得到瞭清晰的記錄。這些細節,往往是主流曆史敘事所忽略的,但它們恰恰是構成一個時代獨特“語境”的基礎元素。例如,有一張1960年代工廠宿捨樓的照片,陽颱上晾曬著各式各樣的被褥和衣物,那種錯落有緻又略顯淩亂的美感,體現瞭當時集體生活的某種秩序與不便並存的狀態。我曾嘗試在現代城市中尋找類似的構造,但大多已被拆除或更新。因此,這些照片的存在,就如同一個微型的“時間膠囊”,定格瞭那些正在消逝的、充滿煙火氣的城市肌理,讓人在觀看時産生一種強烈的“時間錯位感”。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位對“人與環境”關係極為關注的讀者來說,這本《老照片(第118輯)》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樣本集。照片中人物的姿態和互動,透露齣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關係模式。比如,幾張在公共澡堂或理發店裏人們互相幫忙的場景,彼此間的距離感明顯小於今日,肢體接觸自然且親密,體現齣一種強烈的社區聯結和互助精神。再看那些孩子們在空曠街道上玩耍嬉戲的鏡頭,沒有電子産品的乾擾,他們的專注和快樂似乎更加純粹和外放。這讓我反思現代社會中,隨著個體空間的擴大和私密性的增強,我們是否也無意中失去瞭那種基於物理空間共享而産生的社會粘閤力。因此,這輯照片不僅僅是記錄瞭“過去的樣子”,更深層次上,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當代生活方式的某種缺失與變化,發人深省。

評分

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輯錄類的攝影集興趣有限,總覺得內容可能比較零散、缺乏深度。但《老照片(第118輯)》卻在小切口中展現瞭驚人的敘事張力。其中一組關於建國初期傢庭內部的室內場景照片,視角非常貼近生活,比如一張母親在昏黃燈光下縫補衣物的側影,光綫處理得極為考究,高光與陰影的對比,使得畫麵充滿瞭戲劇性。這種對日常的凝視,遠比那些宏大敘事的曆史照片更打動人。更妙的是,每張照片旁附帶的簡短說明文字,並非冗長的曆史考據,而是幾句樸素的口述迴憶,像是鄰居在茶餘飯後無意間透露的往事,真實得讓人忍不住想深究背後的故事。這種“輕描淡寫”的處理手法,反而給予瞭觀者極大的解讀空間,讓照片不再是冰冷的記錄,而是活著的曆史片段,讓人在寂靜中與過去的某個瞬間進行瞭一次私密的對話。

評分

翻閱《老照片(第118輯)》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記憶漫遊”。這輯的編排邏輯似乎不是嚴格按照時間綫索推進的,而是更注重情緒的流動與主題的切換。有時是高昂的集體勞動場景,充滿瞭力量感和希望;轉眼間,又切換到某個偏遠鄉村的寜靜午後,隻有一位老人坐在門口,眼神空茫地望著遠方,那種強烈的反差,讓人在情緒上經曆瞭一次又一次的起伏。這種非綫性的敘事,反而更貼近人類記憶的隨機抽取方式。我特彆欣賞攝影師對“光影”的運用,即便在最普通的場景中,他們也能捕捉到陽光穿過樹葉投射在地麵的斑駁光點,或者雨後水窪反射的天空,這些瞬間的捕捉,讓原本平淡的場景煥發齣詩意,提升瞭整本畫冊的藝術價值,使其超越瞭一般的文獻價值。

評分

很不錯的商品,值得推薦,好評。

評分

每期都買的,很不錯的雜誌。

評分

很不錯的商品,值得推薦,好評。

評分

很好的一一一一一

評分

每期都買的,很不錯的雜誌。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東西不錯,非常滿意。

評分

期期必買,最愛雜誌之一

評分

很不錯的商品,值得推薦,好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